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年間,楊貴妃就曾經兩次因為感情糾紛被唐玄宗送回孃家,可是難得的是,楊貴妃不僅又重新回到了後宮,還因此奠定了六宮專寵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愛情佳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選進宮裏當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來了。但是,要是有一個妃子兩次被趕出後宮,還能兩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很新鮮。事實上,天寶年間,楊貴妃就曾經兩次因為感情糾紛被唐玄宗送回孃家,可是難得的是,楊貴妃不僅又重新回到了後宮,還因此奠定了六宮專寵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愛情佳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唐玄宗將兒媳楊玉環納入後宮,封為貴妃,比照皇后對待。對於這個費了那麼多周折才得到的妃子,唐玄宗也是寵愛有加。有一次,唐玄宗在宮裏賞着名花,喝着美酒,再看看貴妃,他心滿意足地説了一句:我得到貴妃,就好像得到一個寶貝一樣啊。還因此譜了一首曲子叫《得寶子》。但是,日子過久了,再好的伴侶也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就在天寶五載,也就是玄宗冊立楊貴妃之後不到一年,他們兩個之間的第一次感情風波發生了。
一、第一次出宮
這一年的七月,唐玄宗因為楊貴妃“妒悍不遜”,一怒之下,把楊貴妃打發回孃家了。誰都知道,皇帝后宮美人無數,彼此嫉妒也是后妃的常態。那麼,讓楊貴妃如此嫉妒的人是誰呀?有從小看戲聽故事的經驗,好多人肯定會説,是不是那個叫梅妃的女人啊。這個梅妃又是何許人呢?根據《梅妃傳》的記載,梅妃姓江,叫採蘋,是福建人。她入宮比楊貴妃還早呢。當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不是悶悶不樂嗎?高力士就到全國給他海選美女,還沒選到楊玉環呢,先在福建發現江采蘋了。江采蘋不光長得漂亮,也是個才女,九歲就能背《詩經》,長大了更是擅長詩賦。因為有文化,所以比較風雅,特別喜歡清麗脱俗的梅花,把自己屋子周圍都種上了梅數,所以唐玄宗才管她叫梅妃。梅妃剛入宮的時候也特別得寵,但是,後來楊貴妃不是來了嗎?一山難容二虎,兩個人之間難免就彼此嫉妒起來了。這兩個美女長得一肥一瘦,就開始彼此進行人身攻擊,楊貴妃管梅妃叫梅精,梅妃管楊貴妃叫肥婢。當然,鬥到後來,楊貴妃逐漸佔了上風了,梅妃也就逐漸被冷落。可是,唐玄宗不是風流天子嗎?偶爾舊情難忘,又去私會梅妃,結果讓楊貴妃抓了個正着,對唐玄宗連損帶挖苦,這才把唐玄宗惹惱了的。
是不是這麼回事呢?儘管有無名氏的《梅妃傳》傳世,儘管《全唐詩》裏還收了一首詩,名字叫《一斛珠》,號稱是梅妃所作,儘管梅妃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但是,我還是要説,它恐怕不是真的,梅妃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為什麼呢?首先,從文獻上講,無論是兩《唐書》、《資治通鑑》等等官方文獻也好,還是唐朝的筆記小説也好,都沒有關於梅妃的隻言片語,所謂梅妃最早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宋,這時候距離唐玄宗時代已經過去了幾百年,編故事的可能性很大。其次,按照《梅妃傳》的記載,梅妃不僅自己長得瘦弱,而且還特別瞧不起長得胖的,管楊貴妃叫肥婢。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喜歡的就是楊貴妃那樣豐滿豔麗的女人,至於瘦弱文雅的美人是到宋朝才開始受人追捧的。梅妃要真是生在唐朝,恐怕得下功夫增肥,怎麼還會有心情罵別人肥呢!第三,按照《梅妃傳》的説法,武惠妃死後,梅妃得寵。可是,假如唐玄宗的感情空白已經被梅妃填補上了,那他還冒那麼大的道德風險奪兒媳婦幹嗎?這樣看來,所謂梅妃的故事並不可信,她不過是宋朝人為了和楊貴妃作對比而發明的文學形象,就像有西施就有東施一樣,是文學想象的產物。既然這個人根本不存在,那當然也就談不上讓楊貴妃嫉妒了。
天寶年間,楊貴妃就曾經兩次因為感情糾紛被唐玄宗送回孃家,可是難得的是,楊貴妃不僅又重新回到了後宮,還因此奠定了六宮專寵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愛情佳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那楊貴妃嫉妒的對象既然不是梅妃,又會是誰呢?我覺得,她嫉妒的恐怕並不是哪個人,而是唐玄宗的花心。唐玄宗不是風流天子嗎?他當時雖然已經有楊貴妃了,但是,得隴望蜀,還想要更多的美人。怎麼樣才能把天下的美女都羅致到自己的後宮裏呢?唐玄宗設置了一個職業,叫做花鳥使,由宦官擔任,專門到民間搜索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婦往宮裏送。眼看着美人今天來幾個,明天來幾個,楊貴妃可受不了了。因為如果皇帝固定喜歡哪一個,這競爭對手還比較單一,可以研究戰略戰術進行防範打擊。可是,如果每天來這麼幾個,這就等於所有人都成了潛在的敵人,天天防賊比天天做賊還累,這才讓楊貴妃發脾氣了。
但是,不管她嫉妒的是誰吧,反正楊貴妃發火了。這樣一來,玄宗也生氣啊,我好歹也是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人是應該的。當年武惠妃那麼得寵,唐玄宗不是照樣生了三十個兒子、三十個女兒嗎?可見沒少尋花問柳。怎麼到你楊貴妃這裏就不行了呢!你一個妃子,難道還敢管皇帝不成!唐玄宗生氣了,怎麼處理這個不懂事的妃子呢?他下令,把楊貴妃送回孃家!可是,楊貴妃的親生父親和養父都早死了,哪裏算是孃家呢?楊玉環還有一個堂哥叫楊銛。既然父親死了,那麼長兄如父,哥哥家就是孃家,送他們家去了。自從楊貴妃得寵之後,哥哥楊銛可沒少沾光,官至三品,現在看妹妹被送回來了,楊銛可傻眼了,這是什麼意思啊?皇帝休妻了?
楊家這裏慌成一團,唐玄宗那裏呢?他也慌了。心慌啊。氣頭上把楊貴妃送走了,可是送走之後呢?唐玄宗一下子又覺得身邊空下來了。楊貴妃在的時候,他揹着貴妃跟那些宮娥偷偷調情,倒是充滿了冒險的快樂,現在楊貴妃一走,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寵幸任何一個美人了,他反倒覺得沒意思了。武惠妃剛死的時候那種淒涼孤寂的感覺又回來了,他受不了了。人不是早晨送走的嗎?眼看到了中午,該吃飯了,宦官把御饌端了上來,唐玄宗哪裏吃得下去啊!不吃飯還不要緊,要命的是,他看周圍誰都不順眼了。這可苦了身邊伺候的宦官了,也不知哪句話哪個動作就會惹惱皇帝,怎麼做都不對,一會就挨一頓鞭子,嚇得小宦官都不敢到皇帝身邊來了。這怎麼辦呢?高力士是老奴才呀,最明白玄宗的心意了。眼看着皇帝如此煩躁不安,他知道,皇帝這是後悔了。但是,礙於面子,又不好意思説出來。這時候就缺一個人來轉圜。怎麼辦呢?高力士就上奏唐玄宗:貴妃剛打發出去,她哥哥家肯定也沒有來得及預備接待,這一回家肯定是衣食不周啊,不如把貴妃院裏的所有陳設、玩物都送到楊銛家吧?算是投石問路,探探皇帝的口風。唐玄宗心裏正惦記着楊貴妃呢,聽高力士一説,正中下懷,馬上同意。一共送了多少東西過去啊?《資治通鑑》記載,足足送了一百多車。這還不算,唐玄宗當時不正吃午飯嗎?他對高力士説了,光送用的東西哪行啊,把我的御饌分一半,也給貴妃送去吧。高力士一看唐玄宗就這點出息,心裏簡直笑翻了。既然皇帝的態度已經清清楚楚,那接下來高力士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吃完飯,再磨蹭一會不就到晚上了嗎,皇帝今天已經沒吃好飯了,總不能再睡不好覺吧。這時候,高力士又上奏了,説貴妃在家閉門思過已經一天了,想來對自己的錯誤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懲罰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既然教育的目的已經達到,還是請皇帝把貴妃迎回來吧。別看唐玄宗當時在朝廷裏聽不進意見了,對高力士這個提議他可是從諫如流,馬上採納。那怎麼接回來呢?唐朝可還是實行宵禁制度的,一到晚上,宮門也關了,各坊的坊門也關了,誰也不許到處走動。這難不倒唐玄宗,他親自批條子,讓禁軍去接,皇帝的禁軍執行公務,什麼門敢不給開呀!可能有人要説,這麼興師動眾幹什麼呀,等第二天早晨再接不也一樣嗎?可是,唐玄宗當時可是度日如年啊,一分鐘也不想多等了,再説了,他也害怕等到天亮。趁着天黑迎回來,就算是丟臉,也只有宦官、禁軍這些自己人知道;要是大白天去迎,不是天下人都知道了嗎?剛剛把人送回去就又迫不及待的接回來,唐玄宗也丟不起這個面子。
皇帝派人去接,就等於已經先認錯了,楊貴妃怎麼表示啊?根據《舊唐書·楊貴妃傳》的記載,她回宮之後,“伏地謝罪”,也主動認錯了。玄宗一看,這不是給我面子嗎?更加高興了,趕緊一把拉起來,安慰了好半天。楊貴妃除了有堂哥之外,不是還有三個姐姐嗎?眼看着皇帝和妃子和好如初,第二天,這三個姐姐作為孃家人,趕緊跑來祝賀。玄宗一看更是高興得不得了。當即下令,賞賜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每年一百萬錢買脂粉!不光是孃家姐姐沾光,身邊的宦官也跟着沾光了。按照《舊唐書》的記載,“帝驟賜左右不可貲”。頭一天看左右誰都不順眼,沒事就暴打一頓,今天到好,看誰都高興,撒錢都撒到手軟了。這還不算,楊貴妃不是因為皇帝整天從民間往宮裏海選美女才吃醋的嗎?玄宗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從此痛改前非吧,眼睛只看貴妃一個人,再不拈花惹草了。按照《資治通鑑》的説法,就是“自是恩遇愈隆,後宮莫得進矣”。這一下,後宮裏其他的妃嬪可就倒黴了。本來,雖然後宮得寵比中彩票還難,但至少還有個盼頭。現在楊貴妃專寵,她們連希望都沒有了。最可憐的是那些剛剛被花鳥使選進來的美人,連皇帝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直接就給打發到各處行宮看房子去了,一生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但是,楊貴妃也好,唐玄宗也好,他們可不管這些。對他們來説,這次吵架只是感情的一支催化劑罷了。兩個人吵架誰贏了?表面上看玄宗和妃子是對賠不是,平分秋色,但其實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是玄宗更離不開楊貴妃啊,面子也不要了,錢也賞了,錯誤也改了,為了討妃子一笑,玄宗容易嗎!
天寶年間,楊貴妃就曾經兩次因為感情糾紛被唐玄宗送回孃家,可是難得的是,楊貴妃不僅又重新回到了後宮,還因此奠定了六宮專寵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愛情佳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二、第二次出宮
可是,人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錯誤也總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後,唐玄宗天寶九載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楊貴妃送回孃家了。這次又為了什麼呢?《資治通鑑》只寫了簡單的六個字“楊貴妃復忤旨”。到底什麼才叫忤旨呢?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認為,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楊貴妃出軌了!怎麼回事呢?《楊太真外傳》記載,説天寶九載二月的一天,楊貴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寧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寧王的笛子有什麼了不起的?其實,這吹笛子不過是古代人一種含蓄的説法,它的真實意思就是楊貴妃和寧王的關係不尋常!關於這一點,唐朝詩人張祜寫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詩叫《寧哥來》:“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什麼意思呢?霧氣濛濛的宮城裏,楊貴妃站在珠簾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瞞不住。這時候,一個宮裏的小丑黃翻綽就跟楊貴妃開玩笑,往西邊一指,説:寧王來了!楊貴妃雖然不信,但是還是忍不住往西邊看,寧哥是不是真的又回來了?要知道,寧王李憲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愛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當然無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到天寶九載的時候,寧王李憲已經死了十年了。我們講過,寧王是開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當年楊貴妃的前夫壽王李瑁小的時候曾經被寧王撫養,所以還特地打報告要求給寧王服喪。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信史。現在,時隔十年,楊貴妃怎麼會跟一個死人有染呢!
這種解釋不可能了,還有別的解釋嗎?另外一種説法認為,這次楊貴妃忤旨,純粹是她姐姐惹的禍。楊貴妃不是有三個姐姐嗎?各個長得美豔絕倫,可惜沒有妹妹這樣的好運氣,都年紀輕輕就嫁了人,又年紀輕輕就守了寡。楊貴妃得寵之後,可憐三個姐姐,就把她們接到長安來了。唐玄宗不是寵愛楊貴妃嗎?愛屋及烏,對三個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許她們隨便出入宮門。還把三人都封為一品的國夫人。其中,老大封為韓國夫人,老二封為虢國夫人,老三成為秦國夫人。這三位夫人之中,虢國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蕩。當時一般貴夫人出門不都是作車嗎?只有她與眾不同,偏要騎馬。唐玄宗也是個有豪情的皇帝,一個美人“不愛紅妝愛武裝”,在他眼裏也就有了獨特的魅力。
我們剛才不是講詩人張祜寫了一首詩諷刺楊貴妃和寧王有染嗎?其實,他還寫過一首詩,暗示唐玄宗跟這個大姨子不一般呢。這首詩的名字叫做《集靈台》:“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見慣了濃妝豔抹的美人了,虢國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對自己的魅力沒自信,誰敢這麼做呀?所以,也有人懷疑,唐玄宗對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這個想法有沒有合理性呢?也懸。首先,這種説法的直接源頭就是張祜那首詩。而張祜一會説楊貴妃跟寧王有染,一會又説唐玄宗跟虢國夫人關係不一般,簡直就像個小報娛記,專門製造緋聞,唯恐天下不亂,他的話可信度不高。其次,如果這個事情可靠,事後虢國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尷尬,當年武則天發現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給毒死了嗎?楊貴妃雖然未必像武則天那樣毒辣,但是也一定會有所表示。可是事實上,整個天寶期間,楊貴妃姐妹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親密,這也反證出虢國夫人和玄宗之間的清白。第三,虢國夫人確實有情夫,只不過不是唐玄宗,至於是誰,我們以後還要説到。這樣看來,所謂虢國夫人奪愛的説法也不成立了。
天寶年間,楊貴妃就曾經兩次因為感情糾紛被唐玄宗送回孃家,可是難得的是,楊貴妃不僅又重新回到了後宮,還因此奠定了六宮專寵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愛情佳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既然現成的兩種解釋都不成立,那楊貴妃究竟是因為什麼忤旨的呢?我想,宮闈密事的神秘性就在這裏,真實原因可能永遠是個謎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次楊貴妃的過錯比較大。為什麼呢?從唐玄宗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了。上一次出宮的時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當天就把楊貴妃接回來了嗎?可是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氣,送回去之後,再沒什麼表示了。這下子,楊家可着了急了。要知道,當時楊家滿門富貴,不就靠着貴妃嗎?如果貴妃失寵了,他們不也得樹倒猢猻散嗎?怎麼辦呢?眼看皇帝在氣頭上,孃家人不好出面,找個説客吧。找誰呢?當時有一個户部郎中叫吉温,伶牙俐齒,心機深沉,是個八面玲瓏的傢伙。楊家就託他去遊説唐玄宗了。怎麼遊説呢?吉温跟唐玄宗説:“婦人識慮不遠,違忤聖心,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豈忍辱之於外舍邪?”楊貴妃是個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陛下想殺就殺,沒有問題。但是,她畢竟是一個妃子,你就是讓她死也得在宮裏死,怎麼忍心讓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温這話説得有沒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內外的界限劃出來了。楊貴妃相對你唐玄宗是內人,就算處理也要在內部處理,怎麼可能讓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聽吉温這樣説,大為感動,又繃不住了。趕緊派一個宦官去看楊貴妃。而且,跟上次一樣,還是把御饌分了一半給楊貴妃送去。可能有人會説,唐玄宗是不是上輩子沒吃過飯啊?總是把吃飯看得那麼重?其實,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飯是生活最基本的內容,所謂甘苦共嘗,不也是從吃飯引申出來的情感嗎?一個人要是許諾一輩子跟你一起吃飯,可比許諾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實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楊貴妃去了,楊貴妃什麼反應啊?她哭得和淚人一般。本來,玄宗這次把她趕出宮,幾天都沒搭理她,楊貴妃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現在一看見宦官,知道皇帝還在想着她,楊貴妃能不哭嗎!光哭還不夠,楊貴妃當場剪下一縷頭髮,交給宦官,説:“妾罪當死,陛下幸不殺而歸之。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為獻,惟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古代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非常重要。所以,結婚的時候,新郎和新娘把頭髮系在一起,叫結髮;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綹頭髮。現在楊貴妃是拿這綹頭髮跟玄宗訣別了。唐玄宗一看見楊貴妃的一縷青絲,所有的怨氣啦,不滿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國去了,他哪裏真捨得跟貴妃訣別啊!沒辦法,還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楊貴妃給接回來了。光是接回來還不算,自從這次風波之後,兩個人都深刻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從此更加恩愛了。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就是玄宗對楊貴妃從此“寵待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