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5後半數想當網紅 不想找工作或難找心儀的工作?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綜合

  95後半數想當網紅,不想找工作或難找心儀的工作?成長在互聯網經濟浪潮中的“95後”也開始逐漸步入社會,他們已經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就業觀念和渠道,在畢業後的就業選擇上,呈現出越來越多元化和網絡化的趨勢。

  近日,QQ瀏覽器發佈了一份關於“95後”就業觀的數據調查報告,展現出了他們的“迷之就業觀”。

  大家談

  為什麼“95後”不想找工作或難找心儀的工作?

  企業有用人需求但難以精準對接

  “我不太在意工資,但希望能到一個大公司就業,能學到更多東西。可是現在投了一個月簡歷,平台都相對比較小,跟我想象中的職場不一樣。”

  “銷售薪水高,但挑戰太大,怕自己不能勝任,文字類工作又幾乎沒有晉升的空間,實在太糾結了。”

  兩名應屆畢業生説出了自己求職過程中的困惑。

  記者在日前走訪招聘會時也發現,不少企業對人才需求量很大,一個崗位就要招聘應屆生20人、50人甚至100人。然而,面對企業的“求賢若渴”,大部分畢業生卻沒有想象中熱情。

  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80%畢業生的就業是在校園招聘解決的,校園招聘的針對性顯然更強。但是,近年來就業矛盾已經不再僅僅是人才需求總量上的矛盾,更是結構不平衡導致的矛盾。如何把企業大量的用人需求和大學畢業生進行“精準對接”,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新命題”。

  實現“精準對接”的意義在於,一方面企業能招到技術成熟、職業忠誠度高的畢業生,一方面學生對就業質量也滿意。遼寧輝山乳業集團的人力部門負責人透露,該企業每年都要招聘200-300名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才總需求量較大。該企業採取的方法是校企合作,與部分院校開展“訂單式培養”或者開展一系列體驗式培訓,學生畢業前就到企業裏實際工作,瞭解企業文化,明白工作流程和職場規則,從而成為一名真正的“成手”。

  為什麼“95後”職業忠誠度低一言不合就辭職?

  80%學生缺乏自我評估和正確的職業認知

  在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局舉辦的就業高峯論壇上,一家金融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曾表示,目前“95後”畢業生“閃辭”的情況比較嚴重,有的學生工作兩三個月,就會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造成頻繁辭職。

  遼寧某高校就業指導處負責人透露,從歷年經驗來看,80%的在校大學生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職業性格特點和職業能力所在,不太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

  對於這種現象,人力資源分析師黃海榮認為,比較好的解決辦法是開展校園職業指導課,讓大學生對職場有提早認識,切身感受企業氛圍,對就業有一個相對現實和準確的認知。

  業內專家認為,就業主管部門和高校應該對接專業的職業發展平台,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行有效評估,並出具評估報告,讓畢業生對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有一個明確認知,避免出現就業時“眼高手低”。

  大學生創業可享受

  哪些税收上的優惠?

  本報訊遼瀋晚報、聊沈客户端主任記者胡海林報道持《就業創業證》的大學畢業生創業從事個體經營的,不僅可享3年內每户每年9600元為限額減扣税,而且僱傭有《就業失業登記證》的人員並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可以按人數予以限額減扣5200元的税費。

  瀋陽市地税局工作人員説,雖然政策沒有單獨就大學生出台税收優惠政策,但把大學業創業羣體列入幾個享受税收優惠的特殊對象之一。

  根據規定,對持《就業失業登記證》(或附着《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按每户每年96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税、城市維護建設税、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税。納税人年度應繳納税款小於上述扣減限額的,以其實際繳納的税款為限;大於上述扣減限額的,應以上述扣減限額為限。

  這裏所説的持《就業失業登記證》(或附着《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人員是指:一是在社保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人員;二是指零就業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勞動年齡內的登記失業人員;三就是指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

  所以,這三類人羣創業的,其商貿企業、服務型企業、勞動就業服務企業中的加工型企業和街道社區具有加工性質的小型企業實體,在新增加的崗位中,當年新招用在社保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且持《就業失業登記證》人員,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營業税、城市維護建設税、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税優惠。我省定額標準為每人每年5200元。

  地税部門解釋,2015年初税務總局等4部門下發文件,將《就業失業登記證》更名為《就業創業證》,已發放的《就業失業登記證》繼續有效。同時,取消《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持《就業創業證》即享受前述税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