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外專家呼籲:摩梭文化不應被貼上“原始”標籤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四川鹽源10月14日電 (楊B)“摩梭文化的確存在了兩千年,但既然它仍然存在,就是現代人類多元文化的瑰寶,我們不應給它貼上‘原始’的標籤。”14日,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盧雲峯在“世界的瀘沽湖・幸福的摩梭人”摩梭文化國際論壇上表示。

  摩梭人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處的瀘沽湖畔,其存在在漢朝的文獻中已有記載,因其當下仍保持母系社會文化而受到海內外關注。

  “現在很多關於文化的傳播,一提到遺產、原始就代表落後,這是不對等的文化語境,極不利於少數族羣樹立自己的文化自信。”盧雲峯説,在這樣不對等的文化視角中也出現了對摩梭文化窄化、惡俗化的理解。

  “走婚”是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獨特的婚姻制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但與會專家表示,目前外界對“走婚”的理解並不準確。“走婚並不是感情隨意,它只是男女雙方不再重新組建家庭的一種婚姻制度。子女雖歸女方養育,摩梭男子仍會對原生家庭的下一代負責。”摩梭文化研究學者李達珠表示,除婚姻制度外,摩梭文化還包括音樂、舞蹈、建築、生活方式等多種文化形式,外界對摩梭文化的關注角度應更加寬廣。

  現代文明下的摩梭文化傳承也成為關注焦點。“摩梭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的‘活化石’,它不是展館中的展品,如何在差異較大的文明衝突中得以保全,在資本的衝擊下得以傳承,的確是一個難題。”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主任蔣寧平説。

  圖為摩梭學徒正在繪製唐卡。 王鵬 攝

  盧雲峯認為,摩梭文化的傳承可借鑑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的文化發展方式:保留原有文化,引入當地年輕的文化創意團隊,用現代文明的方式去詮釋原有文化。盧雲峯認為,摩梭人對資本的進入也應有客觀的態度,“資本不是不可以進,但是主導權不能隨意出讓,當地摩梭人才是文化傳播的主導力量。有不少資本到當地賺了錢就走了,也並沒有給當地帶來實質的利好。”

  這一論點得到美國邁阿密大學哲學博士克里斯・雷西科的認同。“我們需要更多的學者、藝術家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講述摩梭人的故事,用文化產品寄託摩梭文化的精髓。”克里斯・雷西科説,目前西方國家對於摩梭人的瞭解更多是通過學術研究的話語體系,這不利於摩梭文化生命力的延續,“我相信這裏還有很大的文化潛力,可以用創新形式去表現與傳承。”

  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康斯坦丁諾斯・索巴斯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政府對於保護傳承少數族羣文化至關重要,而所有的文化保護中,語言的保護最為重要。“建立博物館這樣的傳承方式當然重要,但摩梭文化是與生活方式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尊重與保護他們的生活狀態更加重要,畢竟他們並沒有生活在展館中。”康斯坦丁諾斯・索巴斯説。

  “世界的瀘沽湖・幸福的摩梭人”摩梭文化國際論壇由中國新聞社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