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愛國詩人屈原的資料 屈原的作品有哪些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經典

屈原出生於戰國末期的楚國,名平,字原。他被稱為我國第一位浪漫主義詩人,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都説“亂世出英雄”,身處亂世,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

屈原畫像

在大浪起伏的人世紅塵裏,有的人成功了,實現人生抱負;有的人卻鬱郁不得志,潦倒一生,成敗參半,全看個人造化。説到這裏,我看向屈原的眼神裏不禁多了幾分憐憫和惋惜。世人都知道他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卻很少注意到他在政治方面的建樹。

出身貴族的屈原,從小就同情窮苦百姓,他體恤民間疾苦,博得了鄰里鄉親們的一致好評。公元前321年,秦國入侵,屈原積極領導樂平裏的健兒們奮力抗擊,從此嶄露頭角,踏上仕途之路。不過他的仕途之路走的並不順暢,甚至可以説是崎嶇坎坷的。他一心致力於改革,卻因觸犯了貴族們的利益而遭排擠;因小人之讒言被楚王疏遠;先後兩次被流放,最後一腔憤懣投入汨羅江而死。

以文人身份示人的屈原完成了詩歌從集體合唱到個人創作的跳躍。著名作品《離騷》廣為流傳,時至今日仍被大家所傳頌。

有人説,他是開創浪漫主義先河的詩人;有人説,他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者;有人説,他是致力於改革卻壯志未酬的政治家;而我説,他是縱橫捭闔的遊説家,一心要楚齊結好的和平愛好者。

屈原投江

戰國末期,秦國強大,六國只好聯合抗秦。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懷王,他十分器重楚國貴族三閭大夫屈原。

屈原投江圖

屈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在受到器重期間,他積極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華,聯齊抗秦,讓楚國有一段時期在六國之中很強大。然而,他的優秀卻遭到上官大夫以及其他奸臣的嫉妒,屈原屢屢受到排擠,楚懷王聽信讒言不再信任屈原。之後,齊楚聯盟被瓦解,屈原看着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聯盟被瓦解,非常傷心,哀嘆楚國的興旺是不長久的。楚懷王死後,楚襄王繼位,仍然不重用屈原,在小人的進讒之後,楚襄王把屈原流放至江南。

公園前278年,秦將白起伐楚,並攻破了楚國國都。

五月五日,屈原披頭散髮地來到汨羅江北,鬱鬱寡歡,身形憔悴不堪。一位漁夫認出了眼前的男子就是三閭大夫屈原,就問他為什麼在這裏。屈原告訴漁夫自己被放逐在這裏。漁夫開導他,既然世界都是渾濁的,你就隨波逐流,只要自己內心深處保留高貴品質就好了。屈原絕望地説:“我怎麼能讓我高貴的心靈蒙受污塵呢。我寧願葬身魚腹。”於是,他將自己投身汨羅江中,以身殉國。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

屈原的愛國之情使他受到楚國百姓的愛戴。屈原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靳尚與屈原

楚國的上官大夫靳尚和另一位大夫屈原,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和許多電視劇和小説中的橋段一樣,有屈原這樣一個完美、飽受讚譽的正面形象,就必然有一個奸佞小人、暗中使壞的小人形象,而靳尚就是這樣的一個形象。

話劇中的靳尚

用通俗一點的話説就是,屈原的死其實和靳尚有這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屈原是因為遭受到小人的誣陷,而受到了楚懷王的厭棄,在人生的後半段始終鬱郁不得志,看着自己的國家一步步走向滅亡。而這個對楚懷王進讒言的小人,其中就有靳尚的一份。

王逸所著的《離騷經序》中這樣寫到,屈原在朝野之內能夠和楚王商議政事,決定嫌疑,外出可以監督諸臣,周旋在各個諸侯之中,以作外交之用,楚王非常的信任珍視屈原。但是同是大夫的靳尚嫉妒屈原的才能,就設計陷害屈原。另外在司馬遷的《史記·屈原列傳》中也有靳尚誣陷屈原這種記載。靳尚常常和屈原爭寵,楚懷王令屈原去製造憲令,屈原起草了憲令沒有確定,靳尚發現了這個情況,打算把這個初稿給自己搶過來,但是屈原不肯給他,所以靳尚就對楚懷王進讒言,説屈原草寫憲令就一副沒有我這事救完不成了的架勢,非常驕傲。

也正是因為有許多類似於靳尚這樣的小人對楚懷王進讒言,導致屈原被後不被楚懷王所信任,看着家國破敗,最後也只能投汨羅江明志了。

司馬遷如何評價屈原

司馬遷對屈原的評價應該來説都在《史記》中的《屈原賈生列傳》中,這個列傳是司馬遷為屈原和賈誼兩個人所寫的列傳,雖然兩個人不是同個時代的人,但是他們生平的境遇卻有不少相似之處。屈原和賈誼兩個人都是才情滿懷,忠心卻被奸人所誣遭到貶斥,在政治上始終鬱郁不得志,但是文學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所以司馬遷就將兩個人同歸到一個列傳中去。

司馬遷圖畫

在這一篇列傳中,司馬遷介紹了屈原和賈誼的生平,以及所遭遇的的事情,並且對二人都做了相應的評價,其中對於屈原的評價尤為中肯,也正是司馬遷對屈原的稱頌,奠定了後人對屈原文學成就高度讚揚的基礎。

司馬遷首先對屈原的才能進行可一番描述,他指出屈原博聞強識,能夠治理國際,又能夠吟詩作對,高度讚揚了屈原的才能。另外,司馬遷對屈原的作品也寄給了非常高的評價,司馬遷説《離騷》用古代的事情,來諷刺當時的帝王,雖然文筆娟秀,但是意義卻深遠。還評價屈原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能與日月之光輝相較。

在文章的最後,司馬遷也對屈原和賈誼做了總結説,自己讀了《離騷》、《天問》、《招魂》等書,常常為他們的志向得不到伸展而感到悲憤,去長沙路過屈原抱石自沉的地方,還留下了眼淚,追念屈原高尚的品格和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