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高三學生正在錄製視頻參加藝考。 曹 楨攝(新華社發)
家裏的書桌成為考試“課桌”,智能手機變身電子“試卷”,老師通過視頻“監考”……科技助力下,中國多地學校及教育培訓機構總結“雲教學”經驗,為各類考試搭建“雲考場”,讓考生走上“雲端”同場競技。
科技助力,考生線上迎考
湖北省潛江市江漢油田教育集團800多名高三學生日前在“雲端”開考。為了讓學生保持考試時的專注狀態,家長們提前佈置好考場,為孩子營造安靜的考場氛圍。考生們則充滿儀式感,統一身着校服按照正常考試安排認真答題。
“收發試卷都是在線上進行,老師們則在學校遠程監考。”江漢油田教育集團教科院副院長劉謙説,通過“一起中學”搭建的考試平台,學生可以在終端APP內作答選擇、判斷等客觀題,主觀題則需要在紙上作答,考試結束後通過拍照掃描錄入系統後台。
“雲作答”完成,如何保證客觀、高效地閲卷和考後分析成為新難題。江漢油田廣華中學高三教師孟凡軍表示,在此前的在線月考中,閲卷老師需對近6000張試卷照片編號以實現“盲閲”,還要手動把各道題的成績輸入系統做分析,數據量極大且容易出錯。
在“一起中學”的幫助下,考生成績和信息實現自動掛鈎,客觀題也由系統批改。老師們只需對主觀題進行閲卷,並可在錯題旁寫評語,讓學生清楚認識錯題原因。閲卷結束後學校可以將數據上傳平台統計、分析並做出考情報告,實現教學、考試和評測數據的互聯互通。
“這次‘雲考試’背後的科技力量不僅讓老師們減負增效,數據分析也把每個學生的真實水平和薄弱點都展示了出來。”劉謙對此次“雲考試”的效果感到非常滿意,在她看來,單純依賴一己之力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環境,未來的教育方向一定是“人 技術”的良好交互。
視頻藝考,錄製成關鍵
中國上百所藝術類院校通過線上錄製視頻的方式,對報考部分專業的考生進行初試“雲篩選”,正為校招緊鑼密鼓備戰的藝考生迎來新挑戰。
“現場能力和表演張力很難通過‘雲篩選’體現出來,而且視頻也會削弱作品的驚豔感。”來自成都的藝考生小杜準備報考武漢音樂學院,相比現場發揮,他認為線上錄製視頻的方式對考生的表達能力、聲音穿透力和姿態等都提出更高要求,因為“視頻可以回放,鏡頭會放大缺陷”。
對藝考生而言,設備和場地選擇也同樣“大有門道”。以往藝考生的校考都是現場表演,面對的場地、設備都是一致的,而今年卻要自己拍攝視頻,還要準備伴奏、音箱、收音等設備。在“雲篩選”的背景下,藝考要求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樣還考驗視頻拍攝技術和鏡頭感,因此視頻拍攝角度、景別變化、光線明暗、服裝搭配等都至關重要。
在福州一家錄音棚內,遠道而來的考生小廖正在鏡頭前練習初試作品。“我家裏雜七雜八,找不到合適的背景牆,家長還不會視頻操作。”面對“視頻錄製”這道重要門檻,小廖選擇到錄音棚錄製考試作品,避免因技術原因而影響考試成績。
“我們按照學校的要求,為考生調試合適的燈光等,儘量讓表演視頻原汁原味。”錄音棚經營者林先生表示。
多措並舉,力保考試公平
隨着“雲考試”不斷普及,如何確保考試公平性成為各方關注焦點。某高校招生辦負責人坦言,線上考試加大了學校在違規處理方面的難度,如何通過線上遞交材料甄別出個別考生作弊造假情況,是各藝術院校面臨的共性難題。
面對新形式帶來的挑戰,各大高校紛紛出招確保藝考“雲篩選”能夠公平客觀進行。據瞭解,今年多個藝術院校讓藝考生下載“小藝幫”APP,考生在首次報名環節需認證信息,在線上視頻考試前要進行人臉識別,且只有一次拍攝上傳機會。視頻拍攝過程中,考生不可移動手機位置,也不允許離開畫面範圍;錄製全程不得美化、修飾人像、畫面和聲音,且須保持聲像同步。
中國傳媒大學對視頻錄製場地和設備作出進一步限制。考生只能使用普通智能手機錄製視頻,禁止使用專業設備拍攝,視頻作品不允許進行任何後期製作。上海戲劇學院更是提出“視頻須一鏡到底”等高標準來約束考生,並要求考生不得戴美瞳,不得穿演出服,不可有劉海遮擋額頭,確保作品完整真實。
此外,部分高校還將在新生入學後對其進行材料複核和專業複測,嚴防作弊行為。“如果在後續評審過程中發現材料和本人不符,考試成績作廢;如果兩次成績差異顯著,且在複查錄像時發現考生作假,將以作弊甚至量刑的方式來處理。”山東師範大學招辦主任杜德鵬表示,目前“雲篩選”已達到和線下考試基本一致的嚴格把控水平。(記者 金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5月11日 第 08 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