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幼兒園的運動會、小區裏的親子游戲、還是上小學以後的聽寫、測試……比賽簡直無處不在。
就連家長自己都忍不住發出幾聲感嘆:現在社會競爭太激烈了!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是我們應該灌輸給孩子們的東西嗎?是否應該向孩子傳授競爭力?看法不一。
正方觀點:
應該!競爭性比賽的潛在利益有:讓孩子為將來的現實生活做好準備;發展重要的生活技能,比如同理心;讓孩子走出舒適區,迎接挑戰;幫助孩子從失敗中學習
反方觀點:不應該!競爭性比賽的潛在缺點有:給孩子帶來太大的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負面情緒;看重結果而忽視了努力;破壞自尊;
不論你站在正反還是反方,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都經常看到這樣的處理方式:
大人給孩子組織活動的時候,會有意識地取消活動中有競爭性的部分,比如:最後宣佈每個人都是贏家;頒獎時人人都有獎盃。
這樣做好嗎?
先説結論:確實挺有幫助的。
有一位叫做瑟斯頓·多米納(Thurston Domina)的社會學副教授做過一個相關的研究,研究發現:將低風險的活動變成比賽對孩子並沒有什麼激勵作用。
相反,一些非競爭的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很多學習新技能的機會。
非競爭性的活動有哪些好處?
首先,因為活動是非競爭性的,孩子的關注點自然不是輸贏,而是更為關注學習新技能、發展一個新的愛好。並有望把這個愛好發展成表達自己、形成自己身份認同的一種方式。
其次,在進行這項活動的過程中,孩子有機會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時間管理技能並培養興趣,結識志趣相投的朋友,學會健康的放鬆和釋放壓力的方式。
第三,非競爭性的活動不是和別人競爭,而是與自己競爭,從事這些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時間裏盡情學習,致力於提高自己的技能。
我有個心理學老師曾經在課堂裏跟我們閒聊:我之所以送我兒子去學鋼琴,並不是希望他成名成家,而是因為他喜歡,我就想幫助他培養一個興趣。等他長大成人,工作勞累的間隙,還可以彈彈琴,愉悦和放鬆自己。否則,一個人獨處時,要是不知道能幹些什麼,不知道如何自我享受、自我愉悦,於是只好購物、酗酒、抽煙……那之後的感覺是多麼空虛!
當時這段話讓我十分動容。
我想到我爸。
退休了之後,他身邊很多老同事都不習慣,不用上班了,時間一下子多起來,又不知道做些什麼來填滿,生活突然變得無聊。
可我爸不一樣,他説:我現在每天可忙了,比上班還忙!
我爸喜歡騎行和攝影。
他每天6點左右就起牀了,吃過早餐就帶上相機,騎車出去玩。
幾個小時之後,帶着拍滿照片的相機回家,又開始忙着導進電腦,給照片做後期處理,做好了發給他的朋友們欣賞。
很多朋友還給他打賞,雖然只是幾塊錢,但我爸特別有成就感。
前兩天,我爸説:好睏啊,今天起太早了。
我説:那你幹嘛不多睡一會兒,沒人催你早起啊,又不用打卡上班!
我爸説:我要起來騎車玩啊!
我好羨慕,我覺得我爸每天活得可充實可幸福了。
今天的父母其實也已經給孩子創造了很多參與非競爭活動的機會。比如送孩子去學習舞蹈、跆拳道、輪滑……帶孩子去徒步、騎車、釣魚……
就算某項活動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那也無需灰心,繼續尋找嘗試,總能找到喜歡的活動。
但是!
注意了!
儘管“非競爭活動”好處多多,卻也不能因此就放棄“競爭活動”了。
畢竟還有很多父母是持“正方觀點”,而且健康的比賽,對孩子們也同樣有益。
競爭性的活動有哪些好處?
如同前面提到的“正方觀點”,首先,競爭性活動有助於為孩子們為將來的勝利和失敗做好準備,同時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培養重要的品質,例如毅力和堅韌。
其次,競爭性的遊戲,還為孩子們提供了學習輪流、鼓勵他人並發展同理心的機會。
第三、養育孩子,不僅要保證孩子的安全,還應該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去迎接進一步的挑戰,看到更大的世界。
讓孩子知道安全很重要,但讓孩子經歷來自競爭環境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也很重要。
失敗並不是什麼壞事,儘管當時可能非常傷心、難過、沮喪……但這也是學習的絕佳機會。
小時候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經歷了走出失敗的過程,不僅可以激勵孩子們更加努力地練習和提高技能,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成為更有能力的成年人,未來的人生裏,孩子再遇到困難的時就不會崩潰,而是充滿信心,不輕易放棄。即便暫時不順,卻仍然對自己的努力感到滿意。
當然,這些競爭的益處,都建立在“健康競爭”的基礎之上。
競爭本身不是壞事,但人們對待競爭的態度,可能會使得競爭變得不健康。父母之前對於競爭遊戲的擔憂,也有部分原因是害怕“不健康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健康的競爭什麼樣?
如果唯一的目標是贏,而不是在此過程中學習任何東西,那這無疑是不健康的競爭活動。
一旦孩子輸掉了比賽,他一定會無比灰心。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表示:競爭必須培養成長型思維而不是固定型思維,這一點很重要。
? 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相信聰明才智能力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遇到挫折失敗,歸咎於自己不具有這方面天賦,所以會不惜一切代價去避免嘗試新的挑戰。
?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相信天賦只是起點,人的才智通過鍛鍊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把每一次挫折失敗,都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改善,從而不斷進步。
如何教孩子充分、健康地利用好競爭?
一、認識不同類型的目標
不可否認,在某些競爭情況下,首要目標是贏得勝利。
能贏當然很好,但比賽總會有失敗者。如果硬是唯一目標,那勢必會營造出一個不健康的環境。
沒有人能控制比賽的結果。所以除了贏得勝利以外,孩子還應該有其他目標,例如制定好基於個人表現、個人技能的目標。即便最後可能輸掉了比賽,但通過比賽,檢驗出自己的技能水平有所提高,這無疑是值得高興事情。
而、促進個人特質勝過結果
無論他們是參加體育運動,參加舞蹈比賽還是以後上學後要迎接的各種考試,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有很多時候必須與他人比賽。
與其專注於獲勝,不如專注於我所能控制的事情。
之後無論結果如何,都可以幫助孩子看看自己的表現如何。
比如,學校裏要開運動會了,我們的孩子不能保證自己一定會獲勝,也不能保證他的小隊友們都能發揮出色。
不過,孩子至少能控制自己為比賽做多少練習、做多少準備。
孩子至少能監督自己:我是否非常專注?我是否足夠堅毅?時間安排得好嗎?
其實孩子在比賽中最大的競爭對手正是自己。
比賽已經結束之後,最終的成績已然無法改變,也不是最重要的,但孩子是否完成了自己給自己定的計劃和目標,這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這樣的經驗和態度,孩子將來遇到困難、遇到挫折、結果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才能懂得後退一步,反思自己表現出色的地方,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而不是輕易放棄或情緒崩潰。
最後,總結一下:
非競爭性活動,有助於為孩子提供學習新技能的機會,還能幫助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學會健康的放鬆和愉悦自己的方法。
競爭性活動,有助於幫助孩子為將來的勝利和失敗做好準備,同時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培養重要的品質,例如毅力和堅韌。
競爭性和非競爭性活動,其實各有益處,它們可以從不同的方面給予孩子幫助。
爸媽值得注意的是:競爭本身不是壞事,但人們對待競爭的態度,可能會使得競爭變得不健康。
所以,教孩子充分、健康地利用好競爭,才不會懼怕競爭,更不用擔心那些所謂的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