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 | 煙雨客
一部《竹書紀年》,攪起史海泛波。是伊尹真心輔佐太甲,還是伊尹篡位後被太甲刺殺,真相在是非黑白中,至今不明。
誰也不能知曉歷史的真相,只能在有限的文字記載中,尋求最大可能的真實。正史中大多這樣記載:伊尹助湯滅夏建商,又改造了太甲,既不愚弄荒唐的君王,也不乘機圖篡王位,只是將太甲暫時囚禁在桐宮,在太甲改過自新之後,又把王位還給了太甲。伊尹赤誠為國,後人將他尊崇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賢相,將他與其後的呂尚(姜太公)、周公、管仲一起,奉為人臣的楷模,稱道不衰。
可伊尹去世1000多年後,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年間,在汲郡的戰國墓中發現了一部古籍《竹書紀年》,其中有這樣的記載:“仲壬崩,伊尹放大甲於桐,乃自立。伊尹即位,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也就是説,商朝的開國元老伊尹在商湯的孫子太甲即位不久,便囚禁了太甲,自己篡奪了商朝的王位。七年之後,太甲從被囚禁的地方逃出來,重返都城,殺掉伊尹重新奪權。
有人這樣評價,《竹書紀年》對史學界的震撼,在於它所紀錄的史料與《史記》所描述的不單隻內容不同,而且價值取向相異。竹書紀年描述了從夏朝到戰國時期歷代所發生的血腥政變和軍事衝突,以紀實為主。
但出土的甲骨文顯示,直至商朝末年,商朝仍然堅持對伊尹的祭祀。有人因此對《竹書紀年》的歷史記載存疑。
歷史波譎雲詭。就如白居易寫的這五首《放眼》。“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萬古歲月,也只剩這些迷惑。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放言五首 並序
[唐] 白居易
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長句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予每詠之,甚覺有味,雖前輩深於詩者,未有此作。唯李頎有云:“濟水至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
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世途倚伏都無定,塵網牽纏卒未休。
禍福回還車轉轂,榮枯反覆手藏鈎。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
不信君看弈棋者,輸贏須待局終頭。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誰家第宅成還破?何處親賓哭復歌?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
北邙未省留閒地,東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貧賤誇富貴,共成枯骨兩如何。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莫笑貧賤誇富貴,共成枯骨兩如何”……白居易的詩明白如話,卻句句哲理,字字深味。
一派意見認為,《竹書紀年》敍述夏、商等朝史事,經考證,頗為可信,史料價值甚高,“太甲殺伊尹”之説當是可信的。伊尹改造太甲、歸還國政之説只是儒家崇古的説法而已。伊尹是篡位後被殺的逆臣。另一派學者則引經據典,極力反駁,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史學家崔述堅持認為伊尹是“心廣大若天地,光明若日月”的“聖人”。
當然,誰也不能説服對方,因為沒有充足的證據。在多數人看來,伊尹依然是濟蒼生救萬民的一代賢臣。
紀南陵題五松山
(一作南陵五松山感時贈別)
[唐] 李白
聖達有去就,潛光愚其德。
魚與龍同池,龍去魚不測。
當時版築輩,豈知傅説情。
一朝和殷羹,光氣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極。
桐宮放太甲,攝政無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質終輔翼。
曠哉至人心,萬古可為則。
時命或大繆,仲尼將奈何。
鸞鳳忽覆巢,麒麟不來過。
龜山蔽魯國,有斧且無柯。
歸來歸去來,宵濟越洪波。
李白這樣評價伊尹:“曠哉至人心,萬古可為則。”在他看來,伊尹是法天則地的聖人,值得萬世景仰。
詠史上·伊尹
[宋] 陳普
萬物權衡在有莘,孰稱社稷與君民。
君王亦有桐宮去,寄語南巢莫怨人。
南巢是個典故。《國語.魯語》:桀奔南巢,紂踣於京(今河南省淇縣,即殷虛,朝歌),厲流於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幽滅於戲(今西安市驪山下有戲亭)。
什麼可以權衡稱量天下?自然是世道人心。君王無道,都會被放逐到桐宮,每個人不妨多從自身找原因。在陳普看來,伊尹亦是功德無量的一代賢臣。
至於歷史的真相,也許在某一天,出土的某些殘簡中得到證實或被證偽。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