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視覺:社科院:將公眾對雄安新區關注從炒房引導到建設上
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課題組發佈報告,對雄安未來的建設提出具體建議。報告指出,在雄安新區的建設中,在規劃建設、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社會發展四大領域,存在需要重點防範的傾向。
例如,報告中稱,要避免規劃因地方領導變更而頻繁進行大幅度調整;要防範產城割裂與“大城市病”;防範一些羣眾在新區開發過程中被邊緣化,形成新的貧富分化等。
北京知道經課題組授權,刊發全文如下:
雄安新區建設進程中需要重點防範的幾種傾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課題組
設立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建設需要汲取國內外城市發展特別是新區建設中的經驗教訓,重點防範一些不良傾向,避免少走彎路,打造新區開發標杆。
一、規劃、建設方面需要重點防範的傾向
(一)防範規劃缺乏科學性、穩定性的傾向
雄安新區的規劃要重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不同規劃之間的協調與銜接,避免出現規劃間的矛盾與牴牾,如規劃期限不同、發展目標不同以及由此造成的覆蓋廣度深度不夠、用地粗放等問題。
規劃編制一方面要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注重發揮雄安新區的優勢條件,結合發展定位和目標,避免一味貪大求全,片面追求速度,在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編制新區規劃的基礎上穩紮穩打、按規劃有序推進;另一方面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在充分借鑑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做到前瞻性、科學性。要從法律上保證規劃的效力,既要防範規劃很快不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從而頻繁修規的情況,更要避免規劃因地方領導變更而頻繁進行大幅度調整,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二)防範行政力量與市場機制失衡的傾向
雄安新區規劃範圍內的雄縣、安新、容城三縣地域面積1577平方公里,人口總量約100萬,GDP總規模約220億元,人均GDP僅略高於2萬元,不僅遠低於北京、天津超過11萬元的水平,也低於保定市2.99萬元的水平。
雄安新區的人口密度低,開發程度低,雖然“一張白紙好作畫”,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的條件,但同時也缺乏對高端要素和人才的吸引力,如果完全依賴市場的力量建設新區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完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也將遙遙無期。因此在雄安新區的起步階段必須通過行政手段打破各種約束,完善基礎設施,聚集高端資源。但同時也要在發揮政府作用的同時,切實重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避免開發建設投融資來源的過度行政化。
雄安新區的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在這麼大範圍內實現高水平開發建設的投資將達到萬億元水平,如此巨大的投資規模是單純依靠行政力量難以持續的。作為世界上新區開發較為成功的日本筑波科學城和韓國大德研究開發特區的發展歷史也表明,依靠行政力量雖然可以在較短時期實現科技研發資源的聚集,但是城市只有在充分引入市場機制後才真正煥發活力,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三)防範產城割裂與“大城市病”傾向
雄安新區的設立首先是着眼於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幫助北京化解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境惡化、公共資源緊張等“大城市病”。但是要看到,產城割裂與“大城市病”和不僅存在於北京等大城市。
在我國產城割裂問題非常普遍,一些城市不顧經濟發展水平,熱衷於新城區、開發區建設,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卻由於缺少產業而難以聚集起人口,甚至出現“空城”、“鬼城”。一些開發區只有產業而沒有配套的居民區、商業區,而一些城區只是住宅區而缺乏產業,從而形成人口的潮汐流動,加劇了城市的交通負擔。由於交通、醫療、教育、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短缺,造成“出門難”、“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等問題在許多城市普遍存在。
因此,雄安新區的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在規劃階段就要高度重視產業區與生活區的合理佈局,在開發建設過程中注重人口、產業集聚與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協同推進,實現職住平衡、產城融合,產業、城市、人口和諧發展。
二、經濟發展方面需要重點防範的傾向
(一)防範實體產業空心化的傾向
雄安新區是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要重點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必須防範實體產業空心化的傾向。
第一,嚴控房地產泡沫。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不但會推高產業發展的成本,還會形成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及由此帶來的地方債務風險,因此必須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原則,探索新的新區開發模式,嚴控周邊房價,嚴加防範炒地炒房投機行為。
第二,防範產學研脱節。基礎科學、工程技術與產業化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係,許多科學理論需要在應用中檢驗,工程技術需要在產業化過程中改進,同時產業化也能產生新的科學與工程技術問題。一個城市如果缺少產業化過程特別是加工製造業,將會對科技創新造成嚴重製約。未來雄安要吸引大學、科研機構入駐,但不能形成科教的孤島,必須發展其與科技創新優勢相適應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加工製造能力。
第三,防範“脱實向虛”。由於近年來實體經濟發展困難重重,增長率下降,利潤率下滑,我國一些地方政府不願意發展投入大、見效慢的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而熱衷於建設金融中心、中央商務區、開發房地產項目。經濟“脱實向虛”從國家層面來講會削弱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損害經濟發展的長遠後勁,對雄安新區來説,“重虛輕實”和片面發展虛擬經濟,很難支撐一個數百萬人口規模的現代化、國際化新城發展。因此,雄安新區必須有針對性地培育和發展科技創新企業,發展高端高新產業,實現實體產業和虛擬產業的協調發展。
(二)防範新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傾向
北京與周邊地區存在嚴重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大量高端要素、人才向北京的集中壓縮了河北的發展空間,河北產業以鋼鐵、建材等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業為主,不但造成河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也產生嚴重的霧霾污染、北京大城市病等問題。
雄安新區承擔着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的重任,因此在未來的開發建設中,必須要改變我國地區間普遍存在的畫地為牢、地區封鎖、惡性競爭局面,避免由於對高端資源的虹吸效應,在雄安新區高速發展的同時造成河北周邊地區的經濟增長乏力,在“環北京貧困帶”之外又形成一個“環雄安貧困帶”。
除了中央的頂層設計、地方政府的大局意識外,還要在制度制層面進行創新,從體制上根本解決地區間協同發展的動力問題,在雄安新區與北京、天津及河北其他地區之間形成優勢資源共享,生產要素根據比較優勢自由流動的局面,使雄安新區的發展一方面能夠有效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另一方面成為河北周邊地區全方位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的門户、技術的溢出地和經濟增長極,帶動河北周邊地區加快發展,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
三、生態環境方面需要重點防範的傾向
防範新區建設加重生態環境負擔的傾向。雄安新區毗鄰華北平原最大淡水湖白洋淀,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這是新區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的有利條件。但是也要看到華北地區降雨少、水資源嚴重匱乏,平原半封閉式淺水型湖泊的白洋淀水量自我調節能力較弱,澱區水域呈縮小趨勢,並且長期存在較為嚴重的水質污染。
我國曾有不少地區由於人口密度高、產業規模大且環保治理不到位,超過當地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極限,造成較為嚴重的空氣、水體、土壤污染等問題。雄安新區的開發建設必然帶來白洋淀周邊地區的人口規模、產業規模的擴張以及生產、生活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增加。
未來雄安新區的開發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一方面要加強對白洋淀生態功能的修復,另一方面也要限制高耗水、污染大的產業發展,加強對生產、生活排放的無害化處理,致力於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
四、社會發展方面需要重點防範的傾向
(一)防範新的貧富分化傾向
設立雄安新區將在華北地區迎來新一輪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將帶來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創造新的增長機遇和眾多的就業崗位,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企業、個人將成為新區開發的直接得益者,但是也要防範一些羣眾在新區開發過程中被邊緣化,形成新的貧富分化。
在我國的城鎮化過程中,許多農民離開鄉村到城市就業與生活,但他們一方面“就業在城市、户籍在農村,勞力在城市、家屬在農村,收入在城市、財富積累在農村,生活在城市、根基還在農村”,無法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也難以在所工作的城市定居,真正融入他們所服務的城市。雄安新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新區的建設者能夠充分分享新區建設的紅利,真正成為新區的主人。
(二)防範負面輿論氾濫的傾向
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的通知後,雄安新區迅速成為輿論的熱點。在這些關於雄安的新聞、消息中,既有大量的正面分析、報道,也不乏一些不利於雄安新區發展的負面炒作,其中大量新聞、分析聚焦於雄安新區設立後的房價走勢、“炒房團”的動態,在社會上形成對雄安新區房價暴漲的預期,各路資本對去雄安新區炒房蠢蠢欲動。房價的過快上漲不但會推高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成本和產業發展成本,而且還可能會造成雄安新區本地居民無力購房的局面,引發新的社會矛盾。
因此,必須牢牢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加強對雄安新區客觀真實全面準確的報道,在社會上形成對雄安新區正確、健康的預期,將公眾關注的重點從炒房引導到凝聚奮進力量、投身雄安新區開發建設上來。
社科院:雄安新區人口應不超過500萬 建議取消户籍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課題組發佈了一篇有關雄安新區人口與住房政策的報告。報告建議雄安新區人口密度不宜過高,綜合考慮,雄安新區初始人口規模在100萬人左右,遠期控制在500萬人左右;在建設初期實行單位制住房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