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能新華醫療的1945年:與“牙山炮”同享戰利品——日軍鋼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懷遠 通訊員 李士龍 淄博報道

“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撞火車那個炸橋樑,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抗日戰爭時期,英勇的抗日軍民不但勇猛地撞飛敵人的火車、炸燬敵人的橋樑,就連承載敵人火車的鋼軌也要連根拔起。

山能新華醫療的1945年:與“牙山炮”同享戰利品——日軍鋼軌

抗戰時期破襲的鐵路

當時,日軍利用鐵路往中國內陸輸送大量武器和兵力。而我軍許多戰士手中無槍,憑着大砍刀、長矛梭標與日軍拼殺,很多戰士因此壯烈犧牲。為此,我軍抓緊兵工廠建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指出:游擊戰爭的軍火接濟是一個極重要問題……每個游擊戰爭根據地都必須儘量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制彈藥、步槍、手榴彈等的程度,使游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虞。

山能新華醫療的1945年:與“牙山炮”同享戰利品——日軍鋼軌

抗戰時期破襲鐵路

1938年12月,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和膠東抗日遊擊隊第三支隊合編為山東縱隊第五支隊。1939年7月,第五支隊在掖縣李家莊、連兒夼一帶組建膠東第二兵工廠。幾經輾轉,1942年初,兵工廠遷到牙山腹地,牙山地區軍民習慣稱其為牙山兵工廠。

1945年春,兵工廠改進了平射炮的助推器,使之前研製的平射炮性能大大提升。許世友司令員親自到彈藥部駐地觀看實彈演習。3聲炮響,3個目標連連開花。這便是被許世友親自命名的“牙山炮”。

兵工廠建立起來之後,最需要的就是製造武器的材料資源,當時的條件不可能立馬造出鍊鋼廠,於是八路軍就地取材——敵人鋼軌。

只要敵人稍事離開,廣大軍民便摸到鐵路上,擰螺絲,卸夾板,挖路基,拆枕木,將路基全部掘毀,把能搬走的鋼軌全部搬走。

破襲鐵路不但切斷了日軍運送武器和兵力的動脈,使日軍的部署計劃被打亂,還給根據地的兵工廠帶來了可用的鋼材。在膠東抗日根據地,敵軍的鋼軌不但供給兵工,鑄成大炮,還給剛剛起家、正在初步探索產品質量進步的新華醫療(時稱“器械組”)提供原料,試製鋼械。

山能新華醫療的1945年:與“牙山炮”同享戰利品——日軍鋼軌

日軍運送武器和兵力的重要命脈:鐵路

牙山解放後的1942年,身懷家傳銀匠手藝的八路軍戰士蔡錦章,懷揣一紙調令,更懷着抗戰救國的急切心情,從家中挑着一擔沉甸甸的銀匠工具——風箱、銅磚、小錘……幾經輾轉,來到了牙山腳下的後垂柳村,擔負起研製鑷子、探條等簡易醫療器械的任務。1943年11月,為解決戰時軍需供給問題,膠東軍區衞生部抽調18名戰士協同蔡錦章工作,正式成立“器械組”,這便是新華醫療的雛形。

創建初期,新華醫療的產品是手術器械,主要滿足戰傷外科的需要。而在生產上,主要是實物仿製,沒有技術文件,沒有標準,只要求器械具備基本功能。1944年4月後,軍區派船工出身的王作君參加“器械組”工作,新華醫療人員逐步擴大,生產工具也隨之增加了鐵砧、虎鉗、銼刀、烙鐵等。而生產工具增加後,製造器械的材料來源和材質改進依然是面臨的難題。

在蔡錦章赴軍區學習期間,王作君擔負起“器械組”的領導工作,帶領全組同志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配製成功了銀銅合金,改進了器械材質。

1945年春,膠東重鎮萊陽解放,“器械組”從戰利品中獲得了大風箱、大錘、手搖鑽等生產工具,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不久,王作君與同志們一道,利用從敵戰區破襲來的鋼軌,成功試製鋼質器械。新華醫療的先輩們把鐵路鋼軌鑿開,用紅爐鍛打延伸成條形毛坯,再由鉗工銼削成形,尾部彎成指圈焊接,兩片用銷子鉚合。經過多次實驗,承載日軍列車的鋼軌脱胎換骨,變為了救治傷員的手術剪和止血鉗。

鋼鐵在紅爐裏浴火重生,當經過新華醫療先輩們雙手的洗禮,它承載起比千噸萬噸的列車還要重千倍萬倍的紅色使命和偉大重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4 字。

轉載請註明: 山能新華醫療的1945年:與“牙山炮”同享戰利品——日軍鋼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