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斷頭飯中為何有一片生肉原來並不是給人吃的,只為這種説法

在中國古代,對於死囚有“吃飽好上路”這一説法,即使罪大惡極,在行刑前都會讓犯人吃一頓飽飯,也被稱為“斷頭飯”,並且還會在飯裏放上一塊生肉,斷頭飯賦予了死刑不一樣的意義,那麼這塊生肉是做什麼用的呢?

大家都聽過“秋後問斬”這一句話,漢代的法律規定,死刑只能在秋冬季節執行,立春之後,就不可以再刑殺,而這也一直被歷代所沿用,所以處刑也一般是在秋季。古代對於死刑是十分重視的,只要發現案件有些許問題,都會重新審理,審理的時間也很長,最後還需要交由皇上定奪,被稱為“復奏”,可見古代對死刑的判決是慎之又慎。

古代斷頭飯中為何有一片生肉原來並不是給人吃的,只為這種説法

如果真的是證據確鑿罪大惡極,那麼在臨刑前,也會讓犯人好酒好菜的飽餐一頓,吃斷頭飯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有的朝代也會在合理的範圍內讓犯人自己選擇,或是滿足一些合理的要求,這也是出於統治需要和封建禮教重視人情的一種體現。而在斷頭飯裏面通常都會放上一塊生肉,但這塊生肉可不是給人吃的,那它的作用是什麼呢?

古代斷頭飯中為何有一片生肉原來並不是給人吃的,只為這種説法

原來古人十分迷信,他們認為人死之後會步入輪迴,經過奈何橋,而奈何橋邊有一條惡狗,只有拿塊生肉給它,才能順利的通過奈何橋早日投胎,所以這也是古人十分看重的事。但是在死亡面前,又有多少人吃的下這碗飯,那就不得而知了。

古代斷頭飯中為何有一片生肉原來並不是給人吃的,只為這種説法

西周年間,周公就提出過“慎刑慎罰”,雖然封建社會沒什麼人權可言,但是在死刑上還是具有那麼一點點人道主義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56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斷頭飯中為何有一片生肉原來並不是給人吃的,只為這種説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