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強軍故事幕後: 他們為大國長劍體檢把脈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綜合

  “5、4、3、2、1,點火!”隨着一聲指令,一枚導彈騰空而起,飛刺蒼穹。這是火箭軍某導彈旅組建10年來,又一次圓滿完成實裝實彈發射任務。

  在這支部隊實現戰鬥力躍升的背後,有這樣一羣人,他們“號手牆上無名、聚光燈下無影”,駐守大山深處,為導彈精心“體檢把脈”,交出一枚枚合格的“大國長劍”。

  他們就是“幕後英雄”技術二營官兵。

  走進技術二營操作大廳,如同走進一個“手術室”。只見一枚“大國長劍”靜卧,訓練有素的官兵,通過一道道嚴格程序,對一個個部件進行“CT掃描”,通過模擬運行,對它進行健康體檢。

  寬敞的房間,一羣穿着白大褂的人穿梭忙碌,一根根線纜連接着一台台檢測儀器,各種儀表指示燈不停閃爍……“我們的任務就是讓手中的導彈時刻處於最佳狀態。”營長賴勇軍説。

  導彈高度精密、科技含量高,要想為它“體檢把脈”並不容易,對官兵的素質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為了掌握上千個導彈檢測操作的技能,官兵們付出了艱辛和汗水,光是複雜的電路就讓官兵吃盡了苦頭。

  “這個地方的電路你跑錯了,重新來!”

  在一次“跑電路”的考核中,排長皮文博正對着一張導彈電路圖邊講邊説,時任連長的賴勇軍背對電路圖,卻突然叫停。

  官兵們都愣住了。賴勇軍隨即指出哪個節點跑錯了。拿出專業書一看,果真如此。

  説起賴勇軍這位搭檔,教導員楊四為讚不絕口,稱他是“技術通”,全營所有專業,樣樣懂、門門會,全部可把關指揮;他是“裝備通”,全營千餘件裝備,狀態瞭然於胸;他是“任務通”,旅裏實彈發射、演訓任務全都參加過,次次表現出色。

  “我們雖然身居深山,戰場離我們並不遙遠。”賴勇軍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在導彈檢測過程中,官兵們圍繞“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的核心標準要求,自設難局危局,把情況想得更復雜、困難想得更多些,組織進行各類故障設定模擬訓練,真正把專業學紮實、把技能練過硬,努力提高複雜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火箭軍某導彈旅政委鄭曉東介紹,近幾年,該營官兵自覺加快認識之變、觀念之變、思維之變、能力之變,結合每個戰位、每個環節,努力破解打仗難題。

  營裏的48名大學生士兵,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自覺加壓,把如何更加貼近實戰、優化流程提高效率作為課題進行研究攻關,不斷取得進步。

  為練好體能、學好專業,2009年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入伍的四級軍士長劉軍總比別人多花時間、多用功。“他是同批兵中第一個通過專業考核的,也是第一個當上專業組長的戰士。”指導員戴宏圖説,前不久,在旅裏的專業比武中,劉軍帶領專業組再次取得優異成績。

  去年入伍的高震,是一名在讀大學生士兵。今年3月,他從另一個撤編單位來到了技術二營。新專業、新環境、新集體,讓這位列兵有點不適應,不過他很快就轉變過來,在專業學習和實裝操作中脱穎而出。

  他在全連演講中這樣説:“作為親眼見證軍隊改革發展變化的列兵,一定要在這個浪潮中發光發熱,在崗位上出彩過硬。”

  使命,成為許多官兵人生選擇的砝碼。排長張帥説,自己第一次看到“大國重器”時,驕傲和責任瞬間湧來。

  五班班長、四級軍士長姚偉偉是營裏的專業“大拿”。當兵第二年時,家裏讓他退伍,他覺得兵沒當夠,説服家人,選擇留下來。等到第五年,再次面臨走留的他,正在戈壁高原執行重大演訓任務。“部隊需要的時候,決不能當逃兵。”他再次選擇留隊。

  火箭軍某導彈旅旅長李立弘説,就是這樣一羣年輕的官兵,用青春汗水書寫忠誠與奉獻,在彈道上鐫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張選傑 李兵峯 韓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