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可以不上學嗎?”媽媽應該這樣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今天可以不上學嗎?”

當孩子説“我不想上學時”,父母的回答,有可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當孩子問:“可以不上學嗎?”媽媽應該這樣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1

“我可以不上學嗎”

是每個孩子的心聲

幾乎每個孩子,都不喜歡上學。

不是賴牀反抗,就是不好好寫作業,再不然乾脆就説不想上學。

鄰居家孩子就是一個十分討厭上學的“熊孩子”,為了不去學校,每天可以鬧得整棟樓都知道。

上週一他又鬧了,説作業還沒寫完,回去怕被老師批評。

他媽媽氣得想打人,怪孩子就顧着玩,不好好寫作業。

最後還是妥協了:“媽媽給老師寫張紙條,解釋你沒做作業的原因,行嗎?”

孩子還在耍賴:“可上課很累,我不想去。”

“只要你今天去上學了,媽媽就給你買新的玩具,好不好?”

孩子勉強答應,不情不願地去了學校。

如此一來,父母讓孩子上學竟然能成了一種交易。

孩子上學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在這個年齡段,讀書、識字、學知識、學做人,就是每個孩子的責任。

可他們怕苦。

他們不喜歡端端正正坐在課室裏聽課,不喜歡被老師批評懲罰,更不喜歡動腦子去完成各種功課。

可難道就因為不喜歡,孩子就能不做嗎?

有句話説得好,廢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們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遺憾的是,父母雖然明白這一點,卻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接受。

他們教育孩子時,最擅長的不是妥協,就是縱容。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兩種結果。

好的結果,是孩子改正錯誤,越變越好。

壞的結果,是孩子在錯的路上越走越遠。

當孩子問:“可以不上學嗎?”媽媽應該這樣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2

孩子可以“撒潑”

父母卻萬萬不能“胡來”

很多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耍賴、撒潑。

“我不想上學。”

“我討厭讀書。”

“我不是讀書的料子。”

如果父母沒處理,就會把事情弄得越糟糕。

有一些父母,拼命否定孩子。

“你這麼笨,再不讀書就完全比不上別人了。”

“我從來沒聽説過哪個不讀書的孩子會有出息。”

“你現在不讀書,等着以後要飯吧。”

如果你一味用“不行”、“不可以”、“不上學怎麼行”來否定孩子,甚至從人格上進行打擊,只會讓孩子更加討厭上學。

父母在情緒上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會讓孩子把情緒帶到學習上,越學越差。

正如那些從來得不到肯定的孩子,慢慢喪失信心與進取心,以至於自暴自棄。

有一些父母,一味滿足孩子。

就像鄰居媽媽,只是因為孩子抱怨兩句,她就妥協,才剛答應給老師寫便條,又跑去商店給孩子買玩具。

如果孩子下次提出更過分的要求,比如“要帶着手機去上學”,她該怎麼辦?

去給孩子買最新款手機嗎?

去讓老師答應讓孩子上課玩手機嗎?

一味滿足孩子,會給孩子慣出很多壞毛病。父母如果只會妥協與縱容,只會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是可以商量的,進而跟你討價還價。

長此以往,孩子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刁鑽,父母的底線也越來越低。

你會發現,你欠孩子的“債”越來越多,孩子變得越來越貪心,而你想滿足孩子,已經心有餘力不足。

父母最悲哀的是,在孩子面前失去應有的原則。

當孩子問:“可以不上學嗎?”媽媽應該這樣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3

對於孩子來説

接納就等於被愛

盧梭講過,世上最沒用的教育方式有三種: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當孩子提出“不想上學”等不合理的要求時,聰明的父母不會只批評孩子,不會一味否定,更不會一直妥協與縱容。

他會適當教孩子“學壞”。

一個朋友曾遇到類似的問題,她的處理方式比較出人意料。

那天,兒子直到上學時間都不起牀,她問他怎麼回事,兒子説不舒服,不想回學校。

朋友剛想開口訓他,又覺得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教育機會,於是就説:

“不上學可以,那我先跟你班主任請假,今天我去上班,所以中午飯你要自己解決。”

兒子滿口答應下來了,繼續賴牀。

在去上班的路上,朋友心想,孩子上學就跟自己去上班一樣,會覺得很累,想休息,想鬆懈下來。

但只有當他鬆懈下來,才會因為無聊而覺得愧疚,害怕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學,從而明白自己這麼做是不對的。

晚上回到家,朋友發現兒子果然坐在書桌前看書,並且保證第二天一定去上學。

對於孩子來説,父母的接納就等同於愛。

不管自己提出什麼想法,什麼要求,父母都不會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加以判斷或否定,而是認真傾聽,感受自己的心情,接受自己的想法。

很多事情,孩子自己是不知道對錯的,只有親身感受了,他們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接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親自去感受,比一味否定更重要。

很多父母不懂孩子為什麼一言不合就“不想上學”、“不愛讀書”、“不想寫作業”,其實是孩子的情緒作祟。

他迫切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有人明白自己的感受,更需要有人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將對孩子的愛化為接納與支持,孩子會得到更積極的成長能量。

當孩子問:“可以不上學嗎?”媽媽應該這樣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4

孩子需要的不是控制

而是信任、信心和耐心

很多父母都覺得跟孩子溝通很難,特別是講道理時,經常説不通。

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不妨回想自己平時是怎麼“説”孩子的。

當孩子説,“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你會怎麼回答?

回答1:

“不想上學,那你想幹啥,上天嗎?”

回答2:

“你怎麼能有這種想法,你是個學生,就該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

回答3:

“你不去上學對得起媽媽嗎?媽媽這麼辛苦工作,就是為了你,而你要白吃白喝嗎?”

如果以上的話你都説過,或者是其中之一,那麼很抱歉,你已經關上了和孩子的溝通之門。

曾經讀過一個感人的繪本。

這個孩子同樣不想上學,媽媽告訴她不可以,孩子依然堅定地説:“媽媽,我真的不想上學。”

“那……好吧。”

媽媽沒有指責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反而接納了,並且跟孩子有了以下對話:

“不上學,你打算做什麼?”

“我可以去做時裝模特嗎?”

“可以,那你一定是最漂亮的。”

“我可以去潛水嗎?”

“可以,媽媽跟你一起。”

“今天,我可以飛到很高很高的天上嗎?”

“可以,然後像小鳥一樣飛翔。”

孩子開心地手舞足蹈,媽媽就在旁邊配合,全然接納孩子的要求。

這時候,孩子已經收拾好書包,開開心心地牽着媽媽出門了。

“那,我去上班了。”媽媽摸了摸孩子的頭。

“嗯,我去上學了。”孩子高興地向媽媽揮手再見。

跟孩子溝通,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你不用大吵大罵,不用聲嘶力竭,卻能夠輕易瞭解孩子的心聲,並且讓孩子順理成章地去做之前不想做的事。

當孩子問:“可以不上學嗎?”媽媽應該這樣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首席心理專家周老師指出:或許孩子只是想跟你撒撒嬌,發發牢騷,或許孩子只是在天馬行空地想象。而在這一刻,我們為人父母的能做的不多,而是接納孩子,給予孩子理解與信任。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控制與否定,而是你的信任、信心和耐心。在我們不理解孩子時做到信任他,接納他,尤為難得,這也是最重要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1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孩子問:“可以不上學嗎?”媽媽應該這樣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