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斗膽討論一個爭論了一千多年的問題: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不是公正。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結尾時,這樣評價諸葛亮:“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陳壽這個“奇謀為短”的評價,捅了歷史的馬蜂窩,爭議從兩晉到現代,一直沒停止過。尤其在很多分不清藝術形象和歷史形象的人眼中,這簡直是對諸葛亮赤裸裸地侮辱。
(陳壽真地詆譭了諸葛亮?)
認為“陳壽評價不公”的四個原因
很多人認為陳壽評價不公,主要基於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認為陳壽寫《三國志》時所處的朝代為西晉,而西晉的創業先驅司馬懿是諸葛亮的老對手,所以陳壽不敢給諸葛亮寫得太過完美,以免犯忌諱。尤其是司馬懿還評價諸葛亮説:“(亮) 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這在當時差不多是金口玉言、蓋棺定論了,陳壽自然不敢多説什麼。所以,陳壽在評價諸葛亮時,言不由衷,阿諛奉承,很不公正。
第二個原因,認為陳壽和諸葛亮有仇,得出的結論屬於挾私泄憤。
這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陳壽為父親報仇。《晉書·陳壽傳》中説:“或雲……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簡單翻譯一下,是説陳壽父親當過馬謖參軍,馬謖被處死時陳壽父親也受到了髡刑,所以陳壽説諸葛亮不行。
第二個理由,陳壽為自己報仇。北齊魏收編撰的《魏書·毛修之傳》有這樣的記載:“ (修之)昔在蜀中,聞長老言,壽曾為諸葛亮門下書佐,被撻百下,故其論武侯雲‘ 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意思是説,陳壽當過諸葛亮門下書佐,被“撻百下”,心中銜恨,所以要説諸葛亮不行。
(魏收的《魏書》對諸葛亮事蹟有所記載)
第三個原因,説陳壽人品不行,寫出的歷史自然不是信史。
這一説法同樣出自《晉書·陳壽傳》,原文説:“或雲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 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意思是説,陳壽向丁儀和丁廙的兒子索取賄賂,要一千斛米,否則就不給丁儀、丁廙做傳記。
第四個原因,宋朝以後,學者們認為諸葛亮並非“奇謀為短”,而是因為“興義兵”而不屑奇謀。
宋朝時,儒學得到復興,人們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把詐謀奇計視為和“義兵”相對的東西。當時諸葛亮已經被儒家化,被視為“聖賢”,當然不會使用“奇謀”。
比如當時的學者洪邁就説:
“(孔明)其用兵行師,皆本於仁義、節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魏延每隨公出,輒欲請兵萬人,與公異道,會於潼關,公制而不許……史臣謂公以為危計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謂義兵,不用詐謀奇計。”
另一位學者陳亮説:
“故夫譎詐者,司馬仲達之所長也。使孔明而出於此,則是以智攻智,以勇擊勇,而勝負之數未可判,孰若以正而攻智,以義而擊勇?此孔明之志也,而何敢以求近效哉!故仲達以奸,孔明以忠;仲達以私,孔明以公;仲達以殘,孔明以仁;仲達以詐,孔明以信;兵未至而仲達之氣已沮矣。”論者以孔明制戎為長,奇謀為短……吾獨謂其能為而能不為,將以乖仲達之所能,而出其所不能也。故吾嘗論孔明而無死,則仲達敗,關中平,魏可舉,吳可並,禮樂可興。”
洪邁和陳亮兩人的意思簡單説,就説諸葛亮並非沒有奇謀,而是不用。不用的原因是諸葛亮興義兵,要以信義服天下。所以陳亮説,“以正而攻智,以義而擊勇”,如果諸葛亮不是早死,一定能統一天下,復興禮樂。
(在宋儒眼中,只有司馬懿這樣的人才會用詐謀奇計)
“陳壽評價不公”的四個原因都經不起推敲
上面就是後人認為“諸葛亮奇謀為短”不對的四個原因。那這四個原因是否能成立呢?我們下面就來分別考察一下。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原因,陳壽因為所處朝代的原因,對諸葛亮評價不公。但從《三國志》內容來看,陳壽對諸葛亮推崇備至,評價極高。
《三國志·蜀書》中全書15卷,每一卷都出現了諸葛亮,充分展現了諸葛亮在蜀漢和在歷史上的地位。而《三國志》中其他重要人物,曹操劉備孫權,誰也沒有像諸葛亮一樣,能夠貫穿一國曆史記載的始終。
在《諸葛亮傳》中,陳壽高度評價諸葛亮説:
“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陳壽對諸葛亮評價是很高的)
陳壽還引用了孟子的“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這句話,來抬高諸葛亮的地位,並説他的失敗是因為“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這都説明陳壽打心眼裏是推崇諸葛亮的。另外,陳壽還曾經編過《諸葛亮集》(已失傳),這也説明他很認可諸葛亮。所以,説他在史書中污衊諸葛亮,這個可能性不大。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原因,陳壽和諸葛亮有仇。這個原因也經不起推敲。
首先,陳壽父親和諸葛亮有仇這一條存疑。這一條中有一個很明顯的疑點,就是陳壽父親官職為馬謖參軍,而當時馬謖本人的官職也是參軍,這一點比較矛盾。所以,房玄齡在修《晉史》時,也拿不準,用了“或雲”兩字,意思就是有人這樣説,信不信您自己定。
其次,陳壽本人“為諸葛亮書佐,被撻百下”純粹胡扯。諸葛亮去世時,陳壽才兩歲。誰看到過兩歲的書佐?其中荒謬,一望可知。
我們再來看第三個原因,陳壽人品不行,寫的書自然也不行,這個原因也站不住腳。
陳壽人品不行的主要依據“陳壽索米”這一説法十分可疑。根據《三國志》的記載,丁儀、丁廙都是曹植的黨羽,所以曹丕一即位,就把他們家的男丁都殺了(“文帝即王位,誅並其男口”),那陳壽又怎麼可能有機會向二丁兒子索要賄賂呢?
其實“陳壽父親被髡刑”和“陳壽索米”這兩個記載,都出自王隱所撰《晉史》。王隱的書非常不靠譜,比如他書中曾記載,鍾會滅蜀時迎回龐德屍體,死了幾十年的龐德屍體和活人一樣。這不胡扯嗎?就算死了幾十年屍體不腐爛,那龐德死於樊城,也不可能跑到蜀地呀!還有諸葛亮“空城計”,也是王隱書中記載的,可見他治史非常不嚴謹,把歷史當聊齋寫。
(房玄齡修《晉史》時,對“陳壽父親受刑”和“陳壽索米”兩事都表示存疑)
至於第四個原因,洪邁和陳亮等宋儒所謂的“義兵不用奇謀”,這種説法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先確定結論再挖空心思找出理由,牽強附會,不值得一駁。
諸葛亮“奇謀為短”,基本符合歷史事實
那麼, 諸葛亮“奇謀為短”的評價,是公正客觀的嗎?可以説,陳壽這個評價基本上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首先,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不以謀略出名。蜀漢方面,以謀略見長的是法正和龐統。《三國志》兩次明言法正為蜀漢謀主:“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外統都畿,內為謀主”。陳壽評價法正也説, “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諸葛亮“每奇正智術”。龐統在劉備入川時相隨謀劃,陳壽評説“龐統……經學思謀,於是荊楚謂之高俊……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
其次,三國時出名的謀士,通常會被比擬為前漢時的張良或者陳平。比如,賈詡早被稱為有“良平之奇”;曹操稱荀彧為為“吾之子房(張良)”;陳壽又稱荀攸、賈詡為良平之亞。一旦被稱為張良或者陳平,那麼謀士的角色就很明顯了。
但諸葛亮呢,卻自比管仲、樂毅,當時人提到諸葛亮,也認為他是管仲、樂毅一般的角色。包括陳壽評價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也是這意思。就是説,諸葛亮本人和別人,都認為他的角色是像管仲樂毅一樣的名相和名將,而並非一個單純的謀士。
(法正才是真正的奇謀為長)
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點,所謂“奇謀為短”,是一個“以勝敗論英雄”的評論,這個評論是對諸葛亮沒有最終在軍事上建功立業的綜合性結論。
實際上,一個人能不能在軍事上建功立業,和當時的歷史情況有很大關係。蜀漢國力要比魏國弱太多,地僅一州,能用於北伐的兵力不過數萬(蜀漢滅亡時是公元263年,當時人口總數94萬,士兵10.2萬;同時間,魏國人口440萬),人才上也處於劣勢,而對手又是曹真、司馬懿這樣的人傑(《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説“卧龍逢其主未逢其時”很好地概括了諸葛亮的處境)。
所以後來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在有限的歷史條件下,已經做得很不錯了。比如,他憑藉劣勢兵力,卻始終處於攻勢,把擁有優勢兵力的司馬懿壓得閉門不出,只能用消耗蜀軍的補給的方式來擊退諸葛亮,這就是本事。
第二點,所謂“奇謀為短”,是單指諸葛亮臨陣指揮上有所欠缺,並不是對他戰略和治軍上的否定。
諸葛亮大的謀略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隆中對》,準確地分析了天下的形勢,為劉備謀求霸業制定了路線圖。再比如蜀漢丟掉荊州後,諸葛亮把軍事路線改為“以攻為守”,逐步蠶食曹魏領土,再謀求後進,包括屯田渭水之濱,謀求打持久戰(但不幸早死,導致戰略沒法繼續實現),都是諸葛亮在大戰略上睿智的體現。
(隆中對體現了諸葛亮的謀略)
諸葛亮帶兵上,也是沒有問題的。清人張澍編著《諸葛忠武侯文集》中收集諸葛亮軍事著作,僅“軍令”、“兵要”等軍事教令就三十餘條。這些軍事教令,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具體,二是嚴酷,比如:
“ 聞雷鼓音,舉白幢絳旗,大小船皆進戰,不進者斬。聞金音,舉青旗,船皆止,進者斬”,“凡戰臨陣,皆無喧譁。明聽鼓音,謹視幡麾。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麾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
因為治軍嚴格,諸葛亮率領的蜀軍能做到“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的效果。諸葛亮退兵後,司馬懿看諸葛亮營寨遺蹟,稱“天下奇才”,就是一個明證。
唯一的問題在臨陣機便。諸葛亮臨陣機變上差一些,其實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他缺乏經驗,劉備在世時,把諸葛亮當成蕭何一樣的角色,負責後方,打仗都帶龐統和法正,所以諸葛亮缺乏臨陣的經驗積累。其次,每次出兵,他手中能用的資源都不多,所以不得慎之又慎,所以不敢使用奇兵,也就顯示不出“奇謀”。
綜上所述,諸葛亮陳壽稱諸葛亮“奇謀為短”,並不是説諸葛亮不善謀略,而是説相對於諸葛亮的政治才幹,諸葛亮在軍事上“奇謀”稍遜。從諸葛亮的一生來看,這個觀點是比較恰當的。
只不過後來諸葛亮被過度神化,尤其披上了儒家的外衣被抬高到聖賢的地位後,很多人就不容得他再有一點瑕疵,拼命為他辯護。這是“奇謀為短”引起巨大爭議的根源。
諸葛亮是偉人,但不是神。非要挖空心思,把偉人塑造成神,全身閃着金光,360度無死角,那就沒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