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越多,三方面能力越差!這個數已是上限
執筆:毛寧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的進步,現在養孩子的時候大家都會比較捨得,想要給娃最好的,不管是新衣服還是新玩具,只要娃喜歡都不會吝嗇,但有時候這種寵愛也可能會變成壞事。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同事陳姐家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兒子,因為身體的原因,直到35歲才生下一個寶貝兒子,全家自然寵得不行,基本上是要啥買啥。
有幾次去她家裏做客,孩子的衣服玩具都得專門拿一個房間出來裝。
可最近陳姐卻總是抱怨自己兒子有點不對勁——他越來越喜新厭舊,剛買回來的小汽車玩了沒兩天就又要新的,好多變形金剛都落灰了也沒見他玩。
而且最讓陳姐頭疼的是,兒子脾氣變得很大,稍微有不順心就打罵吵鬧,對長輩也一點不尊重,而且一言不合就摔門摔東西,壓根不願意跟家人交流。
無奈之下,陳姐只能帶孩子去看了兒童心理專家,沒想到“罪魁禍首”竟然是家人過於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
專家稱:“很多時候,父母給孩子的物質生活並不能和幸福成對等,過多的物質滿足反而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1、玩具多的孩子專注力更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提出過:過度的自由很容易導致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下降,這也是臨牀抑鬱傾向增加的一大誘因。
在這個實驗中,他將孩子分為兩組,第一組的孩子在3支筆中選出一支筆作為送人的禮物,第二組孩子從24支筆中選擇一支作為禮物。
而最後得出的結論則是,當孩子擁有的東西越多,送出去的時候就越不知道珍惜,專注度也很差,而孩子可支配的東西越少,專注力反而越高。
而專注力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學業還是生活中,都能幫孩子取得更好的成就。
2、玩具多的孩子幸福感更少
我們經常説現在過年過節都沒有那個節日的味道,沒有年味,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小時候過年才會有新衣服可穿、有不常有的美食可吃、有紅包可拿……
而如今人們的生活變好了,這些已經成為了司空見慣之事,並不能帶給孩子什麼新鮮和幸福感,性格上也更容易形成不懂得滿足和感恩的情況。
而那些玩具少的孩子,在得到新玩具時會有較為強烈而持續的幸福感,更加珍惜玩具本身和送玩具的心意。
3、玩具多的孩子想象力更差
之前有人做過實驗,將孩子分為兩組,一組給他們講故事裏的白雪公主,一組讓他們看電視裏的白雪公主,然後再畫出自己理解的白雪公主。
結果電視組的孩子全都是千篇一律的形象,故事組的孩子則都充滿了想象力,畫出了自己心中的白雪公主。
這就是孩子想象力的差別,商場的玩具各式各樣,能帶給孩子視覺上的享受,但也會使得孩子喪失想象空間。
1、玩具最好控制在這個數量
專家認為,孩子的玩具應該控制在3-5個,5個已是上限,這樣能讓孩子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也能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和創造力,增加幸福指數。
具體玩具的選擇可以參照下列法則:
- 玩偶類玩具——提供陪伴和傾述作用;
- 運動類玩具——幫助孩子運動天賦的激發;
- 繪畫類玩具——培養孩子的藝術創造力和想象力;
- 益智類玩具——幫助孩子大腦細胞更好發育。
2、物質滿足不能代替親情陪伴
很多家長都習慣於用玩具來滿足孩子的陪伴需求,而自己則整日忙着工作和玩樂,殊不知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物質條件的補償心理,而是要父母的陪伴,驅散孤單陰霾。
再者教育家們都認為6歲以前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周圍環境和人的感知、體驗與互動,這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而不是冷冰冰的玩具。
【幸孕説】
在如今這個物質充裕的年代,父母很容易因為自己童年時沒有享受過這些,不希望孩子變成跟自己一樣,從而對其無限溺愛,使其變得越來越得寸進尺,久而久之,孩子的消費觀以及價值觀可能都會“走歪”。
你是不是經常有給孩子買東西的習慣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幸孕姐,持續為你們提供更多有用、有趣、有情緒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