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富翁當共享單車維運工 日走15公里搬5千斤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共享單車維運工 喻林波
女快遞員 王敏
擦地哥 孟飛
同事們都叫他“喻總”,倒也名副其實,他是一個千萬富翁。不過,“喻總”更願意自稱“喻師傅”,從今年6月開始,他的職業是共享單車維運工。
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佈暫停在北京市新增投放共享單車。至此,包括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在內的12個國內城市,在一個多月來先後宣佈暫停共享單車的新增投放。
喻林波聽到這個消息,大概能小小地緩一口氣。身為共享單車維運工,他平均每天需要步行15公里,搬運總重量超過5000斤。因為騎車者隨意亂扔車,他每天要彎腰扶起100多次。這是一份苦差事,但本可以在辦公室悠然喝茶的“喻總”,是自己選的這份職業。
今年51歲的喻林波來自湖南湘鄉,年輕時在新疆石河子支邊,經歷了9年邊疆生活。2001年,他回到家鄉,做起了生意,也是風生水起,如今靠着收房租就能過上愜意的生活。然而,過膩了當老闆的日子,喻林波決定出去找一份工作。
年輕時就喜歡到處走動的他,對共享單車這個新生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喻總”變身“喻師傅”,每天9點上班,晚上6點下班——這也是他以前坐辦公室的時間表,只不過,現在,工作不再是喝茶收房租,變成了搬自行車。
為什麼會想到做共享單車維運工?喻林波説:“我女兒告訴我,現在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他大概想起了上世紀90年代初,在新疆的戈壁灘上,沒有自行車,去單位要走10公里路,“現在居然有共享單車了,手機掃一下就能騎”。
早上9點,氣温33攝氏度,喻林波背上工作包,開始一天的工作。工作包有近20斤重,裝着打氣筒、多型號扳手、螺絲刀、強力膠、維修貼、老虎鉗、抹布、清洗液……他把修理廠新修好的單車,從汽車上一輛輛搬下來,整齊地放到地鐵口。
中午,氣温接近40攝氏度,喻林波遇到被塗改液遮上的二維碼,就用小刀片小心翼翼地刮掉。吃完午飯,他騎車到一些隱蔽的地方,把被人為“藏”起來的共享單車運出來;如果遇到上私鎖的,那就只能人力扛回回收點——他見過一輛車上了5把鎖的。
朋友們問:“你做生意,還有門面店,為什麼還要來受這份委屈?”喻林波回答:“我不覺得委屈,那些惡意破壞、私人佔有我們共享單車的人,才應該感到委屈。”
喻林波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不管何時何地,看到被丟棄的共享單車,就會一路小跑過去把車扶起來,擺好;遇到每一輛共享單車,會不自覺地上去試試剎車、摸摸輪胎、看看鏈條。如果看到別人把倒地的共享單車扶起來,喻林波心裏比做成一筆生意還開心。
曾經喜歡在健身房鍛鍊的“喻總”,現在每天的運動量已經用不着再去健身房了。在“喻總”和“喻師傅”的身份之間切換,他想了想説:“做生意精神緊張,想得太多,還是上班好。”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這句話被印在一本舊版《新華字典》的附錄,用來舉例冒號的用法,時隔多年再被網友翻出來時,卻成了一個“冷笑話”。
也不知從什麼開始,我們不再相信勞動的意義,不再相信勞動的前途。喻林波卻身體力行地造了一個新句子:我是千萬富翁,也是共享單車維運工,勞動者都值得被記住。
“喻總”被發現後,成為優酷聯手“知了青年”拍攝的系列微紀錄片“發現極限勞動者”中的一個故事。和他一同露面的還有其他勞動者,比如女快遞員、婦產科醫生、“擦地哥”,甚至還有一隻敏鋭的“工作犬”……紀錄片發佈後,截至目前,微博話題關於“發現極限勞動者”的閲讀量超過4300萬,引發近百萬人的討論。“勞動者”成了久違的明星,網友們開始尋找身邊的勞動者,和清潔工、服務員、司機、交警、教師、醫生合影,成了一件時髦的事情。
“快遞小哥”的稱呼,似乎註定這是一個男人的職業,但王敏的存在打破了這個定律,她是她所在區域唯一的一線女快遞員。穿上橘黃色工作服,梳起長髮,她在這個崗位上幹了9年,收發了超過百萬件快遞。體重50公斤的她,平均每天走3萬多步,收發4000件快遞,搬運500公斤的貨物。
“剛開始做快遞的時候,體力肯定比不過男快遞員,手腳也沒他們那麼快。”王敏説,為了不被投訴和罰款,別人早上8點已經錄完信息,她就需要比別人提前半小時來分揀快遞。現在,王敏擁有了自己的站點——已經成為湖南業績最好的站點之一,業績超過了大部分男同事。在王敏看來,“做快遞和我那些坐在辦公室的同學沒有本質的區別,我把它當成自己的一份事業,會努力地去做好它”。
這幾位被貼上標籤的勞動者因為種種機緣巧合而成名,挑戰着高温、體力、速度、恆心、耐心等所謂“極限”。加上“極限”這個形容詞,勞動都變得炫酷,但這難道不就是勞動原本的模樣?
6秒鐘你能完成什麼事情?23歲的孟飛能飛奔上CBA賽場,用一塊毛巾把球場地板擦幾個回合,江湖人稱“擦地哥”,學名“籃球館競賽部FOP區域清潔員”。球場地板上,球員比賽過程中的汗水、拉拉隊員的花球碎片,還有一些球員吐掉的口香糖,都會影響球員的安全,擦地就變得十分重要。
孟飛是一名退伍軍人,“擦地”只是一份義工。為了“養”這份義工,他要同時打四份工。家人和朋友説他“腦子進水”,當時的女朋友説他不務正業,也因此和他分手,孟飛懷疑過自己的選擇,但最終沒有放棄。
擦地這件事,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對體能的要求很高。孟飛要保持每天至少10公里的體能訓練。“我每天跑完步,回家的路上都會撿些水瓶子去賣,5毛錢一個,上週我賣了40多塊錢呢。”為了督促自己保持狀態,孟飛還每年參加馬拉松比賽。
35次馬拉松,157場球賽,1.1萬次上下場,從2013年至今,孟飛用了4年時間,從地方隊擦到了國家隊。一次比賽結束後,易建聯專門和他握了手,像兄弟一樣拍拍他的肩膀説“辛苦了”。這讓孟飛大為感動:“人家是國家隊的優秀球員,為國爭光的人,我就是一個小義工。但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其實這是一份信任。”
孟飛有個小目標:“既然我能從地方隊擦到國家隊,那麼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總有一天,我可以走上NBA的現場。”
孟飛的擦地視頻被傳上網,一舉成名,甚至擁有了自己的百度百科。但他有些不知所措:“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擦地會出名,也不知道一些為了出名來擦地的小夥伴是怎麼想的。這是個志願活動,不存在金錢和利益問題。但是,既然來了,就努力去做好,這倒是沒錯。”
“發現極限勞動者”系列微紀錄片導演俊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拍攝王敏是在7月底,長沙的氣温逼近40攝氏度,“拍的時候感覺自己也是極限勞動者”。拍攝的兩天裏,拍攝團隊全天跟着快遞員,從早上6點到凌晨兩三點,他們只跟了兩天,可是快遞員卻每天都是這麼幹的。
以前大家只知道快遞在“雙十一”“雙十二”爆倉,但其實平常就很辛苦。王敏説,快遞員很怕投訴,送一個快遞才幾塊錢,但一被投訴幾百塊錢就沒了。共享單車維運工、快遞員、醫生……紀錄片把平時大家容易忽視、或者心存刻板印象的職業真實地展示給觀眾,每個行業都有你不接觸就不瞭解的難處,每個勞動者都值得被尊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09月18日 07 版)
責任編輯:初曉慧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