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給了復讀新機會?高分復讀考生同比漲三成

新高考給了復讀新機會?高分復讀考生同比漲三成
北京新高考元年,第一批在新的招考規則下完成了成人之後第一場大考的年輕人,即將進入大學就讀。同時,也有一批考生因為高考分數不理想,選擇參加“加時賽”,用多一年的拼搏換取通往心儀高校的“復活”機會。相比往年,今年北京高分復讀報名人數呈現繼續上漲態勢,目前已有高考成績超過680分的考生諮詢復讀。

復讀市場新動向:高分復讀逐年看漲

伴隨各地高考陸續發榜,高分學霸頻上熱搜。與此同時, “高考失利怎麼辦”一路攀升到“知乎”熱搜榜前五。“人民日報評論”新媒體平台發文援引了這樣一組數據,參加復讀的學生中,超過七成的首次高考成績在二本線以下,多一年的付出能讓他們平均提高40分。

來自北京市規模最大的知名高考復讀學校精華學校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前來報名復讀的總人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兩成。其中,超過600分的高分復讀考生已接近百人,相比去年同期上漲約三成。

“我想衝擊清北,可今年分數不夠。選考科目物理、生物、化學發揮還不錯,但統考科目中的語文、英語相對薄弱。”小吳今年高考成績630多分,距離清北分數仍存在差距,決定在精華學校報名復讀。來自北京某中學名校的小王目標也是清北,因為高二年級忙於競賽,沒有做好課程內容銜接,因此高考620多分的他堅決選擇復讀。據瞭解,今年一位高考681分的考生,也來到精華學校諮詢復讀的相關事宜。

業內專家分析,高分復讀考生人數逐年看漲,這和高考生對於新高考將在實施初期總體保持平穩的判斷有關,也和考生對於第一學歷和目標專業的高度重視密切相關。

高分生復讀歸因:第一學歷顯現優勢

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高考報名條件的放寬,升學、留學、復讀,成為高考生的三大去向。伴隨高考錄取率的提高、推廣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方式等改革,上大學已不是件難事,上名校依然不輕鬆。高考生首選的137所“雙一流”高校,僅佔全國高校總數的5%。因此,作為目前最公平、最嚴格的國家選才考試,高考選拔的高標準、嚴要求為高考帶來了高含金量,從而導致“第一學歷”的院校被賦予了特別的價值。

同時,“最難就業季”的連年來襲,也讓考生、家長和用人單位對於“第一學歷”的含金量給予了更多關注。《長三角“雙一流”高校2019屆畢業生就業調研報告》顯示,長三角8所“雙一流”高校都實現了95%及以上的超高就業率。

即使拋開對“第一學歷”的關注,高考依然被一些人視為是“含金量”“性價比”最高的考試。隨着考研報名人數大幅增加,近年考研總體錄取率約為25%左右。據統計,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計劃招錄2.4萬人,共計143.7萬人通過報名資格審查,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為60:1。

針對高分復讀現象的成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考試招生制度主要是依據考試分數來選拔學生,只有學生把分數考得更高一點,才能上更好的學校,這是高分復讀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

是否選擇復讀:取決考生失利原因分析

考慮到今年高考的特殊背景,《中國高考報告(2020)》編委、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郝保偉認為:“一些考生受居家備考、不適應在線學習等因素影響應考狀態是客觀存在的現象,這些學生對復讀予以關注不足為奇。”對於是否選擇復讀,他認為,更多取決於考生個人情況。考生應當切實分析高考失利的原因,如果確實是偶然發揮失常或的確還存在可提升的潛力,選擇復讀無可厚非。

近年來,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梳理眾多高考生失利報告,發現考生失利的原因主要包括高考方向不明、學習意願不足、視野不夠開闊、知識體系無序、短板科目瓶頸等問題。

北京新高考落地後,招考規則的改變成為焦點。高考選考科目的成績不僅看卷面,還要看排名,考生對選考方案的研究至關重要。

北京市教科院從2004年就開展了一項針對學生生涯規劃的數據跟蹤,通過學校對項目實施基地校2020屆高一學生的生涯決策數據分析,研究者發現,10%左右的學生選科方案存在明顯問題。專家分析,選考策略的失誤或許也成為一些高分考生對考分不滿意進而考慮復讀的原因之一。

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一位資深中學教研員就建議:“高考改革、新課改尚處於過渡階段,命題會以穩定為主。如果今年成績和發揮很不理想,可以選擇復讀。對新高考考試模式和特點的瞭解,能為接下來的再次征戰提供實踐經驗,但復讀生真正要充分研究和考慮的是等級賦分。如果選擇復讀,要好好總結失利經驗,揚長避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3 字。

轉載請註明: 新高考給了復讀新機會?高分復讀考生同比漲三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