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比起閒置與封閉, 向社會開放的“共享宿舍”更值得讚賞

熊丙奇: 比起閒置與封閉, 向社會開放的“共享宿舍”更值得讚賞

  最近,成都一家高校提供每天25元的“共享宿舍”受到輿論廣泛關注,輿論對於高校宿舍“共享”大多持支持態度,並期待高校資源有更多開放、共享。

  有輿論把成都高校的“共享宿舍”,稱為是全國首家“共享宿舍”,或許從概念上看,的確如此,但從實際看,我國高校早已有“共享宿舍”。2015年,雲南大理大學將宿舍樓變為青年旅社,在假期旅遊旺季向遊客提供,建設類似於“青年旅舍”的服務模式,以緩解旺季大理古城周邊遊客住宿接待壓力。住大學宿舍每晚的費用為15元到25元。這和這所高校推出的“共享宿舍”基本沒有什麼本質不同。

  然而兩年前,大理學院把宿舍樓改為青年旅社的做法,和現在成都這所高校提供“共享宿舍”所面對的輿論環境是很不同的,當時有不少媒體評論持明確反對態度,認為這是大學掉進錢眼裏,把宿舍樓變為旅社,讓大學商業化味道太濃,而且開放校園,也有不安全因素。

熊丙奇: 比起閒置與封閉, 向社會開放的“共享宿舍”更值得讚賞

  那麼為何兩年前輿論會反對大學開放宿舍,而現在卻點贊“共享宿舍”呢?是兩年間社會輿論對大學開放的觀念改變了嗎?筆者並不這麼認為。兩者的差別在於成都把高校“共享宿舍”的故事説好了,讓輿論沒有感覺到商業化味道,事實上,成都高校的“共享宿舍”,由地方政府主導走公益路線,而云南大理學院把宿舍改為青年旅社向遊客開放,給人的感覺是商業化味道挺濃,因此有人接受不了。

  但在筆者看來,高校向社會開放,要建立長效機制,真正實現“共享”,需要的是大理學院的市場機制。輿論應該理性分析高校校園開放,而非憑感覺判斷。成都高校的“共享宿舍”,推出的理念是讓人回到大學宿舍,重温大學時光,而介紹的例子,也是一位實習生,住進共享宿舍18天只花費425元。據報道,改建“共享宿舍”的費用由政府出資,學校收取的住宿費,也作為學生勤工助學的開支。因此這給人的感覺是,真正有共享的味道。而大理學院的青年旅社呢?當時有媒體算一筆賬,學校有600個房間,3000餘張牀,每個房間每天收費60元到100元,那如果每天滿員的話,至少收入3.6萬,一半滿員,也至少收入1.8萬。這麼一算,感覺大學是用宿舍掙錢。

  可是,大學開發假期閒置的資源有什麼問題?難道寧願讓其閒置嗎?另外,一個牀位15元到25元,條件可能比成都共享宿舍差,可是,這筆費用可以支付學校的管理費、維護費,多餘的經費可用於辦學,這不也是共享嗎?

熊丙奇: 比起閒置與封閉, 向社會開放的“共享宿舍”更值得讚賞

  很顯然,接受面向市場的校園開放模式,是讓學校資源能夠真正共享起來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國社會輿論一直呼籲大學要向社會開放,可是,卻由於缺乏可持續的開放機制,大學一直開放不起來。拋開開放後的安全問題,這些場地如果全免費開放,那開放的管理費、維護費從何而來?

  可行的開放機制無非兩種選擇,一是由行政主管部門設立專門的高校開放基金,由第三方機構來運作高校開放,具體而言,將所有高校資源整合起來,列出清單,供社區居民選擇,社區居民要享受高校資源,可辦會員卡,作為通行高校校門的憑證,而機構則招募志願者參與高校開放的管理和維護。二是由高校結合本校資源(宿舍、圖書館、體育館等)的情況,在徵求全校師生意見基礎上,制訂開放方案,可根據開放成本收取費用,並向社會和師生公佈收支情況。只有建立合理的開放機制,高校資源才能向社會開放被更多的共享。(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福州用户39xxxx982”:正能量!贊!高效使用社會資源。

  網友“戟門税”:挺有意思,甚至比住酒店安全。

  網友“重慶用户13xxxx365”:學校暑期資源開放利用方面,國外很早就是這樣了,這方面我們是落後了。

  網友“狂暴的青春Johnny”:南航早就有了,幾年前住過,記得好像才15塊錢一晚吧!

  網友“長春用户55xxxx548”:成都高校開放41間共享宿舍 入住者18天花425元

  網友“福州用户70xxxx027”:所有政府部門的廁所和空房適合共享,把一些十幾個副處長副科長的辦公室給騰出來,一起共享。

  網友“致雅西德先森___”:西南民族大學雙流校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3 字。

轉載請註明: 熊丙奇: 比起閒置與封閉, 向社會開放的“共享宿舍”更值得讚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