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問,美國還真提出建造裝滿導彈的艦艇,不過不叫導彈航母,叫武庫艦,只可惜這個項目被美國砍掉,現在我們就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1989年海灣戰爭一役,美國充分利自身用獨到的長處,在短短的42天內,伊拉克百萬鋼鐵國防被美軍摧枯拉朽般擊碎,尤其是戰斧式巡航導彈,第一波高精準的踹門式轟炸幾乎廢掉伊拉克通信系統,為第二波的空中梯隊消除地面隱患,但問題也隨機而來,作為航母編隊的防空助力,驅逐艦除了攜帶少量反艦導彈外,還攜帶不同射程的防空導彈,其餘留給對地攻擊的戰斧導彈彈坑已經不多,第一波轟炸幾乎打光了艦隊的所有戰斧導彈,為此美國開始設想建造一艘滿載攻擊導彈的艦種 ,並將設想艦種命名為武庫艦。
武庫艦需要至少500個垂髮單元,一次齊射最少可以發射導彈500枚,滿載排水量在2-3萬噸,另配備主炮口徑155mm和直升機平台,除了必備的通訊雷達系統外,其餘一切從簡,這讓一艘武庫艦的造價直接降到最低。作為一艘遊弋于海洋的最具攻擊單位,它的隱身性也被處理相當到位,艦艇採用半潛船設計,吃水深,艦體水面以上僅1.5米,雷達隱身效果明顯。這種設想很快被美國海軍部長接納,並不斷在推薦武庫艦方案可行性,如果不是計劃被否決恐怕現在的DDG1000就是現役第一艘武庫艦了。
按照執行任務不同 ,武庫艦不僅可以搭載射程超1000千米的戰斧巡航導彈,還可裝載標準防空導彈為航母執行防空任務,彈坑內還可裝填魚叉反艦導彈為驅逐艦提供火力支援。兩具大口徑主炮還能對近岸提供火力壓制。且採用通用垂髮系統自動化較高,只需二十人便可操作排水量超2萬噸鉅艦。
綜上,武庫艦強大的火力能力決定了需要保障船隻為其供彈,低矮的艦身制約了雷達探測能力,需要藉助衞星或預警機為其做戰時指揮單元,同時較挨艦身不具備惡劣海況執行任務,也就是説武庫艦沒有辦法獨自出門執行任務,需要類似航母一樣組建保障單元。
美國也並沒有想讓武庫艦單獨執行任務,而是隨航母編隊作戰,那麼如此一來,武庫艦就搶佔了航母一部分作戰任務,戰時只需要航母預警機起飛引導武庫艦戰鬥即可,但這會導致現役航母資源的極大浪費,除非改造中型航母維持艦載空中優勢,攻擊任務打包給廉價的武庫艦。雖然武庫艦方案因天生殘疾被砍掉,但後來造船業和支持武庫艦的海軍部長還是懟上了。
美國沒有實施自己武庫艦計劃,但卻大張旗鼓地宣佈武庫艦建造計劃,由戰斧導彈在海灣戰爭成功例子做引子,美國成功地將中俄帶上了一段彎路(美國航母無用論將蘇聯航母計劃帶溝裏十幾年沒出來),俄羅斯提出了自己武庫艦設想,當時正處在航母萌芽狀態的中國甚至有反對聲音購買瓦良格,大力發展武庫艦。
而目前最接近設想的武庫艦是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滿載超2萬噸,裝載導彈超400枚,但作為一艘巡洋艦在當時是非常成功的,但作為武庫艦就比較失敗了。
隨着導彈、核武器的發展,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裝備的不斷更新,防潛、防空兵力的加強,海戰將會繼續出現新的內容。
海軍,是以艦艇部隊為主體,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戰的軍種
海軍指的是一個國家對海上軍事和防禦的全部軍事組織,包括船隻,人員和海軍機構。在海上作戰的軍隊,通常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海軍陸戰隊、海軍岸防兵及各專業部隊組成。
海軍的產生和發展源遠流長。它以戰船或艦艇為主線,從原始簡單的古代戰船,發展到多系統的現代艦艇,從個別分散的技術推演出密集綜合的技術,經歷了數千年的漫長過程。
中國造船技術在歷史上一度處於領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製造獨木舟和船槳
(2017-10-17)
早些時候,俄羅斯本着威懾敍利亞的想法派出去大量的海陸空軍隊,並且還派出去一艘“古董級”航母,不過適得其反的是,這艘航母由於年齡太大,使得在途中鬧出不少笑話。
俄羅斯現在有一種“廉頗老矣”的感覺,從蘇聯解體後就取代蘇聯成為世界上的軍事強國海軍實力也是非常強大,可是到現在,俄羅斯只有一艘還是蘇聯留下來的“奶奶級”的航母,系統落後,艦體也老化嚴重,作戰能力也還是停留在蘇聯時代。
正是由於這艘航母,使得蘇聯鬧了不少笑話,在途中,黑煙滾滾,百里之外都能看見,還時不時出個小故障,在打擊敍利亞恐怖分子的途中還摔了幾架艦載機。不過雖説實力不強,可還是對恐怖分子造成了一些打擊。
這次俄羅斯雖然沒達到震懾敍利亞恐怖分子的目的,但是由於俄羅斯的強硬手段,他們在沿途中拉來了不少軍購訂單,已經快有一百多個國家給俄羅斯提交了訂單了。也算是給自己掰回來了一點面子了。
這次沿途中採購的武器數量可謂是巨大了,其中有多種防空導彈,坦克,裝甲車,無人機等等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訂單像新鮮血液一樣重新給俄羅斯軍工業帶來了生機。
其中這一百多個國家中,印度是俄羅斯採購武器最多的國家了,佔俄羅斯出口武器的很大一部分,可以説俄羅斯是非常感謝印度了。
(2017-10-18)
10月3號,央視《強軍》系列節目中,中國海軍的第四代驅逐艦——055型萬噸級大驅全貌畫面首次披露,獨特的隱身造型再次以“全貌”呈現在億萬觀眾眼前,威武雄壯的艦艏好似一把開刃的巨型鋼刀,巍然挺立不怒自威。
説是“全貌”其實只是全艦艦身的長度展現在觀眾面前,遺憾的是,後部的垂髮系統仍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並未完全展露出來,有人就急不可耐的宣佈是48個坑,全艦112個坑,甚至表示一片哀鳴。
哀鳴什麼?只有我們的敵人看見了才會哀鳴。
先不説055的垂髮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冷熱共架系統,別無分店,即便是垂髮本身也是世界上最寬大的坑,每坑有0.9米之巨是世界上直徑最大的,能夠一坑四彈,載彈量和發射數量也是世界第一。
單説究竟是128個坑還是112個坑,還要仔細分析,不能圖片擋住的部分沒看見的説看見了,哪就讓我們用透視原理分析一下。
圖這是055所謂的全貌圖,後半部分仍然沒照全
圖這張透視圖上是橫着4排,每排16個坑,右邊的這排被遮住16個坑,注意標註“二”的是兩組,寬窄是一樣的。
圖藍色線條顯示即便是64坑,離右邊的煙囱仍然有富餘的空地。
為什麼總是沒有後半部的展示圖?
自從055大艦下水後,不知道什麼原因,這艘萬噸大艦的後半部分始終沒有展現在公眾面前。是記者的疏忽呢,還是有關方面有意隱藏?
一般來説,記者的天職就是窺探秘密,記者見縫就鑽,哪裏有觀眾和讀者最關心的記者都是第一時間攫取到手,所以,記者疏忽或者懈怠的可能性很小。説來説去還是有關單位刻意的安排。
網上還有很多圖,但是不管下水當天拍了多少照片,就是後半部分沒有顯示。這次《強軍》系列片中展示的,後半部分仍然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沒有展示後面垂髮系統的全貌。
不過經過仔細算計和模擬透視圖,大致得出一共8組,每組8個坑,後部總計64個坑的結論。
玄機泄露,這4個大坑是幹什麼的?
圖注意紅圈和箭頭所指處顯示的巨大口蓋
原來,真正的玄機在這裏
首次從俯視的角度看055的後半部,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投在了究竟是64坑還是48坑上,都忽視了055艦腫部排煙結構的尾部(注意上2圖中紅圈和箭頭所指處顯示的巨大口蓋),有個階梯狀的L型低階梯和低階梯上的4個巨大的口蓋。
我們都知道,055的排煙口,就是俗稱的煙囱,是滑蓋式煙囱。滑蓋式煙囱主要是為了有效的遮蔽排煙紅外特徵,起到隱身的作用。可以説,055萬噸大驅在隱身上下足了功夫,這個當然要大讚特贊。
但是,滑蓋式煙囱從萬噸大驅總長度上看,已經佔用了相當長的長度,後面低下去的一個台階和台階上的四個巨大的口蓋就很難説仍然是煙囱的一部分了。如果是煙囱,不應該低於上面的主煙囱,如此低的位置,排煙不暢不説,也會影響垂髮系統的發射,它產生的熱渦流會對導彈升空造成擾動,實在是不智之舉。
這4個矩形口蓋更像是垂髮系統的翻蓋式口蓋。
那麼,這個台階更像是大型垂髮系統的佔用面積。
簡單説,大型垂髮系統在中國不是沒有先例,比如092和094核潛艇龜背上的12個發射口蓋下面就是彈道導彈的垂髮系統,口蓋是垂髮系統的一部分。055的這4個巨大口蓋與094和092核潛艇發射口蓋的區別只是核潛艇是水下發射,055是水面發射。
這裏就要普及一點軍事知識了。
094和092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可以在水面發射洲際導彈的,需要時就可以露出水面發射。戰略核潛艇在設計時就考慮到水面發射彈道導彈,也就是説,彈道導彈核潛艇具備兩種發射模式,一種是水下發射,另外一種就是水面發射,理論上哪有隻能潛射的道理?
比如,戰時發射海域水深不允許水下發射,核潛艇又接到命令立即發射,核潛艇哪能違抗命令再下潛到潛射允許的深度發射的道理?只能立即在水面發射。
又比如,東風21D和東風31都是陸上發射的,都是用高壓氣體頂出發射筒發射,搬到水下就是巨浪1和巨浪2,技術上並不是什麼難事。
圖以上三幅圖,就是不給看055後面部分
原來,真正的玄機在這裏(2)
這4個口蓋的設計還是有它的玄妙之處的。
首先,東風21D和東風26都是大型彈道導彈,導彈的直徑都在1.2米以上,不可能放進055的128個只有0.9米直徑的垂髮坑裏。這些發射坑的直徑都在0.9米,放不下1.2米直徑以上的大型彈道導彈,再就是這128個坑的坑深也放不下東風21這樣長度達11米以上的彈道導彈,這些坑深最深只有9米。
所以,055在設計上就考慮了在煙囱的後面設立一個低於煙囱,又高於128垂髮系統的單獨的垂髮系統,以容納大型彈道導彈或者其他大型發射裝置。
換個角度看055的設計初衷
自從6月份055萬噸大艦下水以來,各路媒體和自媒體都按照西方建設海上力量的習慣樣式來推測055的戰術技術指標。
譬如,説什麼是航母艦隊的帶刀護衞,説什麼是遠洋艦隊的防空核心,説的頭頭是道,但是這些説法無非是對美國和西方運用大型巡洋艦和大型驅逐艦作戰樣式的鸚鵡學舌和照葫蘆畫瓢,撿拾人家的牙慧,翻翻西方的海戰教科書就能找到類似的説法,現炒現賣,沒有一點根據中國特色和實際需求的的思考。
能再動動腦筋嗎?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什麼是海戰。
什麼是海戰?一戰時的戰列艦決勝論,二戰時的航母決勝論,説到底都是火力遠伸決勝論。一戰是誰的炮打的遠誰就是勝者,二戰是誰的艦載機飛的遠誰就是勝利者,遵循的都是我能打到你,你打不到我的作戰原則。
大炮比小炮打的遠,飛機又比大炮打的遠,打的遠為王。
所以,從一戰、二戰後直到今天,火力遠伸決勝論仍然是海戰決勝的法寶,無非是艦載機攜帶巡航導彈將火力打擊的距離延伸再延伸,延伸再延伸。不管什麼載體,都是火力的載體,無非是艦載機將原來戰列艦的炮彈搬到空中送到更遠的地方。
目的還是我能在你打不到我的距離上能打擊你,説到底仍然是火力遠伸決勝。
兩條平行線之間垂線段的距離最短
我們中國人深喑此道,也悟透了參透了火力遠伸決勝的道理,獨創性的發明了彈道導彈打航母理論,並圍繞着這個理論進行了獨創性的系統建設。我們不但研製了東風21D這樣的彈道導彈打航母技術,為了遠伸火力,更在東風21D的基礎上研製了射程更遠的東風26彈道導彈。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不管是東風21D還是東風26,也有短板,最大的短板就是都被限制在陸地上,我們的對手只要躲在這兩型導彈的射程之外就是安全的。
如果我們的艦隊,包括航母編隊在遠離陸基彈道導彈打航母系統的射程之外作戰怎麼辦?
那就又回到美國和西方擅長的航母決勝論的陰雲之下,從現實看我們是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的,特別是我們的國家利益和戰略利益已經遠遠超出了陸基彈道導彈打航母的作戰距離,我們的一帶一路建設也早就超出了這個範圍,所以,當我們的艦隊前往深海大洋保衞我們的國家利益和戰略利益時,遇見的還是老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保衞我們的海外利益就是一句空話。
2017年9月1日傳來消息,美國福特級航母的第三艘“企業號”航母開始建造。福特級按計劃將建造10艘同級航母,未來十年內將逐漸取代目前的尼米茲級成為美國海軍的主力航母。而第3艘的企業號開建也以實際行動終結了美軍預算不足的傳言。
事態很嚴峻哦!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的航母數量還不可能超越我們的對手,那麼,我們對手的數量就上升到質量的高度,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一定的數量就是質量的道理,因為同等質量之間的競爭,數量為王。
火力遠伸決勝就是用質量優勢戰勝數量優勢的法寶
説到這裏你大概也知道我要説什麼了,如果我們將055萬噸大艦的戰略、戰術、技術指標定在火力遠伸決勝理論的定位上,055艦的定位就不會是前面媒體鸚鵡學舌拾人牙慧的“什麼航母艦隊的帶刀護衞,什麼遠洋艦隊的防空核心”上,而是放在我們航母編隊火力遠伸的定位上,我們只要在055萬噸大艦上裝上東風21D和東風26即可達到我們想要的目標,而這個目標過去受作戰艦艇噸位的影響達不到,現在有了萬噸大艦,這些就可以解決了。
克勞塞維茨説過: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如果我們航母編隊的火力射程超過對手艦載機加巡航導彈的射程,我們就能用質量戰勝數量,我們對手的航母就那麼11艘,即便再多也經不起打。這樣的情景不過是重複大艦巨炮掀翻小船小炮,艦載機掀翻戰列艦的歷史,雖然運作起來相當複雜,結局就是這麼簡單,這就是科學的力量。
這裏再囉嗦幾句,有人會説,你這種説法豈不是航母無用論?這倒也不是,航母仍然是重要的,航母是流動的國土,是一個國家外出流動的機場,代表的是一個國家各種形式的力量的綜合展示,這是單一功能的彈道導彈所不能替代的。最簡單的例子,航母還有救災、救援功能,它展示的就不僅僅是武力,而是友好和責任以及義務。
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説:目前,中國在航空等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面臨的發展難度比以往更大。現在面對未來的發展,中國航空人不僅要自己探索方向,還要探索產品定位和新的手段。“這些對未來探索的源頭不再是借鑑國外先進技術,而是要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進行探索”。
“如果將以往中國航空業追趕先進目標比作在山路上沿着崎嶇小道往前跑。今天和未來的中國航空人就如同身處森林之中,要探索出路。”楊偉説,只有成為規則制定者,才能掌握話語權。
在他看來,對未來發展的方向性探索依賴的技術將更加需要創新。“更加偏科學一點,更加原始一些或者更加基礎一些,更加依賴於科學上的突破,更加依賴於原始的創新。”
楊偉的闡述代表了中國國防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認識,具有傑出的代表性,所以也代表了中國海軍建設的發展方向。
我們看見的055萬噸大驅究竟還有多少秘密?就先從這4個巨大的蓋子什麼時候揭秘看起吧!
你還在猜測究竟是112個坑還是128個坑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意義,前幾期我們已經告訴讀者,055萬噸大艦不管從哪方面講絕對是世界第一!
記得,毛主席曾説,人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寶貴的。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
在新中國發展強大海軍的偉大光輝的征程中,我們正在創造着一個個人間奇蹟,不是嗎?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際峯”:這種文章這類新聞比什麼娛樂明星公佈戀情啦離婚啦八卦啦要值得看的多,贊
網友“雨雨”:好
網友“有素質的爺們”:驅逐艦發射反艦彈道導彈,小編你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佩服
網友“騎洋馬光榮,挨洋槍可恥”:這個技術真的會改變海戰規則。
(2017-10-11)
中新網西寧10月21日電 (記者 張添福)“要以現有學科建設平台為基礎,整合一切資源,共同打造全球一流的藏醫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對外交流、社會服務為一體的‘藏醫藥航空母艦’。”青海大學藏醫學院院長李先加21日如是表示。
當日,青海省唯一一個藏醫藥學博士點——青海大學民族醫學(藏醫藏藥方向)博士點成立十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在青海西寧舉行。
目前,青海省中藏醫藥傳承創新蓬勃發展,藏醫藥醫療、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對外交流、養生保健“七位一體”發展模式不斷完善。
據青海省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的消息,該省近年來新建和改擴建中藏醫醫院17所,配備中藏醫藥特色設備2.1萬件,建設國家臨牀中醫重點專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3個、重點學科5個,省級中藏醫重點專科32個,建設基層中藏醫館275個,培養中藏醫藥博士、碩士110名。
青海大學副校長趙之重表示,該校藏醫學院成立於1987年,硬件水平已達到了國內外一流水平,藏醫藥專業已經發展成為影響力、競爭力十足的特色優勢學科,並列入青海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是以本科、碩士、博士生、留學生教育為一體的藏醫藥人才培養中心。
李先加説,今後將結合學科實際,進一步明確研究生教育發展思路和辦學理念,強化導師隊伍建設,做好經典著作閲讀、選題、開題報告、科研設計、論文撰寫等環節,科學凝練研究方向,促進學術發展和創新。
“要彰顯特色,爭創一流,努力培養藏醫藥傳承型、創新型、應用型高端人才。”李先加説,依託國家級藏醫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藏醫藥研發國家重點實驗室(校企共建)平台,整合資源,共同打造全球一流的藏醫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對外交流、社會服務為一體的“藏醫藥航空母艦”,為建設具有青海特色的世界一流學科做出貢獻。(完)
(2017-10-21)
在二戰時,參戰國家分為兩個陣營:軸心國和盟軍。我們都知道納粹集團主要是以德意日三國為核心,但是跟德國和日本相比,意大利的實力就常常被大家掛在嘴邊取笑,總是拖德國的後腿。而當時德國在歐洲有個更為堅實的擁躉,這個擁躉就是匈牙利。
匈牙利為何會與德國在一起呢?這還要從一戰説起,匈牙利在一戰中損失了很多很多的土地和人民,戰爭結束後,匈牙利就已經有着巨大的危機了。在霍爾蒂·米克洛什統治後,匈牙利很快就走上了納粹道路,他與希特勒之間交情還不錯,雙方達成眾多共識,匈牙利也因此獲利頗豐。退出了國聯的希特勒,還要求羅馬尼亞將之前獲得的匈牙利國土退還。
在德國對匈牙利大力扶持之後,匈牙利迅速成為希特勒最得力的小弟。當時的德國正需要幫手,而匈牙利也還想跟着德國幹,找回一點自己昔日的大匈牙利風采,於是匈牙利就立刻跟了德國這個大哥,開始成為德國多年的僕從國。
二戰前期的德國橫掃歐洲,匈牙利也跟着風光無限,德國對匈牙利的幫助也是真心實意的。戰爭期間,德國還送了很多虎式坦克給匈牙利,僅這點就大幅度提升了匈牙利裝甲部隊戰鬥力,使其成為王牌軍隊。而匈牙利裝甲師也沒有辜負希特勒的期望,一共獲得了3000多枚匈牙利和德國勳章,多次支援德軍,守護德國後方。這些戰績對於匈牙利來説,是足以在笑傲眾僕從國了。
到了戰爭後期,隨着德軍的節節敗退,僕從國們紛紛開始脱離德國,而匈牙利卻是唯一一個選擇一條路走到黑的。隨着德國的山窮水盡,德國也要開始向匈牙利張開了獠牙,當時匈牙利的國土大部分掌握在德國手裏,人民只有戰時配給的口糧,而且匈牙利的自然資源也被德國盡情開採着。
相比總是拖後腿的意大利人,匈牙利更像是德國在歐洲的可靠隊友,在蘇聯向德軍一路推進的過程中,匈牙利軍隊曾在布達佩斯爆發出驚人戰鬥力,多次配合德軍對盟軍造成巨大損失。相比另一僕從國羅馬尼亞的倒戈,匈牙利真可謂是德國最忠誠的小弟了,只是非正義的法西斯的結局只有滅亡,小國在亂世中更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想跟着大國混肉吃,最終還是會傷到自己。
二戰結束後,匈牙利廢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國,並被當成不知悔改的法西斯國家受到盟軍處罰。
(2017-09-14)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停戰協定,德國公海艦隊遭到扣押。1918年11月,74艘德國戰艦在協約國艦隊的押解下,駛入蘇格蘭斯卡帕灣。1919年6月21日上午,趁着英國艦隊離開斯卡帕灣出海訓練的時候,德國各艦收到來自旗艦的信號——彩虹。全部74艘被拘留的德國軍艦有52艘自沉,包括11艘戰列艦中的10艘和所有5艘戰列巡洋艦。德皇威廉二世一手打造的強大艦隊自此灰飛煙滅,而他也在1918年下昭退位,流亡海外。
德意志級裝甲艦由於主炮口徑超出當時《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巡洋艦的定義,被其他國家海軍稱其為“袖珍戰列艦”
希特勒跨出“紅線”一大步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戰後德國海軍規模和主力艦噸位受《凡爾賽和約》的嚴格限制,僅被允許保留8艘老式的非無畏型戰列艦,這些艦隻能勉強用於訓練及海岸防禦。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建造3艘一萬噸級“德意志”級裝甲艦來替換老舊的前無畏艦。1933年,希特勒上台掌權。此時,《凡爾賽和約》是德國海軍重整旗鼓的最大“絆腳石”,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不能容忍這種局面長期持續,開始秘密籌劃設計大型戰艦。
希特勒很明確德國海軍新的發展思路,他不想再照搬一戰前的海軍政策,也沒有打算挑戰英國海權的意圖。但是,他認為德國艦隊至少不能遜色於法國海軍。20世紀30年代綏靖主義盛行,當時德國的蠢蠢欲動並沒有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德國被束縛的手腳有被“鬆綁”的跡象。
掩人耳目的主炮口徑
1935年6月,德國與英國簽訂一項條約,即《英德海軍協定》。規定英國海軍規模對德保持3:1的優勢。這個條約很自然地解除了《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限制。該條約允許德國建立一支艦隊,德國暗示這支艦隊絕不針對英國。這個條約某種意義上讓德國海軍獲得了“新生”,一萬噸級的戰艦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德國的需求。就在1935年,德國海軍參謀部已計劃將造艦的總噸位有限制地擴大至421000噸,其中150000噸用於建造戰列艦。
對於新式戰艦,德海軍建議採用3座雙聯裝380毫米主炮。但狡猾的希特勒認為這樣做會吸引其他國家的注意力(德國宣稱是對抗法國正在進行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造艦計劃,該艦主炮口徑只有330毫米),不同意火炮的口徑從280毫米增加至380毫米。最終他允許新艦可在“德意志”級的基礎上增加第3座炮塔,裝備9門283毫米主炮,但排水量不能超過26000噸。於是,“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方案就誕生了(首艦“沙恩霍斯特”號和二號艦“格奈森瑙”號)。“沙”艦下水的當天,希特勒還親自參加了下水儀式。
主炮特寫
“沙恩霍斯特”級兩艘艦在當時被認為是德國設計最優良的船艦之一,裝備9門283毫米主炮,炮彈重330公斤,初速890米/秒,最大射程為42500米。其防禦性能較之前的“德意志”級大幅度增強,滿載排水量也超過了37000噸,相當於一艘戰列艦。要不是因為火炮口徑較小,它將會被英軍劃分為戰列艦,德國海軍則將其歸類為戰列艦。此外,該級艦與德國一次大戰時期的戰列巡洋艦和其他國家海軍的主力艦都有很大的不同,它們擁有極快的航速,最高達到31.5節。
“沙恩霍斯特”級兩艘艦是大西洋上的“殺手”
擊沉英軍航母
1940年6月8日,以“沙恩霍斯特”級兩艘艦為核心的德軍艦隊發現了英國皇家海軍“光榮”號航空母艦,“沙”艦遂即開火,經過一番激烈的交火,“光榮”號和2艘擔任護航的驅逐艦被擊沉。此後,“沙”、“格”兩艦連續數次駛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活動,嚴重威脅了英國的海上交通線。
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巡一直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心頭之患。1943年,隨着德國的戰局開始陷入陷入困境。德國海軍必須全力切斷盟軍的海上運輸線才能最大限度支持在東線作戰的陸軍。於是,英國海軍獲得了圍獵“沙”艦的最好機會。由於德軍密碼被破譯,“沙恩霍斯特”號剛一出動,英國方面就已獲得了準確的情報。英軍戰列艦“約克公爵”號和它的姊妹艦組成的戰鬥編隊迅速行動,“沙”艦在劫難逃。在雙方交火中,有數百發炮彈在“沙”艦上爆炸,英軍發射的55條魚雷中至少有17條直接命中。直到沉沒前的最後時刻,沙艦的150毫米副炮還在繼續戰鬥。此次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德英海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
停泊在波蘭的格丁尼亞港內“格奈森諾”號,可見已經被拆去主炮和副炮。成了一艘毫無用處的外殼。
德國官兵的勇氣深深地震撼了弗雷澤中將,這位將軍在當天晚上動情地對手下官兵説道:“先生們,如一天你們被派遣到這樣一艘軍艦上,參加這麼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我希望在場諸君能向“沙”艦官兵那樣轟轟烈烈地作戰!”幾天後,約艦返航英國時,當途經沙艦沉沒的海域時,弗雷澤中將親率全艦軍官及儀仗隊,列隊在甲板上,目送着一個象徵緬懷的花環拋入海中。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綜合作戰能力超過當時世界上所有的重巡洋艦,這種壓倒性的優勢還直接刺激了美國海軍設計建造“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也是英國綏靖政策的直接產物。英國利用德國對抗蘇聯、平衡法國的政策考慮,直接使得德國重新武裝合法化。此後,希特勒可以明目張膽地撕毀《凡爾賽和約》,大規模建造主力戰艦。後來歷史發展的軌跡證明,“沙恩霍斯特”級長期活躍在大西洋水域牽制了英國海軍的大量兵力,取得了豐碩的戰果,這正是英國綏靖政策給自己埋下的巨大的隱患。
轉自網絡
(2017-10-20)
在航母的發展史上,日本和美國、英國一樣是最早發展航母的三個國家,在航母建造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就屬赤城和加賀號的三段式飛行甲板甲板最為特別。
▲舊日本海軍最初的“航母”若宮號,是舊日本海軍航空兵起點,嚴格意義上本艦並不算為航母,因為她只能攜帶水上飛機,所以是一艘水上機母艦。
1922年2月6日各國簽訂新的海軍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該條約不但對主力艦進行限制,還對新興航空母艦也進行了限制。根據條約第一章第九條規定,“各國可以在不超過規定的航空母艦總噸位的情況下建造兩艘33000噸級的航母。”因此日本海軍覺得把因為條約而廢棄的兩條天城級改造成航空母艦。
▲華盛頓會議開幕場景
但是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中,在橫須賀海軍工廠中準備接受改造的天城號受到總創,龍骨扭曲難以修復。為此,舊日本海軍將同屬於條約規定廢棄的加賀號,拿來頂替天城號進行航空母艦化的改造。
▲因為大地震嚴重損失的天城號,上圖是正在解體中的天城,於1924年3 月拍攝於橫須賀工廠。
加賀並不同於天城級,天城級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劃中的戰列巡洋艦,而加賀則是長門級戰列艦的改進型屬於戰列艦。相對於戰列巡洋艦,戰列艦為了艦體穩定性,艦體的長寬比一般都是較小的,這就是為什麼戰列艦看起來又粗又短。同樣為了穩定性,戰列艦的主機輸出功率會比其他艦種低10%左右。所以相對屬於戰列巡洋艦的赤城號(天城級二號艦)來説,加賀純在着艦體較短,航速較低的弊端。
▲1927年正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進行航空母艦化改造的加賀,此時還沒安裝飛行甲板正在鋪設飛行甲板支架。
加賀和赤城,在1925年4月22日分別在橫須賀工廠和吳工廠下水。在飛行甲板的設計上,兩艦並沒有延續早在1922年就完工的鳳翔號航母那樣的全通式甲板,而是採用與英國暴怒號類似的三段式甲板。與現代航母飛行甲板不同的是,三段式甲板一共有三層。
▲停泊時的赤城號三段式的飛行甲板清晰可見,在赤城號不遠處一名穿着和服的女子正在注視着她。
赤城號最初設計三段式甲板的時候,希望通過使用多層的飛行甲板配合使用來更有效率的起降飛機。
最上層飛行甲板為起降兩用長190米、寬30.5米,設有兩座升降機,最前部為大型升降機長13米、寬11.8米,用於大型飛機。後部為小型升降機,長12.8米、寬8.4米,用於中小型飛機。
▲赤城號的最上層飛行甲板線圖,兩部升降機的位置清晰可見。
中部飛行甲板長15米、寬17.2米,與上層機庫相連飛機可以直接從機庫起飛。讓人想笑的是中部飛行甲板的寬度比長度還要大,計劃用於起飛小型飛機。可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由於甲板長度過短即使直接從機庫起飛,距離也遠遠不夠,甚至連小型雙翼機都起飛不了。所以再建造的時候中層飛行甲板甲板就被封閉了,改為搭載三年式200毫米艦炮的火炮甲板,目的是為了在遭遇敵方巡洋艦時有一定的自衞能力。
▲赤城號航母,中部火炮甲板前的兩座雙聯裝的三年200毫米艦炮清晰可見
下層飛行甲板長56.7米,寬22.9米,同時與中層機庫相通,用於機體較大的魚雷機起飛。
和飛行甲板一樣,赤城號的機庫也分為三層,上部機庫位於上層飛行甲板正下方高5米。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航母的排水量,日本海軍將上部機庫做成“敞篷”式的沒有安裝側壁,四面通風,日本人將其稱為戰時收容所,在此停留的飛機和彈藥,不算進排水量內達到矇混過關的目的。在完工服役後,其加裝了側壁,成為真正的機庫。中部機庫在上部機庫的正下方高6.4米,下部機庫則是在中部機庫的後下方高5米,面積約為中部機庫的一半,中下兩層機庫都為封閉式機庫,中下部機庫通常存放備用機。前部的升降機只貫穿中部和上部機庫,而後部升降機則貫穿三層機庫。與上、中兩層機庫分4個庫區不一樣的是,下部機庫只有一個庫區。
▲為了逃避條約限制而做成開放式的上層機庫,日本人稱其為“戰時收容所”
加賀號的改造與赤城號類似,但是由於艦體較短所以位於艦尾的上層飛行甲板支撐柱只有一組,同時和赤城集中在右舷中部排煙的方式不同加賀號是集中在艦尾排煙的,這兩點也是加賀和赤城最主要的方式。
1928年3月赤城號正式服役,同年11月加賀也編入第一航空戰隊正式服役。赤城和加賀與美國由戰巡改造的列剋星敦號(Lexington CV—2)和薩拉託加號(saratoga CV—3)並稱為四大航母。
▲1933年2月2日行駛出珍珠港準備參加演習的列剋星敦號與薩拉託加號航母
加賀號與赤城號分別在1934年和1935年進行現代化,主要是撤去無用的三段式飛行甲板,改為全通式飛行甲板(單層飛行甲板)。
▲現代化改裝完畢的加賀號
加賀號參與了上海事變和侵華戰爭,1937年9月22日和23日,加賀號上起飛的艦載機在有日本陸基飛機的配合下,擊沉了當時中國軍隊部署在長江上兩條噸位最大的軍艦——寧海號和平海號輕型巡洋艦。1938年加賀號兩度赴華南海域作戰。
▲1937年10月14日正在華南海域支援陸軍的加賀號,正在回收一架96式艦攻。
之後,加賀與赤城組成一航戰(第一航空戰隊),參加了偷襲珍珠港的行動,赤城擔任一航戰旗艦。1941年11月22日,一航戰攜帶着專門為此次任務研製的淺水魚雷,集結在擇捉島單冠灣。12月7日凌晨,一航戰的艦載機組成了第一波攻擊的主力。其中加賀號起飛的26架97式艦攻在橋口喬少佐指揮下,擊沉了俄克拉荷馬號(oklahoma BB—37)戰列艦,水平轟炸機隊則擊傷了亞利桑那號(Arizona BB—39)戰列艦,26架99艦爆機隊則攻擊了試圖逃出珍珠港的內華達號(nevada BB—36)戰列艦,迫使其擱淺。而赤城號起飛的27架97式艦攻在村田重治少佐的指揮下,擊沉了西弗吉尼亞號(west virainia BB-48)戰列艦和加利福尼亞號(California BB-44)戰列艦。
▲1941年11月6日一航戰在進行偷襲珍珠港前的最後一次演習,該圖片在赤城號甲板上拍攝,後方為加賀號、蒼龍號、翔鶴號、瑞鶴號航空母艦
1942年中途島海戰爆發,戰鬥中赤城號中部升降機附近被兩枚454千克的航彈命中,並誘爆了堆積在機庫的彈藥,導致赤城號燃起大火,中彈二十分鐘後艦長青木泰二下令棄艦。6月5日凌晨,第四驅逐艦隊的嵐、野分、荻風、舞風,四艘驅逐艦奉命向赤城號漂浮的船殼發射了魚雷,其中有三枚命中。1942年6月5日4時55分,當時日本海軍最大的航空母艦消失在北緯30度30分、西經178度08分的海面上。全艦263人陣亡,於1942年9月25日除籍。
▲6月4日上午赤城號正在進行高速機動規避美軍的轟炸,其身後的是野分號驅逐艦。
加賀號被命中4枚227千克的炸彈,前中後段飛行甲板各命中一枚,還有一枚命中艦橋,艦長岡田次作及其參謀等全部殞命。甲板上堆積的炸彈和燃料車被引爆,在猛烈的衝擊下飛行甲板坍塌,全艦被煙霧籠罩全艦。下午14時左右,加賀號主機停轉全艦電力喪失。當時艦上最高長官,飛行長天谷孝一中佐下令棄艦。最終加賀於19時25分隨着兩聲劇烈的爆炸後消失在北緯30度20分、西經179度17分度的海面上,包括艦長在內的800餘人陣亡,於1942年8月10日除籍。
▲6月4日上午10時20分左右來自企業與大黃蜂的俯衝轟炸機投放的炸彈,命中了赤城、加賀、蒼龍三艘航母。
▲赤城號油畫
(2017-10-18)
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and Drydock Company,NNS&DD),或簡稱為紐波特紐斯造船廠(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NNS),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私人造船廠,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它不但是美國最大的造船廠,也是唯一一個能夠設計、建造核動力航母以及對核動力航母進行核燃料更換和大修的造船廠。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目前在美國軍艦製造領域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成立至今已經有了127年的歷史,建造各類船隻超過800艘。它不但是美國最大的造船廠,也是唯一一個能夠設計、建造核動力航母以及對核動力航母進行核燃料更換和大修的造船廠,同樣也是美國僅有的兩個能夠建造核動力潛艇的造船廠(另外一家是通用動力電船公司)。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總共擁有員工超過22000人,擁有幹船塢3座,其中一座長661.6米、寬76.2米,是專門建造核動力航母的船塢,此外還有一座浮動船塢和一座西半球起吊能力最大的龍門吊,起吊能力大1050噸。另外船廠還建有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加工車間及設備。
巨大的龍門吊與建造中的航母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起源自一個運煤碼頭。
1881年,公司將鐵路延伸至弗吉尼亞半島,並接駁到漢普頓錨地,於紐波特紐斯(其時仍為未建市地區)建設一個運煤碼頭。
1886年,亨廷頓在碼頭旁興建船塢,供運煤船艦維修,並同時提供造船服務;造船公司自此成立,其時名為切薩皮克幹船塢及造船公司(Chesapeake Dry Dock & Construction Company)。
1891年,造船廠建造的首架船隻下水,為一艘拖船。稍後美國海軍開始與造船公司簽約,建造軍艦。
到1897年,公司已為美國海軍建造了三艘護衞艇。由於船塢的勞工需求甚大,紐波特紐斯人口逐漸增多,並在1896年正式成為獨立市;第一任市長為公司要員沃爾特·波斯特(Walter A. Post)。
1900年,亨廷頓去世,其外甥亨利·亨廷頓(Henry E. Huntington)接管造船公司,並繼續擴建船廠。稍後無畏艦時代來臨,海軍競賽激烈;公司共為美國海軍建造了六艘無畏艦,包括特拉華號、得克薩斯號、賓夕法尼亞號、密西西比號、馬里蘭號戰列艦及西弗吉尼亞號。
密西西比號戰列艦
1914年,公司亦建造了忠僕號。
排水量達7.5萬噸、可運載12萬立方米液化氣的“愛帕索南方”號
1915年5月7日,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當時的公司主席亞伯特·霍金斯(Albert L. Hopkins)亦在死者之列,隨後公司為美軍建造多艘驅逐艦及其他艦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造船公司為海軍建造了多艘航空母艦,包括遊騎兵號、約克城號、企業號及大黃蜂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公司建造了九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包括埃塞克斯號、約克城號、約克城號、約克城號、無畏號、大黃蜂號、富蘭克林號、提康德羅加號、倫道夫號、拳師號及萊特號。由於美軍亟需更多軍艦,公司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開設分公司,並建設臨時船廠造船。戰爭結束前夕,公司亦在紐波特紐斯建造中途島級航空母艦,包括中途島號及珊瑚海號;隨後又建造了美國號郵輪。
企業號航空母艦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
戰後造船公司與海軍的關係仍非常緊密;福萊斯特號、遊騎兵號均在紐波特紐斯建造。
“遊騎兵”號航空母艦
1954年,造船公司與西屋電子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及美國海軍合作,研發艦載核反應爐,使軍艦可以核動力行駛。
1958年,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在紐波特紐斯建造,並在1960年下水。稍後公司亦建造了美利堅號及肯尼迪號。
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
1968年,造船公司與坦尼可公司(Tenneco Corporation)合併。
1970年代開始,造船公司建造了所有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亦建造了部分洛杉磯級核潛艇。
1996年,造船公司脱離坦尼可公司,並以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之名在紐約上市。
2001年11月7日,造船公司被諾斯洛普·格魯門收購,船廠亦更名為諾斯洛普·格魯門造船廠。
2009年,公司開始建造第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2011年4月,由於諾斯洛普·格魯門拆分旗下的所有的艦艇製造部門,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劃屬獨立分出的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之一部分。
2013年11月9日,美國最新一級核動力航母的首艦——“傑拉德·福特”號航母,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正式下水。
“傑拉爾德・福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下水
按照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生產的產品來看,它被稱為美國的國寶也絲毫不為過。它負責美國海軍100%的核動力航母建造、50%以上的核動力潛艇建造、50%的驅逐艦的建造(其餘50%為通用動力公司建造)。
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一年總銷售額70億美元,而利潤卻只有可憐的4-5%。由於無錢投入研發,將來早晚也要影響其核動力技術的發展。
由於船廠利潤微薄,諾斯羅普·格魯曼管理鬆懈,2010年5月28日美國《國防新聞》報道,由於造船廠一個質量檢驗官翫忽職守,沒有檢驗就確認焊縫合格,致使八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和“布什”號航空母艦的一萬多條焊縫需要重新檢驗,其中兩艘核潛艇和“布什”號已經服役(小編要偷偷摸摸的為這個質量檢查官點個贊)。
海試中的“布什”號航空母艦
就是這樣一個國寶級的公司,其產值和利潤僅夠維持自身的運轉,和那些金融企業更難以相提並論。這某種程度上説明了美國虛擬經濟大發展後製造業的凋零。未來軍工業該向何處去,這是包括中國、美國在內每一個軍事大國需要仔細回答的問題,一方面寓軍於民,軍民融合是必由之路,再先進的技術,如果只侷限於軍品製造,而失去了創造利潤的動力,其結果只能是萎縮。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累了”:美國製造業的工資是中國的幾倍甚至十幾倍,現在大家明白了為什麼龍門吊這麼低技術門檻的行業美國人卻不願意涉足的原因了吧。
網友“陽泉用户66xxxx658”:誰要真相信造航母的工廠是私人公司那就是腦子壞掉了,連阿里巴巴都不能説是私人公司怎麼可能軍工體系裏出現一個
網友“Mr.liu”:難道美國還有國企?
網友“情天問道”:連美國的央行都是私人的,船企是私企有什麼奇怪。
網友“永康”:不是國企那也是國會議員那些大佬們在控制
網友“真誠”:中國軍工交私企。不出三年全部弄死,商人利益至上。説把重要國企交給私企的不是傻b就是間諜
(2017-10-22)
東風-21D航母殺手的名號可謂是響徹了整個世界,不僅不少沒有航母的國家嚷嚷着要仿製,就連擁有世界最強海軍的美國也開始着手自己的反艦彈道導彈計劃。但是東風-21D真的有這麼神嗎?真的一出手航母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嗎?
現實顯然不是這樣的,現實中反航母作戰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首先如何發現航母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其次發現航母后如何鎖定航母又是一個更大的難題。早前蘇聯為了反擊美國航母戰鬥羣整合了一套反應體系,從前沿驅逐艦的長期監視偵查,再到岸基海軍航空兵跟蹤鎖定,最後才是大量長程反艦導彈的飽和打擊。雖然如今的中國技術手段比蘇聯先進的多,但是發現和鎖定航母依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在茫茫大洋上想通過視窗時間有限的衞星將航母找出來都無異於大海撈針,更不用談後面對航母的跟蹤鎖定了。
但是最近中國的一項新技術將極大的改變這有現狀,這項技術就是太陽能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擁有和衞星一樣的長航時特性,可以永遠巡航在需要監視的海域上空不停的偵查海域的艦船動向。其次這種無人機不像衞星那樣受到軌道的限制,所以它不僅沒有視窗時間而且可以長期跟蹤航母艦隊為攻擊武器提供長期的目標變更信息,從而讓武器更好的鎖定目標。最後這種飛行器的飛行高度足夠高,體積也較小無論是發現還是打擊都非常困難,這讓它擁有了良好的生存能力。
如果採用這種無人機搭配東風-21D的模式,那未來戰爭中航母將藏無可藏,只能淪為東風-21D的靶子,海戰模式也將徹底改變。(LY)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