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為抹黑王安石編了一個段子,好笑歸好笑,手段實在有點卑劣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人物亦然,王安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正史中的王安石,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貪權力,不邇聲色,工作上兢兢業業,為國為民,個人生活上忠貞不渝,與夫人吳氏相敬如賓,一生不納妾、不畜妓,被梁啓超先生譽為夏商周以來史上第一完人。

但與此同時,民間野史與文人筆記中的王安石卻完全是另一副面孔。

司馬光為抹黑王安石編了一個段子,好笑歸好笑,手段實在有點卑劣

宋代邵伯温《邵氏聞見錄》記載,有一次,皇帝邀羣臣釣魚,君臣齊聚,其樂融融,唯有王安石體會不到釣魚樂趣,坐在一旁百無聊賴,竟然把茶几上的魚餌當成零食吃了個精光……吃了……精光……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在講到王安石時,提了這樣一件事:有人告訴王安石的妻子吳氏,説她的丈夫酷愛鹿肉絲,判斷依據是在同僚宴會上,他對其他菜品均一筷未動,單單把那盤鹿肉絲吃了個分毫不剩。吳夫人問:

以上兩則故事,如果還能勉強當成王安石憨厚可愛的佐證,那麼,以下記載則無疑是黑料了。

司馬光為抹黑王安石編了一個段子,好笑歸好笑,手段實在有點卑劣

説起王安石的黑料,熟悉歷史的讀者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衞生問題。據説,王安石常年面垢不擦,衣垢不浣,並且一年四季不洗澡。

一次,宋神宗在與羣臣討論國家大事時,看見王安石的鬍子裏有一隻蝨子,打趣道:

又有一次,家人看王安石臉色不好,請來大夫診治,大夫一番望聞問切後,説:

司馬光為抹黑王安石編了一個段子,好笑歸好笑,手段實在有點卑劣

除了衞生習慣,王安石的長相也是有心人的重點攻擊對象,在各種史料中,關於王安石長相的記載五花八門,有的説他“虎頭牛耳”,有的説他“目不停轉,視物如射”,還有的説他“臉孔黢黑,膚理如蛇皮”,就連親舅舅都不喜歡這個醜八怪外甥,見他刻苦學習就挖苦説:

南宋李壁的《荊公詩注》中還有這樣一則記載,説王安石權傾一時,兒子王雱年少有為,才華橫溢,國子監官員範鏜為了巴結當朝宰相,獻詩拍馬道:

司馬光為抹黑王安石編了一個段子,好笑歸好笑,手段實在有點卑劣

以上這些都還是小兒科,真正的高級黑作品出自王安石的死對頭司馬光。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講了一個故事,説王安石這個人,最是急功近利,他想方設法提高生產,有人就獻計説:

總之,民間野史和文人筆記中的王安石是一個長相醜陋、形象猥瑣、渾身惡臭、不修邊幅的跳樑小醜,一個好諛喜諂、急功近利的得志小人。

同一個王安石,在歷史中為什麼會有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呢?答案不言而喻,就是因為他主持變法,樹敵無數,其中包括政見不合的同僚,也包括在變法中利益受到觸犯的大地主階級。

司馬光為抹黑王安石編了一個段子,好笑歸好笑,手段實在有點卑劣

真實歷史中的王安石,或許並非梁啓超口中的“千古第一完人”,他確實不修邊幅、不拘小節,他言語上確實喜歡高談闊論,改革上確實過於大刀闊斧,選用人才上也確實獨斷專行,把是否支持變法作為用人的最高標準……誠然,王安石有他的問題和缺點,但也絕非野史筆記中那麼不堪,總的來説,王安石仍不愧為一代愛國名臣。

從商鞅到王安石以至於後來的張居正,歷史上凡是鐵腕改革者,大多會受到抨擊和詆譭,因為他們在推行改革過程中,必然會侵犯到貴族官僚和大地主階級的利益,這是他們的必然命運。

但是,也並非所有政敵都這樣無底線抹黑王安石,比如大文豪蘇軾,他也反對變法,他也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但二人卻做到了惺惺相惜,彼此欣賞。與蘇軾統一戰線的黃庭堅對王安石更是非常欣賞和佩服,曾在《跋王荊公禪簡》中評價王安石説:

歷史不是非黑即白,歷史人物也並非忠即奸,即便是反對變法的人,也不該連王安石的才學和德行一同否定,甚至是惡意抹黑。蘇軾與黃庭堅才是真君子,公私分明,就事論事,不把官場恩怨帶到個人生活中去,更不會因為政見不合就編造故事毀人清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67 字。

轉載請註明: 司馬光為抹黑王安石編了一個段子,好笑歸好笑,手段實在有點卑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