清末年間時局動盪,各國列強的入侵讓我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不僅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整個國家都面臨着巨大的危機。面對列強的步步緊逼,我國被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的內容無不讓中國割讓領土,被分出去的領土立刻遭到列強的蠶食,這其中對我國領土侵佔最多的便是沙俄。俄羅斯作為鄰國,土地遼闊,擁有1709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但自1896年起,俄國對清政府簽訂了高達19個的不平等條約,從我國奪走的領土面積就達150多萬平方公里。面對丟失的土地,我國一直想要收復回來,但收復領土的任務任重道遠,從1964年第一次中蘇邊界談判開始,長達40年多年的談判僅僅收回了1.5個島。
二戰結束之後國內百廢待興,對於領土的收復問題也暫時放到了一邊。隨着60年代中國和蘇俄關係逐漸惡化,邊界衝突不斷升級,我國認為不能夠再等下去了。1964年,兩國在北京進行了第一次中蘇邊界談判,想要關於領土問題起草一份協議。蘇方表示現在形成的邊界線是合法的,並認為之前條約簽訂所獲得的領地是“收復失地”,且不承認條約有不平等性質。中方代表團團長曾湧泉拒不同意這樣的説法,並表示屬於中國的領土,絕不拱手相讓。在幾輪的交鋒之下,談判進行的非常艱難,雙方依舊沒有達成一致,到最後也沒有簽訂任何的協議。
20世紀的蘇聯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有着斯大林的領導,但在他去世之後蘇聯開始逐漸走向衰敗。赫魯曉夫上任後堅持發展軍工業和重工業,不顧較為薄弱的輕工業和第三產業,導致蘇聯輕重產業的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由於斯大林將蘇聯建設過好,導致後來的執政者都籠罩在他的光環之下,認為蘇聯已經足夠強大,絲毫不為以後的發展考慮;而且為了鞏固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蘇聯耗費大量資金拉攏盟友,忽視本國經濟軍事的發展,故步自封,缺乏創新,不思進取。
而在蘇聯走下坡路的同時,我國正在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綜合國力得到顯著提升,經濟持續增長,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在此背景下我國把握住機會,於1987年選擇和蘇聯進行第三次邊界談判,我國同意按主航道中心線劃分阿穆爾河邊界線的走向。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唯一的繼承國,我國的談判對手也從蘇聯變成了俄羅斯。通過1991年和1994年簽訂的《中蘇國界東段協定》和《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劃定了除黑瞎子島之外的絕大部分邊界。
2004年普京訪華,雙方簽署了《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將帕米爾地區和黑瞎子島的剩餘劃界問題全部解決。這項協定標誌着長達40年的邊界談判正式結束,4300多公里的中俄邊界線最終也全部劃定。雖然黑瞎子島的面積只有171平方公里,僅佔我國失去領土的冰山一角,但兩國的歷史遺留矛盾最終得到解決。
不平等條約的達成讓我國損失了部分疆土,但也是由於晚晴政府的統治無能才導致這一局面的發生,這也向國人警示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一百多年間,我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形勢和之前也大不相同,沒有了邊界問題,我國更能夠將重心放在其他方面。至於那些失去的土地,已經沒有辦法再挽回,不論是國家還是人民都需要向前看,唯有牢記歷史,讓國家足夠強大,才能有實力守衞自己腳下的每一寸領土,讓從前的局面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