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0閲兵殲16亮相, 將成為殲20的最強搭檔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綜合

  7月30日,在朱日和舉行的慶祝建軍90週年閲兵式中,華麗登場的殲-20戰鬥機三機編隊吸引了全國人民 的目光,也使得同場亮相的其他先進戰鬥機顯得黯然失色。在殲-20的高關注度下,許多人甚至沒有注意到此次閲兵式上緊隨殲-20首次公開亮相的殲-16戰鬥機,更沒有注意到在殲擊機梯隊的解説詞中,唯有殲-16戰鬥機提到了“大幅提升了電子戰能力,從而擁有了‘戰力倍增器’”這一特性。那麼這背後有什麼玄機呢?

  在閲兵式上公開亮相的殲-16戰鬥機。

  我們還是先從隱身講起。其實,殲-20、F-22這類隱形戰鬥機,確切一點説,隱形戰鬥機並不能真的“隱形”,而是“低可視”,即在距離防空雷達較遠時,隱身效果很好。既然隱形戰鬥機不是真正的“隱形”,又如何保證它的安全呢?

  殲-20這類隱形戰鬥機只能做到在特定幾個方向對特定波段的雷達有較強效果。

  一方面,自己保持較低的“可視距離”,一方面降低敵方雷達的探測能力,這樣才能確保隱形戰鬥機不被敵人發現,先敵打擊,先敵摧毀。自身保持較低的“可視距離”這點隱形戰鬥機就可以輕鬆做到,但是降低敵方雷達的探測能力,就要靠專用的電子戰作戰飛機了。從1986年4月15日美國對利比亞實施的“黃金峽谷”空襲行動中,4架EF-111電子戰飛機和14架EA-6B電子戰飛機同時施放強烈干擾,當即使利比亞防空導彈制導雷達迷盲,無線電通信中斷。隨後美軍攻擊機開始攻擊,為實施主攻創造了有利條件。從此,美軍嚐到了電子進攻作戰的甜頭,開始大力發展此類戰機,先後研製了EF-111、EA-6B電子戰機,在海灣戰爭、空襲南聯盟、伊拉克戰爭等作戰中,表現十分出色。

  美軍EA-6B電子戰機在多年的戰爭中證明了電子戰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

  在實戰中,美軍也發現了他們使用的電子戰機的一些缺點:要麼像EF-111一樣,供電能力不足,同時不能外掛反輻射導彈對敵方防空雷達實施硬殺傷;要麼像EA-6B一樣,載機性能太差,無法跟上高速出擊的攻擊機編隊不説,還需要額外的戰鬥機來為它護航。因此,美軍於2002年正式啓動了新型電子戰機的研製,這款電子戰機就是新型的EA-18G。

  EA-18G電子戰機是美軍最新型的電子戰飛機。

  EA-18G電子戰機是在美軍現役的F/A-18E/F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的,除了具備強大的電子戰能力,能夠實現“跟蹤-瞄準式干擾”,進行電磁頻譜領域的“精確打擊”以外,還具備和F/A-18E/F基本一致的機動性能,可以掛載和投放包括AIM-120在內的美軍大部分武器。這使得EA-18G具備相當的空戰能力,不僅能夠伴隨打擊機羣實施進攻作戰,還不需要其他戰機護航,甚至可以獨立執行護航任務。

  EA-18G可以伴隨打擊機羣實施進攻作戰,並不需要其他戰機護航。

  這樣的電子戰機,自然會引起中國空軍的關注。2007年,中國空軍在殲轟-7殲擊轟炸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電子戰型“飛豹”戰機曝光。這款電子戰機除了具備殲轟-7幾乎全部的作戰能力以外,還可以加掛2個電子戰吊艙執行電子戰任務,其性質與EA-18G如出一轍。但是電子戰型“飛豹”也面臨着美軍當年的煩惱:載機性能較差,供電能力不足,並且機動性並不足以自衞,在實戰中仍需要戰鬥機護航。因此,下一代電子戰機的研製迫在眉睫。

  電子戰型殲轟-7。

  殲-16戰鬥機是中國最新研製的“雙重任務”重型戰鬥機。2015年一張殲-16戰鬥機的圖片就已經出現在互聯網上,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架殲-16的翼尖掛載有非常粗壯的與美軍EA-18G使用的ALQ-218高度相似的電子戰莢艙。外界普遍認為,該型號殲-16就是中國空軍下一代的主力電子戰飛機。

  2015年出現的殲-16戰鬥機照片,圖中這架殲-16翼尖掛載着新型電子戰莢艙。

  目前來看,殲-16戰鬥機在原有武器系統的基礎上,通過加裝戰術接收機、戰術電子干擾吊艙等設備,最終可以成為一款集電子攻擊和戰鬥攻擊於一身的新型電子戰飛機。殲-16戰鬥機本身就配備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等先進的航電系統,因此國產新型電子戰飛機經過改裝、改進之後將具備強悍的“軟殺傷”能力,而殲-16戰鬥機一旦攜掛先進反輻射導彈又可以使其擁有很強的“硬殺傷能力”。在此次閲兵式上的殲-16戰鬥機解説詞,似乎預示着,殲-16的電子戰改進型,即將在不久的將來,與我們見面。未來殲-16電子戰型與殲-20相互配合,將使中國空軍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