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身世
一直以來李白的身世都是一個謎團,史書上關於他出生的説法也是模糊不清,甚至很多地方還自相矛盾,即使到了現在,李白的身世也依舊是一個謎團。那麼李白的身世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身世成謎的李白
一般來説李白的身世,最早最有權威性的記載只有兩個,一個是李白認的族叔李陽冰所作的《草堂集序》,還有一個則是李白生前好友的兒子範傳正所作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後來的資料基本都是從這兩者之中考證的。而這兩處對於李白的記載也是非常模糊,甚至錯漏百出。
在《草堂集序》中這麼描述:“李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中葉非罪,改名為姓,謫居條支,神龍之初歸於蜀。”可見李白的祖上據説是皇室後裔,只是後來逃到了西域,直到神龍年間才回來改回了本姓。而在範傳正的記載也是差不多,但是更詳細一些,李白祖上是隴西成紀人,但是因為遭逢大難,家譜已經不好找了,在隋末的時候,李白的祖上才攢逃到了西域,神龍初年,才潛回國內,恢復李姓。而這兩段記載問題比較多,根據這裏的記載李白是在李客705年回到國內才生的,但是眾所周知李白是701年就出聲了,當時李白已經4歲了,根本和記載不相符。
其次李白的祖上到底犯了什麼事情,要隱姓埋名逃到西域,甚至幾代之後回到中原還要潛回,而且李白的所謂皇室身份也沒有得到過承認。所以説其實李白的身世非常的神秘,或許和當年的李建成、李元吉扯上關係,也可能更遙遠,要追溯到李陵那個時代,甚至有人覺得李白這麼傑出的才華根本就是外星人來的,所以才有“謫仙”之名。
李白野史
李白一生是傳奇的,作為中國最有名的詩人,李白的各種八卦小道消息也非常引人注目,很多人對於李白的野史雜談都很感興趣,這裏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於李白的一些野史秘聞。
李白的雕像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名字,據説當年李白的父親李客是因為在當地行俠仗義犯了事才逃到了西域,而李白就出生在西域,後來過了幾年,李白3,4歲的時候,李客覺得差不多了,當年的事情應該沒人管了就回到了故鄉,重新改成了李姓,而他的母親因為夜間夢到了太白星,才懷上了他,所以後來給他取名叫做李白,字太白。
縱觀李白一生的詩作,他應該是不會談戀愛的,他一生沒有寫過什麼愛情詩,唯獨有記載的就是當年奉承楊貴妃寫的三首《清平樂》,當時楊貴妃和唐玄宗一起賞花,宮廷越是李龜年要上前獻歌,但是唐玄宗覺得這麼美麗的場景,應該有新歌才好,所以叫來了李白,讓他當場作《清平調詞》三首,李白當時正是半醉半醒的時候,乍然看到楊貴妃這麼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瞬間就清醒了過來,揮筆即就,當時李白應該是單身的狀態,或許在那一瞬間,他就對楊貴妃產生了別樣的心思也説不準呢?之後李白雖然多次陪伴着楊貴妃和唐玄宗到處遊玩,但是興致都不太好,或許也和這種苦悶的單相思有關係。
當然以上的內容都是小編根據野史自己編造的,真假暫且不論,因為當事人的心理也不是我們後來人可以隨便揣測的,不過這三首詩總算是填補了李白在愛情詩上的空白,讓李白顯得更加的浪漫。
李白什麼居士
眾所周知,李白號“青蓮居士”,那麼李白到底為什麼要自稱青蓮居士呢?“青蓮”又有什麼來路呢?有些人以為是因為當時李白曾在青蓮鎮居住所以這麼叫的,但是其實在那個時代李白住的並不叫青蓮鎮,是後來因為李白的青蓮居士之名才改成青蓮的。
青蓮居士李太白
李白之所以叫做青蓮居士,其實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李白自己就非常喜歡蓮花,他寫過很多關於蓮花的詩句,其中包括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和李白非常相配,也是李白自己高潔內心的寫照,這樣的號正好反映了李白這種類似的高尚情懷。
其次有部分人認為這和當時盛行的佛教信仰有關,因為青蓮花是佛教的聖花,而居士又是不出家的信佛者的稱呼,所以李白這麼自號是因為李白對於佛教的信仰。但是其實不然,説到宗教對於李白的影響,毫無疑問影響李白最深的是道教,而除了道教之外,儒家對於李白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以至於他一生都渴望能夠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相比而言,佛教對於李白的影響是較小的。其實蓮花不僅是佛教的聖物,也是道教的聖物,在道教的神話傳説中就有不少的蓮花仙子,也有很多神仙都是坐着或者拿着荷花的,而且因為佛教的流傳,當時的道士也可以自稱居士,所以李白這個“青蓮居士”的稱號其實應該是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響。
李白做官
在古代,幾乎所有的讀書人最大的夢想就是匡扶社稷,凡是讀書人都有着想要做官,想要從政治理天下的本能,李白也不例外,但是李白是不幸的,他的仕途是坎坷的,一直沒有得到過重用,也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
李白仕途不順
李白一生只做過幾年的官,最高也不過是翰林學士,而且還是一個“面子工程”,根本不參與朝政,只是唐玄宗在需要的時候出來作詩,歌功頌德的。所以説李白這個官當得根本不如意,換一個懶散沒志向的人或許會覺得這樣的職位很好,畢竟不用幹正事,還能經常吃喝玩樂,但是對於李白這麼一個有着遠大的政治理想的人來説,這樣的官做了還不如不做,於是沒幾年他就辭官不做了。
眾所周知,李白沒有參加過科舉,是通過“旁門左道”來當官的,大部分人覺得李白這是不屑於科舉,也有人覺得這是李白自知自己很難通過科舉,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是他不能參加科舉。科舉制度雖然比起之前的不少制度優越了很多,但是還是有着種種的限制,參加科舉的人身世要清白,不能犯過罪,而且祖上要明確,也不能有罪犯,其次工商階級是不能參與科舉的,而李白的家室直到現在都沒有個定論,就連他自己都含糊不清閃爍其詞,而且他的父親應該是個商人,所以李白其實是沒有資格參與科舉的,因此李白只好另闢蹊徑,希望通過自己的才學打動達官顯貴來得到上頭的賞識,但是因為性格的緣故,最後李白也只是做了兩三年的翰林學士就結束了官場生涯。
李白當官失敗原因
眾所周知,李白的政治生涯是比較慘淡的,所以歷史上留名的是那個詩人李白,而不是某某官員李白。然而縱觀李白的一生,會發現他幾乎很少讚揚自己的詩才,反而對於自己經世濟民的能力大加吹噓,可以説他的詩歌和他的政治是分不開的,他寫詩的目的也有一部分在於從政,那麼李白為什麼當官還這麼失敗呢?
李白當官失敗惆悵坎坷
李白當官失敗要從幾個角度來分析,首先從當時的社會情況來看,當時的時候雖然不説是世道混亂,但是已經到了盛極而衰的程度,因為前代人大肆加強官僚階級的實力,但是的朝政幾乎都把持在皇室宗親、官僚貴族的手中,而李白這麼一個不願落於人後的狂才,偏偏出身低微,自然很難出人頭地。
其次從李白自身的角度來看,他出身實在不好,在史書中他的身世都不太明朗,當時他自己説的也含含糊糊,可見李白的出身其實是很卑微的。而且他的政治才能也很值得懷疑,雖然他自己聲稱很有才,但是一個會寫詩的人不代表他就能治理好國家啊,試想他在唐玄宗宮中擔任翰林學士兩年,難道都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政治才能嗎?到底是因為小人的讒言陷害,還是李白的政治才能真的有限很難得治,不過從他進京之後的表現來看,確實和他所説的自比諸葛相去甚遠。
再來從性格上來看李白實在是太傲了,也太狂了,不只是讓高士奇脱鞋,看不起那些個宦官皇親,甚至就連唐玄宗都不怎麼被放在眼裏,這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大忌,就算真有驚天動地的才能皇帝也不會用你,畢竟封建統治者要的是一羣奴才,而不是一個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