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兵出祁山開始了蜀漢對魏國的第一次北伐。戰爭初期,由於魏國對蜀國疏於防範連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蜀漢軍隊一路凱歌,魏國關中地區岌岌可危。這個時候魏明帝曹睿親自鎮守長安並派大將張郃率軍和蜀軍決戰。諸葛亮派馬謖帶兵前去迎敵,結果馬謖被張郃打的大敗。馬謖的潰敗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諸葛亮回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處死了馬謖以謝三軍。
馬謖的兵敗可以説是狠狠地打了諸葛亮的臉,原來早在白帝城託孤之時劉備就曾囑咐過諸葛亮道:\'\'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而諸葛亮卻並沒有認同劉備的話,他將馬謖留在了身邊當參軍(參謀)並且經常和馬謖商議國家大事。
那麼對劉備忠心耿耿的諸葛亮為何不聽劉備的“馬謖不可大用”遺言呢?其實諸葛亮也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蜀國人才不濟。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諸葛亮是將馬謖當作接班人來培養的。而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馬謖的確是有做諸葛亮接班人的潛能。
馬謖和諸葛亮都是隨劉備從荊州入蜀地的,兩人之間的私交很好,因此馬謖是諸葛亮信得過的人。而且在處理國家大事方面,馬謖也給了諸葛亮不少的好建議。尤其是在平定南方的叛亂時,馬謖向諸葛亮提出”攻心為上“的策略更是讓諸葛亮深以為然。《三國志》裏對馬謖的評價是”才器過人“,可見馬謖並不是一個泛泛之輩。所以我們説諸葛亮重用馬謖並不是他犯糊塗,而是馬謖的確有被重用的價值。
更為難得的是,馬謖不僅才器過人還廣受擁戴。有一件事可以證明馬謖在蜀國的地位,《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殺馬謖後,蜀漢大臣蔣琬(諸葛亮後來的接班人)親自前往漢中拜見諸葛亮。蔣琬以”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替馬謖之死感到惋惜。馬謖死後\'\'十萬之眾為之垂涕“,足見當時馬謖在蜀國是很受擁戴的。
相比於蜀國朝廷其他人來説,馬謖還有一個年齡的優勢。馬謖死時才39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諸葛亮培養他也是良苦用心。當時蜀國內部人才不濟,能獨當一面的大將有魏延、吳懿和趙雲等人。魏延帶兵打仗厲害,但是由於他性格桀驁不馴所以在蜀國內部的人緣很差,這也就註定了魏延無法被諸葛亮重用。吳懿和趙雲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的年紀比諸葛亮還要大。相比較而言只有馬謖才是最合適的培養的對象。馬謖年富力強、才氣過人而且還受人擁戴,所以馬謖是值得諸葛亮重用的。
馬謖的死固然有其軍事才能不足的原因,但諸葛亮在街亭之戰時將馬謖推向獨當一面的位置上也是過於心急了。諸葛亮重用馬謖本來沒有錯,錯就錯在把馬謖放在了不該放的位置上。
參考資料:《三國志》《襄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