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庭教育中 要多鼓勵孩子 並且呵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經典

父母需要做的是接受情緒,然後讓他們重拾信心。回顧孩子過去的成績,或是完成的作業,從頭開始,通過自己一步步的學習,最後完成的例子,讓孩子明白“我能做到!”從而建立信心,恢復情緒,繼續學習。

學習對於孩子來説,無論多麼痛苦和漫長的過程,他們也會努力,遇到困難自然會沮喪和氣餒。

當一個孩子面對問題時,他不知所措地説:“我不會的!我做不到!”當你想放棄的時候,你父母的習慣性思維總是鼓勵你:“你可以!堅持!來吧!”

或者孩子成績不太理想,作為家長鼓勵的話“多讀書,多解決問題,你可以!”。


首先,父母們明白他們的孩子努力工作,他們的孩子經歷了很多。當結果不盡如人意時,他們會尋求父母的幫助。首先,他們希望父母能接受負面情緒,而不是鼓勵和刺激的話語。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否定孩子的情感,不理解孩子的情感,沒有同情心,很難平息孩子的懊惱,也無助於解決問題。

當孩子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時,他們在情感上受到父母的壓迫,這讓他們更加失望。這一直是一種沮喪的狀態。

成年人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他們會盡力維護自己的尊嚴或“面子”。當他們被別人打發,被上級批評、督促、責罵,被別人嘲笑時,他們自然會感到不自在,甚至產生牴觸情緒。


“快點”

“你馬上關掉電視/手機!”

“現在做作業/彈鋼琴/畫畫!”

“做作業,坐好!”

“字跡要工整、仔細、不粗心!”

家長在糾正孩子的問題時,總是試圖通過命令的方式來控制孩子,從而達到命令和禁令的效果。他們不會從孩子的角度去體驗自己的內心感受。孩子們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們的話來自父母。他們無法抗拒,但他們的自尊心卻受到了傷害。

他們感到害怕、孤獨和自信。同時,他們試圖用各種方式抗拒父母的控制和約束,如沉默、頂嘴、哭泣、拒絕工作、甚至害怕上學或逃學。

我們不能把自尊看作成人或青少年的東西。這是一種內在的不可觸碰的情感,需要從小的呵護和培養。家長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不會理解與“面子”有關的問題。


事實上,孩子們可以理解,但家長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兒童自主成長過程中,自尊是對自身存在的一種有價值的認知,深受父母評價的影響,是自尊、自愛和自我完善的源泉。

家長過多的負面評論,比如當眾訓斥、批評孩子,會讓孩子覺得“不重要”,自然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視和尊重,才能認同自己,自信地做最好的自己。

尊重孩子,接受並欣賞他們的氣質特徵,儘量用協商的語氣和他們交談,不僅讓他們有被尊重的感覺,而且讓他們學會與他人交談的方式,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培養做人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