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這是父母最怕看見的事情。可是怕什麼偏來什麼,孩子其他都好,唯獨對學習不感興趣。倘若你問他為何不愛學習,他總會這麼回答:“爸爸媽媽,學習有什麼用啊?將來能掙錢不就行了!”相信不少父母,對這樣的話並不會感到陌生。
只要一有空,便和孩子講道理,號召親朋好友一起開導,動不動就去學校詢問近況。可是,孩子不愛學習的毛病依舊根深蒂固,這可愁壞了家人。其實,孩子不愛學習,歸根到底是因為沒有看到學習的重要性。這個時候,空洞的道理顯得毫無説服力,那麼父母不妨採取另一種方法:“貶低”爸爸,通過對比爸爸的現狀,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振華一直不愛讀書,可他始終認識不到錯誤:“媽媽,我真的不喜歡學習我不知道整天背ABCD和勾股定理有什麼用。難道我們買東西也需要這些嗎?”為了扭轉振華的錯誤想法,媽媽想出了一個辦法:貶低爸爸。這一天,振華再次因為上課睡覺被請父母。回到家後,媽媽把他叫到身邊:“振華,你説你不喜歡學習,那你將來想幹什麼?“嗯…我想掙錢,掙很多錢給你花。”
孩子的話讓媽媽很感動,她繼續説道:“那你憑什麼掙很多的錢?難道就不依靠學來的知識嗎?”“掙錢幹嘛要讀書?掙錢就是掙錢,讀書就是讀書,兩者不一樣的。”“孩子,那你説説,你爸爸怎麼樣?”“他”振華的爸爸只是個工人,沒有絲毫值得炫耀的地方,所以振華吞吞吐吐地不知道説什麼好。
“你父親一輩子都是這樣。他一輩子只能在工廠當工人。小時候,他和你一樣夢想着賺大錢,但現在他不再談論賺大錢了。”這跟讀書有什麼關係?”當然!你父親年輕的時候,他認為讀書沒用,但現在呢?他一次又一次地抱怨他學習不努力,所以他只能做些體力活。雖然這些書的知識不能直接使用,但當他和別人聊天時,他不明白他們在説什麼。他怎麼能和別人合作賺錢呢?你真的想一輩子像你父親一樣當廉價勞動力嗎?他失去了一輩子的知識,但他能做什麼呢?”
媽媽的話讓振華啞口無言。從那以後,振華變得像另外一個人,再也不見他抱怨學習“無用”了。媽媽通過讓振華看到爸爸的現狀,給了他這樣的暗示:為何爸爸如今一事無成,就是因為爸爸的文化程度有限。而振華通過與父親對比,這才發現自己走的路與爸爸並無差別。看着今天的爸爸,就等於看到了未來的自己。有了這份認識,他自然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因此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媽媽讓孩子瞭解爸爸的過去與現狀,即為“對比暗示法”的一種。倘若父親目前的狀態不甚理想,孩子自然不願意與他一樣。這個時候,如媽刻意“貶低”爸爸,這就會讓孩子產生了這樣的好奇心:為何爸爸如今一事無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發生了什麼?通過這樣的分析,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找到癥結:原來爸爸當年沒有好好讀書,這才導致了今天的狀況。
當得知了這其中的緣由後,孩子自然會想到:自己的未來不會和父親是一樣的吧?這個時候,父母不必再強調任何學習的重要性,他自己也能體會到這種暗示。
所以説,對於不愛學習的孩子,刻意“貶低爸爸會讓他直接感受到:沒有知識就意味着貧窮,沒有知識就意味着一事無成…這樣一來,父母不必拳腳相加,孩子也願意攤開書本,儘可能地汲取營養。當然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貶低”爸爸的過程中,父母一定不要説髒話,否則孩子耳濡目染地染上説髒話的毛病,那麼就因小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