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36所高校強基計劃報名人次一覽,預計入圍比例出爐!
2020年高校強基計劃報名已結束,根據報名系統信息,本文為大家整理了36所試點高校2020年強基計劃報名人次,並根據高校的入圍比例和招生計劃,測算出各高校預計的入圍人數。這些數據展現了各高校強基計劃的報名熱度與潛在的競爭壓力,希望本文的數據和建議能夠對廣大考生及家長提供參考幫助。
01
強基計劃
報名人次
許多家長和考生在進行強基計劃報名時發現,報名系統自動生成的志願表暗含報名人次。值得注意的是,報名人次不等於報名人數,其中有許多是考生嘗試報名後取消報名所累積的數量,但報名人次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高校熱度、考生報名意向等趨勢,如下為36所試點高校2020年強基計劃報名人次統計,以供參考。
1、從整體來看,強基計劃關注度高。
2020年強基計劃報名流程簡潔、方便操作,給家長和考生提供了大大的便利,整體來看,無論從高校實力還是強基計劃施行都獲得了家長和考生的極大關注。
36所高校報名人次累計達135萬,報名人次最高的中山大學超7萬。中山大學報名人次遠超清北出乎許多人意料,探究其原因,可能由於中山大學開放的專業較多,校測免筆試吸引眾多考生報名,另一方面也側面説明多數考生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不是一味去頂尖名校碰運氣。
2、報名被多個因素影響
36所高校強基計劃採用一校一策原則,報名人次受招生範圍、招生計劃、入圍倍數、開放專業、校測難度、考生入圍分數線要求、院校位置等多個因素影響。其中:
(1)招生範圍、招生計劃和入圍倍數
招生範圍、招生計劃和入圍倍數與報名人次成正相關聯繫。如中央民族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吉林大學等招生在15省市以下、招生計劃不超過90、入圍倍數為3倍,多重因素使得報名人次不足2萬。
(2)綜合類院校更受關注
從整體來看,綜合類院校比理工類更受家長和考生關注。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因開放了文、理、醫多個招生專業,雖然招生省市僅18個,招生計劃120人處於中等,但招生人次突破了3萬。
(3)校測影響
僅面試的強基計劃高校裏,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報名人次突破3萬,不考筆試且開放多個專業的綜合性院校吸引了許多考生。
02
強基計劃
高中生備考
已經完成強基計劃報名的高三考生則需要以下幾點:
1、競爭度測算,高考的第一道關口務必把握
對於已經報名的考生來説,結合報名人次和招生計劃,即可對入圍比例有大致測算。在眾多考生的競爭情勢下,高考成績是考生入圍校測的關鍵。
2、校測難度預測,如何準備
在部分高校招辦宣講時就提到,強基計劃是優中選優,從高考優勝者中選拔考生入圍後,校測會區別於高考,難度接近或到達競賽水平。為此,考生入圍後可參考往年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真題進行演練或進行集中培訓,以便積極應對。
3、高考志願仍需準備充分
高考志願是在規定時間內統一填報,按批次順序投遞。除強基計劃外,高考其他批次志願也要充分規劃!如果強基計劃未被錄取則轉入下一批次,認真規劃填報志願才能提高進入目標高校的幾率。
03
強基計劃
低年級規劃
2020年是高校招生政策的調整期,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實施、綜合評價變化,低年級家長和考生面對如此變化更應該積極關注相關政策信息,從這幾個方面開始規劃:
1、擇校思維必須轉變
政策的變化要求家長和考生的擇校思維必須變化,積極接受新的招生途徑,如強基計劃;關注考生綜合素質提高,清北華五等頂級高校招生條件要求高考成績優秀、競賽獎項頂尖;關注人才培養,考生在擇校時不能僅僅以分數為導向,更應該以明確規劃興趣為導向。
2、新高考規劃的重要性
新高考規劃貫穿從選科規劃到職業規劃的一系列行為。新高考文理選科的目的是發揮考生的優勢,增加專業的可選情況。但也可能在選科時有偏差,出現考生為了報考目標高校的某個專業不得不花費課外的時間去補專業要求的學科,消耗了大量精力。學校和專業的選擇、未來職業的選擇從高中就開始了,家長和考生要早早重視新高考規劃,少走冤枉路。
3、關注政策動向,有調整可能性,積極準備
今年是強基計劃元年,高校的招生和培養都在規劃探索。從高校的宣講來看,部分高校專業已經有了明確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但也有按實際情況培養,如漢語言文學(古文字方向)專業是部分高校第一次開設,多依託於文學院開展,但每個高校具體的培養模式和政策傾斜還有可調整的空間。可以想見,未來強基計劃招生條件有所區分,招生細則更加明確。
來源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