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會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禮物嗎?我猜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通常我們對這種現象都不甚重視,因為這種現象十分正常,可能我們還會因為孩子能交到朋友而感到開心。但我們也要注意,這種合理的現象,正在慢慢“變味”,給家長和孩子帶來困擾。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交換禮物帶來的“煩惱”
戴女士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沒多久,顯然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了好奇。最近孩子總是往家裏帶各種各樣的玩具,有的看起來很普通,但有一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價格不菲。
戴女士懷疑孩子在偷拿同學的玩具,為此她狠狠批評了孩子一頓。但孩子説這些玩具都是小夥伴送給自己的。自己雖然接受了小夥伴的玩具,但也要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小夥伴,這樣大家就可以玩到不一樣的玩具。孩子説,他也把自己的一些玩具送給了小夥伴們,還特意給媽媽指了出來。
原來是相互交換玩具,不是偷拿別人的東西。戴女士一顆懸着的心算是放了下來。晚上吃完飯,戴女士把這件事告訴給了孩子的爸爸。戴女士覺得,孩子這麼小就懂得與別人“共享”,是件好事,自己也應該鼓勵孩子和別人一同分享快樂。
然而爸爸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讓戴女士好好思考一下,這種交換的背後到底意味着什麼。要是別人的玩具貴,自己的玩具便宜,那這種交換,自己怎麼好意思接受?而如果別人的玩具便宜,自己的玩具貴,那自己的玩具送出去,是不是會感覺到心疼?
兩口子的想法產生了分歧,為此還鬧過小矛盾。一天孩子拿回來一個很精緻的娃娃,據説值一千多塊錢。孩子主動找到自己,説是想和自己商量一下,給小夥伴回送什麼玩具比較好。這下,戴女士陷入了深思。
友誼的象徵,為何變成了新型的攀比?
相互贈送禮物是孩子們增進彼此之間友誼和好感的一種方式。即便在成年人的世界裏,這種現象也很常見。只不過孩子們的思想往往比較單純,換句話説,就是“出手不知輕重”。有些東西的價值很高,不適合作為禮物相互贈送,但孩子往往對此毫無感知,於是孩子順手帶回貴重禮物的現象時有發生,讓家長感到很苦惱。
並且我們要注意,現在孩子的心智成長速度很快。有些孩子很小便會向同伴炫耀自己家的房子、車子,跟其他小夥伴比較自己父母的工作,討論他們能賺多少錢。這種相互之間的炫耀,在某種意義上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里程碑,本來也不是什麼壞事。但家長如果不加以引導,這種炫耀行為很有可能讓孩子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另外,家長一些無意的行為,也讓這種相互交換禮物的行為“變了味”。有些時候,孩子沒有相互攀比的意思,但家長們動了歪心思。為了讓孩子在其他小夥伴面前“不丟人”,讓自己“有面子”,家長們往往會在禮物的選擇上主動加碼,特意挑選一些貴重的禮物送出去。這樣一來,本來是孩子們之間單純的互動,經過家長們的插手,就徹底變成了攀比炫耀的行為。
所以,如果孩子之間交換禮物這種行為,給我們家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我們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而是要好好了解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這種行為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問題不都是出在自己孩子身上。瞭解其原因,才能處理得當。
遇到類似現象,家長如何處理?
首先我們不用急着去引導孩子。正如我上面反覆説到的,互相贈送禮物的現象,在孩子的世界裏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事情並沒有向着不合理的方向發展,比如孩子有意地要和其他小夥伴攀比,或者孩子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不好的影響,那麼家長完全可以任由孩子而為之。
如果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彼此間的互動已經超出了合理的範圍,那麼我們就要採取行動了。首先我們不要去管孩子如何,而是要選擇和對方的家長商量此事。在討論孩子是否有錯,是否已經產生了攀比思想前,我們先要排除家長有意引導的可能。這樣既可以確定孩子的真實情況,又能與對面的家長形成合力,共同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排除掉家長因素後,我們就要開始對孩子進行引導了。這注定是個比較艱難的過程。既照顧孩子的情緒,又要有效地對孩子的攀比行為進行糾正,這需要家長們掌握一定的技巧。一般來説,我們要注意這樣幾點。
小結
現在孩子的世界越來越複雜,作為家長,我們有時候已經無法理解孩子們的思維方式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育兒工作,面臨着越來越複雜的局面。一個簡單的禮物交換,竟然會演變成孩子們乃至不同家庭間的物質攀比,這個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細節,也要與時俱進,積極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這樣才能知己知彼,做到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