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蚯蚓”蛇:鈎盲蛇

  世界上最小的“蚯蚓”蛇:鈎盲蛇

    來鄭州探親的11歲少年朱可起牀撒尿時,發現卧室門口的地面上,一條大蚯蚓在快速蠕動,趕緊叫來表哥張馳將其捉進瓶子。

世界上最小的“蚯蚓”蛇:鈎盲蛇

世界上最小的“蚯蚓”蛇:鈎盲蛇

  昨天下午2點,記者在仁和路與航海路交叉口南側的萬達小區二號院4號樓前,見到了這條不速之客。它身體呈深紫色,形似蚯蚓,體型細小,長約10釐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碎,不時吐出白色的細舌(如圖)。

  “我表弟發現的,當時把他嚇壞了。”13歲的張馳指着一旁悶不作聲的朱可説,昨天凌晨2點,表弟朱可起牀解手,看到地上有個黑乎乎的細長蟲子在快速蠕動。

  “我被表弟叫醒,用鑷子把它夾起來後,放入一個玻璃瓶裏。”張馳説,第二天上午,他和表弟起牀後,越看越覺得“稀罕”,越看越不像蚯蚓。

  昨天下午3時許,省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徐新傑很快認出它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種蛇,叫鈎盲蛇。由於體型細小,善於掘洞,因此經常被誤認為蚯蚓,在我國北方很罕見。

  張馳的母親朱女士説,一個多月前,她從南方買回一大盆熱帶觀賞植物。徐新傑説,朱女士所買花的泥土中,可能帶有鈎盲蛇的卵,在家裏經過一段時間的孵化,漸漸長大。

  得知鈎盲蛇對人類有益時,朱女士表示,將託親戚把這條小蛇帶到農村放生。

  資料:鈎盲蛇(學名:Ramphotyphlops braminus)是蛇亞目盲蛇科下的一種無毒蛇種,主要分佈於非洲及亞洲,不過現在鈎盲蛇的分佈已推廣至世界各地。鈎盲蛇是棲息於地洞的蛇種,由於體型細小,加上善於掘洞,因此經常被誤認為蚯蚓,唯一分別就是鈎盲蛇的身體並沒有分成明顯的段節。另外,鈎盲蛇的學名,是由印度教名詞“Brahmin(婆羅門)”拉丁化而來的。目前鈎盲蛇下尚未有任何被確認的亞種。鈎盲蛇在中國亦被稱為地鱔及鐵絲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7 字。

轉載請註明: 世界上最小的“蚯蚓”蛇:鈎盲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