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在流傳的英雄故事中,作為女性英雄,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家喻户曉。但對於她的故事,彷彿只能找到一首《木蘭辭》作為佐證,而對於她的相關史實記載是缺失的。在歷史上,花木蘭第一次出現當屬北朝時期民謠,而成詞年代也僅僅是“約為”北魏,對於時間的記載尚不明確,何況其人。同時,不僅僅是北魏找不到對於花木蘭的明確記載,即使擴大到整個南北朝時期也沒有任何明確記載。這從尊重歷史的角度考量,並不能為花木蘭的存在定下實錘。當然,花木蘭可能不姓花,也可能不叫木蘭,這就更無從得知了。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這樣的畫面在古代時很是平常,小農經濟下的家庭生產,女性參加手工業無可厚非。北魏畜牧業發達牛馬無數,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從事畜牧業,家庭手工業亦是蓬勃發展,北魏也不能躲過男耕女織的原始狀態。但是,第一句好好的,隨後卻反轉了情節,"不問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為何居家勞作女子會嘆息呢?因為"可汗大點兵"且"兵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南北朝時期,混戰狀態始終存在。雖然採取民兵分治,將軍民的職能劃分明確,但是在混戰時刻,民眾不可能僅依靠官兵把守邊關,而自己在家獨善其身。在兵源緊張時,朝廷"募兵"成為必然。在尋常家庭,派遣一名成年男子上前線作戰也就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是對於"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家庭狀況,如此繁重的任務落到自己的"阿爺"肩上,木蘭嘆息也就不難理解了。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木蘭的生存狀態從《木蘭辭》中分析並不用擔憂,生在戰爭年代替父從軍反而能體現弱女子的壯闊之美。在《木蘭辭》中,並不是讓我們對花木蘭的命運感嘆,而是凸顯着英雄的氣息。替父出征很多人能夠做到,但在那個女性受壓制的年代卻僅出現過一人。花木蘭的真實性值得考究,但是《木蘭辭》中確實存在着很多關乎當時時代背景的問題,比如説在古代,皇帝一詞從秦始皇便已經天下皆知,但為何《木蘭辭》中聲稱"可汗大點兵"而非"皇帝大點兵"呢?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可汗”一詞提到時,我們往往能想到成吉思汗、蒙哥汗等等,從普遍理解便是“首領”的稱謂。可汗的普及運用是在北方阿爾泰語系中,如鮮卑、突厥、吐谷渾、女真等等。而從北魏孝文帝改革我們可以瞭解,北魏就是鮮卑人。當然,除了“可汗大點兵”能夠分析出的結論絕非僅此,足以得出花木蘭時期的統治者是誰。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北魏時期主要的對手就是柔然與南朝。從北魏與南朝的鬥爭來看,“曠日持久”足以形容,在勢均力敵之下,大規模的徵兵情況不可能出現,所以威脅北魏的顯然是柔然,為了防範柔然進犯,北魏修築2000里長城,可謂用心良苦。在歷史的記載中,424年柔然入侵北魏,一路形成摧枯拉朽之勢,甚至有吞併北魏的勢頭,只可惜太武帝也並非等閒。除了對抗柔然,更是清醒地認識到南朝會趁虛而入,他要做的不僅僅是抵抗柔然的猛烈進攻,所以速戰速決才是制勝之道,此時擺在他面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兵源”。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他需要更多的兵力來實現他速戰速決的策略。這場戰爭木蘭參與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擴充急劇,根本沒有時間分辨男女老幼。太武帝此次面對柔然幾乎是殊死搏鬥,在《木蘭辭》中木蘭替父出征甚至大獲全勝,不管是現實還是聲譽的角度都是值得稱讚的。那麼,太武帝是誰呢?拓跋燾!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對於北魏皇帝,我們更多的瞭解拓跋宏,而拓跋燾也是個成名君主,對外征伐多有勝績,先後滅夏、北燕、北涼,驅逐柔然,垂名青史。但是如此雄才大略的君王並沒有一個繼承衣缽的皇子。在他去世之後國家動盪,直到孫子拓跋睿登基,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錦繡未央》中的“拓跋浚”的原型,但這也已經離花木蘭時代相差甚遠了。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對於花木蘭的真實性仍需考究,但歷史已然留下的軌跡不會磨滅,在歷史面前“可能”不復存在。雖然在花木蘭身上出現了一系列爭論,如隋朝説、唐朝説、漢人説等等,而真的將花木蘭定論也許還需要考古的進一步發掘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4 字。

轉載請註明: 《木蘭辭》為何説“可汗”大點兵?可汗是誰?她“參與”的哪一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