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才高八斗,為什麼每個人的命運都淒涼不堪?

唐太宗李世民給歷史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這股風氣逐漸扭轉瀰漫在文學作品中的風花雪月,讓關注自然山水、人文情懷逐步成為主流。

被人們稱為“唐初四傑”“王楊盧駱”是那個時代的高峯。他們都生於唐初,活躍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女皇武則天在位期間。在七十年的時光裏,他們留下了《滕王閣詩》《從軍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從軍行(烽火照西京)》《長安古意》等佳作。從詩風看,王勃清新、楊炯雄厚、盧照鄰奔放、駱賓王激揚,讓時人眼前一亮。

詩聖杜甫給他們的評價很高, “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初唐四傑才高八斗,為什麼每個人的命運都淒涼不堪?

然而,個人的命運往往捆綁在帝國的戰車之上。堪稱當時網紅式人物的唐初四傑,其命運並不是一路綠燈,個個結局讓人扼腕嘆息。

王勃的一生是極其短暫,猶如一枚彗星帶着亮色匆匆而過。他天生聰慧,六歲能賦詩、九歲作《指瑕》十卷,並通讀文史經典,勘誤顏師古所注的《漢書》。其文學功力很不一般。

十六歲時,王勃即幽素科及第,步入仕途,做上了一個從七品上的朝散郎,成為年輕有為的體制內後備幹部。特別是在寫出了《乾元殿頌》之後,唐高宗李治交口稱讚,王勃的仕途陽光燦爛。

儘管人生短暫,但王勃經歷了兩次貶官。之後,王勃,得到的稱讚。也正是因為皇帝的盛讚,年輕的王勃才被推為“初唐四傑”,並居於首位。

初唐四傑才高八斗,為什麼每個人的命運都淒涼不堪?

對成長期的王勃而言,人云亦云或許會被淹沒,但觀點鮮明卻又會招致黑手。

面對宮廷奢靡,王勃的《檄英王雞文》鞭笞英王鬥雞。如果就事論事,這篇文章算得上一個官員對大政的擔當,關鍵是高宗李治認為王勃在王子之間製造矛盾。

王勃被免,他的道路變得坎坷。

厚道人變得爾虞我詐的可能性不大,但厚道人往往謹小慎微。

咸亨二年(671),官奴曹達犯罪,王勃在虢州藏匿了他。官府追查,王勃情急之下殺了曹達。命案在身,他被被判了死罪。

幸運的是,高宗李治大赦天下,王勃保住了性命。“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從《舊唐書》的記載中看,王勃與曹達的這一齣戲似乎是同僚給下的套子。

初唐四傑才高八斗,為什麼每個人的命運都淒涼不堪?

江湖險惡,人生的意外一個連着一個。父親王福疇被他牽連被貶為交趾縣令,王勃前去探望,路途結緣滕王閣,留下了惹眼的《滕王閣序》。

而王勃入仕的念頭正在熄滅,他鬱郁不得志。在探望父親返回時,南海風浪大作,王勃掉海,受驚而亡。

和王勃一樣,其他三個人都是才華橫溢的有志少年。楊炯十一歲時即以神童的身份進入弘文館待制,上元三年(676)成為秘書省校書郎;盧照鄰家世顯赫又才學過人,約摸加冠之齡便深得鄧王李元裕的器重,是鄧王的府典籤;駱賓王雖家境貧寒,但七歲能詩,神童之名遠揚。

初唐四傑才高八斗,為什麼每個人的命運都淒涼不堪?

永淳元年(682),楊炯從一個末流小官一躍成為東宮詹事司直,掌管東宮庶務;高宗龍朔末年(一説高宗乾封初年),盧照鄰調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高宗永徽年間,駱賓王升任奉禮郎、東台詳正學士。

有天資無技巧,仕途註定一塌糊塗。

永淳三年(684),因為堂兄楊神讓參與駱賓王討伐武則天的行動,兵變失敗後,楊炯受牽連被貶為梓州(今四川三台縣)司法參軍。儘管才情盪漾,但他始終沒有和武則天政權苟同。“山空夜猿嘯,徵客淚沾裳”, 幾經沉浮,楊炯厭倦了那時候的陰詐和昏庸,始終用自己的率真向體制叫板。最終,他被一貶再貶,四十多歲去世。

初唐四傑才高八斗,為什麼每個人的命運都淒涼不堪?

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寫盡了帝都長安的驕奢淫逸和昏聵傾軋。因言惹禍,武三思很是生氣。盧照鄰被貶,命運跌進了峽谷。“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在留下冰冷的文字之後,疾病纏身的盧照鄰,自投潁河,溺水而亡。

武則天操盤天下之後,時為長安主簿的駱賓王被貶為臨海丞。在三朝元老李績的孫子李敬業揚州兵變之際,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是射向武則天心底的利劍。李敬業兵敗,駱賓王的生命隨之消失。

不啊權貴、耿直忠厚的駱賓王依然沒有逃出宿命。

初唐四傑給人們留下了無數慨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1 字。

轉載請註明: 初唐四傑才高八斗,為什麼每個人的命運都淒涼不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