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8月23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在甘肅康縣,青山綠水間藏着美麗人家。沿着山路穿梭在林間大道,目之所及如詩中所寫“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不禁自問:這是大西北的農村嗎?門前溪水潺潺,院內桂花飄香,山前屋後,竹林瀟瀟,美味的純糧食酒、農家飯菜接待着四面八方的遊客。
“去過全國很多鄉村旅遊,大部分是個別村建成美麗鄉村,康縣是沿路所有村落都建設得那麼美。”來自陝西的遊客丁一高帶着全家自駕遊,正在康縣陽壩鎮上買茶葉和蜂蜜,他告訴記者,在甘肅南部山區還有這樣一個“全域是旅遊美景”的地方,令人驚喜。
康縣縣委書記李廷俊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該縣集中力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對全縣350個村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分年建設,整體推進,每年集中新建美麗鄉村50多個,目前,全縣350多個行政村中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美麗鄉村達到294個。
圖為康縣陽壩鎮夜景。 南如卓瑪 攝
規劃不只是城裏人的事,農村也有
2011年9月,李廷俊到任康縣,通過走訪民眾,聽意見走基層、聽民意解民憂,詳細瞭解了老百姓對農村工作的所訴所盼,並結合自己長期的基層工作經歷,總結先進經驗和典型,總結羣眾的需求。“過去,搞好建設規劃好像只是針對城市而言的,農村建設始終處於粗放模式、邊緣化狀態。”李廷俊説,農村好像是“髒亂差”的代名詞,缺乏科學管理的理念。
2008年“5・12”地震之後,災後重建時間要求非常緊,建好三間約45平方米的安全房,七八月動工,十月就得搬進去。“那時候,農村就像一個工地,新舊不一,層次不齊,雜亂不堪。”李廷俊説,但當時有些通過集體規劃、移民搬遷的農村,建設得很乾淨整潔,令人眼前一亮,也給了我們新的啓示。
通過調研,康縣打破過去長期的思維慣性,對全縣21個鄉鎮350個村,按不同風格進行規劃設計,堅持“不砍樹、不埋泉、不毀草、不挪石”的鄉村原生態保護理念,“一村一規劃、一村一景觀、一户一品牌”的建設理念,以及“就地取材、順勢而為”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全面推進全域美麗鄉村建設。
結束對農村“各自為政”的局部“手術”
有了規劃,就得解決資金問題。李廷俊説,作為一個西部貧困縣,要解決諸多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領導必須要有改革的勇氣、擔當的精神和開拓的思路。
“現行體制下,國家財政每年在農村投入很多資金及項目,但是卻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農村發展依然裹足不前。”李廷俊坦言,這是自己多年在基層工作的感受,比如康縣,每年大大小小的項目,為家家户户投進去兩三萬元,其中包括國家各種補貼,比如農機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等,沒能解決農村最根本的問題。
李廷俊説,當前,對農村投資的項目非常多、但比較分散,比如農牧上搞一些農業科學項目、水利部門搞一些水利項目,每個項目幾百萬元,各部門的項目資金很分散,如果不整合起來,按照過去機制,各部門各自為政,一年一二十個部門在農村都有投資,分散下去都“撒了胡椒麪”,解決不了農村問題。
近年來,康縣科學規劃,整合資金,統一推進,每年集中精力建設50多個美麗鄉村。“這樣一來,建成一個美麗鄉村實際就是三四百萬元的事情”,李廷俊説,各部門資金整合投入這些村,並以這些資金帶動羣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一攬子把美麗鄉村建設的相關棘手問題全面解決,項目資金形成了集聚和撬槓效應。
公平合理的政策,避免一切攀比和矛盾
康縣建設美麗鄉村,當地羣眾是最大的主力。“根據我以往在農村工作的經驗,如何調動羣眾積極性,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觀,陽光地兑現羣眾的獎補”。李廷俊説,公平合理的政策,消除了老百姓之間的攀比,避免了項目建設中的很多矛盾。
鄉鎮基層幹部是帶動羣眾建設美麗新家園的另一個重要主力軍,李廷俊同樣談到“公平公正”。他説,要有一個嚴格的考核體制、公平的評判機制,干與不幹、幹好幹壞、用事實説話,形成全縣上下比着幹、搶着幹、學着乾的氛圍,只要幹出老百姓滿意的成績,組織會給予公平公正的待遇和晉升機會。
“美麗鄉村建設,要由主要領導帶頭,靠實各級領導責任,充分發動羣眾的積極性,攻堅克難,苦抓實幹,集中力量全面推進”,李廷俊説。
改善人居環境,解決農村“久治不愈”難題
中國老百姓幾千年來,最大的訴求就是安居樂業。李廷俊説,當前,農村普遍存在很多社會問題,比如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孤巢老人等。
“還有最迫切的問題是大齡青年的成家問題。”李廷俊説,稍微優秀點的考了大學,剩下身體好的當了兵,留在家裏的出路就是外出務工。進城務工後,看到外面條件好,姑娘留下不回來了,農村男青年娶媳婦難上加難。這種情況,精準扶貧也很難解決,特別是農村的一些三四十歲成不了家,對生活沒有信心沒有希望的,個人的生活婚姻問題就轉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甚至有些在村裏小偷小摸、好吃懶做、等靠要思想不斷滋生。
李廷俊認為,解決農村這些“久治不愈”的難題,需要改善人居環境、縮小城鄉差距。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康縣由於環境的改變、電商產業的發展、鄉村旅遊的興起,很多人返鄉創業,做電商、開農家客棧、農家樂,既能在家門口致富,又能陪伴老人小孩。與此同時,家鄉美了,村裏很多男青年外出務工,還帶回來了外地媳婦。
康縣“山大溝深土地少,青山綠水特產多”。李廷俊説,人居環境改善了,大家對生活有了信心,有了希望和追求。許多羣眾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如今,茶葉、核桃、花椒、木耳等土特產品通過宣傳推介逐漸聲名鵲起,大量的特產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綠色產業初顯成效,生態經濟逐漸火熱,全域旅遊漸入佳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