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鄉村的學校在“縣管校聘”中丟了自己的精魂
今年,縣管校聘工作將在全國鋪開。這對於教育來説,是有着風向標意義的存在,值得每一個老師銘記。
01.老師的歸屬感在哪裏
一個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必須要有安寧平和的環境。老師在工作中要想有所成績,也就必須心能沉得下來。
現在,這樣一折騰,心能靜得下來嗎?靜得下來才怪。本來,在熟悉的校園裏生活得安安靜靜的,突然之間自己就被趕了出去。看着那些曾經熟悉的一切,誰不感到心酸?我怎麼就成了一個沒娘要的孩子呢?
從鄉村走向城鎮的老師,心裏或許還歡喜些,但是從城鎮走向鄉村的教師恐怕沒有誰還會那麼心甘情願吧!自己被“優化”出了學校,本就面子上過不去。這到了鄉村,家卻安在城鎮,來回的奔波,身心俱疲,心也很難靜下來吧!
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話是,教育是一項神聖的事業。現在看來,這是多高大上啊!而現在呢,你就會明白,教育就是一個職業,你到哪裏都是教書,有什麼埋怨的呢?這難道就是縣管校聘的設計初衷——連對老師的人文關懷都沒有,是要把老師都逼成教書匠的節奏嗎?
02.學校的優劣會進一步拉大
以現在的縣管校聘模式,學校的差距只能是越來越大,而絕對沒有縮小的可能。沒有哪一個學校不想留住教學業務強的老師。
這些老師被交流出來,對落後的學校是一個福音。恐怕未必。站在生源優勢的地方,都不能給人滿意的成績,到了生源薄弱的學校,他們會有怎樣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當然,這其中,或許也有優秀的老師,但是這樣的老師恐怕是鳳毛麟角——他們不是得罪了領導,就是人際關係處理得不好。這樣的老師,本身就滿腹怨氣,他們能安心於教學嗎?這恐怕很難,除非他真有教育情懷!
這樣一進一出,薄弱學校是不是隻能越來越薄弱,而優勢的學校是不是越來越強勢?
03.學校的魂很難留住
一個學校要想有影響力,它必須要文化的底藴,形成自己的特色。而這個底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老師不斷地經營和深耕的。現在,這個精魂恐怕很難存在了。
他在一所學校制定了一些具體的計劃和措施,但是還沒有等到開花、結果,他就要離開。這樣一來,收穫的事就必須讓下一任領導來做。而下一任領導想要推陳出新,就得有着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如此一來,做了半截的工作是不是隻能被束之高閣呢?
如此的折騰來,折騰去,最後留給學校的只能是兩手空空,不可能形成靈魂的。
“縣管校聘”,對於鄉村教育來説,是一個福音——它能讓縣域內教育均衡起來。但是,如果在實行的過程中不能避免因此帶來的負面影響,那麼“縣管校聘”就失去了本身的價值。如果不能克服上述的缺點,這樣的折騰不要也罷!
親愛的讀者,你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