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家庭: 走在從農民變市民道路上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綜合

  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家庭: 走在從“農民”變“市民”的道路上

  我出生於福建安溪縣湖頭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現在和妻子在鎮上的產業園工作,收入穩定,有“五險一金”,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我的家鄉湖頭鎮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呈現出產城互動、產城協調、產城共融、產城共進的格局。我身邊不少外出務工的朋友開始陸續返鄉,在鎮上就業和購房,真正實現了就近就業、就近城鎮化。

  我叫李鏡增,1985年出生於福建省安溪縣湖頭鎮湖三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現在,我和我的妻子黃桂珠都在坐落於湖頭鎮的泉州(湖頭)光電產業園工作,有穩定的工資收入,有“五險一金”,看病有醫保,買房能用公積金貸款,孩子上學也不用愁,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我身邊的許多朋友都在感慨,這些年,我們的生活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農村和城市的界限似乎變得有些模糊了。我想,這種變化與當地政府部門將產業轉型與城鎮化協調並進的發展思路密切相關。

  這些年,湖頭鎮的發展,呈現出產城互動、產城協調、產城共融、產城共進的格局。有了產業的發展,我和小夥伴們可以不用背井離鄉去外地務工了,城鎮建設,讓我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每個人都是產城互動發展理念的受益者。

  2000年,我初中畢業。當時,我們小鎮上有兩個比較大的企業――三安鋼鐵廠和三元集發水泥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當時也在招工,但由於我年齡小,只好選擇到外地去打工。

  就這樣,我跟着一位親戚來到泉州晉江學縫紉機維修。這個手藝簡單好學,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礎的修理技巧。親戚看我上手快,很快就把我派出去做業務了。那時候,我剛滿16週歲,每天帶着BP機在自己負責的20多個工廠之間穿梭。只要BP機一響,我就往呼我的客户工廠裏跑。

  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不算辛苦。不過,我在家中排行“老大”,父母希望我能回到他們身邊,儘快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到法定年齡就成家立業,幫忙分擔家務。我感覺一個人在城市裏打工,也缺乏歸屬感,自己也不想離家太遠。

  2002年,我從晉江回到湖頭老家,進入三安鋼鐵廠的動力車間上班,成了一名鍋爐工。在動力車間上班可不輕鬆,不僅要嚴格執行8小時工作制,而且車間內常年温度在40攝氏度左右,每天還得人工清運煤渣。工作強度雖然大,但回到家就有可口熱飯菜,這種感覺還是挺美的。在那個年紀,我已經能夠深深體會到,如果在農村本地能找到一份穩定工作,許多剩餘勞動力就不用捨近求遠,湧進城市了。

  在三安鋼鐵廠上了兩年班後,我來到武警部隊四川某部服役,期間因為表現優秀,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6年,我退伍後在縣城裏當了一段時間的基層派出所協警。工作後不久,我就認識了自己的太太黃桂珠。

  我太太也是初中學歷,沒有穩定的工作。靠我一個人當協警的工資收入,很難撐起家庭的生活開銷。在父母的建議下,我帶着太太再次回到湖頭老家。

  這次回家,我其實已經放棄了再進城的想法,準備做農民。當時,安溪鐵觀音的市場行情非常好,茶青能賣到十幾元錢一斤。我們和父母一起承包了16畝茶園,學做茶園管理。我記得,上山的道路都比較陡,我用摩托車馱着肥料上山,每次只能運載100斤肥料,再多的話,摩托車就“趴窩”了。

  在父親的鼓勵下,我又和當地幾個小有名氣的製茶師傅學習茶葉加工。當時也看到了茶葉行情好,就想着讓我父母主要管理茶園,我負責茶葉加工,我太太負責賣茶。就這樣,我父母幫忙拿了兩三萬元,我自己又找親友借了25000元,置辦了一整套的製茶設備,準備大幹一場。

  事非經過不知難。等我開始忙活的時候才發現,茶葉加工沒那麼簡單。每天,我父母得早早就到山上去採茶青,我負責茶青的晾曬加工,我太太每天早上4點左右就得出門,把製作好的毛茶送到40公里外的茶葉市場賣。

  那時候,我的孩子還小,經常搞得家裏人連飯都顧不上吃一口,這讓我內心十分愧疚。

  更讓我沮喪的是,鐵觀音加工對生產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我當時加工條件有限,茶青的品質受到影響。因此,加工好的毛茶拿到市場上賣,一般一斤只能賣十幾塊錢,好的時候也就30元錢左右。

  忙碌了兩三年以後,我意識到,無論是種茶,還是茶葉加工,都不適合我。巧合的是,在我動搖的時候,湖頭鎮開始規劃建設泉州(湖頭)光電產業園,據説總投資規模超過百億元。

  2012年,這個對我來説毫無概念的產業園完成了前期的項目建設,入駐企業開始大規模招工。鎮上的駐村幹部建議我去產業園裏的晶安光電公司應聘保安。

  我到晶安光電上班的時候,晶安光電的廠房剛開始建設,廠區連保安室都沒有。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繞着廠區巡邏,每天工作8個小時,三班輪換。

  就在我進入園區當保安的第二年,我太太也在光電產業園的萊力普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當時,萊力普公司給我太太開的工資是2000多元。這樣下來,我們夫妻倆每個月的收入就有5000多元錢了,這比我們加工茶葉的收入要高不少。

  也許是因為工作能力得到認可,2014年,園區另一家企業天電光電有限公司“挖”我去做保安隊長。當時,天電光電也處於起步建設階段,我從一個普通的保安,被提拔為保安隊長,還負責整個公司的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工作崗位的變化雖然細微,但讓我很有成就感。

  後來,我太太也到了天電光電上班,擔任工程部技術員,雖然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但是每個月的工資有3000多元。我們倆的工資都有了增長,這讓我感到十分喜悦。2015年,我和太太決定給自己的小家庭買輛小轎車。我記得,當時那輛車要花8萬多元,我們自己湊了湊錢,又辦了車貸,每個月按揭,倒也沒有太多壓力。有了車,我們利用業餘時間陪家人出去玩就方便了。

  今年以來,天電光電的效益很好,我太太每個月工資收入有5000多元。我被提拔為安全副科長,工資也漲到了5000多元。我們夫妻倆的收入達到了10000元左右。家庭月收入過萬元,這是我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現在,我弟弟已經成家立業,也有了兩個孩子。我們兩個小家庭,還和父母住在一起,顯得有些擁擠。我和家人商量後,決定買套商品房。今年6月份,我們在鎮上的泰湖家園買下了一套119平方米的商品房,總價40萬元。在辦理買房貸款的時候,工作人員提醒我,有繳納“五險一金”的可以辦理公積金貸款。我粗略算了一下,用公積金辦理房貸比商貸可以少付大概5萬元的利息呢!等到明年2月份,這新房子就能交付了。到時候,我們家的生活條件就會有更大的改變。

  現在,我們光電產業園的絕大多數員工也有了醫保卡,醫保卡里面有錢,到鎮上的醫院看病都可以刷醫保卡。

  這些年來,我個人在不斷成長,家庭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我的家鄉湖頭,還有成百上千個家庭在城鎮化進程中迸發出嶄新活力。我身邊不少外出務工的朋友開始陸續返鄉,在鎮上就業和購房,真正實現了就近就業、就近城鎮化。

  我相信,隨着光電產業園加快發展,隨着湖頭小城鎮建設越來越宜居,城鄉差距會不斷縮小,廣大人民羣眾會有越來越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本報記者 林火燦整理)

  家庭小目標

  李鏡增:我年紀不大,但吃過的苦頭不少。現在,我對自己的工作狀態十分滿意。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光電產業園裏的企業能夠落地生根、蓬勃發展,為像我一樣的年輕人提供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

  黃桂珠(李鏡增的妻子):希望孩子們可以有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期待我們的新房子能夠儘快交付,早點住上新房子。

  李嘉@(李鏡增的大兒子):我爸爸以前當過兵,是一名武警戰士,他是我的偶像。我的夢想就是長大以後,也要成為一名英勇無比的特種兵,保家衞國。

  李嘉洋(李鏡增的小兒子):我長大以後,要穿上警服,做一名人民警察。因為我爸爸以前也當過“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