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契丹騎兵

在楊家將傳奇中,楊四郎曾經在金沙灘之戰中被俘,結果被迫與遼國公主結婚。雖然這是文學演繹。但是文學傳奇往往有歷史的內核,楊四郎這種類似於李陵和李廣利的遭遇,在北宋歷史上確有原型,他就是宋將王繼忠。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契丹人的衣着和飲食風俗

在公元10世紀末到11世紀初,遼國在蕭太后的治理之下平定北部番族騷擾,穩固了韓德讓等親信的權勢之後,契丹鐵騎興起了新一輪的南下入侵浪潮。除了998年和1001年兩次大體佔據優勢的南下之外,1003年4月,契丹南府宰相耶律奴瓜與南京統軍使蕭撻凜統兵侵宋,數萬軍隊直入北宋定州境內,北宋時任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的大將王超便令鎮州都部署桑贊、高陽關都部署周瑩各率本部兵馬來定州迎擊遼兵,本文的主角:高陽關副都部署王繼忠,就來自高陽關防區,但是奔赴沙場,一心報國的他沒有想到,這一場戰爭將改變他後半生的命運。一番奮戰後,還是投靠遼朝的他,將成為那個時代遼國罕見的漢人親王,併為南北和平做出無法預料的貢獻。

一.少年時的預言

王繼忠出身開封的武將世家,其父王珫曾經是禁軍武騎指揮使,但是在與契丹作戰中陣亡。王繼忠由於父親的戰死得以蔭補東西班殿侍,成為當時還是皇太子、開封府尹的宋真宗趙恆的高級侍從。有一次開封府尹心血來潮,請來了一個盲人算命者給一班從龍之臣算命,其中給王繼忠的預測是“半生食漢祿,半生食胡祿”。雖然當時在場的人都覺得這是無稽之談,皇子的親信,怎麼都不可能被胡人捕獲呢?

雖然這則軼事是後人附會的,但其實王繼忠這樣被俘後為官北朝的情況在當時非常常見。只是翩翩少年的王繼忠沒有想到,自己也會成為投降者的一員。二.兵敗被俘後的命運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南下劫掠的契丹軍隊

待宋真宗趙恆即位之後,王繼忠的地位也是青雲直上,並以高位參與了1003年抗擊遼朝的戰鬥。在本次對遼戰鬥戰爭中,王超先派出一千五百名步兵北上望都,作為前哨去打探敵情。但是,這支宋軍在望都縣南突然地遭遇遼兵並和對手展開激戰。在聽聞戰況之後,各部宋軍紛紛北渡唐河增援,與遼軍對壘。王超所部居於戰陣中央,桑贊部為右翼,王繼忠部為左翼,與遼軍酣戰。在當時人的評價中,契丹人長於弓矢而弱於劍戟,在和戰鬥意志比較強的對手的對抗中不一定佔據絕對優勢。在宋遼兩軍從正午廝殺到午夜,都一度沒有分出勝負。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宋朝步兵和遊牧騎兵的戰鬥

於是契丹人按照南下侵宋的軍事演習,趁着夜色行動。在發現宋軍大陣比較嚴密後,契丹人焚燬了宋軍糧道,並且分出一支精鋭騎兵乘着夜色繞到了王繼忠的軍陣後方,對宋軍三大部分進行穿插包圍,同時大部分騎兵對王繼忠的部隊實行圍攻。在識破了敵方意圖之後,王繼忠也迅速提兵迎戰,他帶着手下的輕騎兵和遼軍騎兵展開激戰,但是在戰鬥的關鍵時刻,宋軍的傳統節目:拋棄友軍再次上演,王超和桑贊不僅不增援牽制了主要壓力的王繼忠,而且還帶頭帶隊跑路。在之前的戰鬥中,猛將康保裔被俘,也多少是基於類似的原因。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契丹騎兵

重圍之中,遼軍發現王繼忠的精良護甲明顯區別於其他士卒,於是調集精兵圍攻王繼忠。面對對方的重重圍困,王且戰且退,希望撤退到西山地形向東北突圍,但是他還是被遼軍騎兵追上包圍,此時人困馬乏,身邊的侍衞親兵紛紛陣亡,王繼忠在體力耗盡後被俘,他的部下也跟着全軍覆沒,契丹人從屍體堆中撈出了奄奄一息的王繼忠,作為戰果帶回了蕭太后的行營。

雖然王繼忠等人戰敗被俘,但是在兩宋時代,遊牧民整體鄙視那些不經一戰就投降的軟蛋。契丹,西夏乃至女真人,都格外重視那些有獲取成本的漢人文武官員,不論是楊業,還是後來靖康之變中的郭藥師,蔡靖,張孝純,還有堅決不肯投降的張叔夜,何粟等人,北朝都願意以生擒為前提加以誘降。由於王繼忠是力戰被俘,再加上王繼忠和宋真宗趙恆的特殊關係,所以遼國方面對姿儀雄美的王繼忠加以招撫。最終暫時回國無望的王繼忠也接受了蕭太后的户部使任命,蕭太后還把遼國漢臣康默記的族女嫁給他。這讓王繼忠十分感動,並開始努力為北朝效力。只是和與宋朝開打相比,王繼忠的效力方式更加隱蔽也更加温和,他一度從宋遼兩國的邊疆戰場上銷聲匿跡。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宋代陶模具上的重騎兵

但在當時,在北宋這邊,宋真宗在得到王繼忠陣亡的消息之後,一面從河東派兵狙擊遼軍,並命令高陽關守軍全軍出擊追趕對手,以求挽回顏面,後來還將王繼忠追封為大同軍節度使。類似於當時的其他個案如康保裔,為了防止將領投降北朝的消息爆出丟臉,北宋對陷沒遼和西夏的武將不論死活,直接追贈封號,封妻廕子,被朝廷強行認作烈士。等到下一次南北交鋒的時候,或者過幾年關係緩和了,這些大烏龍才會故意被北方列國放出打臉。三.澶淵之盟中的佐和之功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北宋軍陣

也是在折損了王繼忠這員猛將之後,面對遼國騎兵的機動戰術,宋真宗親自部署親自指揮,繪製了陣圖供河北前線將領使用:

北宋方面的核心思路,就是依託定州為核心,依託唐河擺出巨大的步騎兵混合戰陣,騎兵列陣於步兵陣中防禦,不要隨意浪戰;等到敵人衝擊敵陣出現疲憊之態後,宋軍才派出先鋒或者策先鋒出戰,但是大軍主力依舊不動。如果敵人繞開了真定附近的步兵陣型,那麼契丹沿路進軍路上的駐軍騎兵就要相機出動,截斷敵人的補給線和退路;如果敵人深入南下,南方州軍的宋軍還是避免出城野戰,而是先躲在城牆背後消磨對方的鋭氣,等待對方精疲力竭,後勤枯竭之後再截斷其歸路,同時派出山西和河北延邊州縣的宋軍深入遼國腹地殺敵;此外,宋軍還應當在延邊地區多修水渠,種樹。總體來看,這種戰術就是以不敗為最高原則,等遼軍鋭氣耗盡之後再出擊,趕走對手。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北宋弩騎兵

這種戰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但是面對越過武力巔峯期的契丹,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公元1004年九月,遼國再次大舉攻宋,承天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統兵,二十萬大軍席捲而來。在擊破了宋朝邊境守軍的防禦之後,宋軍在真定佈下的步兵大陣成功地扛住了遼軍騎兵的輪番衝擊,而且給遼軍造成了大量殺傷。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遼國軍隊的行營

隨後遼軍繞開了宋軍在真定的大陣,還有其他嚴密防禦的城鎮,以望都以東的陽城澱為中心南下分軍襲擾。面對步步緊逼的遼軍,在寇準堅定了宋真宗北上迎戰,前往澶州坐鎮的決心之後,宋真宗突然收到莫州部署轉送來的王繼忠的密信。這位宋真宗的故臣也來到了當初改變他命運的戰場附近。

王繼忠書信的主旨大約是:此時遼國蕭太后也厭倦了戰爭,常年對北宋的政治訛詐和武力掠奪獲得了收益也在不斷下降,而且他本人也在不斷的勸誘蕭太后宋遼議和的好處,所以議和在遼國高層有一定的市場。

雖然對於故人猶在感到欣喜,王繼忠的密信,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宋真宗的慌亂心情。不過在消息沒有準確版本之前,宋真宗對契丹議和的真實程度半信半疑,這封言辭懇切的書信依然有反間計的嫌疑。面對王繼忠透露的蕭太后希望議和,邀請宋使北上的請求,宋真宗為了防止局面陷入被動,依舊堅稱要先發起軍事行動,再談議和,但在給王繼忠的一封具有手書性質的札子中,還是表達了和談之意,並派出曹利用攜國書及給王繼忠的手詔赴契丹行營議和。當曹利用到達大名府時,守將孫全照對契丹的議和誠意產生懷疑,阻礙了曹利用的進一步北上。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議和被宋遼兩方視為最後的手段

由於在戰局上,宋遼雙方還是沒有分出勝負,所以兩國最高領袖都將議和作為拖延時間的手段,用議和掩護本方的軍事行動。在這一過程中,雖然宋遼君主不斷通過王繼忠交換書信,王繼忠多次表明遼方的議和意圖,面對遼國內部的鷹派壓力,王繼忠也是全力應對,並暗示宋真宗不要失信於人,耽誤兩國的議和大計。但是宋朝前線將領鑑於戰局不明朗,如果一旦對遼國遣使的要求有求必應,那隻會在日後的談判中更加被動。所以宋使曹利用一直沒有直接進入遼營。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牀子弩

與此同時,契丹和宋朝依舊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軍事行動,而且毫不示弱:已經具備了攻城能力的契丹大軍,在猛攻瀛洲城和天雄軍不下之後,攻破德清軍,最後直逼澶淵而來,並且三面圍城,對宋真宗施壓。不過此時契丹軍由於千里前進,導致後勤成本日益增大,而且邊境上的宋軍也開始深入遼境內殺掠,遼方的窘境,已經被楊延朗等人所看出。雖然契丹軍隊一直在四處抄掠,裝出聲勢,但是在澶州城下,遼國鷹派人物蕭撻凜被宋軍牀子弩的一擊斃命,加速了戰局向着宋方的傾斜。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澶淵之盟

隨着戰局向着宋朝有利的方向發展,11月27日,曹利用終於被放行,進入澶州城外的契丹帝后行營。經歷了3輪談判的外交較量,宋朝拒絕歸還被後周收復的關南領土,相應的只付出了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的歲幣,南北罷兵,沿邊州軍各守舊疆界,兩地人户不得交侵,不許收留對方盜賊逃犯;雙方維護城池原樣,不得創築城堡,改移河道的條約。在蕭太后和遼聖宗認同了宋朝開出的價碼之後,最後蕭太后還是請王繼忠出面,表明了遼方的最終態度,認可了協議的簽署,在隔空傳話中,牽線搭橋的王繼忠功不可沒。四.人物結局與相關評價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開啓了南北大體和平的百餘年。至於王繼忠本人則因為各種功績,在日後獲封琅琊郡王,乃至楚王的爵位,被賜予了耶律的國姓,和其他的契丹親王類似,有了30户的宮衞奴隸,在待遇上堪比其他正統的耶律氏親王。相比於一度獲得完顏國姓,但是沒能傳給後代的郭藥師,他的人生沉浮,是當時遼國境內漢族上層契丹化的縮影。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宋遼同時受惠於邊境榷場貿易

在北朝的王繼忠過得不算不得志:此時的遼聖宗總體上對漢人比較寬容,漢族有才幹者大都能獲得啓用,在飲用乳酪,食用牛羊肉,觀賞契丹歌舞,和遼國同僚騎馬射獵的同時,王繼忠還能收到故主宋真宗的禮品慰問:襲衣、金帶 、器幣、茶藥,説明他並沒有以令人厭惡的形象出現在南方故鄉。雖然王本人多次對南方使者傾訴思鄉之情和迴歸之志,但是由於兩國互不收容叛降人員的條例束縛,他本人也只能選擇在北國終老,落葉歸根。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雖然《宋史》對王繼忠的概括是大節有虧,《遼史》認為此人沒有為宋朝而死,談不上高尚。但是拋開儒家話語體系對人物的評價,也拋開所謂的“恥辱”歲幣,從日後宋遼和平的結局來看,宋遼從敵對關係變成了大體對等的兄弟之國,兩邊的普通百姓得以免遭戰火荼毒。定期的賀壽使者和榷場貿易,都促進了兩大帝國的相互瞭解,宋朝使者的行程錄,使遼詩,都成了當時兩國交好的縮影,接下來的100多年中,宋遼關係可能是古代中國史上,遊牧民政權和漢人王朝關係友好的最佳典範。

王繼忠作為同時受到胡漢兩國君主的青睞,特別是在北朝獲得了皇室成員的待遇,在整個兩宋時代都十分罕見,這足以證明王的個人才能和人格魅力。這樣的故事模板,自然被箭垛式的英雄傳奇楊家將所採納,為小説裏“金沙灘被俘,迎娶鐵鏡公主“提供了人物原型。只是相比於明清小説裏經常出現意淫情節“胡女仰慕漢人降將”,真實歷史上的王繼忠的心路曲折:如何平衡故國和新主的關係,如何融入北方的遊牧文化圈,只會比販夫走卒們的街談巷議複雜許多。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按照禍福相依的原理,日益失去善戰本性的契丹人,將難以面對北方崛起的新對手。而這個新對手,將給兩大帝國造成難以預料的衝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68 字。

轉載請註明: 兩宋時期命最好的叛徒歸順北朝獲封親王,促成宋遼百年和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