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死後100多年,一武將到他墓前做了一件事,淪為千年笑柄!
唐玄宗李隆基在歷代皇帝中,是個很有特點的人物。他的獨特之處在於,前半生與後半生的作為判若兩人,堪稱雙面人。唐玄宗的前半生,任人唯賢,英明果斷,一手打造出不次於貞觀之治的開元盛世,文治武功直逼唐太宗李世民。但他的後半生卻突然畫風急轉,蜕變成一個沉迷酒色、賢愚莫辨,楊國忠、李林甫、安祿山等奸邪之輩乘機上位,竊取權柄,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的慘禍。
安史之亂,堪稱唐朝歷史上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面對安史叛軍的強大攻勢,唐朝軍隊望風披靡,無人能敵,丟城失地一潰千里,強盛一時的大唐瞬間面臨亡國的巨大風險。關鍵時刻,大唐戰神郭子儀挺身而出,以超羣的膽略和才智力挽狂瀾,接連挫敗安史叛軍,迅速讓唐朝穩住了局面,並最終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亂的勝利。郭子儀居功至偉,被唐德宗封為汾陽郡王、尚父等稱號,美名萬古流傳。
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八十餘歲高齡的郭子儀溘然長逝。唐德宗極為哀痛,下旨讓郭子儀陪葬在唐肅宗的建陵之畔,以示哀榮。郭子儀的陵墓位置,位於如今陝西咸陽禮泉縣唐建陵西南兩公里處。郭子儀長眠於此一百多年後,到了五代十國期間,一個武將來到郭子儀墓前,放聲痛哭,隆重祭拜,結果卻鬧了一個大笑話,讓世人恥笑千年。
唐朝滅亡後,李存勖於龍德三年自立為帝,史稱後唐,李存勖成為唐莊宗。在五代十國時期的眾多小國皇帝中,唐莊宗的表現勉強稱得上一個賢明之君。最起碼他在繼位之初,能夠勵精圖治,任人唯賢,身邊彙集了一批傑出的文武人才。其中,後唐大將郭崇韜,是其中的翹楚之輩。在後唐大臣中,郭崇韜是唯一的一個文武全才之人,無論用兵打仗還是治國安民,都是一把好手。
後唐當時有兩個死對頭,一個是北方的契丹人,一個是大軍閥石敬瑭建立的後梁。在與這兩大死敵的激戰中,郭崇韜既能運籌帷幄,又能衝鋒陷陣,數次擊敗強大的契丹騎兵,和狡黠兇悍的石敬瑭。後唐攻滅後梁石敬瑭的關鍵一戰中,唐莊宗李存勖正是依照郭崇韜制定的奇謀妙計,不出十天攻克汴梁,一舉滅掉了後梁。
在收復西蜀的戰役中,郭崇韜輔佐魏王李繼岌,孤軍深入千里轉戰,僅用了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擊敗西蜀大軍,逼迫蜀主王衍投降。郭崇韜用兵如神,接連擊滅兩個敵國,軍事才能堪稱後唐第一良將。唐莊宗封他為趙國公,兵部尚書、樞密使等要職,欽賜丹書鐵券,免其十死,榮寵之盛,權位之高,一時風頭無兩。
眼看郭崇韜紅得發紫,一些趨炎附勢之人爭相巴結討好他。後唐宰相豆盧革,是個擅長諂媚的小人,挖空心思、不遺餘力地阿諛郭崇韜。《新五代史》記載,郭崇韜的父親叫郭弘,而當時朝廷有個機構叫做弘文館,豆盧革上奏皇帝,建議把弘文館改成崇文館,以示避諱尊敬之意。豆盧革還一本正經地聲稱,他研究證實,郭崇韜正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嫡系後人,出身名門身份貴重,是正兒八經的名人之後。其實純屬他信口雌黃。
當時郭子儀去世才一百四十餘年,家族後人傳承有序,人家都不知道郭崇韜是誰。但郭崇韜被眾人的逢迎巴結捧得暈頭轉向,“遂以為然”,還真就把他自己當成郭子儀的後人。他帶兵出征西蜀時,曾經路經陝西,還專門來到郭子儀墓前,煞有介事地祭拜一番,並且當場痛哭流涕,以示對“先祖”的哀悼之情,然後“號慟而去”,結果鬧了個大笑話。世人都笑他拜錯了祖宗,《新五代史》把這件趣聞記載下來,“聞者頗以為笑”,流傳後世淪為千年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