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典韋來看冷兵器戰爭的過程,曾經被演義欺騙的我們很傻很天真

今天,跟大家聊聊典韋。為什麼忽然想到聊典韋呢?因為典韋的勇將之名,就是在兗州之亂中奠定的。藉着典韋的話題,順便跟大家聊一聊三國時期的戰爭。

先看具體過程,我白話文翻譯過來:

“當時呂布親自衝陣,從早晨打到午後,情況緊急。曹操招募衝鋒陷陣的勇士,典韋站在隊伍最前方。勇士們都穿上厚衣服和雙層鎧甲,捨棄盾牌,只拿長矛撩戟。勇士們衝陣時,敵兵弓箭亂射,箭支像雨點一樣飛來。典韋看也不看,對部下説:‘敵人衝到離我十步的時候再告訴我。’部下説:‘十步啦!’典韋又説:‘五步再告訴我。’部下都害怕了,大聲疾呼:‘敵人來啦!’典韋手握小戟,大呼躍起,碰上他的敵軍全部應聲而倒。呂布率軍退卻,正好天色也已經傍晚,曹操得以撤退。任命典韋為都尉,帶在自己身邊,率領親兵幾百人,圍繞大帳巡邏。”

這場戰役是何時發生的呢?黎明時分。因為呂布親自衝陣是早晨,而呂布之所以會在早晨衝陣,是為了解救被曹操包圍的友軍,所以從時間上推算,曹操包圍呂布的友軍應該是凌晨。

這場戰役是何時結束的呢?傍晚時分。“呂布率軍退卻,正好天色也已經傍晚,曹操得以撤退。”

從上述內容可以得知:這場戰役始於黎明,終於傍晚。整整打了一個白天,如果按小時來計算的話,絕對超過10個小時。

通過典韋來看冷兵器戰爭的過程,曾經被演義欺騙的我們很傻很天真

許多人受電視劇《三國演義》的影響,總認為三國時期的戰爭就是兩軍短兵相接,雙方大獎衝到陣前單挑。待到分出勝負以後,雙方統帥一聲令下,雙方軍隊一擁而上展開大火併。正因為許多人用這種眼光看待三國時期的戰爭,所以他們總認為,在一個具體戰場上,三萬大敗十萬,甚至一萬大敗十萬都是很正常的事。

然而在事實是:如果真是雙方統帥一聲令下,雙方軍隊一擁而上展開大火併,那麼失敗的一方通常就是人多的一方。因為,如果人多卻非要一擁而上,一旦戰局出現什麼波折,隨時都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踩踏事件。

這場戰役從黎明進行到天黑,然後雙雙退兵。這本身就説明了一點:雙方統帥絕不可能一聲令下,雙方軍隊一擁而上展開大火併,因為大火併通常在較短地時間內就能結束戰鬥。

一次衝鋒的成敗,就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成敗;而且一次完整的衝鋒,通常也就是幾分鐘的事情。一旦衝鋒失敗,整個軍隊就會發生大潰敗。到時不要説組織第二次衝鋒了,就算想保持陣形撤退也是奢望。

大家一路狂奔過去,掄着刀槍胡捅亂砍,誰敢説自己能堅持一個小時?因為在這種亂糟糟的場景中,誰都有可能被敵人一刀砍翻。

而且,更不可能有什麼大將拿着幾十斤的兵器去火併一天。別説幾十斤,就是幾斤的兵器,讓大將拿着它揮舞一小時,再勇猛的大將也會被累趴下。

拳擊手很厲害,但是拳擊手打幾分鐘就要坐在台邊休息一會;劉翔很能跑,但為了那100米,劉翔也要不斷地養精蓄鋭,才能跑出破世界紀錄的速度。

可是《三國演義》中的陣前單挑和大火併,就好像一個人身材比泰森還魁梧,卻用劉翔的短跑速度跑了一場馬拉松。除了美國超級英雄之外,我不認為哪個凡人能夠擁有這樣的實力。

通過典韋來看冷兵器戰爭的過程,曾經被演義欺騙的我們很傻很天真

那麼,三國時期的戰爭場景通常是怎樣的呢?

為了便於理解,我為大家模擬一個戰爭場景:甲方率領一萬步兵,乙方率領兩萬步兵,雙方士兵戰力相當,在平原地區交戰。

第一步:甲方派出500士兵叫陣,乙方要麼堅守不戰;要麼也派出500士兵迎戰,絕不會在人數上佔對方的便宜。

乙方明明人數更多,為什麼不多派些人呢?因為這關係到陣型和士氣。

不止是三國時期,在所有的冷兵器戰爭時期,陣型和士氣才是決定一場戰役成敗的關鍵,而不是什麼勇將和兵力。

甲方只派出500人,乙方卻派出1000人,這種做法真的有用嗎?答案是未必有用。

人數可以無限制,但戰場是有限制的。真正短兵相接的人並不會太多,其他人只能在後面等着,己方出現傷亡之後再補充到前面去。換言之,如果戰場的最大寬度只能容納50人,那麼短兵相接的就只能是雙方各出50人,共計100人,其他人暫時只能站在後排看着。

綜上所述,局部戰役中,人數的多少並不能決定戰役的成敗。而一旦人多的一方戰局不利,很可能會導致陣型散亂,潰敗往往由此而產生。大家可以設想一下:500人潰逃,頂多在一個局部地區造成混亂;而1000人潰逃,則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亂。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這種做法對於士氣的打擊極大。甲方只派出500人,乙方卻要派出1000人,難道乙方的士兵素質比甲方士兵要差很多?否則為什麼乙方1000人才敢與甲方500人對戰呢?這種想法一旦根植於乙方士兵的心中,很容易造成一種未戰先怯的心理,將來一旦戰局不利,乙方的士兵更容易崩潰。即使戰局順利,乙方士兵在面對甲方士兵時,也無法保持自信,一身本領無法全部發揮。

對於當前的戰役沒有幫助,在潰敗是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對士氣的打擊也是極大。請你告訴我,對面只派出500人,你幹嘛要派出1000人呢?

通過典韋來看冷兵器戰爭的過程,曾經被演義欺騙的我們很傻很天真

第二步:甲方和乙方各派出500士兵,經過一番奮戰,甲方獲勝。雙方鳴金收兵,或者進行第二回合的較量。

接下來乙方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設法地鼓舞士氣。從物質角度説,回營之後立刻殺雞宰牛,希望大家保持振奮的精神,明天如果還是無法獲勝,今天這頓恐怕就是大家的斷頭飯了!從精神角度説,各個高官都會巡視各營,不斷地發表講話,號召士兵們為國拼搏,因為我們的背後就是首都!

鼓舞士氣,就是避免恐懼的氣氛在軍營之中蔓延。如果無法消除敗仗帶來的消極影響,軍隊的陣型就很難保持,而一支連陣型都無法保持的軍隊,面對令行禁止的敵軍,通常只有被屠殺的份。

更大的可能是:乙方第一輪500人失敗了,乙方繼續派出500人向甲方挑戰,開始第二回合。如果甲方不敢出戰,乙方則會順勢宣揚,第一輪失敗是意外,再次派兵對方就不敢應戰了,還是我們更強一些。如果甲方出戰,則重新打過。如果第二回合乙方能夠獲勝,第一回合失敗的影響就會降到最低。

可如果第二回合乙方再敗,形勢就有點不妙了。因為甲方連勝兩場,乙方士兵的心理必然是蒙上了一層陰影。如果甲方此時選擇增加人數進行決戰,乙方很有可能會就此潰逃。而此時,甲方統帥才會大旗一揮,將甲方所有兵力都投入戰鬥,但必須保持陣型。

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就這樣打完了。

通過典韋來看冷兵器戰爭的過程,曾經被演義欺騙的我們很傻很天真

回到兗州戰場上,呂布和曹操能夠從黎明打到傍晚,就是用類似的方法作戰:進攻方通常都會挑選最精鋭的將士,配備最精良的武器,選擇敵方虛弱的部分進行強攻,因為這種進攻更容易打破敵方的陣形。

防守方則要把己方精鋭調到己方薄弱處,與對方的精鋭硬碰硬。否則,一旦己方薄弱處被對方精鋭擊潰,己方全軍都有可能受到潰軍的連累而導致陣型大亂。

進攻方派出了最精鋭的部隊,但人數畢竟很少。如果這部分精鋭沒有接應,反而被防守方包圍,對於進攻方的士氣打擊也是極大的。而一旦進攻方選擇了派兵反包圍,這場戰鬥很可能就打成了添油戰,最終勝負難料。

通過典韋來看冷兵器戰爭的過程,曾經被演義欺騙的我們很傻很天真

所以,精鋭部隊通常都是統帥們的殺手鐧,輕易不會使用。而這支精鋭部隊的軍官和士兵,通常都帶有傳奇色彩。我們看《三國演義》,經常可以聽到諸如“虎豹騎”、“先登軍”、“白馬義從”和“陷陣營”之類的名號,這些部隊人數不多,但都是精鋭。

這種精鋭部隊的最強之處並不在於他們本身,而在於離精鋭不遠的地方,必然有一支主力部隊在隨時接應。面對這種情況,敵方絕不敢耗費全部兵力用於圍剿這支精鋭,反而要派出大部隊防範對方主力部隊。這樣一來,這支精鋭部隊就可以最大限度展現自己的戰鬥力。

冷兵器時代的軍事非常複雜,我只是很淺顯地説了其中幾個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明天繼續將三國,兗州之亂告一段落,聊聊劉備入徐州的事。

通過典韋來看冷兵器戰爭的過程,曾經被演義欺騙的我們很傻很天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89 字。

轉載請註明: 通過典韋來看冷兵器戰爭的過程,曾經被演義欺騙的我們很傻很天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