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簡介 李紳寫憫農詩的背景揭秘

李紳簡介

李紳是唐朝一位著名的詩人,出生於烏程縣,父親李晤曾經是一位地方縣令。他一生命運坎坷,從小父親就去逝了,後來跟隨母親讀書學習。年輕的時候跟隨母親,生活十分艱辛。當時他看到農民每天沒日沒夜的辛苦勞作,卻最終還是吃不飽穿不暖,心中無比憤恨。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簡介 李紳寫憫農詩的背景揭秘

李紳像

由於內心的同情與感慨他寫出了千古名詩《憫農》,當時裏面的千古名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等詩句流傳至今。

李紳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詩人,一生的官路也十分坎坷,起初應試都以失敗而告終。後來考取進士,才慢慢的進入官場。後來離開京城去了金陵,住在節度使李掎的府中,由於當時李掎野心勃勃有謀反之心,李紳對他有異議,最終入獄。後來直到李掎被朝廷誅殺,他才得以釋放。

李紳最大的成就不在官場,他從小就勤奮好學,雖然為謀求功名考取了進士,但是一生當中官職波瀾起伏。曾經在長安任職過校書郎,後來升職為右拾遺與翰林學士等官職。後來又由於李黨失利,李紳被貶放逐至端州任司馬一職。中年之後在朝中擔任過諸多官職,為朝廷做了不少的貢獻。

李紳不僅是唐朝的一位好官員,曾與一些著名的詩人一起留下了很多千古名詩。當看到農民耕種的艱辛時,寫出了《憫農》詩兩首。這兩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裏面把整個農民的生活狀態描述得歷歷在目。這兩首詩不僅寫出了李紳對百姓生活艱苦的同情與感慨,對當時社會狀態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刻畫。不僅描述了自己的心聲,也説出了勞苦大眾心中想説的話。

李紳讀音

李紳不僅是唐朝宰相,還是一位著名詩人,他出生於烏程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曾經是一個縣級小官員,但在他年幼的時候就去逝了。後來李紳跟隨母親相依為命,他勤奮好學,飽讀詩書。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考取了進士,正式進入仕途之路,一生中仕途之路十分坎坷。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簡介 李紳寫憫農詩的背景揭秘

李紳的憫農

他與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等人交往十分密切,人生最輝煌部份並非在官場上,而在於他的詩歌創作上。他在歷史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作品《憫農》成為了千古絕唱。

李紳的詩詞在現代的很多教科書裏面都經常出現,很多人對於李紳的讀音經常查閲資料。李紳(Li Shen第一聲)的拼音很簡單,但對於李紳一生的事蹟卻十分複雜。這裏先從李紳的仕途説起,他一生所任官職非常多,高到朝中宰相,低到地方小官員。他為人正直,所以在官場上很容易得罪一些勢力官僚,一生屢次遭貶。

李紳曾因得罪過諫官李逢吉,後來此人在皇帝面前説其壞話,於是皇帝找了個藉口把李紳貶為了康州司馬。李紳在去往康州途中,巧遇一條河,當地人説此河有一條龍,想要河水漲就必須禮品祭拜它。當時李紳非常氣憤,寫文痛斥此龍一翻,嚇壞了當地官員。沒想到,話音剛落,河水就漲了。當時地方官員又喜又驚,都説道:“此龍都怕李紳的言詞。”

李紳人生最出彩的部份就是他的詩詞,他的《憫農》詩兩首,成為千古絕唱,流傳至今。這首詩表面看是寫農民勞作的艱辛,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平,統治階級殘酷剝削的不滿。

李紳的詩句

李紳是唐朝一位著名詩的人,他一生留下了很多優美的詩篇,一直流傳至今。李紳從小父親就去逝了,跟隨母親飽讀詩書,二十七歲考取進士正式步入仕途之路。他官場之路並不平坦,最高曾任宰相之職。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簡介 李紳寫憫農詩的背景揭秘

李紳像

他一生最輝煌的部分並不在官場,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在詩歌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他與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交往十分密切,在文學史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李紳的詩句十分耐人尋味,很多詩句都具有樂府風格,節奏感十足。《早梅橋》是李紳典型的代表詩篇,詩的開頭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梅花盛開的燦爛景象。詩句中的“春未徹”形象的説明了梅花開放的時間,同時又為下文中的“鶯結舌”和“伴春雪”做了鋪墊。“紫萼迎風玉珠裂”詩人觀察細微,描繪生動,把梅花的特點描寫得十分鮮明。“柳未黃”和“鶯結舌”從側面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開放的高尚品質。“委素飄香照新月”這句詩寫出了梅花飄落散發着清香,在月亮的照耀下景色十分優美。

《早梅橋》中的“橋邊傷別”和“行人莫折”表現出了詩人對梅花的感情之深,對其依依不捨之情。《早梅橋》的最後兩句,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梅花獨有的特點,表達出了詩人對梅花的無限感慨。

李紳的《早梅橋》只是他優秀作品中的一篇,他的詩句都十分富有感染力。從《早梅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詩句形式自由,押韻自然。詩句中喜歡借景抒情,《早梅橋》中表面上句句寫的是讚美梅花不爭寵獻媚,潔白無暇,與風雪相伴的高尚品質。這裏面也表達出了詩人對梅花的讚美之情,同時也讚揚了像梅花的一類人。


 

李紳的憫農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出生於烏程縣,他是唐朝中書令李敬玄的曾孫,從小勤奮好學。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心想考取功名,為朝廷效力。起初應試都以落榜而告終,直到二十七歲考取了進士,從此進入仕途之路。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簡介 李紳寫憫農詩的背景揭秘

李紳像

他在官場上所任的官職可以説不計其數,但一生當中最輝煌的部分不在官場,而在於詩歌上。他曾經與白居易,元稹等著名詩人交往十分密切,後來著有《憫農》詩兩首成為千古名詩。

李紳的《憫農》詩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首詩前兩句寫出了當時風調雨順,春天農民辛勤播種,秋天農民糧食豐收的美好景象。但是後面兩句卻發人深省,既然糧食大豐收,田地沒有一塊是空閒的,為什麼農民還是吃不飽呢?人們不難知道,這首詩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統治者對農民剝削十分殘酷。

《憫農》詩二,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農民耕種十分艱苦,感慨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這首詩不僅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要懂得珍惜糧食,不要隨意浪費糧食,一米一粟都來之不易。但結合《憫農》詩一不難看出,詩人從中暗斥當時統治階級對勞苦大眾的嚴重剝削。

《憫農》詩兩首是一對姐妹篇,詩中描繪的內容與景緻都大同小異,同時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是一樣的。這兩首詩讓人看了之後,不僅把農民的辛苦表現得淋淋盡致,更深層次的表達了農民當時有苦説不出的艱辛。《憫農》這兩首詩在唐朝詩詞當中被評為唐詩十佳中的第八佳,至今在很多的教科書裏面也經常出現,影響十分深遠。

李紳寫憫農詩的背景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出生於毫州的烏程縣,從小勤奮好學,憂國憂民。他幼小的時候父親就去逝了,後來一直跟隨母親生活。當時母親一心想他考取功名,進朝為官。在他二十七歲的時候終於考取了進士,當時得到皇帝的賞識,他才學出眾,被任職為翰林學士。從此以後,他就踏上了仕途之路,在官場中起伏度過一生。但他人生最閃光的部份並不在官場,而是成為唐朝一位著名的詩人。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簡介 李紳寫憫農詩的背景揭秘

李紳像

李紳出生於唐朝,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詩人。他雖然身處朝廷,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曾經有一年夏天,他回家鄉毫州探望親人。當時在毫州正好碰到他的同窗好友李逢吉,李逢吉那時候任職浙東節度使,正好也是經過毫州。兩人久別重逢,都非常高興,相互暢談了一番。

當時,李紳和李逢吉兩人一起登上觀稼台遊玩。雖然兩人都身處官職,但是心中也是頗多感慨。當即李逢吉站在高台上不驚感嘆吟了一首詩,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升官能像登高一樣這麼快就好了。但是李紳卻被下面田野裏辛勤勞作的農民深深感動了,他們頭頂烈日,手持鋤頭辛勤的勞作着。李紳看到此景十分感慨,不禁寫下了《憫農》詩兩首。這兩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一直被流傳至今。

李紳寫下《憫農》,李逢吉聽了之後,心裏暗想李紳詩中暗地裏不是有指責朝廷之意嗎?他雖然表面上與李紳是非常好的朋友,但為了官位卻想利用李紳作墊腳石,再升一級。他回朝之後把李紳寫的《憫農》詩上報給了皇上。當時皇上看過之後召見了李紳,不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還提升了他的官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1 字。

轉載請註明: 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簡介 李紳寫憫農詩的背景揭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