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埃及吉薩金字塔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奧林匹亞宙斯巨像毀於異教神廟破壞令和城市暴動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羅德島太陽神像毀於公元前226年的地震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巴比倫空中花園毀於戰爭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阿爾忒彌斯神廟被一個想要“名留歷史”的青年焚燬

  摩索拉斯陵墓被拆毀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亞歷山大燈塔毀於地震,主體已沉入大海


  9月30日,記者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獲悉,港珠澳大橋的主體橋樑工程橋面鋪裝工程建設近日已落幕。海底沉管隧道內裝飾、電氣等附屬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安裝,瀝青路面鋪裝工作準備就緒。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力爭年底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海域,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工程全長約55公里,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口岸以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三大部分工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長約29.6公里的橋—島—隧集羣的主體工程,它包含約6.7公里沉管隧道和22.9公里跨海橋樑,以及為實現橋樑和隧道轉換而修建的海中人工島。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正式動工,到今年主體工程全部貫通,港珠澳大橋八年間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成為中國建設史上歷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被業界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峯”。

  據瞭解,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於今年5月已組織了主體工程交工驗收工作部署會議,明確將根據不同標段工程完工情況,分期分批地展開交工驗收工作。目前,幾個標段正在按計劃平行推進,抓緊整理檔案資料,預計年底前能夠如期完成。

  營運籌備方面,港珠澳大橋局已啓動主體工程營運籌備工作,制定了《營運養護模式及籌建工作方案》,9月1日獲得三地委正式批准。據悉,大橋將借鑑國內大型高速公路項目成熟的營運管理經驗,提出“核心業務自營,日常簡單業務外委”的管養模式。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稀裏糊塗”:然並卵!過橋的條件太高了,非一般人能過!

  網友“鷹擊長空”:香港人是抵制該橋的

  網友“快樂女孩☀️”:就算通車恐怕沒有兩地車牌的都不能走!搞個兩地車牌也要一百萬人民幣左右!還是期待深中大橋通車!虎門二橋通車!

  網友“Abraham 覃.瓊”:深圳過去是不是先到香港才能上橋???

  網友“東莞用户66xxxx658”:最沒有意義一條橋

  網友“海闊天空”:浪費錢

  網友“牽着你的手”:沙頭角口岸步行過去,不必走橋

  網友“藍夢”:這橋建給誰走?

  (2017-10-02)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讓地鐵運行產生的振動和噪音不再打破城市的安寧,讓大型衝壓設備運行時地動山搖的振動不再影響工人的身心健康,讓大型建築、橋樑在風力作用下安然無恙,這都離不開振動控制技術。20年前,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尹學軍面對與西方發達國家四十年的技術差距,心無旁騖投身這一技術的研究推廣,通過他的努力,中國振動控制技術不僅已躋身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實現向歐美國家的反向輸出。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振動控制 確保港珠澳大橋百年無憂

  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上,各施工單位都在為大橋正式通車做最後的衝刺。尹學軍和他的團隊用辛勤的汗水和聰明才智,將港珠澳大橋因風力引發共振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這是1940年美國花巨資修建的塔科馬峽灣大橋,通車四個月後,被海風引發的共振摧毀。儘管現代橋樑技術不會讓這種悲劇重演,但對於港珠澳大橋這種超級工程來説,依然需要振動控制技術來保證橋樑結構百年無憂。在確定港珠澳大橋的技術選型時,尹學軍和他的團隊選擇了減振效果最可靠,但難度卻是最大的懸掛式調諧質量減振裝置。

  千人計劃專家 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總經理 尹學軍:如果用壓縮式,簡單省錢,但是有磨損,要更換,更換不及時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用普通彈簧,需要5-6米,橋洞高度只有四米多,根本放不下。

  為此,尹學軍帶領團隊經過上千次的試驗,終於用預應力彈簧組的方式解決了空間的侷限,同時,他們為了驗證這一裝置的使用壽命,又自加壓力要開展抗疲勞試驗。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高星亮:國內沒有這麼大的試驗設備,我們又自行設計開發,完成了裝置的三百萬次抗疲勞實驗。

  如今,巍然矗立的港珠澳大橋橋洞裏,92個單體重量4噸的減振器為超級工程保駕護航,也在世界橋樑建設史上樹起了一個新標杆。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出國留學到學成歸國 初心不改

  尹學軍1985年公派德國留學,專攻機械設計和振動控制專業,1997年回國創業。尹學軍覺得自己很幸運,從出國留學到學成歸國,他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千人計劃專家 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總經理 尹學軍:回國對我來説是自然的選擇,當年公派教育部培訓時就講我們的任務是掌握西方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回國建設四個現代化,這是原話,我至今記得很清楚。我們很幸運,那時候國家給我們獎學金700馬克,是幾百個農民供我們讀碩士博士,我們當然要回國效力。

  然而,回國之初,國內的中高端振動控制技術幾乎一片空白,很多人都質疑,將數千噸的大型工業裝備放在彈簧基礎上,安全性是否有保障。甚至有的項目裝了後儘管減振效果明顯,卻依然讓他們拆回去。

  千人計劃專家 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總經理 尹學軍:我堅信,有價值的技術就一定能推廣開,我要做的就是堅持創新,用自己的所學,縮短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你看這是我們訂單號,已經有八千多項工程,遍佈祖國的各個地方,我覺得很幸福。

  科技報國 振動控制技術領先世界

  秉持着科技報國的初心,尹學軍帶領團隊不斷攻堅克難,敲開了一扇扇市場大門,他們開發的振動控制技術廣泛應用於大型工業裝備、電力、軌道交通、建築橋樑等,服務了西電東送、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國家重大工程,使我國中高端振動控制技術及應用水平由弱到強,躋身世界領先地位。

  2009年尹學軍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2011年,2014年兩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最讓他自豪的是,他帶領團隊研發的這種“迷宮式約束阻尼鋼軌技術”,已經出口到德國和巴西,實現了中國在高端振動控制技術方面的反向輸出。尹學軍的下一個目標是我國空間站裝備振動控制。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千人計劃專家 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總經理 尹學軍:像這些戰略性的技術,我們是花錢買不來,沒人會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必須自主創新,才能掌握這項技術,才能完成超越。

  (2017-09-22)


  人民強,中國強

  [柬埔寨] 達多

  [柬埔寨] 達 多

  來自柬埔寨的我,可以説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首先,有幸來華留學;其次,有幸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再其次,有幸親眼看到中國的發展過程;最後,有幸享受各種各樣的網上購物和移動支付的便利。

  剛來到中國的時候,我不會中文,不敢用移動支付,不放心在網上購物,更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跟中國人溝通、融入他們的生活。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慢慢地習慣了在中國的生活,逐漸能夠用中文跟中國人交流及交換各自的想法等。

  現在中國人民的生活很方便,因為可以利用高科技。你只要保證手機有電、有網絡,出門忘了拿錢包也不成問題。當你在飯館、超市、酒店消費或買火車票、叫外賣等,甚至是在小市場買菜、買水果,都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這是現代中國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成就,讓老百姓的生活更時尚、科技含量更高。

  另一方面,我對中國的建設者非常好奇。好奇他們在建設過程中,工作效率怎麼那麼高!他們的動力和工作精神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我的腦海裏已經很長時間了。恰好有兩位柬埔寨記者來中國採訪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而我是她們倆的翻譯。我非常高興有這個好機會跟中國建設者接觸,我腦海裏的問題應該很快就要有答案了。

  在6天的採訪中,我們到了施工現場,看到有的工程已經完成了。港珠澳大橋是一個超大工程,創造了很多新紀錄,建設者們只用8年時間就完成了港珠海底隧道以及連接隧道工程。我問了總工程師一個問題:本項目要克服很多難點,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的工作精神這麼強,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麼偉大的工程項目呢?他回答説:港珠澳大橋是國家提出的項目,這個項目完成以後對國家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所以作為中國工程師也好,中國工人也好,都很榮幸能參加這個項目,都很用心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他還説:“請相信中國建設者,歐美國家的建設者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可以看出,中國建設者們都非常愛祖國,為國家付出不少心血,而且他們的團隊合作非常好。他們的理想是為了實現中國夢?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不是一夜間建成的,而是通過每一箇中國人的努力付出,一步一步建起來的。最後我想説的是:“人民強,中國強”。

  (作者為北京工業大學留學生)

  希望成為“中國通”

  [馬來西亞] 孟 雯

  [馬來西亞] 孟 雯

  出國留學是我早就有的夢想。除了想去了解國外的文化與歷史、去學習一種新語言之外,更想通過出國留學豐富我的認知。

  有人曾説:人的一生有6個朋友——旅行、讀書、音樂、電影、鍛鍊、養生。我以前認為,讀書是我最重要的事,而獲得學歷文憑尤為重要。但是4年的中國求學經歷讓我明白,出國留學不只是為了得到一張文憑。留學是一個人成長的催化劑,是接觸世界的好平台;留學不僅可以學到各種文化、交到各國朋友,而且可以使自身變得更加強大和獨立。

  2013年10月10 日,是我來中國的第一天。隨後的4年間,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我的關注。

  第一,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茶館、茶店隨處可見。難怪中國人説:“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那麼,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喝茶呢? 有人説因為茶是洗心之物;有人説茶代表了一種古典的文化;有人説喝茶利於健康……

  我覺得“天下茶人是一家”,中國茶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喝茶與生活有關,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中國交通情況令我滿意。還記得,我第一次坐地鐵時,感覺北京地鐵好酷。它四通八達,又準時又快速。近兩年,北京還出現了滴滴約車和共享單車。滴滴約車的使用者只要下載相關的軟件,通過提示輸入信息後,司機就會打電話過來,確認出發地點和時間,然後準時來接你。如今,共享單車遍佈大街小巷,你只需通過微信掃碼就可以使用它,費用只要一元,真的很方便。

  第三,中國經濟發展迅猛。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在各個方面都突飛猛進。有經濟學家預測,2030 年中國將處於世界經濟的主導地位。然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高樓大廈多了,綠化少了。我希望,發展中的中國能保護好環境,這有利於人民的生活。

  第四,中國山河秀麗,美不勝收。通過一次次旅行和語言實踐活動,我愛上了中國的山水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我認識了不少中國人,結交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朋友。最重要的是我收穫了友誼,真切感受到了中國人的熱情和友善。

  來中國之前,我不曾覺得中國有多好,來中國之後,我覺得自己和中國真是有緣分。我希望用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我相信,有朝一日我會成為“中國通”。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留學生)

  我眼中的中國

  [意大利] 安倩倩

  [意大利] 安倩倩

  我的中文名字叫安倩倩。我在意大利羅馬大學學習了3年漢語,今年得到了去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漢語的機會。在北京住了3個月,我覺得在中國的收穫真的很大。

  雖然我有過很多次旅行的經歷,但是從來沒見過一個像北京這麼大的城市。這裏的人太多了,走到哪兒都是人。

  北京的汽車很多,早晚高峯時會出現交通擁堵。堵是堵,不過公共交通還是暢通的,這一點特別好。我很喜歡北京的地鐵。在羅馬,只有兩條地鐵線,而北京有19條,所以我想去哪兒就能去哪兒。北京出租車的價格很便宜,司機很能聊,服務質量也不錯。此外,公交車、共享單車等交通工具,也給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

  我覺得北京處處是美景。我去故宮看過雄偉壯觀的太和殿、幽靜美麗的御花園,還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鐘表展覽。我去北海公園遊湖,坐着船觀賞湖光山色。我還在頤和園看見了北京最美麗的景色,湖水、樹木、亭台樓閣等景觀交相呼應。

  在北京,我認識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不僅認識了我們班的同學,也認識了一些舍友和學習意大利語的中國學生,還認識了許多老百姓。這些人有來自北京的,也有外地的,我覺得和他們相識是愉快的,他們既熱情又友好。

  我在中國旅遊了很多次,經歷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令我難以忘懷。我去過內蒙古,在那兒第一次騎了馬和駱駝。在庫布齊沙漠我還騎了摩托車、滑了沙、嚐了美味的奶茶。

  最有意思的是遊覽大同懸空寺。雖然排了一個小時的隊,但是當我站在懸空寺上欣賞美景的時候,覺得太值得等了——從那兒我能欣賞到特別美的景色,有小川、瀑布,還有山。我當時的心情很難用語言表達,覺得自己站在一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心情特別興奮。但是我也有一點兒害怕,因為這裏的寺廟是1400多年前建造的,而且只用一些木質的柱子支撐着大部分的建築。我擔心自己會突然摔下去,但我真是多慮了。懸空寺迎接了無數中外遊客,從沒發生過什麼意外。

  在中國期間,我的生活節奏很快,平時總是很忙,沒有時間休息。不過,這也讓我不那麼想我的家人,讓我快速融入到新的環境。現在的我,時常會懷念在北京的熱鬧生活,懷念那裏熱情的人、那裏別樣的景色。我覺得我把自己一半的心留在了中國。

  中國,我愛你!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留學生)

  (2017-09-30)


  被譽為是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比薩斜塔可謂是在特定的地方產生的特殊的建築,據悉是因為當處建造時因地基不均勻與土層鬆軟而傾斜的,而塔身上的石磚更是不倒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來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特色讓很多人好奇到底是怎麼個建造方法才能造出這個中古世界七大奇蹟,那麼現在讓小編帶你認識一下到底是什麼讓比薩斜塔斜而不倒吧!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出名的塔和建築,但是沒有一個是斜的。所以儘管比薩斜塔不像其他的建築物一樣有着深刻的寓意、特殊的歷史象徵等等,但是卻讓人深深記住、無法忘記。

  其實一開始比薩斜塔的建築原因僅僅是為了體現小城比薩的精神,但是開工不久後人們發現了地質問題,鐘樓在原建築的基礎上不斷的傾斜,後來儘管也復工過幾次,但總是停停建建,其中甚至還曾停工過100年,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比薩斜塔是一個耗時好幾百年的建築完成品。而且在完成後,當地人們也曾想過將塔體扶正,但是後來卻發現這是無法更正的。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解釋完了比薩斜塔斜而不倒的原因,再讓我們看看比薩斜塔的現狀吧。據悉現在的比薩斜塔每年都會以微小的幅度傾斜着,而且這種傾斜也是無法扶正的。所以根據這個原因也曾有專家建議對塔體進行一些措施,但是受到當地居民的嚴重反對,他們認為比薩斜塔是不倒的,所以針對塔體做任何的措施都是不尊重文明的。

  目前比薩斜塔還是允許旅客進入觀看的,只不過每天都會有一定的人員限制,所以小編提醒如果您想要去遊玩比薩斜塔的話需要注意提前預約好。

  (2017-09-30)


  被譽為橋樑界“珠穆朗瑪峯”的港珠澳大橋年底將完成全部施工

  黃珏 /金羊網

  9月30日,記者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獲悉,港珠澳大橋的主體橋樑工程橋面鋪裝工程建設近日已落幕。海底沉管隧道內裝飾、電氣等附屬工程也已基本完成安裝,瀝青路面鋪裝工作準備就緒。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力爭年底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珠海新聞 圖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海域,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工程全長約55公里,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香港、珠海、澳門三地口岸以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三大部分工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長約29.6公里的橋—島—隧集羣的主體工程,它包含約6.7公里沉管隧道和22.9公里跨海橋樑,以及為實現橋樑和隧道轉換而修建的海中人工島。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正式動工,到今年主體工程全部貫通,港珠澳大橋八年間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成為中國建設史上歷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被業界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峯”。

  據瞭解,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於今年5月已組織了主體工程交工驗收工作部署會議,明確將根據不同標段工程完工情況,分期分批地展開交工驗收工作。目前,幾個標段正在按計劃平行推進,抓緊整理檔案資料,預計年底前能夠如期完成。

  營運籌備方面,港珠澳大橋局已啓動主體工程營運籌備工作,制定了《營運養護模式及籌建工作方案》,9月1日獲得三地委正式批准。據悉,大橋將借鑑國內大型高速公路項目成熟的營運管理經驗,提出“核心業務自營,日常簡單業務外委”的管養模式。

  (原標題  港珠澳大橋橋面鋪裝落幕 年底將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隧道附屬工程基本完工;年底將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2017-10-03)


  茫茫伶仃洋上,一座長達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橫空出現,猶如長龍卧波,又似蛟龍躍海。2017年7月7日,這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跨過珠海、連接澳門半島、通向香港(專題)大嶼山,終於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預計今年底,大橋將全線通車,屆時,從香港到珠海只需30分鐘車程。

  北盤江大橋,坐落在雲南宣威與貴州水城交界處,橫跨雲貴兩省,全長1341.4米,橋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主跨720米,垂直高度和橋樑跨度均屬世界罕見。去年底通車後,這座大橋曾被BBC(英國廣播公司)記者用“難以想象”等詞語來形容,一度讓國外網友“炸了鍋”。

  如今,鳥瞰中國大地,一座座大橋橫跨江河湖海、深山峽谷,讓天塹變成了通途。

  跨越珠江入海口,虎門二橋正在加緊施工,兩座超千米的懸索橋同步建設,全長接近13公里,建成後,將打破珠江口兩岸只有一個通道的瓶頸,極大緩解通行壓力;正在建設中的滬通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過千米的公鐵兩用橋樑,建成後,從南通市區到上海市區只需1小時左右車程……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有公路橋樑805291座,總長4917萬延米,分別較2012年增長91898座和1254萬延米;安徽馬鞍山長江大橋、浙江嘉紹大橋、南京長江四橋、崇啓長江大橋、江西九江長江二橋等項目順利建成。

  昔日,錢塘江大橋炸燬又復建、武漢長江大橋舉全國之力完工……這些艱辛至今歷歷在目。而現在,我國已在世界橋樑建設領域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並在高鐵橋樑、大跨公路橋樑、跨海大橋等建設中,不斷刷新世界紀錄。

  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海長橋中,中國佔據6座,分別是港珠澳大橋、杭州灣大橋、東海大橋、青島海灣大橋、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嘉紹大橋;世界排名前10位的斜拉橋,中國佔據7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懸索橋中,中國佔據6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拱橋中,中國佔據6座……

  “中國已開啓了超級橋樑建設的時代。”中國交建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如此感嘆。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同時,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橋”也開始走向世界。

  2014年12月,位於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澤蒙-博爾察大橋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首個大橋工程,當地人民親切地稱之為“中國橋”,成為橫跨多瑙河的美景;

  2016年4月,由中國中鐵建工集團和中國中鐵大橋局聯合承建的基甘博尼大橋開通運營,這座橋連接坦桑尼亞第一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區與海洋資源豐富的基甘博尼半島,全長680米,主跨度200米,橋面寬32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橋,結束了當地百姓只能乘渡輪或繞道的歷史,被坦桑尼亞民眾譽為“東非最壯觀的橋”“東非第一大橋”;

  2017年7月6日,中國援馬爾代夫的中馬友誼大橋5個主橋承台全部施工完成,意味着大橋主橋部分建設進入可控階段,這座大橋連通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和機場島,預計2018年8月實現通車。

  實際上,在砥礪奮進的五年裏,中國橋樑的成長,與我國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相伴相隨。正如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所説,從一座橋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當地工商業的榮枯和工藝水平。從全國各地的修橋歷史,更可看出一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情況。

  “在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的新階段,我們更需要開放的心態,既要有勇氣把世界先進技術請進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尋求新的突破;又要有底氣拿出自己的精品,讓我們的工程走出去,贏得世界的信任、接納和尊重,這才是我們的姿態。”林鳴説。

  如今,中國橋樑已經遍及亞洲、非洲、歐洲、美洲,正在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也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2017-09-17)


  港珠澳大橋(部分)效果圖(百度網)

  跨越阻隔,實現通聯是人類一直努力的方向。車、船、飛機等交通工具,陸路、水路和空中航線,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就是這種努力的寫照。現代交通和通訊史就是一部人類創造條件交流互動的歷史。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日益深入發展的今天,在從地球村邁入深邃太空的今天,人們聯通的需求空前強烈,迫切要求實現空前的新跨越。

  最長湖底隧道

  東湖一直以來是江城武漢最靈動的所在。隨着城市的發展,交通壓力日益增大,一碧萬頃的湖水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現代交通的障礙。湖上架橋自然可以解決問題,但破壞了湖面的完整性和整體景觀,湖底隧道相對而言成為是更佳選擇。“在湖底生生挖出一條車水馬龍的通道”實在是古人難以想象的事。而今天,在現代工程科技的支撐下,這已然是現實。2015年12月28日,經過3年多緊張施工,全國最長的湖底隧道,即全長10.6公里的東湖隧道通車,極大改善了交通狀況。

  最長跨海大橋

  “一橋飛架三地,大海變通途”這是人們對港珠澳大橋的評價。打開珠三角地圖,很容易發現中山、珠海、香港、深圳等城市像散落在灣畔的珍珠,需要一根跨越海灣的“絲線”將它們串成一個“項鍊”。1983年,一名香港建築師最早提出了建橋把這些城市串起來的設想。26年後,設想開始付諸實施。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兩年後,10萬平方米人工島浮出水面。2016年6月,主體橋樑成功合龍。2017年4月,拱北隧道全隧貫通,標誌着港珠澳大橋珠海連接線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1個多月後,沉管隧道焊接合龍完成。目前,沉管隧道內附屬工程基本完成安裝,正在轉入瀝青路面鋪裝等工作,為年底正式通車做準備。

  港珠澳大橋將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其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長約29.6公里的橋—島—隧集羣的主體工程。特別是人工島和隧道設計施工要解決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比如島隧要怎樣無縫接合,長達6.7公里的超長隧道里要如何通風、保證安全,複雜海洋條件下,預製的沉管要怎麼浮運和沉放。為此,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羣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被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有41位中外橋樑、隧道專家被聘為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成員,一起為工程出謀劃策。

  (2017-09-30)


  被英國《衞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一橋飛架三地,將打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空間。繼去年9月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中的橋樑工程全線貫通後,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正式貫通,這也意味着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至此整個港珠澳大橋的工程性風險徹底消除,今年底將具備通車條件。

  “非常興奮和欣慰,我們很榮幸能成為該世紀項目的設備供應方,6年前我們來到項目上,經歷了較長建設週期的考驗,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我們的設備仍在為港珠澳大橋最後通車作服務工作。”中聯重科港珠澳大橋項目負責人表示。

  歷時7年多的建設,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工程,也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項目,其連接香港、珠海與澳門三地,全場55公里。裝備製造企業中聯重科從港珠澳大橋建設伊始,有拖泵、船用布料機、泵車、塔機、全地面起重機20餘台高端設備深度助建大橋建設。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中聯重科設備在港珠澳大橋施工現場。

  其中,港珠澳大橋難度較高的施工段是香港機場附近的人工島。人工島施工段橋樑高度起伏變化,且處於轉彎區域,施工難度大幅增加。

  “人工島建設初始,10多台中聯重科混凝土設備助力打開其建設局面。拖泵匹配船用布料機主要助力香港段橋墩混凝土的澆築。此後,多台泵車加入承擔香港段連接陸地公路段橋墩混凝土澆築。”上述負責人介紹。

  從2014年進駐港珠澳大橋施工直至香港段水上橋墩建設完工,中聯重科混凝土設備累計澆築混凝土超過10萬方。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中聯重科泵車在港珠澳大橋施工現場。

  ▲中聯重科拖泵固定在船上助力大橋橋墩混凝土澆築。

  而後期橋面的建設更

  離不開中聯重科起重機產品的深度參入。據瞭解,人工島施工段橋樑本身並不是水平而是成一定的角度傾斜,對吊裝要求穩定性和微動性能要極為嚴苛。此外,其還有一項嚴苛的規定,由於其毗鄰香港國際機場,機場空管對電磁干擾有嚴格限制。

  經過多方比較,客户最終選擇中聯重科T320-16塔式起重機及QAY500全路面起重機。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中聯重科塔機在港珠澳大橋施工現場。

  客户方負責人介紹,T320-16塔式起重機最大起重量16噸,最大工作幅度達80米,為項目工地所需材料的安全快速就位提供了保障。

  中聯重科QAY500全路面起重機最大起重量達500噸,負責吊運重量達80-140噸的橋面混凝土組件。“QAY500起重機採用主臂工況,臂長區間27米/33米,吊裝工作幅度20米以內,起升高度6-20米。平均安裝一個組件大約為1-2小時,應該説速度相當快。”客户方負責人説。

  數據顯示,QAY500自2016年11月底入場至今,安全工作逾1000小時,安裝橋樑混凝土塊超20,000噸,可以説是名副其實的“大力神”。據介紹,在項目整體完工之時,預計QAY500將起吊重物近90,000噸。

  人工島項目中,還有數台中聯重科汽車起重機和全地面起重機負責“打配合”,包括QAY500、QAY300、ZAT1500、ZTC650等產品,他們固定在此工作,其中型號為 ZAT1500的150噸全地面起重機,是專門針對香港市場開發的產品,而ZTC650,是65噸汽車起重機,該機型完全滿足香港上牌條件,且獲得QPME優質機械標籤。

  從10餘年前進入香港市場,到如今承擔這一“世紀工程”建設,中聯重科通過本地化設計,不斷根據客户需求定製創新產品,截至2017年,中聯重科在香港市場已經實現起重機和混凝土產品市場佔有率多年蟬聯第一。客户為先、創新驅動、與時俱進——這或許是中聯重科在內地及港澳市場保持領先地位的“密碼”。

  港珠澳大橋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今年底大橋將全線通車,屆時香港至珠海的陸路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變成半小時,三地經濟融合將不斷加深,形成世界矚目的超級城市羣。”

  (2017-07-25)


  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 湖北力量建功超級工程

  2017-07-08

  楚天都市報

  原標題:55公里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 湖北力量建功超級工程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郭徽 廖志慧 通訊員陳嘉倫 實習生蔡鑫 陳夢迪)昨日10點,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武漢本土企業中交二航局作為施工單位之一,在此次主體貫通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港珠澳大橋曾被英國《衞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也是公認的“當今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建成後將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而本次貫通的海底隧道是中國首條外海沉管隧道和世界埋度最深的沉管隧道。5.6公里長的海底隧道由33節巨型沉管連接而成,每個標準管節長180米,重約80000噸,相當於一艘中型航母。中交二航局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部總工張洪介紹,針對當今世界存放條件最嚴苛、設計使用時間最長、外形尺寸最大的沉管預製,中交二航局創新解決了面對強颱風、深水深槽、大徑流、強回淤等多項世界級難題,助力海底隧道貫通。

  這座完全由中國獨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跨海大橋,長55公里,由橋樑、隧道、人工島連接而成,湖北建橋人擔當大橋建設的主力軍。2016年9月底,港珠澳大橋主橋橋樑貫通,三座橋樑超過一半為“湖北造”。其中,九洲航道橋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建造;武船重工為大橋塑造“鋼身”,承擔共16.4萬餘噸的鋼箱梁製造安裝,約佔主體橋樑用鋼量的三分之一。

  港珠澳大橋將於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

  騰訊新聞APP新上線武漢、宜昌、襄陽、荊州、咸寧、孝感6個地市頁卡,想獲取最快 、最全的當地新聞嗎?快點關注吧!

  關注方法: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2017-07-08)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89 字。

轉載請註明: 絕大部分都被毀了: 古代西方人眼中的“世界七大奇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