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的中小學安全教育淪為形式主義:説起來很重要,做起來靠邊站

  ◆側重知識灌輸、重痕不重效、淪為“家長作業”……一些地方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入腦入心難

  ◆安全教育“動靜”大於效果,葫蘆掉進井裏

  ◆學生放假,安全教育不能放假,要真正出得了校門,形成社會合力

  文丨《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姜偉超 白麗萍

  6月,8名重慶小學生溺水身亡,再次敲響了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的警鐘。

  早在去年,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就已被教育部納入學科課程標準。今年,針對防溺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等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話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連續發出4次安全預警。但近期國內仍連續發生多起涉中小學生安全事故。

  多位受訪專家、老師和家長認為,關係千萬家的學生安全教育仍不夠“安全”,有的地方還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亟需全社會提升責任心,寫好學生安全教育的責任書。

  寫在紙上的安全教育

  前段時間,江蘇一小學發生一起學生跳樓事件,有關部門隨即要求各地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並馬上拿出實施方案,儘快上傳落實效果反饋。

  “最怕聽到涉及學生的安全事故。”西北地區某縣的一位小學老師皺起眉頭。

  記者調研發現,有的地方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仍然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

  側重知識灌輸。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部分地方的學生安全教育尚缺少系統教材和柔性教法,填鴨式教學法既無法吸引學生興趣,也不能在實踐中活學活用。

  “學校開展安全教育,大多是在宣傳欄畫黑板報宣傳安全知識、給學生髮放安全教育手冊,但與實踐結合緊密的應急安全演練卻很少。”有受訪家長告訴記者,安全教育實踐性強,但現在更多側重於書本知識灌輸,學生參與度不高,“寫在黑板報上、安全手冊裏的方法,很難轉化為學生日常行為習慣。”

  重痕不重效。“幾個月來,光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實施方案就寫了好幾個。”在調研中,多所學校的老師反映,經常接到“再搞一個預防溺水的方案”“檢查落實材料今日要交”等涉及學生安全教育的臨時任務和相關檢查。

  西部一些中小學教師説,在相關部門重視層層傳導、檔案留痕情況下,學校教務部門櫃子裏不得不塞滿“迎檢神器”——各類表格、實施方案、成果彙報、宣傳海報、標語等等,涉及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各種門類。

  “一到寒暑假,學校就發放安全教育的告知書,必須讓家長簽字,時間久了,大家都應付了事。”一位小學生家長説。記者採訪發現,一些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安全教育仍然依靠責任書等形式。

  “‘層層壓實責任’變成了‘層層完成任務’,這讓安全教育紙上來紙上去。”一位在中小學領導崗位上工作多年的學校負責人説,工作留痕、表格檢查、材料落實,讓安全教育形式大於效果實測,反而埋下不安全的隱患。

  變味的“家長作業”。為了增強安全教育方式多樣性和內容趣味性,相關部門網上打造學校安全教育平台。但記者發現,在一些中小學,本應佈置給學生的學校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家庭作業,變為“家長作業”。

  “孩子課業負擔重,從學校課程到課外輔導已經排滿了,沒時間再學習安全教育的網絡課程,學校佈置的任務只好變成我們家長的作業。”一位受訪的高一學生家長説,他們替孩子完成過好幾年的安全教育作業。

  而多位鄉村教師反映,班裏的留守兒童比較多,看管人只有老人,年齡偏大。有的家庭也不具備上網條件,無力完成網絡安全教育作業。

  “動靜”大於效果

  “從實際效果來看,一些地方的學生安全教育仍存‘葫蘆掉進井裏’的情況,看似深入,實則浮在水面。”多位受訪學校負責人和老師認為,安全教育“動靜”大於效果,折射出認識不到位、社會合力難形成等多重問題。

  “説起來很重要,做起來靠邊站,關鍵還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多位受訪中小學負責人説,安全教育説到底是生命教育,一些地方在文件中反覆強調,但落實時缺乏細緻指導,也缺少具體抓手。

  “有的地方把安全教育責任單純當作學校責任,認為學校落實了,工作就做完了。”多位受訪學校教師、教育部門的領導及高校教育專家認為,安全教育不夠“安全”,也與公安、綜治等聯席部門及街道、鄉鎮、村社等未能在宣傳、教育、管理、防範上發揮出應有作用有關。

  “學生出了校門,安全教育卻跟不上。”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茜説,學生髮生溺水等安全事故後,問題反思過多聚焦於學校教育的缺位上,但缺乏多方聯動教育機制上的反思,無法做到舉一反三。“不能僅滿足於將安全教育責任層層傳導,把落實安全教育責任變為完成安全教育責任的傳導任務,出了事故後,更需要從全鏈條層面進行系統反思。”

  用責任心寫好責任書

  多位受訪基層教育工作者認為,要真正把安全教育看作生命教育,用全社會的責任心寫好學生安全教育的“責任書”。

  目前,安全教育已經納入中小學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各地學校執行力度並不一致:重視度高的學校,開展力度大、手段多樣,教育效果明顯;而重視度不夠的學校,有的僅把安全教育納入主題班會提上幾句,不但起不到更強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給低齡中小學生造成安全教育不重要的錯覺。

  王茜建議,學校應將安全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學科建設等立體層面統籌考慮,並選取符合實際效果和各階段學生特點的教材,加強案例教學,注重養成學生安全習慣和意識。

  也有受訪中小學教師建議,教學中需多采取學生易於接受、能上手能實踐的形式,比如利用新媒體手段,觀看電影、短劇及動漫,避免簡單的知識灌輸;也可開展情景式、模擬式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涉及種類多、部門多頭,多位受訪者建議,要避免涉及安全教育的相關要求、檢查、規定相互重複打架,系統梳理安全教育相關的考核檢查項目。

  多位受訪教育專家和中小學負責人説,要科學釐清校內責任與校外責任,廓清教學責任和社會責任,將安全教育系統化,扭緊社會合力,提升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實效,不能簡單地將責任甩給學校。

  一方面,對於校內安全教育,有關部門不能把和學校簽訂“責任書”當成“免責書”,要多一些配合支持,少一些文件表格,把安全教育空間留給學校。同時,用好檢查督導的指揮棒,多問學生、多測實效,最大限度避免應付了事、形式主義。

  另一方面,在校外安全教育上,地方政府、安全教育部門、社區以及家庭等安全教育相關責任方,都應發揮各自優勢力量,參與到安全教育各個重要環節,及時發佈風險提示和預警,完善各類安全防護設施,加強日常巡查,提升全社會的安全教育意識。

  同時,更要多方合力幫助中小學生提升安全意識,幫助其多渠道學習自救方法,厚培安全素養,讓每一箇中小學生都能成長為安全教育的實踐者和傳播者。LW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0 字。

轉載請註明: 一些地方的中小學安全教育淪為形式主義:説起來很重要,做起來靠邊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