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白受嘲諷後寫下一首狂詩,全文沒一個髒字,卻成罵人的千古絕唱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經典

當對方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字於一體,將所有能想到的難聽的話説出口,口水沫子滿天飛時,想必你的內心想法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卧槽”。不過古時候,文人才子太多,罵起人來有模有樣,絲毫不帶個髒字,沒點文化的人甚至都不清楚自己被罵了。

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峯的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曾遭受到嘲諷後寫下一狂詩,全文沒一個髒字,卻成罵人的千古絕唱。這首詩便是《嘲魯儒》,原文如下:魯叟談五經,白髮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全詩並沒有帶一個“髒”字,卻嘲笑東魯的儒生是個書呆子,不知變通還愛裝腔作勢,並且不懂得穿衣品味,天下之大,卻看不到東魯的儒生的前途。詩句中還毫不留情的説出了儒生的“痛點”,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納了丞相李斯的建議,沒收了天下的《詩》、《書》等儒家之書,要是有人敢違抗,就會施以黥刑,還會被拉去修建長城,當時那些褒衣博帶的儒生確實因此吃盡了苦頭。

為什麼李白會如此動氣,去嘲諷東魯的儒生?此詩大約創作於開元末年,李白居住到了東魯,所待之地距離孔子的故里曲阜很近,這裏有非常多的儒生,同時也不少心高氣傲的儒生,他們看不上李白,因此嘲諷了李白。李白內心冷笑,那些儒生不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卻以為自己站在高處,對着別人評頭論足,殊不知自己才是那個被其他人觀望的人,醜相百出。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則説的是劉邦建立漢朝後,精通儒術的叔孫通毛遂自薦,為漢王朝制定朝儀,召集儒生和他一同制定,當時魯地有兩個儒生不願意前去,甚至説叔孫通的做法“不合古”,叔孫通便譏笑説:“真是鄙儒。”

李白也崇奉儒學,但並非對時務一竅不通,也有一番幹大事的志氣,因此不與鄙儒為伍,全詩的最後一句“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用通俗的話説就是“不知時變的傢伙們,快快回老家種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