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的神秘之處,想必各位讀者已經心知肚明,一直以來,對於《山海經》的研究,學者們從未放棄,甚至它還因為近代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而被推上風口浪尖。
《山海經》究竟記錄了什麼?我們一眼便能知曉,無非是上古時期的山川、地理、河流、動植物、以及人文豐貌等等。不過外國有一句名言叫做“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有讀完《山海經》的讀者,也都各自在心中形成了對該書的不同看法。有讀者認為,《山海經》可能只是一部描述地理的書籍,因為書中大部分內容都在描寫地理特徵,似乎《山海經》所記載的世界是一個龐大的整體。還有讀者認為,《山海經》可能是一部記載奇珍異獸的著作,畢竟書中描寫了大量的怪獸,並且它們大多數的外形都與現代動物完全不同。
如果想要揭開《山海經》的秘密,我們必須要找到《山海經》的最初起源。《山海經》的作者究竟是誰呢?沒錯,現今主流説法都認為《山海經》的真實作者是大禹,也就是“大禹治水”傳説中的主人公。據史料記載,大禹治水平定天下之後,要對自己所轄領域進行詳細劃分與統計,故此才命九州部落的首領們各自獻出本地青銅,鑄成了九個青銅大鼎,並以鼎代州,刻畫九州物產與地貌於九鼎之上,彰顯自己無上的權力,因此九鼎也被稱為“九州鼎”。
歷史專家們通過研究古代典籍《國語》、《詩經》、《尚書》、《戰國策》等著作之後,結合其上記載綜合推斷,《山海經》就是因九州鼎的出現而誕生的,因為九鼎之上的圖案可以合併在一起,形成一幅描繪九州地貌物產的《山海圖》,而《山海經》卻是前者的輔助説明類著作。
此時我們可以明確一個問題,即《山海經》隸屬於《山海圖》,如果我們想要揭開《山海經》的秘密,就必須要找到《山海圖》,那麼《山海圖》在哪裏呢?沒錯,它們都被刻在了九州鼎之上,如果九州鼎能夠出土,則《山海經》的一切秘密都將會迎刃而解。
縱觀史書,我們不難發現,典籍中關於九州鼎的記載層出不窮,如《墨子·耕柱》中記載:“昔日夏後開(啓)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九鼎既成,遷於三國”,其中的“三國”分別指夏、商、週三朝,而《左傳》中也記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從夏朝開始,九州鼎就被視作王權的象徵,它們是後世傳國玉璽的前身,都是“天命所歸”的神器,一旦得到,就會在天下人心中形成合法性的統治權。
關於九州鼎的傳説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兩個莫過於楚莊王的“問鼎”與秦武王的“舉鼎”,二者都是通過武力炫耀的方式,以九州鼎為話題,向周王室進行挑釁,側面印證了九州鼎的重要地位。
九州鼎究竟去了哪裏?史學家對此説法不一,但是《史記》中的《周本紀》與《秦本紀》中曾提到,秦昭王52年,周赧王死後,秦國便“取鼎入秦”,也就是説,九州鼎有很大可能性流落到了秦國。眾所周知,結束戰國混亂局面的國家也是秦國,故此來説,九州鼎最終進入陝西咸陽境內也許並非空穴來風。
不過有趣的是,秦國統一天下僅僅14年之後,全國就發生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項羽、劉邦一眾豪傑並起,終於推翻了暴秦的統治。可是即使劉邦首先攻入咸陽,實行了“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的政策,其戰利品記載中也沒有關於九州鼎任何的蛛絲馬跡。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短短14年之內,九州鼎為何會消失的無影無蹤?答案都指向了一種可能,即九州鼎被秦始皇帶到皇陵之內,成為了自己的陪葬之物。
不過此時有讀者依然會疑惑,為何秦始皇會將象徵王權的九州鼎陪葬呢?畢竟它們能詮釋王朝的正統性。對於該問題,專家們提出了另一種看法,認為在秦始皇的眼中,九州鼎只是代表着“王權”,而不是“皇權”,自己既然已經成為了超越“三皇五帝”的皇帝,則九州鼎便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如此才會命李斯雕琢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玉璽傳於後世。換句話説,秦始皇令九州鼎徹底消失,一方面是想將“戰利品”永遠留在身邊,另一方面是想揭開一個以自己為開端的新時代!
正是因為如此,歷史專家們大膽斷言,想要揭開《山海經》中的秘密,只要挖開秦始皇陵,一切都會真相大白!
【參考資料:《山海經》《尚書》《史記》】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