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寶寶有了新家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有何看點?

  熊貓寶寶有了新家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有何看點?

  新華社成都9月3日電(記者呂慶福 楊進)今年8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獲得國家正式批覆。記者近日從四川省林業廳獲悉,方案將四川、陝西、甘肅三省合計80多個大熊貓保護地有機整合劃入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有何特點?建立國家公園如何保護好大熊貓?記者近日採訪了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

熊貓寶寶有了新家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有何看點?

  資料圖:網紅雙胞胎大熊貓“冰冰”、“青青”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迎來兩歲生日。 安源 攝

  大熊貓國家公園與一般公園有何不同?

  “大熊貓國家公園與一般公園最大的不同在於建立目標和指導思想不同。”堯斯丹説,一般景區、一般公園是以旅遊為主,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是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適當發揮國家公園生態體驗和科普宣教功能。

  據堯斯丹介紹,方案將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野生大熊貓種羣高密度區、大熊貓主要棲息地、大熊貓局域種羣遺傳交流廊道合計80多個保護地有機整合劃入國家公園,總面積達27134平方公里。

  根據方案,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劃入國家公園的面積超過14000平方公里,佔全省棲息地總量的七成以上。這些棲息地分別屬於岷山片區和邛崍山-大相嶺片區。劃入部分在功能分區上主要分為三大板塊:核心保護區、生態修復區和科普遊憩區。

  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哪些看點?

  堯斯丹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主要內容是,圍繞以大熊貓為核心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創新生態保護管理體制、探索可持續的社區發展機制、構建生態保護運行機制、開展生態體驗和科普宣教等五個方面展開試點。

  具體包括保護修復大熊貓棲息地生態系統,建立大熊貓野生種羣遺傳檔案,實現野生種羣管理的精細化,完善人工繁育-野化訓練-放歸復壯野生種羣機制。發揮大熊貓作為旗艦物種的傘護效益,對同域分佈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實施搶救性保護。

  在管理體制上,建立權屬明確的資源管理體制,實行國有和集體所有並存的土地管理制度。

  社區發展方面,建立當地居民參與生態保護的利益協調機制,將現有各類保護地管理崗位統一歸併為生態管護公益崗位。

  生態保護運行機制方面,加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科研監測等方面投入,在整合生態保護資金基礎上,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

  在生態體驗和科普宣教方面,搭建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平台,科學佈局遊憩體驗線路,規劃以大熊貓為主題的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項目。

  堯斯丹介紹,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主要遵循四個基本原則:保護優先,永續發展;創新體制,有效管控;統籌協調,和諧共生;政府主導,多方參與。

  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有何意義?

  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和我國國寶級珍稀野生動物,也是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流的和平使者。“保護好大熊貓既是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自然遺產,也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體現。”堯斯丹説。

  堯斯丹認為,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可以有效保護珍稀物種,實現大熊貓穩定繁衍生息。推動大熊貓棲息地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促進棲息地板塊間融合,對於增強大熊貓棲息地的聯通性、協調性、完整性,合理調節種羣密度,實現大熊貓種羣穩定繁衍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大熊貓棲息地擁有包括大熊貓、川金絲猴等在內的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通過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不僅能夠加強對大熊貓的保護,也能促進整個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

  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還可以創新自然資源保護管理體制,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理順管理體制機制,解決好跨地區、跨部門的體制性問題,對大熊貓主要棲息地的國土空間實行高效的保護管理。

  此外,可以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試點,搭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生態保護平台,把生態保護、扶貧開發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園區內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轉型,推動形成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熊貓寶寶有了新家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有何看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