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諾貝爾獎與脱髮有關係嗎? 有啊, 關係大了!
本文共計1085字,建議閲讀4分鐘
首發|育發會
編輯|育發會編輯部
知道嗎?就在這幾天,2017年的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已經頒佈了,發給誰了呢?據説是發給了這三位科學家: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那他們的研究和咱們的脱髮有啥關係啊?
在這裏小編要説的是他們的研究不但和咱們的脱髮有關係,並且關係還很不小呢。
那他們的研究成果到底是什麼呢?據説他們獲獎的理由是他們三人的工作窺探了生物鐘的秘密,並解釋了其工作原理。他們的研究成果解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是如何適應這種生物節律,並同時與地球的自轉保持同步。
是不是沒看懂?
其實説簡單點兒就是他們研究的是我們平常所説的“生物鐘”。可是生物鐘的研究和咱們的脱髮有半毛錢的關係嗎?
有,還真有半毛錢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生物鐘調節身體重要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温和新陳代謝等。生物鐘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你什麼時候困、什麼時候醒、一天內的體温變化、什麼時候荷爾蒙高漲想幹壞事,統統是由生物鐘在管理的。
我們這個假期有到大洋彼岸的美國玩兒的朋友嗎?如果有的話,你回來了是不是得倒時差?這個之所以我們會倒時差就是因為我們的生物鐘紊亂了,要通過倒時差的方法調整過來。
説到這裏你可能會説,説了半天我還是沒有看到和我們脱髮有半毛錢的關係啊?
彆着急,咱們馬上就要説到脱髮了,我們看看生物鐘長期紊亂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呢?
如果我們的生物鐘 長期紊亂的話,會直接導致我們出現糖尿病、抑鬱症、肥胖,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脱髮!
生物鐘長期紊亂就會導致脱髮!生物鐘長期紊亂就會導致脱髮!生物鐘長期紊亂就會導致脱髮!(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説三遍!)
那我們為了防止脱髮的出現該怎麼辦呢?首先我們應該做到的就是該睡覺的時候就去睡覺,別磨磨唧唧!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調整飲食啊,加強鍛鍊啊等等,當然還有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如果出現脱髮一定要用日本的基因育發技術(嘿嘿,打個小廣告)。日本的基因育發技術是從脱髮的根源——FGF-5基因入手,徹底解決脱髮難題的。
日本的基因育發技術獨含“FGF-5S生髮酶”,一方面能夠從根源上阻斷FGF-5基因的釋放和表達,斬斷脱髮根源;另一方面能夠強力疏通毛囊細胞阻塞的微循環,使毛囊細胞重新獲得充足的營養供應,促進新發再生,加速新發生長,並加固髮根,使新生髮的頭髮擁有原有頭髮一切生物特性的同時,更加堅固,不易脱落,最終使人擁有一頭茂盛而濃密的頭髮。
怎麼樣,今年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得主的研究與我們的脱髮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可是你知道今年的諾貝爾獎金多少錢嗎?900 萬瑞典克朗,相當於 740 萬元人民幣!讓我們發憤圖強吧,有一天也能拿個諾貝爾的什麼獎!
2017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頒給LIGO科學合作組織的三位主要成員: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巴里·巴瑞希(Barry Barish), 吉普·索恩(Kip Thorne) ,以表彰他們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
引力波終於被捕獲
2015年9月14日,百年前曾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宇宙引力波第一次被探測到了。這些引力波來自兩個黑洞的相撞,它們經過13億年的長途跋涉才到達了美國的LIGO探測器。
引力波信號到達地球時已極其微弱,但足以有希望掀起一場天體物理學的革命。引力波是人類觀測宇宙中最劇烈事件(黑洞融合)的全新方法,也是檢驗人類知識極限的新途徑。
由兩個激光干涉儀組成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是一個由來自超過20個國家、千餘名研究者共同協作的項目。他們共同實現了近50年前的一個構想。2017年的三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其熱情與決心,各自對LIGO的成功做出了無價貢獻。先驅者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和吉普·索恩( Kip S. Thorne), 以及巴里·巴瑞希(Barry C. Barish),作為帶領這一項目走向完成的科學家與領導者,使四十多年來的努力最終實現了引力波的成功觀測。
20世紀70年代中期,雷納·韋斯已經分析出了有可能會干擾測量的那些背景噪聲的可能來源,並且還設計了一種基於激光干涉儀的檢測器,可以克服這種噪音。從一開始,吉普·索恩和雷納·韋斯都堅信,引力波可以被檢測出來,並帶來一場我們對宇宙認識的革命。
正如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描述的那樣,引力波以光速傳播,並且在宇宙中無處不在。它們總是來自於有質量物體的加速過程,例如一個滑冰選手做足尖旋轉運動或當兩個黑洞繞着彼此旋轉的過程。愛因斯坦曾確信引力波永遠不可能被測量出來。LIGO的科研項目的成就是用一對巨大的激光干涉儀測量到了當引力波穿過地球時所引起變化,這個變化只有原子核的大小的千分之一。
到目前為止,各種各樣的電磁輻射和粒子——例如宇宙射線或中微子——都已經被用來探索宇宙。然而,引力波直接證明了時空自身的擾動。這是完全嶄新而且不同的東西,打開了以往無法看到的世界。大量的新發現都在等待着那些成功捕捉到這些波並且解讀其中信息的人們。
雷納·韋斯( Rainer Weiss)
查閲雷納·韋斯的履歷,他在1962年至1964年期間曾在普林斯頓大學任職博士後。韋斯是出生於德國柏林。在二戰前夕,作為一個猶太家庭,他們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逃離德國,來到了美國。可以説,以二戰為標誌,全球科研重心由歐洲,特別是德國,轉移到美國的歷史過程,一直延續到了今時今日,韋斯獲得諾貝爾獎。
韋斯走上科研道路有着不少機緣巧合。不同於索恩的科研世家,韋斯的父母一個是醫生,一個是演員,雖然也算書香門第,但是這個在紐約成長的少年並沒有展現對科研的特殊天賦。韋斯展現出過人的實驗動手能力是來自紐約電影院的一場火災,突如其來的火災使得劇院的揚聲器成了無主之物;而二戰結束後,許多原來軍用管控的變壓器、真空管等物資一下子堆積成山,搭配着這些滿大街都能找得到的器材,他搗鼓出不少質量初中的無線電收音機,以及在高保真音響這個概念也
許還沒出線的時候,就搗鼓出了這麼一個東西。憑藉着這門手藝,他在紐約的猶太人圈子裏小有名氣,常常有人會慕名而來,通過他的收音機收聽紐約愛樂樂團的演奏。韋斯有時候會開玩笑,説年少時的他如果沒有選擇科學,也許會成長為一個音響業大賈。然而驅使他走進大學,走上科學道路的,正是這段DIY的經歷。他發現靠他半吊子的數學水平,總是無法解決自制留聲機的刺耳噪聲問題。直到進入麻省理工的理工科學習,才使他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然而,他的大學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年輕氣盛的韋斯在大學期間墜入愛河,併為了愛情衝動地選擇退學。在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叛逆的行為。當然輾轉之後,他還是回到了象牙塔。這段短暫的輟學經歷,也使得他對於有着相似輟學經歷的學生充滿同情,並在後來破例錄取了同樣輟學於麻省理工、沒有本科學歷的大衞·舒梅克就讀研究生。現在,LIGO科學合作組織的新聞發言人正是這個當時的輟學生。
韋斯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在LIGO引力波探測使他接連斬獲數個科學大獎,名利雙收的時候,他卻計劃將絕大部分都捐出去,為研究生設立獎學金。實際上,當他獲知引力波終於被探測的消息時,第一反應並不是欣喜若狂,而是長出了一口氣:用激光干涉測量引力波的方案是他一手策劃的,萬一在哪裏出了什麼差錯,就是上千人,上十億美元跟着他瞎折騰了一回啊!
實際上,出了引力波的探測以外,韋斯在另一個諾貝爾獎級別的項目,COBE探測衞星上有着舉足輕重的貢獻。另外兩位COBE衞星的倡導人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宇宙大爆炸,由於測量到宇宙微波背景的各向異性、開啓了精確宇宙學的新時代,而於200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基礎天文物理實驗的兩個方向同時涉足,跨界性雖然不如索恩,也依然是一騎絕塵的開掛人生。
巴里·巴瑞希(Barry C. Barish)
本來,LIGO早期的三巨頭毫無爭議地應該分數基普·索恩、雷納·韋斯與羅納德•德雷弗三人。這三個人在80年代LIGO概念提出並堅持到立項時,一直是作為最中堅的骨幹,並作出了大量的貢獻。然而,不幸的是,德雷弗在2017年3⽉月7⽇日,在蘇格蘭愛丁堡與世⻓長辭,享年85歲 。於是,諾貝爾獎的第三個名額,順延給了巴里·巴里什。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1993年,LIGO內部權力的轉接,與當今的情景何其相似。90年代初期,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投重金開工建造LIGO。隨之而來的是不停的質疑,不少人懷疑這麼多經費投入進去,究竟能否獲得科學上的成功。從80年代建立並堅持下來的三人平等的共同領導小組,明顯地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並漸漸在下一代儀器升級計劃等科學問題上有了分歧。很快,爭議延生到了科學之外:德雷弗被禁止進入LIGO辦公室。之後,雖然介⼊調查的委員會認定Drever遭受了不公正的對待,卻最終沒能再度領導LIGO前⾏行。由於⽭盾⽆無法調和,在NSF的要求下, LIGO更換了三人共同領導的政策,改由巴里·巴里什⼀人出任發言人,成為名義上的單獨領導者。
巴里和韋斯同於1962年獲得博士學位。在早些年的研究中,巴里利用高能中微子的碰撞揭示核子內部的夸克亞結構,最早地觀測到弱中性流,稱為弱電統一理論成立的一項關鍵證據。同時,他提議建造的MACRO探測器是探測重磁單極子的最靈敏實驗。
作為一個粒子物理學家,他並沒有參與LIGO的概念驗證或早期建設,但是我們今天看到的LIGO與巴里的參與密不可分。實際上,在LIGO建設的早期階段,主要的參與單位只有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兩家。正是在巴里的努力下,包含全球不同大學、研究組一同參與研究的LIGO科學合作組織開始成形。LIGO早年的三人領導小組由於內部不斷有爭論,導致問題多多,多年過去後發展緩慢。1994年,巴里接手LIGO時,LIGO項目由於內部離心而岌岌可危。1993年,美國自然科學基金甚至暫停了原計劃的4300萬美元的鉅額投資。
巴里主管LIGO以後,很快地擴充團隊,對組織結構進行了重新調整,並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完善了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想看到的具體工作計劃。他修改了LIGO構架、調整了項目計劃,特別是確立了兩個台址聘用的長期研發團隊以升級儀器。這些舉措將LIGO的一期預算從原來的2.5億美元拉高至2.92億,但都一一獲批。
在巴里手中,LIGO的組織文化發生了大變,有時候,這種工廠化的探測器運營理念讓許多人無法接受而最終選擇離開。1997年,LIGO科學合作組織在巴里手中得到確立。這一決定實際上並沒有獲得許多LIGO科學家的支持,他們擔心大科學項目會逐漸吞噬這個領域。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的,但現在看來,這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許多人認為,沒有巴里就不會有現在LIGO的成功。在2016年諾獎揭曉前,就有不少科學家,甚至諾貝爾獎得主力薦,認為巴里應該也分享引力波探測帶來的諾貝爾獎。命運真是一個奇特的東西:德雷弗的去世,是科學界的不幸,但也以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解決了這個爭議。
基普·索恩(Kip S. Thorne)
這位出生於1940年6月1日的美國物理學家是一位性情中人,有着精彩的一生。在過往的歲月中,雖然在專業領域:廣義相對論與引力理論方面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是他在普通人的認知中,知名度並不高。然而,細數他的過往,你會發現其實他其實也在不少著名的科學八卦公案中,充當了“龍套”的角色。從力倡LIGO的建立,到引領引力波的探測,並最終名至實歸得到諾貝爾獎,大概終於使他走到了聚光燈下,承受全世界的目光吧。
作為科學家的索恩,有着漂亮的學術成長經歷。他的父母都是猶他州立大學的教授,育下五個子女裏有三個最終都成為了教授。索恩傳承於這個科研世家,1962年獲得加州理工的本科學位,在約翰·惠勒(John Wheeler)的指導下,僅僅三年之後就憑藉《圓柱體系下的幾何動力學》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27歲成為副教授,30歲升任教授,索恩書寫着一個學神在學術道路上砍瓜切菜的傳奇道路。在2009年退休前,索恩的職位名稱是費曼理論物理教授。有趣的是,費曼1942年博士畢業時的指導老師同樣是惠勒,因此費曼可以算是他的同門師兄。索恩在學術界的地位如何衡量呢?這麼説吧,1915年11月份,愛因斯坦在柏林的普魯士科學院作了關於廣義相對論的報告,正式宣告這一理論體系的建立。一百年後的2015年,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受邀作專題演講,回顧廣義相對論這一生的就是索恩。
索恩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大概以他與一生摯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在上世紀70年代打的賭約:天鵝座X-1到底是不是一個黑洞。霍金的悲觀主義讓他雖然期待,還是寧願打賭這不是一個黑洞:輸了賭約的話,作為科學家他高興;贏了賭約,作為普通人他同樣高興。而索恩則以一個美國式的樂觀主義押注並贏取了賭注。然而,這則物理學領域的花邊新聞,常見的流傳形式是霍金與某個物理學家打賭,於是索恩不幸地淪為了“背景帝”。即使後續打賭打得再多再有趣,聚光燈似乎總是青睞霍金。
近年來,索恩的公眾認知逐漸提升,主要還是依賴於他退休以後的發揮餘熱:他一直期待能夠參與一部邏輯嚴謹、科學背景準確的科幻小説。在他的另一位好友,卡爾薩根寫作《超時空接觸》時,曾經苦於找不到合理的超時空穿越的途徑。索恩基於此發展了一套理論,以蟲洞的形式闡述了時空穿越的正確打開方式。以《物理法則是否允許封閉的類時曲線》為題,在這方面發表了一系列論文。退休以後,他有了更多的時間用來圓他的科幻夢。他先後聯繫了好萊塢導演斯皮爾伯格等人,並最終確定與諾蘭合作,這才有了大片《星際穿越》的橫空出世。全程參與視覺效果製作的索恩還藉着這部電影發表了兩篇論文。算起來,索恩能夠同時在奧斯卡獎和諾貝爾獎這兩個相去甚遠的頂級獎項中作為主力起到關鍵作用,不敢説絕後,至少是空前了。
感謝他們的貢獻。(編輯:Ent)
編譯來源
www.nobelprize.org,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7 Press release
如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章被盜用,請告訴我們(文章版權保護服務由維權騎士提供)
(2017-10-03)
諾貝爾獎風向標:2017年拉斯克獎公佈
2017-09-07
中國病毒學論壇
2017年9月6日,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公佈。今年該獎項分別授予在雷帕黴素靶蛋白(TOR)激酶信號通路、HPV疫苗開發,以及在婦女生殖保健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或機構。
在2017年拉斯克獎的評審委員會中,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身影——雙料院士,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
拉斯克獎在生命科學、醫學領域享有盛譽,在該獎項的所有獲得者中,有86人也獲得了諾貝爾獎,華人科學家只有很少人獲得該獎項,第一位是1962年生物化學家李卓皓,最近一位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011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拉斯克臨牀醫學研究獎”,4年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2017年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的Michael N. Hall教授。
其獲獎理由是“發現TOR蛋白及其在細胞生長代謝調控中的關鍵作用”。
2017 拉斯克·德貝基臨牀醫學研究獎
(2017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美國國立癌症研究研究所的Douglas R. Lowy教授和John T. Schiller教授。
其獲獎理由“為預防宮頸癌和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他腫瘤,開發HPV疫苗而帶來的技術進步”。
2017拉斯克-彭博公共服務獎
(2017 Lasker~Bloomberg Public Service Award)
授予美國計劃生育聯合會(Planned Parenthood, PPFA)。
以獎勵他們“在過去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裏為數百萬婦女提供必需的健康服務與生殖保健服務”。
拉斯克獎簡介
拉斯克獎由美國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於1946年共同創立,以表彰在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該獎項之前共設置有三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牀醫學研究獎和公共服務獎,後又增設特殊貢獻獎。
每個獎項的獲獎者將會獲得25萬美元的資助,該獎項由美國和國際的專業團體提名候選人,候選人需準備翔實的證明材料予以專業委員會進行評定,專業委員會里面的專家也是來自相關領域的權威學者。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011年獲得該獎項,從而使得國內外對其研究工作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本文編輯:蒲公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07)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瑞士科學家Jacques Dubochet,美國科學家Joachim Frank,英國科學家Richard Henderson獲獎,以表彰他們在發展研究冷凍電鏡技術方面的貢獻。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一身正氣”:恭喜!我覺得明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應該是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科學家了。嘿嘿
網友“尤魚大人”:化學獎頒發給了為生物學家研究提供技術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理綜獎當之無愧
(2017-10-04)
位於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的LIGO天文台中一條幹涉臂的定時曝光照,紅色的光代表引力波。
這是一項革命性的發現:人類打開了認識宇宙的一個全新的窗口,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兩年前,當兩個黑洞旋轉着融合到一起時,物理學家們首次探測到太空中散發出來的極其微弱的波紋。觀察到這樣的引力波,印證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一個世紀以前所進行的預測,開闢了一種探索太空的全新方式。今天,進行這項大型試驗的三位領軍人物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麻省理工學院的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Kip Thorne)
麻省理工學院的雷納·韋斯(Rainer Weiss)現年85歲,加州理工學院的基普·索恩(Kip Thorne)現年77歲,兩人於1984年策劃了LIGO項目。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現年81歲,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粒子物理學家,後來指導了LIGO兩座天文台的創建工作,兩座天文台分別位於華盛頓州的漢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頓。韋斯將獲得110萬美元獎金的一半,索恩和巴里什分享獎金的另一半。LIGO還有一位重要的創建者——雷納德·德雷弗,但是他與2017年3月7日逝世,享年85歲。根據規定,諾貝爾獎不授予已故的貢獻者。
加州理工學院的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
其他物理學家認為,引力波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家亞伯拉罕·勒布(Abraham Loeb)説:“這是一項革命性的發現——我們打開了認識宇宙的一個全新的窗口,這是極為難能可貴的。”
然而韋斯稱:他感覺獲得這個獎有點尷尬。韋斯説:“開始時感覺是一種樂趣,到頭來又得了獎金,這讓我難以接受。我認為最合理的觀點是:使LIGO項目得以落成的團隊要大得多,我們只是這個團隊的象徵性人物。”韋斯表示,他已經做好了安排,計劃將這筆獎金捐給麻省理工學院,來支持學生的研究。
引力波的整個概念是令人費解的。1915年,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中解釋説:當質量和能量使時空發生扭曲的時候,就會產生引力,引起自由落體沿着彎曲的軌跡運行。一年後,他預測:如果質量呈現出旋轉的槓鈴狀結構(例如:兩個旋轉的黑洞),那麼該結構應該向太空中發射波紋,這些波紋會以光速穿越宇宙。
要想檢測到極其微弱的波紋,那是一種挑戰。LIGO的L狀干涉儀就像一副直角尺,過往的引力波通常會以不同的幅度拉伸兩條4千米長的干涉臂,通過對干涉臂中來回彈起的激光進行比較,物理學家們可以探測到微弱的區別性拉伸。LIGO的干涉儀可以探測到的長度差異非常短小,達到質子寬度的1/10,000。
韋斯是一個愛搞發明的人,技藝高超。但是,他並不是第一個想到利用干涉儀來探測引力波的人。20世紀6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福沃德(Robert Forward)建造了一台探測引力波的小型干涉儀。然而,韋斯將問題分析得更加徹底,他認識到需要利用數千米長的干涉儀。他還確定了外來噪聲的主要來源,並在1972年一份未發表的報告中解釋瞭如何處理這些噪聲,這份報告成為LIGO項目的基礎。
消除了最初的疑慮之後,索恩開始支持這個項目,迫使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引力波研究,於1979年聘用了德雷弗。康奈爾大學理論家索爾·圖科夫斯基(Saul Teukolsky)説:此外,索恩還設計出了LIGO的科學目標。例如:早期,許多物理學家認為,最有可能的引力波來源是超新星爆炸。圖科夫斯基説:索恩認識到,成對的、旋轉的中子星或黑洞是更加強有力的引力波來源,他鼓勵實驗員調試LIGO,去發現這些來源。此外,索恩還督促物理學家們收集了一個大型數字模擬目錄,以幫助他們發現數據中潛在的信號。
如果説韋斯和索恩構想了LIGO,那麼正是巴里什使該項目變成了現實。1994年,這個項目停滯不前,國家科學基金會正在考慮將其取消,正當這時,巴里什接手了項目的領導工作。巴里什擴大了LIGO項目的合作,在設計上做出了一項關鍵性更改,監督了整個項目的構建,於2005年退休。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LIGO項目中最早期的成員斯坦利·惠特科姆(Stanley Whitcomb)説:“沒有巴里什的領導,LIGO項目是不會存在的,這是雷納和基普無法做到的事情。”
巴里什也表示,他不確定該如何看待這個獎項。他説:“項目的絕大部分成就是團隊努力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只對少數個人的工作表示認可,我懷有一些矛盾的感覺。”
儘管德雷弗具有難以相處的性格,1990年被LIGO項目開除,但是許多物理學家仍然認為:如果德雷弗還活着,他會分享到諾貝爾獎的。惠特科姆説:在LIGO的設計中,德雷弗創建了好幾份關鍵的資料,但是他不像韋斯和索恩那麼謙讓。惠特科姆説:“對於韋斯和索恩來講,這將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因為他們在餘生中不得不忍受這種關注;對於德雷弗來講,也是殘酷的,因為他原本會分享到該獎項的,最終卻無緣諾獎。”
LIGO似乎正在履行承諾。LIGO的首個發現揭示了大小相當於恆星的黑洞在融合時的情形,而黑洞的質量要比理論家原以為的潛在質量更大。上個月,研究人員宣佈:他們又發現了一個黑洞融合的事件,該事件不僅被LIGO探測器所發現,而且還被歐洲首屈一指的探測器——位於意大利比薩市附近最新升級版室女座探測器(Virgo)所發現,這使得科學家們能夠更加精確地鎖定黑洞融合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在散佈的傳言説:LIGO已經發現了兩顆中子星在劇烈的爆炸中合併在一起,這一現象也被常規望遠鏡觀察到了。對於眾多的天體物理現象來説,這種“多信使”天文學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韋斯指出:LIGO有待發布的件事是個驚喜。他説:“我們尚未發現任何我們根本無法解釋的事件,但我希望會發生這樣的事件。”
(2017-10-05)
民間有句俗語:“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這裏的痘指的就是天花,而疹指的就是麻疹。不過這句俗語,相信已經隨着“疫苗”的廣泛使用逐漸被人遺忘,由此可見疫苗是人類對抗疾病的利器。
疫苗是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血清、細胞等原料製成的供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生物製品。疫苗在保護人類健康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預期壽命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9月6日,“拉斯克臨牀醫學研究獎”授予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兩名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為預防宮頸癌和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他腫瘤,開發HPV疫苗而帶來的技術進步”。HPV病毒是女性宮頸癌主要誘因之一,宮頸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排名第四位的常見癌症,HPV疫苗因此被稱為宮頸癌疫苗。而拉斯克獎又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所以下個月即將到來的諾貝爾醫學獎也極有可能會授予這兩位教授呢,也因此使得疫苗行業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
下面小編就和蘿蔔投研團隊,結合AI算法,為大家呈上今天這篇圖文並茂的疫苗行業大數據報告。
1 全球疫苗行業
從生產廠家來看,全球疫苗市場以默沙東、輝瑞、GSK和賽諾菲四大巨頭為主導,疫苗產品的研發週期長、壁壘高。圖1展示了2016年全球各大疫苗生產商的市佔率分佈,四大巨頭壟斷了全球85%的市場份額。從產品來看,重磅產品多,表1列出了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名稱、所屬公司及其適用症狀。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銷售額超過166億美元,單品銷售額均超過6億美元,如圖2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1、2016年全球疫苗市場格局。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SHAPE \* MERGEFORMAT
表1、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名稱、所屬公司和適用症狀,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SHAPE \* MERGEFORMAT
圖2、2016年前十大疫苗銷售額。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 中國疫苗行業
2.1 疫苗分類和流通渠道
中國的疫苗分為一類和二類兩種。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針對兒童使用的一類疫苗有11種,分別是:乙肝疫苗、卡介疫苗、骨灰疫苗、百白破、白破、麻風、麻腮風、乙腦、流腦A、流腦A+C和甲肝滅活;針對成人和重點人羣的一類疫苗有3種,分別是: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和鈎體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以深圳市為例,政府推薦使用的第二類疫苗有9種,分別是:風疹減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疫苗、A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受“3.18行業疫苗事件”影響,2016年4月國家公佈了《國務院關於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對國內疫苗,尤其是二類疫苗的流通做了相關的條例修改,不再允許批發企業經營疫苗,並強化了疫苗全程冷鏈儲存、運輸管理制度。政策變動後的疫苗流通渠道如圖3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3.政策變動後的疫苗流通渠道。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2 行業發展趨勢
一類疫苗由政府承擔費用,實行政府招標採購的模式。一類疫苗之前一直由發改委實施最高限價,價格長期以來均偏低,導致整體毛利率水平較低,一直處於壟斷競爭的微利狀態。但自2015年6月1日起,政府定價被取消。一類苗是強制性接種,由國家財政撥款購買,下游需求較穩定,因此整體受行業週期影響較小。一類苗的生產被國企控制:一類苗由省疾控中心統一公開招標,集中採購。一類苗市場集中度較高,生產企業主要被國有企業控制,目前我國一類苗的主要生產廠商包括中生集團旗下的6個研究所(北京所、長春所、成都所、蘭州所、上海所和武漢所)以及中國醫學科學研究院生物學研究所(昆明所)。根據中檢所的數據統計,一類苗有超過80%由國有企業生產,14%左右為民營企業生產,4.5%由外資企業生產,一類苗的生產主要被國有疫苗企業控制。
二類疫苗是自願接種,費用由接種者承擔,渠道壟斷被打破,疫苗企業自主定價空間提高。因此二類苗毛利率水平較高,市場化程度也較高,是典型的創新和品類驅動行業。相比一類苗市場,二類苗市場較為開放,國內企業眾多,集中度遠如一類苗市場。在二類苗市場中,民營企業佔據了接近50%的市場份額,國有企業佔據了28%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也超過20%。二類苗市場中,民營企業力量雄厚,競爭激烈,而外企也加速進入國內市場,但主要是在高端疫苗市場領域,外企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加大路國內疫苗市場的競爭。
需求方面,二類疫苗是整個疫苗市場增長主要驅動力。我國兒童主要一類苗的接種率處於較高水平,二類疫苗接種率較低。近幾年隨着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預防保健意識的普遍增強,二類疫苗接種率快速增長,2014年二類疫苗銷售超過一類疫苗佔據了疫苗市場總額的59%。二類疫苗是整個疫苗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到2020年,我國二類疫苗市場規模最大將達到455億元左右。圖4對比了2010至2016年的全國新生人口數量和疫苗銷售額,兩者具有較為顯著的正相關性。2016年隨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今後5年我國將迎來第四次嬰兒潮,未來每年新生兒的數量有望提升到1900萬,對疫苗的需求提升很可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圖4. 新生人口數量與疫苗銷售額呈現正相關性。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事件方面,“疫苗事件”的影響逐漸消除。行業整改完成,民眾對二類疫苗監管的信心恢復。2017年1-3月,疫苗總批籤量為9497萬支/瓶/粒,總體同比2016 年的9373萬支/瓶/粒略有提高,表明去年一季度後的“疫苗事件”的影響正逐漸消除,疫苗市場逐漸回暖。
政策方面,2017年2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中提出推動行業發展與解決行業目前問題的多項措施,行業迎來政策春風。圖5和圖6分別為疫苗板塊上市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長率,説明疫苗企業經營已經恢復正常,疫苗產品銷售順利。
SHAPE \* MERGEFORMAT
圖5.疫苗板塊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SHAPE \* MERGEFORMAT
圖6. 疫苗板塊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率。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3 從疫苗批籤量角度看行業競爭格局
疫苗新政實施以後,廠家不能通過經銷商壓貨,而疾控機構的冷庫空間有限,廠家需要根據接種點的採購需求控制批簽發進度,因此疫苗批籤量能較好的反映實際終端需求。我們利用疫苗批籤量來分析疫苗行業競爭格局。根據中檢所的數據,2017年1-6月疫苗總批籤量為2.23億支/瓶/粒,較2016年同期下降5.38%,同比下降35.80%。2017年上半年總體批籤量略低於2016年同期。
2.3.1 公司和產品維度
結合中檢所發佈數據,國內幾家主要疫苗上市企業2017年上半年的批簽發情況:批籤量最高的是康泰生物(包括民海生物),近3000萬支,其中超過80%為乙肝疫苗,屬於一類疫苗;排名第二是長生生物,超1900萬支/瓶,是二類苗中批籤量最多的上市企業;其後依次為遼寧成大、天壇生物、沃森生物、智飛生物等,如圖7所示。分品種來看,2017年1-6月批籤量最大的疫苗為乙肝疫苗(約3732.01萬瓶),遠超其他品種;其後依次為狂苗、百/白/破疫苗、流腦疫苗和麻/風/腮疫苗,其中狂苗是批籤量最大的二類疫苗,如圖8所示。
圖7. 2017上半年主要上市公司批簽發量。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圖8. 2017上半年主要疫苗產品批簽發量。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3.2 重點疫苗產品維度
o乙肝疫苗:2017年上半年,進行乙肝疫苗批簽發的生產廠家主要有康泰生物、華北製藥、大連漢信,總批簽發數量約為3732萬瓶(相當於2016年乙肝總批籤量的47%),其中康泰生物佔比64%,排名第一,具有絕對優勢,如圖9a所示。
o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主要生產廠家有長生生物、寧波榮安、遼寧成大、廣州諾誠等。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661.38萬人份(相當於2016全年狂苗總批籤量的55.53%),其中長生生物狂苗批簽發數量達234萬人份(相當於公司2016全年狂苗批籤量的133%),市佔比達36%,領先成大生物約48萬人份,如圖9b所示。
o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破傷風、白喉+破傷風、無細胞百白破,屬於一類疫苗,主要生產廠家有武漢所、長生生物、賽諾菲、歐林生物,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為2618萬瓶,其中武漢所2221萬瓶排名第一,長生生物323萬瓶排名第二,佔比12%,如圖9c所示。
o流腦疫苗:目前國內上市的流腦疫苗主要有ACYW腦膜多糖疫苗(二類)、A羣C羣腦膜多糖疫苗(一類)和結合疫苗(二類)、A羣腦膜多糖疫苗(一類)四種,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為2592萬瓶(相當於2016全年流腦疫苗總批籤量的73%),其中國有企業中生集團旗下的蘭州所和武漢所合計佔比達65%,民營企業中沃森生物佔比最高,約佔20%,如圖9d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9 數據來源:中檢所,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3.3 研發支出對比
強大的研發能力保障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圖10列出了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兩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收入佔比營收對比。智飛生物的研發支出佔比,遠高於長生生物。
SHAPE \* MERGEFORMAT
圖10.疫苗板塊主要上市公司研發收入佔比營收對比,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2.3.4 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對比
2.3.5 盈利預測
在研究行業投研邏輯的基礎上,依託於機器學習相關算法,我們研發了基於宏觀經濟週期、行業生命週期和個股行業地位等基本面信息的動態多因子預測模型,實現了財務指標的智能預測。圖11對比了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的通聯智能預測和一致預期結果。
圖11a.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通聯智能預測營業收入和一致預期對比。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圖11b.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通聯智能預測歸母淨利潤和一致預期對比。數據來源:蘿蔔投研(通聯數據)
$華蘭生物(SZ002007)$$雙鷺藥業(SZ002038)$$達安基因(SZ002030)$
@今日話題
================================
蘿蔔投研由通聯數據出品,是市場上唯一一款基於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智能投研平台。蘿蔔投研不僅擁有豐富的金融數據庫,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滿足用户在研究過程中高效獲取及處理信息、快速挖掘投資線索的迫切需求,為投資決策提供重要支持。
(2017-09-21)
布蘭代斯大學退休教授傑弗裏·霍爾榮獲了2017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但是他在事後得獎卻表示:自己要退出科學界,並且表示自己本身非常的討厭科學。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霍爾的職業生涯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是用來研究生物鐘的奧秘。霍爾表示自己對科學的看法:科學應該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工作,我非常的熱愛,但是由於權利和利益的燻心,使我感覺到厭倦,難道我們辛苦做研究和實驗,就是為了金錢和權利嗎?
他抱怨説做一個科學家,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並沒沒有受到重視。並且每次的研究終止都是一個問題,那就是沒錢了。霍爾表示:經過了多次的失望,我選擇退出科學界,並且從一個熱愛科學的科學家,轉變為一個討厭科學的平凡人。
霍爾表示:作為研究人員,應該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上級的領導應該制定出相關的計劃和規定,不能因為權利和利益的問題,導致研究計劃停止或者終止,這對於科學家的身心有着巨大的傷害,因為科學研究成果是用來造福全人類,並不是政府的利用工具。一個好的研究項目,必須擁有大量的研究資金,充足的事件和計劃安排,否則將會導致研究在關鍵時刻被迫終止,而付出的努力,也功虧一簣。
離開科學界後,霍爾的真正擔心不在於自己,而是擔憂下一代的科學家,他表示:
雖然我退出了科學家,但是我仍然擔心下一代科學家,如果這種情況沒有進行改變,很可能會導致無心工作,無心鑽研,造成巨大損失。
(2017-10-06)
中新網10月2日電 從本月2日開始,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在隨後的八天內,醫學獎、物理學獎等多項大獎的結果將陸續揭曉。今年的諾獎到底有何看點?到底哪些人有機會最終折桂呢?
8天開6獎:文學獎時間待定
首次諾貝爾獎於1901年開始頒發,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其主要涵蓋諾貝爾在遺囑中設立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5類獎項。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決定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開始頒發。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信息,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2日17時30分;物理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3日17時45分;化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4日17時45分;和平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6日17時;經濟學獎的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9日19時。
而備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間目前尚未最終確定。按照往年規律,文學獎通常在化學獎公佈的次日揭曉。
歷經百餘年:數百人接受榮譽
據官方統計,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累計獲獎人次為911。其中,物理學獎頒發次數最多,為110次。由於少數個人與機構獲獎次數不止1次,故實際上共有881人以及23個組織獲得諾獎。其中,生理學或醫學獎共計獲獎人數最多,為211人。
此外,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59歲。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0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萊昂尼德•赫維奇(Leonid Hurwicz),獲獎時已90歲。不過,2016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
自1901年以來,有一些年份部分類別的諾貝爾獎未頒發,共計49次。大部分未頒獎的年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期間。其中,諾貝爾和平獎未頒發的次數最多,為19次。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諾貝爾獎共頒發給女性49次,其中居里夫人獲獎2次,因此共計48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獎。還有兩位科學家獲得了兩次不同的諾貝爾獎:居里夫人(1903年獲物理學獎,1911年獲化學獎)以及萊納斯•鮑林(1954年獲化學獎,1962年獲和平獎)。
獎金有提高:中國人能否再拿獎?
在這其中,中國作家莫言2012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屠呦呦憑藉對青蒿素的研究獲得當年的生理學與醫學獎。今年還有沒有中國人再度獲此榮譽?在答案揭曉前還未可知。
而這主要是因為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保密,除公佈最終獲獎者的名字外,候選人名單在50年內都不對外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閲。
獲獎名單公佈後,獎金數額也是外界關注的一大焦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主要通過管理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來獲得,該基金會曾以財務問題為由,2012年把獎金從此前的1000萬克朗減少至800萬克朗。
不過,據諾貝爾基金會25日對外公佈的最新消息稱,從今年(2017)起,諾貝爾獎各獎項獎金提高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82萬元),增加後的獎金將達到9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針對此次提高獎金,諾貝爾基金會解釋稱是因為財務狀況得到了改善。
各方預測:今年榮譽到誰家?
每年10月開獎之前,各大機構都會發布對當年諾獎熱門人選的預測,博彩業也總是不失時機地開出盤口,供普通民眾賭上一把。
其中,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公佈的名單最為引人關注。該獎項按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經濟四個領域分類,根據研究人員所發表成果的被引用頻次,來分析和預測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自2002年以來,其已經成功預測了數十位諾獎得主。
圍繞即將揭曉的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全球最大規模博彩公司“英國立博”(Ladbrokes)的得主預測榜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27日排在第二位。榜首是現代非洲文學的代表性作家、肯尼亞男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
不過,雖然2015年位列“立博”榜首的白俄羅斯女作家斬獲諾獎,但去年獲獎的是排名並不靠前的美國歌手鮑勃・迪倫。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圓緣”:中國原籍兩位
網友“小雨”:請問我國有多少位諾獎得主
(2017-10-02)
下週,將有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重要嘉賓匯聚蓉城,他們的到來都是為了同一件事: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
説起此事,你是不是瞬間想到了2016年的創交會?
2016年創交會共交易項目3006項,實現交易額185.1億元。
2016年的創交會亮點多多、陣容強大,有3位諾獎得主、8名院士、
31名知名高校校長、29名駐華使領館官員、創新機構、投資機構和全球知名企業等1021名嘉賓出席;36個國際友城達成了《國際友城創新合作行動倡議》;簽約合作設立投資基金5家;成立了首期規模400億元的成都前海產業投資基金等......
當時共有69家境內外主流媒體的377名記者現場採訪報道活動盛況,逐步形成“唱響全國,影響全球”的影響力。
你可能會想,去年來了那麼多嘉賓,那麼今年呢?
今年,只增不減!重磅雲集!
2017年重磅嘉賓
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14位院士
10位國家部委有關領導
60位友好城市代表
42位全球創新機構負責人
58位全球知名高校負責人
49位知名科學家
45位知名投資機構負責人
198位全球知名企業及機構負責人......
對,你沒有看錯!
你沒有看錯!
2017創交會
來自
43個國家、58個友好城市
共600餘名重要嘉賓
都將出席此次創交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成都市政府將於5月10日—12日,在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7創交會。
這是成都第三次舉辦創交會,本會將以“匯智創新,開放共享”為主題,舉辦各類活動共53項,其中包括
34項重大活動和專項活動,以及19場配套活動
。
重大活動就有34項!
活動太多,不要着急,讓小編慢慢道來
哪34項重大活動?
21場創新創業國際高規格會議
探討交流全球創新創業發展趨勢
1場創新創業成果展覽
發佈展示全球最新科技成果
4場創新創業資源交易
推動資本、人才等創新創業要素流動
8場創新創業大賽
促進創新創業項目與市場資本有效對接
其中部分亮點活動介紹
首次舉辦知識產權研討會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成都要努力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是城市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和城市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是推動城市創新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知識產權法研討會
通過舉辦前兩屆創交會不難發現,在這樣的國際盛會平台上,突出知識產權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作為今年創交會的重大活動之一,知識產權研討會將於5月10日下午舉行,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美國專利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領導和知名學者、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將做主旨演講。
目前成都市已入圍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據瞭解,首批入圍的城市中副省級城市僅6個。
舉辦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三年來,今年是首次在全球創交會期間舉辦知識產權與城市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是今年全球創交會的亮點之一。
首設人才交易會
人才是加快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主要動力之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成都將着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強市。
按新人才觀的指引,成都在人才引進方面有新的舉措。2017創交會首次設立了人才招聘的專場活動——人才交易會暨2017成都夏季特大型人才招聘會。
該交易會將於12日-13日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5號展館舉行,會場面積將近1萬平方米。
交易會將邀請70餘家國內知名人才獵頭公司、世界500強企業、本地高端企業、科研團隊及高校參與,實現獵頭公司與政府戰略合作,推動高校院所、龍頭企業、創新創業團隊與高端人才交流對接,促進創新創業人才流動。
諾貝爾獎得主擺“龍門陣”
J·弗雷澤·斯托達特2016年10月5日,因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方面的突出貢獻,獲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
阿龍·切哈諾沃2004年與以色列科學家阿夫拉姆·赫什科、美國科學家歐文·羅斯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一種蛋白質降解的重要機理),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托馬斯·蘇德霍夫德國生物化學家,以研究突觸傳遞知名。自1986年以來聚德霍夫博士的研究已經闡明瞭許多主要的蛋白介導突觸前功能。2013年,他和理查德·舍勒分享了拉斯克基礎醫學獎。2013年受聘中南民族大學兼職教授,同年,他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5月11日舉行的世界未來科技論壇上,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J·弗雷澤·斯托達特、阿龍·切哈諾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托馬斯·蘇德霍夫等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將圍繞生物醫學等最新前沿技術作專題報告,聚焦前沿科技,解讀未來趨勢。
高質量互動體驗VR吸睛
本屆論壇的一大看點就是將數字科技、虛擬現實技術全方位應用於論壇之中。
嘉賓將參與虛擬現實體驗。通過萬獸王國、白堊紀之旅、《水果忍者》、《拳擊》、《射箭》等遊戲,享受到虛擬現實體驗。
是的,創交會也能玩遊戲,還是VR體驗噢!
簽到環節同樣運用數字科技。來賓通過微信掃二維碼,實現簽到,微信頭像實時展現在大屏幕,頭像匯聚成活動LOGO、3D球體、活動主題等。
現場微信互動,台上台下零距離交流。組委會利用現場大屏,設置“微信牆”,讓參會嘉賓通過微信賬號與現場嘉賓進行問答互動。
2017年創交會的展覽面積
從去年的1.5萬平方米擴大到3萬平方米
參展企業超過600家
構建一個國際化、國家級、永久性的創新創業活動平台,是
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舉辦
的目標。
讓我們共同期待2017年創交會
看成都如何唱響全球!
綜合 |每日經濟新聞四川在線新浪四川新華網成都晚報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客户端——四川發佈。
(2017-05-05)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驁]當地時間10月3日,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瑞典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雷納·韋斯(RainerWeiss)、另一半授予基普·索恩(KipStephen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ClarkBarish),用以表彰他們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貢獻,三人都工作於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項目。
為“捕獲”引力波,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於上世紀90年代在路易斯安娜州利文斯頓和華盛頓州漢福德各建造了一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每個天文台都有兩個長達4公里的測量臂,呈L型排列。來自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90多所高校的1000多名科學家參與LIGO的日常探測和研究。
中國在貴州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英文縮寫為FAST)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利用脈衝星探測引力波。
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它的發現是物理學界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
引力波是一種時空漣漪,如同石頭被丟進水裏產生的波紋。黑洞、中子星等天體在碰撞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引力波。100年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廣義相對論的其他預言如光線的彎曲、水星近日點進動以及引力紅移效應都已獲證實,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學家的“視線”之外。
上世紀70年代,曾有美國科學家在觀測雙星系統的過程中,發現引力波存在的間接證據,並因此獲得199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科學家探測到的是由黑洞合併產生的一個時間極短的引力波信號,持續不到1秒。它經過13億年的漫長旅行,於2015年9月14日抵達地球,被剛改造升級的LIGO的兩個探測器以7毫秒的時間差先後捕捉到。
據研究人員估計,兩個黑洞合併前的質量分別相當於36個和29個太陽質量,合併後的總質量是62個太陽質量,3個太陽質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釋放,釋放的峯值能量比整個可見宇宙釋放的能量還要高出約50倍。
[獲獎人簡介]
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
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1940年6月1日出生在美國猶他州的洛根市,現年77歲。父親維恩·索恩是農藝學專家,母親艾莉森·索恩是經濟學家。索恩早年在學術道路上順風順水,成為了加州理工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之一。他於1962年獲得加州理工的學士學位,在1965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1967年索恩回到加州理工被聘任為副教授,三年後晉升為理論物理的教授。
雷納·韋斯(Rainer Weiss)
雷納·韋斯(Rainer Weiss),1932年9月29日在德國柏林出生,現年85歲。為了躲避政治動盪,一家在1932年末搬家到布拉格,後在1938年搬家到美國。他年輕時在紐約市度過,曾就讀於哥倫比亞文法學校。他在195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士學位和196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他於1960至1962年執教於美國塔夫斯大學,1962至64年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後學者,後於1964年加入麻省理工任教。
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
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現年81歲。他在南加州長大,高中就讀於洛杉磯。1957年獲得物理學學士,1962年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高能物理的博士學位。1963年他加入加州理工。巴里什在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科學委員會批准資助該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對LIGO的建造和交付使用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還創建了LIGO的科學合作組織(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目前全球的合作者已經超過1000個。(資料來源:知識分子微信公號)
——物理獎知多少?
110次頒發203人獲獎 最年輕獲獎者靠“拼爹”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裏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據諾貝爾獎官網統計,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其中物理學獎頒發次數最多,為110次。該獎項共頒發給了204人次。約翰•巴丁曾經兩次獲得這一殊榮,因此事實上共有203人獲得過這一獎項。
按照規定,一項諾貝爾獎最多可頒給兩項不同的成就,一份獎金最多由3人分享。截至2016年,在諾貝爾物理獎項中,已有47次頒給個人、32次頒給兩人、31次頒給三人。
當地時間10月24日,西班牙奧維耶多,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亮相新聞發佈會。發佈會後弗朗索瓦⋅恩格勒高舉酒杯。
據統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為55歲。其中年齡最大的是雷蒙德•戴維斯,他在2002年以88歲的年齡得獎;年齡最小的是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小布拉格與父親合作,靠“拼爹”以25歲的“稚嫩”年齡與父親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
此外,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中有四對父子、兩名女性及一對夫妻,即著名的居里先生與夫人。
——華人收穫頗豐
摘下6座物理獎盃 系華人拿獎最多的諾獎獎項
近年來,中國作家莫言和藥學家屠呦呦先後摘得諾貝爾文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桂冠,這讓中國人對諾獎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期待。不過,除了以上兩大獎項,物理學獎在全球華人諾獎成績單裏也佔據重要位置。
據統計,自諾貝爾獎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
1956年,31歲的李政道和35歲的楊振寧提出“李-楊假説”,成功挑戰愛因斯坦理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突破,於1957年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與美國物理學獎伯頓•里克特因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7年,美籍華裔朱棣文與克勞德•科恩-坦諾奇、威廉姆•菲利普斯三人因“發展了用雷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美籍華人崔琦與兩位美國物理學家因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現象”,使人們對量子現象的認識更進一步,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英國華裔科學家高琨因在光學通訊上取得的開創性成就,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慣走高冷範!
“上帝粒子”是啥?引力波能獲獎嗎?
諾貝爾物理學獎離我們的生活到底遠不遠?1908年,法國科學家李普曼因發明彩色照片的複製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得以拍照留下多彩的生活記憶;1956年,美國三位科學家因研究半導體和發明晶體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讓我們有機會用上電腦和手機。
儘管生活中有很多和諾貝爾物理學獎成就相關的例子,但很多時候,獲獎的物理學理論聽起來都有點高深莫測。實際上,得獎最多的物理學研究領域是有點“高冷”的粒子物理學,該領域已有34人得獎。
其中較為著名的,要數2013年兩位物理學家因預測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獲獎。普通人可能會好奇“上帝粒子”的稱號從何而來,原來是因為希格斯波色子是62中基本粒子中最後一種被證明存在的粒子,它極為重要,此前又十分難尋覓,才被比喻為“上帝粒子”。
此外,去年獲獎的“拓撲相變”理論聽起來也是十分“高冷”的理論,讓很多人“望而生畏”。2013年的“宇宙加速膨脹”和2002年“宇宙X射線源”的發現,在普通人眼裏,也都異常神秘和深奧。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志學置業京津冀”:牛
網友“二鍋頭”:…
網友“吅”:額
網友“涼夏的午後ノ”:我怎麼記得國內有個農民還是什麼,也是研究引力波,然後參加節目還被主持人嘲諷…
網友“淮南用户65xxxx587”:那個就是看過幾本書記住幾個名詞出來瞎掰//@涼夏的午後ノ: 我怎麼記得國內有個農民還是什麼,也是研究引力波,然後參加節目還被主持人嘲諷…
網友“selena_faygo”:厲害
(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