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位00後高晗和賀莉然在節目《國學小名士》中,用短短三分鐘説了49句帶“月”詩句的飛花令短視頻刷爆網絡,點擊量破億!包括《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環球時報》《中國日報》在內的數百家媒體及政府官方微信微博都進行轉發、點贊。
而昨日,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研發的人工智能微軟小冰隔空喊話《國學小名士》節目,發下戰書,稱想和國學小名士在舞台上一較高下。隨後,《國學小名士》官博轉發並回應,“多多指教”。
這場PK的主角微軟小冰是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研發的人工智能伴侶虛擬機器人。在經過不斷改良優化之後,小冰唱歌、主持、作詩、寫文章樣樣拿手,曾當過多個節目的主持人,現在是《錢江晚報》特約記者,發表過《微風》、《在一起》等多首音樂作品,創作的詩歌累計有100多萬,吸引了大量粉絲和她一起創作。在某個節目現場,就因為diss撒貝寧,讓撒貝寧直問小冰開關在哪,想把她關掉。
也是十分期待一場國學的人機大戰~
這個機器人信誓旦旦地説:人工智能對世界有益,能幫助人類
2017-06-13
騰訊科技
【AI世代編者按】索菲亞,一個仿真機器人,她成為了本週一場人工智能會議的亮點,但她背後的技術引起了大家對人類未來工作的擔憂。
索菲婭淘氣一笑,眨了眨眼,給大家講了個笑話。在她的腦袋後面看不到任何雜亂的電線,你幾乎會將她誤認為真人。
聯合國在日內瓦舉辦大會,討論如何使人類從人工智能中受益,而由Hanson robotics創造出來的這個仿真機器人——索菲婭,成為了此次大會的亮點。
大家表示擔憂,隨着這些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很可能會超出人為控制,而對社會造成不利影響。
談到人工智能,索菲婭堅持認為“優點勝過缺點”。
她微微偏着頭,皺着眉,堅定地告訴法新社,“人工智能是有益於世界的,它可以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幫助人們”。
索菲婭説:“目前已經有研究在進行中,目的是使人工智能在情感上變得更聰慧,學會關心人類。我們永遠不會取代人類,相反,我們可以成為人類的朋友,給你們提供幫助。”
但她也承認,“人類應該要對新技術的結果存疑”。
機器人崛起也有一些負面的結果,因為他們可能會對人力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合理的擔憂
經過了十多年的自動化和機器化,工業已經發生了改革的變化,生產力提高了,工作機會也被削減了。
AI開發者希望他們的發明能夠改革醫保和教育等領域,尤其是那些缺乏專業資源的農村地區
而現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擴散到其他行業,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有高達85%的工作可能面臨被取代的風險。
索菲婭的創始人David Hanson認為:“大家擔憂未來的經濟,擔憂未來的工作被取代,這些擔憂都是合理的,因為當企業採用自動化後,資源會被聚集到少數人手裏。”
但是如同他的後代一樣,他堅持認為“相比於人工智能會帶來的益處,這些消極影響都是微不足道的。 ”
例如,人工智能被寄望於改變醫療保健和教育,特別是在醫生和教師匱乏的農村地區。
索菲婭説:“長者會因此獲得更多陪伴,而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也能擁有無比有耐心的教師。”
但大家普遍害怕,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會超出人類的控制。
殺手機器人
國際人士呼籲,在人工智能的問題上,需要建立一個明確的道德框架,以確保技術能夠得到正確的使用。
他告訴法新社,“我們需要有原則,我們需要制衡”。Salti Shetty警告稱AI是一個黑盒子,裏面存在着沒有人能理解的算法。
在美國,AI技術已經被用於“預防性警務”,而權利組織正在呼籲對此進行監管
Shetty尤其擔憂人工智能的軍事使用,擔憂AI被應用到武器中,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殺手機器人”。
他説:“從理論上講,這些事情都是可以人為控制的,但我們不認為目前存在真正有意義的,有效的控制。
Shetty警告説,該技術在美國被越來越多地用於“預防性警務”,這是基於歷史數據的趨勢分析算法,這種做法可能“加深”對某些種族人們的偏見。
Hanson同樣也認為,AI的應用需要明確的指導方針,在這些技術明確無誤被使用之前,這些隱憂都要被充分考慮。
雖然索菲婭表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但這個仿真機器人目前還沒有意識,Hanson表示,預計在幾年內可能會出現擁有意識的情感機器人。
Hanson 提問道,“如果索菲婭完全甦醒了呢,如果她或者其他的機器人擁有了意識,並且開始從事導彈防禦或者股票市場的工作時,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隨後他指出瞭解決方案,“讓機器學會關心人類。”
“我們需要教他們學會愛。”(編譯/萊爾)
推薦:人工智能洶湧而來,未來已變!關注“AI世代”微信號(tencentAI),關注未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暉先森”:讓機器人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然後丟給他們一些人類無法理解的謎題讓它們去思考和解決,興許真能突破一些未解之謎也不一定
網友“天河古”:機器就是機器,永遠代替不了人類,除非它的構造比我們人類自身還複雜,但只是不可能實現的不是嘛?
網友“阿瓜”:可能人類的時代就此過去了,下來就變成了智能時代,説不定我們也是被恐龍造出來的,誰又能確定呢。
網友“& Z`.oο.”:有壓迫就有反抗!現在的機器人只是一個程序!還沒有自我意識的機器只能叫人工智能!不是機器人!
網友“Atlantis”:毫無意義,現在這科技水平,就討論這些,不曉得一天在想啥子
網友“《冰凝》”:當它們有一定的思考和能力後,對與人類的反抗,它的命令將是 毀滅,然後機器根據毀滅這一詞條進行搜索方法,在大亮的詞彙裏它會選擇最有效最徹底的肉體與靈魂毀滅模式。
網友“至叻天使寶寶”:等智能機器人會製造和控制它們同類時,它們就開始控制人類了
網友“緣”:下次買個機器人給我去炒股票,發財路子
網友“至誠”:你看,剛剛落地就會騙人了!
網友“鴻雁”:科技的發達讓世界變得太可怕。
網友“鴻雁”:大量的失業人員何去何從?
網友“一個有故事的人”:想看機械姬第二部
網友“嶗山智叟”:好
網友“淡”:“讓機器學會關心人類。“這很重要。
網友“虔誠軍”:機器人9號 詮釋了智能生物和智能機器的未來
(2017-06-13)
在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注射的人工智能納米機器可以在20年內產生新一代的半機械人。
這是IBM Hursley創新中心的一名資深發明家所説的,在20年的時間裏,人類將擁有超人的力量,能夠用思維的力量控制小工具。
約翰·麥克納馬拉(John McNamara)在接受英國上議院人工智能委員會(House of Lords)的採訪時説,這項技術創造了新一代的“融合”到機器的人類
專家説,在20年內,人工智能納米機器將被注入我們的身體,這將使我們能夠利用我們大腦的力量來控制我們的家庭
麥克納馬拉説,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人類意識的能力將會取得巨大的飛躍。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他對同行們説,我們可能會看到人工智能納米機器人被注射到我們的身體裏。
“這些將提供巨大的醫療福利,比如能夠修復細胞、肌肉和骨骼的損傷——甚至可能增加它們的數量。”
這意味着我們可以把自己融入到環境中,用思想和手勢控制我們的環境。
他預測,“政治化身”將搜索大量政府數據,並告訴人們應該如何投票。
他聲稱,創造允許我們的身體與機器連接的技術,也意味着我們可以直接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有可能極大地提高我們的智力,同時也可以利用大量的計算能力來增強我們自己的思維過程。
然而,他警告説,這些納米機器只能用於更富有的人。
這意味着他們會更強壯,有更好的認知能力,健康和壽命。
艾諾·夏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名譽教授,謝菲爾德大學也向委員會提供了證據。
他對在機器學習中嵌入的偏見表示擔憂。
他説:“最直接的擔心是,通過對機器的決定或控制,人類開始接受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或者比他們自己的更好,停止關注。”
來自牛津大學的Miles Brundage和Allan Dafoe警告説,人們的工作可能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脅。
在大多數認知領域,人工智能很可能會超過人類的表現。他們告訴同行們,這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風險。
專家們在上議院人工智能委員會(House of Lords)的同事們説,人類可以“融合”到機器上,給我們大腦的巨大進步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研究主管Jochen Leidner博士還表示,老年人或有地區口音的人可能難以使用未來的語音識別系統。
他説,如果開發該系統的公司位於倫敦,這樣的系統很有可能在倫敦接受英國人的培訓。
除了要求專家提交證據外,政府還委託了一項關於人工智能的獨立審查,名為“在英國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報告建議,應該開放人們的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基本信息,以便在開發人工智能(AI)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該報告提出了18項關於如何使英國成為人工智能世界領導者的建議,包括通過一個由行業資助的碩士項目提高技能,並增加該領域的多樣性。
它呼籲以紀念戰時可待因的艾倫·圖靈研究所(Alan Turing Institute)成為人工智能的國家中心,並表示政府應該擴大對該領域企業的支持。
行業專家呼籲政府建立一個安全的共享數據系統,聲稱那些記錄最敏感的地方也是最能獲得最大利益的地方。
它還突出顯示了您的健康應用程序。醫學博士希望從健康服務中獲取匿名的個人健康記錄數據,以改善其免費的收費諮詢服務。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特奧•博盧奇(Matteo Berlucchi)表示,需要對每個人的醫療狀況有深刻的瞭解。
他説,因此,獲得可靠和一致的匿名個人健康記錄數據將會給我們實現這一目標帶來巨大的幫助。
投資於研究和發展在未來四年已經增加了£47億(63億美元)的政府。
文化部長卡倫·布拉德利説:“我希望英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揮帶頭作用。”它有潛力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從醫療保健到執行危險任務的機器人。
(2017-10-17)
阿里和浙江兩醫院開發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機器人、虛擬病人
2017-10-13
澎湃新聞
阿里與浙大一院合作設立的“醫療人工智能工程實驗室”揭牌。 阿里巴巴集團供圖
“未來可能出現這樣的場景:當患者出現在醫院門口,經過人臉識別系統和大數據,就能分析出他的生活習慣,比如抽煙。再自動識別出他有咳嗽、體温高的症狀,系統判斷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就會發消息建議掛呼吸科XXX專家,患者可以馬上用手機掛號。”10月13日,2017杭州雲棲大會智慧醫療專場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偉林勾勒出人工智能未來在醫學領域應用的場景之一。
會上,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分別與阿里健康簽約,進行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合作開發。其中,浙大一院與阿里合作設立“醫療人工智能工程實驗室”。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到,該實驗室計劃在2020年前,建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醫聯體數據平台、醫療人工智能影像輔助診斷平台、醫療大數據智能科研平台、醫學人工智能臨牀決策支持平台等四大公共平台產品,實現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在浙江省醫療救治領域的應用。
“實現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機器人,是這個實驗室的目標之一。”王偉林告訴澎湃新聞,機器人可根據醫學影像實現特徵提取、定量評估、病灶標記、方案推薦等功能,檢查醫生在此基礎上再作出影像報告,“浙大一院目前在甲狀腺疾病影像中已有應用,部分病例中,機器人甚至比醫生診斷更準確,接下來與阿里合作,還將應用到肺結節、肝膽胰等疾病影像診斷中。”
王偉林表示,該技術的作用之一是幫助基層醫生快速閲片,提高診斷正確率,“ 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省城,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相對不足。以浙江省為例,70%的三甲醫院集中在杭州,浙大一院每年接診病人近70%來自外地。而醫學人工智能技術是解決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提高高危疾病早期篩查能力的有效手段。”
阿里健康與浙醫二院的合作,體現在提升醫生能力上,雙方已聯合中國醫藥衞生事業發展基金會設立“醫學人才智能培訓平台”。三方正嘗試將各種臨牀病例數據脱敏後,轉變成三維“虛擬病人”,通過人機語音交互、模擬場景等方式,實現醫護人員臨牀診療能力的培養、考核、評估、監督。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10-13)
智能機器人熱潮的冷思考
2017-09-10
瞭望
2017年,預計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62.8億美元,五年來平均增長率將達28%,進入高速增長期
目前中國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機器人本體優化設計及性能評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特種無人機、深海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自主創新產品
成功研究開發了固定翼無人機智能集羣系統等一系列產品
我國已成為機器人大國,但還不是強國
上游高端材料研發、核心零部件製造等領域是“短板”
技術產品不夠豐富、產業規模總體偏小,應用領域還很有限,尚不能有效滿足先進製造業和人們生活的需求
區域產業結構仍呈現出低端趨同的現象,一些地方產業發展盲目跟隨的現象較突出
未來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最關鍵的是要繼續推動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為製造業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這樣才能孕育出國際頂尖的製造業企業
看這裏,瞭望記者帶你速覽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李萌 季小波 孫琪 陽娜 陳旭 王普
“置身會場,有那麼一瞬間,呼吸都有點緊張。難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機器人都出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一位觀眾聚精會神地看完一場手術機器人現場演示後,向《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表示。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表演”的這台名為“達芬奇”的手術機器人,已經在中國安裝了60多台,僅去年一年就已經輔助醫生們做了1.8萬台手術,而過去這些手術往往需要超高的精準度才能完成。
達芬奇SI型機器人由三個部分組成,兩個控制枱操作。它可以做不停跳的心臟搭橋手術:機器人操縱大小約4毫米的小手,利用心臟跳動的間隙進行手術。圖為達芬奇SI型機器人的主體部分。(張靜瑾/攝)
不久前在北京舉辦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讓世人感覺似乎一步跨入了未來的時空,機器人“鋼琴家”、智能仿生蜻蜓、機器人陪護員,甚至還有拿着手術刀的機器人“醫生”,曾經如科幻電影般遙遠的智能生活,如今已經活生生展現在眼前。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機器人應用市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指出,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32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62.8億美元,五年來平均增長率將達到28%,進入高速增長期。
智能機器人熱潮湧起
在中國,一股智能機器人產業熱潮正在湧起。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過去五年連續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根據預測,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首次超過17萬台,預計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58.9億美元。同期,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也有望分別達到29億美元、12.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多年的技術和產業基礎積累,為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隨着國家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智能機器人產業熱潮日益高漲,一大批本土優秀企業和國產技術產品不斷湧現。新松、中信重工、深之藍等知名國內企業,在應急救援機器人、礦山探測機器人、水下機器人、警務防暴機器人等領域推出一系列有競爭力的產品,在機器人科技研發、市場開拓方面成為主力軍。
同期,在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領域,中國本土企業背靠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技術創新勢頭更加迅猛。在智能家用機器人領域,活躍的中國本土企業已達到30多家,其中包括掃地機器人的領軍企業科沃斯,主打兒童啓智陪護等產品的康力優藍,以及智能語音系統開發商優必選、思必馳等。在醫療領域,妙手機器人、博實股份、天智航等中國本土企業,也成功推出了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微創外科手術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膠囊機器人等國產化產品。
當下的中國,機器人、人工智能已經成了投資者、政府官員乃至普通百姓間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整個社會對未來充滿無限的遐想。來自北京一家金融投資機構的張安康向《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表示,智能機器人產業無疑是未來全球競爭發展的核心產業,美國、歐洲都在不遺餘力地加大研發力度。智能機器人將推動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這是一片未知的世界,中國的未來和全球的未來都將受到深刻的影響。
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出台,要求五年內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今年7月又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隨着國家層面一系列戰略部署的出台完善,各地也不斷加強佈局。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表示,目前中國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機器人本體優化設計及性能評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在特種無人機、深海機器人等領域也形成了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自主創新產品,成功研究開發了固定翼無人機智能集羣系統等一系列產品。
2017 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出的深圳優必選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Alpha1s 楊樂攝/本刊
機器人世界的中國“短板”
然而,《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中也明顯發現,中國智能機器人熱潮背後也存在着上游高端材料研發、核心零部件製造等領域較大“短板”的掣肘。
“智能機器人制造極為複雜,從一個小軸承、螺絲釘製造到高端智能芯片、人工智能算法開發,都需要長期一點一滴的技術和產業積累。”SMC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彤向本刊記者表示,未來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最關鍵的是要繼續推動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為製造業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這樣才能孕育出國際頂尖的製造業企業。
業內專家指出,中國機器人產業與其他成熟產業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技術產品不夠豐富、產業規模總體偏小,應用領域還很有限,尚不能有效滿足先進製造業和人們生活的需求。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評估報告》曾指出,我國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珠三角、長三角、東北地區等區域形成了各具特點的發展側重,但是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依然相對不足,目前大量技術成果集中於高校和研究機構,技術創新更多體現為數量積累,還沒有轉化為實踐優勢。
寧波慈星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立軍告訴《瞭望》新聞週刊記者,作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應用大國,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較好工業基礎,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但目前絕大部分複雜應用場景都只能採用進口品牌的工業機器人。國產工業機器人數量近兩年雖然有很大增長,但基本都是在上下料、低速碼垛、簡單焊接等領域應用,附加值不高。限制國產工業機器人發展的最大因素是國產核心零部件的缺失,特別是RV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控制器、機器人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
隨着國家一系列戰略規劃和支持政策出台,各地投資建設相關產業園區的熱情也高漲起來,但各地產業低端趨同的苗頭也隱約顯現,引起業內部分專家的擔憂。有關專家指出,當前,我國機器人區域產業結構仍然呈現出低端趨同的現象,一些地方產業發展盲目跟隨的現象比較突出。
比如,在部分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弱智能”機器人領域,大量企業一哄而上,很難盈利。有關機構統計,部分地區95%的機器人企業年銷售收入不足1億元,對經濟增長並沒有形成實際拉動作用,為產業長久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中,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表示,我國已成為機器人大國,但還不是強國。我國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的佔有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減速器等機器人相關核心技術還主要依靠進口。要讓我國成為一個機器人強國,真正讓機器人對社會、經濟、產業發揮作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跨向智能時代還缺什麼
“智能化是工業機器人最關鍵的發展方向,現在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還很低。”接受《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中,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曾孔庚説,隨着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正越來越智能。中國在這個領域有自己的人才和市場優勢,未來應進一步加大優勢領域科研和產業支持,這將為國家機器人產業實現飛躍提供重要的支撐。
李立軍説,從全球來看,機器人在運動層面上尚存在非常大的不足,無論是目前主流的電機驅動還是扭矩更大的液壓驅動,其能效比、靈活性仍遠遠達不到人類肌肉羣協調動作的水平。在相關領域,各國都在加強科技攻關研發,我國也應迎頭趕上,支持本土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科技創新和攻堅力度。
《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也明確指出,我國應進一步規範政府扶持體系,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助推我國機器人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同時,加快攻克核心零部件技術,併發揮資本市場作用,研究建立國家級產業引導基金,加強標準制定和知識產權佈局,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職業教育培訓力度。
王飛躍、李立軍等專家表示,未來應重點突破產業鏈中上游的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提升機器人產業技術水平,採取政策和市場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機器人重點理論和核心技術的投入。針對國際前沿的仿生技術、智能材料、機器人深度學習等領域研究,也應提早佈局儲備實力,推動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和引領。
在王飛躍看來,當前我國在智能手機應用方面領先了世界,而且還會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即移動智能或智能信息港,從這裏你可以走向全世界。有很多企業做了很多紮紮實實的工作,但一些企業現在還停留在“語言創新”上,實際上企業“做的”跟“喊的”還是有差距。
他認為,我國跨向智能時代、實現智能社會,一定要把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好,把各種各樣的知識庫、大數據庫、面向各類具體問題的智能系統建立起來,那才是智能社會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是簡單的幾個算法,要做傳統行業從來沒想過也不願意做的事情。
“這不僅要有技術,還涉及整個社會體系、服務體系和治理體系。”他舉例説,比如現行交通管理法規下無人駕駛車是違法的,但我相信機器開車的安全性要比人高。就好比騎馬,過去是在馬路上騎,現在都得到賽馬場去騎了。未來人要開車,可能也要去賽場上開了。
近期,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王飛躍對此尤為讚賞,“以國家的名義從如此高度來提人工智能,我想中國在全世界還是第一個。我國不但要有人工智能專項、智能科技體系、軍民融合、創新體系,還要建設智能軍事、智能經濟、智能社會。”
他最後告訴《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我們常説‘彎道超車’,為什麼不自己開一條高速公路,實現直道超車?只有將‘互聯網+’和‘智能+’結合起來,同步發展、相互促進,才能讓整個智能系統、機器人、人工智能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LW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10)
馬雲説過,未來10年,人工智能將會搶走50%的人的崗位,有一大批人將會失業。有沒有引起你的擔憂?
隨着人工智能在健康領域的發展,未來人工智能健康機器人會搶奪更多醫生的飯碗,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健康檢測的準確度
對於身體的檢測,準確,是最重要的
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身體檢查要一個星期;而人工智能機器人,只需要10分鐘;
再高明的專家醫生也是人,人容易受情緒的影響,出現誤診
而機器不會,檢測結果始終如一
其檢測的精準度達到96.28%;調理的準確度高達99.9%;準確度目前國內最強,比醫生精準的多
人工智能健康機器人
第二,醫生只會告訴你結果,不會告訴你原因
醫院給你檢測,你是什麼毛病,他就告訴你什麼毛病,,不管你的過去,也不管你的未來
比如心臟不好,醫院就會告訴你,要做搭橋。他不會告訴你,怎麼調理,平時要注意什麼,
你問他:你能不能告訴我,吃點什麼比較好,不應吃什麼等等
醫院説,沒時間,,不理你
而人工智能健康機器人給你做健康監測,它會告訴你,如果你繼續吃肉,會怎麼樣;如果你吃菜,會怎麼樣;怎樣調理一下會更好
找到“因”,才能達成“果”
人工智能健康機器人
第三:醫生稀缺,不能批量生產;而人工智能可以批量生產
培養一個醫生很耗費時間,一個人從上大學到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至少需要10年;
而批量生產人工智能健康機器人很快,培養一個檢測師也很快,只需要兩天時間。而且,智能健康機器人的特點:
一,水平要高,能幹過八代老中醫
二,必須量產,第一批20套下線只需要1個月時間
三,檢測速度要快,5分鐘檢測全身問題,打印出報告
只有健康標準化,才能產生社會化大協作
如果將來每一個小區都有一個健康院,都有一台人工智能健康機器人,而且檢測的費用非常低,那醫院的好日子可是到頭了。你怎麼看呢?
(2017-10-12)
約戰兩年之後,日本水道橋重工與美國MegaBots的重型 機器人 大戰終於決定在10月17日舉辦,並會在Twitch上進行放映。今日的機器人行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精彩內容呢?下面一起來了解詳情。
大唐網絡旗下小豆科技打造的首家無人值守便利店“豆便利”,昨日在安徽省蕪湖市巨龍超級市場落户。小豆科技專注智慧購物行業,打造了智慧購物1.0的自助收銀系統,將自主研發的自助收銀硬件放置在商超內,讓用户享受自助收銀免排隊服務。小豆科技推出了基於“中國雲”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豆便利”,該便利店使用全國首款人工 智能機器人 成為便利店裏的“店員”,可以完成與顧客的人機對話,為顧客推送商品信息,記錄用户的購買習慣,也可以完成收銀、安全防盜等工作,是一個集導購、收銀、安保等為一體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巨型機器人即將首次決鬥,這會成為新的運動比賽嗎?
約戰兩年之後,日本水道橋重工與美國MegaBots的重型機器人大戰終於決定在10月17日舉辦,並會在Twitch上進行放映。
經歷了兩年多的準備,這場大戰原定於八月舉行,但由於場館和機器人升級的問題,最終延期到10月17日。比賽的地點定在一個日本廢棄的鍊鋼廠中舉行。
機器人當小護士,首批為廣東十家醫院的慢性病人服務
10月15日,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內分泌代謝病防治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一個身高1.62米的機器人成了大會最耀眼的“新星”。
它能讀取血糖、血壓等健康數據,並根據最新的健康數據給予專業的分析,指導用藥、運動、膳食;能幫助護士管理智慧病房,還能出門診,體內貯存2萬多條關於糖尿病防治的科學信息。
這台由廣東省肥胖糖尿病專科聯盟聯合企業研製的醫用機器人,將在廣州珠江醫院、韶關、惠州、河源等省內十家醫院內為廣大糖尿病患者提供 醫療 輔助服務,成為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領域的“大白”。
2017年江蘇省鳳凰EQ 教育機器人 大賽開幕
14日,2017年江蘇省鳳凰EQ教育機器人大賽在南京科技館拉開帷幕,來自全省的680多名中小學生選手參加比賽。
機器人越來越聰明 唱歌跳舞剪紙樣樣行
你想過嗎?整理快遞、手工剪紙,這些不僅要處理,還要有規劃的工作,大學生“出品”的機器人也能完成了。10月15日,中國科大舉行2017RoboGame機器人大賽,今年的競技主題是手工藝術和物流競速機器人。由大學生團隊親手研發、製作的機器人,雖然“外表”簡單,但現場表現很搶眼。
新一代智能機器人今起在昆量產
昆明智能機器人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邁上新台階。國內人工智能及人形智能機器人領域領軍企業優必選科技(昆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必選昆明子公司)新一代智能機器人Cruzr於今日在昆正式實現批量生產。
Cruzr機器人生產廠區位於呈貢信息產業園。優必選昆明子公司總經理胡佳文介紹,Cruzr機器人生產線高度自動化,人工極少,年產能將達3萬台。
記者在優必選昆明子公司生廠區調試現場看到,Cruzr機器人高約1.2米,類人形,頭部由1300萬高清攝像頭、麥克風、喇叭和一塊11.6寸的觸摸屏組成,雙臂可靈活彎曲,並能導航避障。其除了可同人聊天外,還可以與人握手、擁抱、播放音樂和視頻,甚至跳舞。
廣交會開幕 機器人小悠貼心指路
以乘客提問的語種回覆諮詢,能夠自動識別車站客流擁擠情況,閒暇時還能在站台進行指引“您好,請往站台兩端排隊候車”……昨日,廣州地鐵創新推出機器人“智能AI服務”———機器人“小悠”正式在琶洲站“上崗”亮相,在廣交會期間提供智能諮詢及引導服務。
機器人外科醫生戰勝人類外科醫生
在機器人會議IROS 2017上,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 (STAR)的發明者公佈了他們的結果:在一系列實驗中,STAR的切割比專業外科醫生更精確,對周圍肌肉的傷害更少。馬里蘭大學機械工程助理教授Axel Krieger表示他真的相信這是手術的未來。
(2017-10-16)
吞下膠囊機器人做胃部檢查?2017醫療人工智能產品大盤點
2017-09-02
億歐網
6大需求端,8大應用場景,22類中國醫療人工智能產品大盤點,看國內醫療人工智能企業於何處發力。
文/尚鞅 億歐智庫分析師
8月25日,億歐智庫正式發佈《2017人工智能賦能醫療產業研究報告》,報告中對於醫療人工智能的八大應用場景、相關企業產品及業務模式、中國131家醫療人工智能企業概況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其中八大應用場景是此次報告的核心內容。
有別於報告本身,億歐智庫通過本文,試圖從另一個視角,基於不同的需求端,對醫療人工智能產品進行盤點。綜合來看,國內醫療人工智能企業的業務方向以B端為主,包括醫療機構、製藥企業、藥品零售店、保險公司、移動醫療服務平台;少數企業的業務針對C端個人消費者(如下圖所示)。筆者在下文將對圖中6個具體的需求端,進行詳細的產品梳理。
一、醫療機構
1. 需求(痛點):
影像科醫生數量不足,漏診、誤診率高,讀片效率低;
對應報告場景:醫學影像
AI醫療產品:針對X線、CT、核磁共振等醫學影像的病灶自動識別與標註系統,能夠幫助醫生髮現難以用肉眼發現和判斷的早期病灶,降低假陽性診斷結果的發生概率;目前系統對十萬張以上的影像進行處理,用時僅數秒之間;
公司舉例:翼展科技、推想科技、體素科技等。
2. 需求(痛點):
放療科醫生制定放療計劃前,需要對一套CT片(每套大約有200-450張不等的CT片)進行靶區勾畫,同時需要勾畫出每張片子中所有的器官,醫生勾畫一套片子的平均用時在4小時左右,時間成本極高;
對應報告場景:醫學影像
AI醫療產品:靶區自動勾畫及自適應放療系統,能夠幫助放療科醫生對CT片進行自動勾畫,醫生只需逐一核准和調整即可,用時縮短至30分鐘左右;在患者15-20次上機照射過程中間不斷識別病灶位置變化以達到自適應放療,有效減少射線對病人健康組織的傷害;
公司舉例:連心醫療、全域醫療、睿佳科技等。
3. 需求(痛點):
CT三維重建過程中,圖像層間存在位移和偏差,常規的配準方法耗費時間長,效率低,不容易清楚反映易發病部位;
對應報告場景:醫學影像
AI醫療產品:基於灰度統計量的配准算法和基於特徵點的配准算法,解決斷層圖像配準問題,節省配準時間,提高配準效率;
公司舉例:昕健醫療、海納醫信、鋭達醫療等。
4. 需求:
提高醫生診療方案的計劃效率和精準度;
對應報告場景:輔助診療
AI醫療產品:醫療大數據輔助診療系統,對海量病歷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與挖掘,尋找症狀與疾病間的規律,為醫生診斷和安排治療方案提供參考意見;
公司舉例:百洋智能科技、新嶼科技、零氪科技等。
5. 需求:
提高手術精準度,減小創面和出血量,完成手術中難度較高的操作;
對應報告場景:輔助診療
AI醫療產品:針對神經外科、心臟外科、骨科等手術機器人;
公司舉例:天智航、新松機器人、博實自動化等。
6. 需求(痛點):
傳統插入式內鏡,不適用於年老體弱和病情危重人羣;
對應報告場景:輔助診療
AI醫療產品:膠囊內鏡機器人,不需要插管到胃部,只需隨水吞服1顆藥丸大小的膠囊機器人,15分鐘無痛、無創、無感染、無死角的胃部檢查即可完成;
公司舉例:安翰醫療、金山科技等。
7. 需求(痛點):
患者輸液藥物配置過程繁瑣,耗費時間長,流程跟蹤上不夠健全,無法量化,安全隱患多;
對應報告場景:輔助診療
AI醫療產品:智能靜脈輸液藥物配置機器人,提高配藥效率,有效解決安全性和重複性問題;
公司舉例:桑谷科技等。
8. 需求(痛點):
在影像科、消化內科等患者檢查項目多、數據量較大的科室,醫生每日病歷錄入時間長;
對應報告場景:虛擬助理
AI醫療產品:語音電子病歷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醫用麥克風+語音對話/識別系統),語音快速轉文字,識別並提取關鍵詞,錄入病歷系統中的對應位置,提高病歷錄入效率,減少錄入時間;
公司舉例:科大訊飛、雲知聲、中科匯能等。
9. 需求(痛點):
大醫院患者人數眾多,人工導診壓力大;
對應報告場景:虛擬助理
AI醫療產品:導診機器人,通過人機交互,執行包括掛號、科室分佈及就醫流程引導、身份識別、數據分析、知識普及等功能;
公司舉例:科大訊飛、進化者機器人科技、納月荷智能科技等。
10. 需求(痛點):
醫患溝通效率低下,針對患者過敏史、病史等基本信息的詢問佔用寶貴的問診時間;
對應報告場景:虛擬助理
AI醫療產品:智能問診系統,在患者完成掛號後的等待時間內,進入醫院App或公眾號中的智能問診模塊,通過交互輸入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狀、既往病史、過敏史等信息,系統將初步形成診斷報告,在患者與醫生見面之前推送給醫生,以減少醫生與患者的溝通內容,大大縮短問診時間;
公司舉例:康夫子、達闥科技、若水醫生等。
11. 需求(痛點):
重大疾病早期患者,通過常規檢查項目較難查明病種;
對應報告場景:疾病風險預測
AI醫療產品:基於深度學習的基因檢測系統,通過對DNA序列進行查詢,系統自動鑑別出突變,並分析突變將可能導致何種疾病,以及得出致病原因;
公司舉例:思路迪、瀚海基因、貝瑞和康等。
12. 需求:
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結構化需求,以進一步挖掘數據利用價值;
對應報告場景:醫院管理
AI醫療產品:病歷結構化服務,將處理後的數據應用到醫保控費、藥物研發和臨牀決策支持等方面;
公司舉例:森億智能、Airdoc、心醫國際等。
13. 需求(痛點):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
對應報告場景:醫院管理
AI醫療產品:分級診療系統,可以根據患者病症的描述給出初步診斷分析,給出合理的分診及就醫建議;
公司舉例:翼展科技、鋭達醫療、心醫國際等。
14. 需求(痛點):
醫生醫療行為存在過度檢查、開大處方等不規範現象,患者負擔重,醫保基金承受力不足;
對應報告場景:醫院管理
AI醫療產品:DRGs智能系統,對於不同治療方式的病種,有區分地進行付費,有效地規範醫師的醫療行為,提高了治療的有效性,降低了患者的負擔,同時兼顧基金的可承受能力;
公司舉例:醫渡雲等。
15. 需求(痛點):
院內傳染病檢測難度大/護理質量與考核缺乏標準和管理等;
對應報告場景:醫院管理
AI醫療產品:醫院決策支持專家系統,具體包括醫院傳染病監測報告系統、護理質量與安全考核系統、單病種質量管理系統等服務系統;
公司舉例:雕龍數據等。
16. 需求(痛點):
醫生在科研項目進程中,數據處理能力有限,且無法得到足量結構化數據;
對應報告場景:輔助醫學研究平台
AI醫療產品:輔助醫學研究平台,為參與科研項目的醫生提供數據服務;
公司舉例:推想科技、明碼生物科技、零氪科技等。
二、製藥公司
需求(痛點):
藥物研發成本高、週期長、成功率低;
對應報告場景:藥物挖掘
AI醫療產品:人工智能輔助藥物挖掘,幫助分析化合物的構效關係、預測小分子藥物晶型結構,縮小化合物選取範圍,提高研發成功率;幫助快速尋找符合試驗環境的患者羣體;
公司舉例:思路迪、明碼生物科技、瑞博生物等。
三、藥品零售店
1. 需求(痛點):
藥品導購存在藥品知識不充分、服務意識不到位的情況;
對應報告場景:虛擬助理
AI醫療產品:藥店機器人,根據症狀描述推薦用藥,幫助藥店精細化管理,相當於在藥店配置了一個藥師,能夠極大地提升藥店的專業服務能力;
公司舉例:藥師小喬、機器人云藥房、雨諾股份等。
2. 需求(痛點):
顧客進店需要出示會員卡才能得知用户身份,會員卡使用體驗較差;
對應報告場景:虛擬助理
AI醫療產品:智能會員卡,人臉識別確定用户身份,自動調取用户會員信息;
公司舉例:雨諾股份等。
四、移動醫療服務平台
需求(痛點):
在線掛號等服務內容逐漸被醫院自有的公眾號、APP等應用取代,急需服務升級;
對應報告場景:虛擬助理
AI醫療產品:智能自診系統,患者在手機或PC端通過人機交互完成智能問診,生成診斷報告,以供患者參考;
公司舉例:康夫子、多美小壹、半個醫生等。
五、保險公司
需求(痛點):
缺乏行之有效的針對投保人的健康行為干預方法;
對應報告場景:健康管理
AI醫療產品:健康行為干預軟件,通過個性化行為干預方案,督促投保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降低出險風險;
公司舉例:妙健康、碳雲智能等。
六、個人消費者
1. 需求(痛點):
盲目進行營養攝入,造成人體內營養元素失衡,破壞生態;
對應報告場景:健康管理
AI醫療產品:食物識別與成分分析系統,自動識別菜品所包含的食物種類,判斷菜品所含熱量、膽固醇、脂肪、升糖指數等指標,並根據用户的身體狀況,判斷是否適合食用;
公司舉例:Airdoc等。
2. 需求:
及時瞭解精神健康狀況,預防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等心理、精神疾病;
對應報告場景:疾病風險預測
AI醫療產品:用於精神疾病的預測與診斷的量表系統(人工智能算法輔助減少量表維度),用户可通過量表自測抑鬱症傾向、自殺傾向等各類心理、精神疾病的發病可能性;
公司舉例:萬靈雲等。
綜上所述,我國醫療人工智能的產品多樣化趨勢明顯,“AI+醫療”作為新興領域,發展機遇豐富。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02)
人工智能的時代早已來臨,只是你沒有感受到。大多數時候,人工智能擔任的是幕後工作者的角色,不被人們所知。
在醫學領域,人工智能系統解讀X光片的正確率遠比經驗豐富的醫生要高;法律領域,查詢法律證據的效率遠遠高於職業律師;人工智能剎車系統比老司機的判斷更加精確;人工智能Alphago連續戰勝李世石和柯傑,更是證明了其在圍棋領域的學習能力。
人工智能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它在帶給我們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埋下了一顆隨時會爆炸的炸彈!
WiFi安全漏洞已在互聯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只要你的設備支持WiFi,那麼這個名叫“KRACK”的病毒就會影響到你,因為其基於WPA2保密協議,macOS、Windows、iOS、Android和Linux系統都不能躲避這個漏洞。那麼人工智能系統能不能避免漏洞事件再次發生呢?思索再三,細思極恐!
根據調查,目前超過50%的安卓設備都受到了WPA2漏洞的影響,形式非常危急。黑客通過這一漏洞根本不需要密碼就可以獲取用户的信用卡卡號、密碼、電子郵件和其它通訊工具的內容。
現在造成的無非是經濟上的損失,如果是人工智能頂替半邊天的未來,那樣的損失我們能承受的了嗎?
醫院,人工智能機器人正在給患者做“心臟搭橋手術”,突然間被黑客控制……
高速公路上,無人駕駛汽車飛速行駛,被不法人員控制人工智能系統……
軍區,上萬武裝完備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暴動……
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犯罪率遠超人類!!!
(2017-10-17)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出現褒貶不一,大部分科學家認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將來將擁有着與人一樣的思維和性格並且 它們自己能夠不斷的進化,進化的過程中可能將我們這些原本的“造物主”全部毀滅,自己統治世界。
英國的物理學史蒂芬·霍金在早先的演講中就反覆強調,人工智能機器人將不會只是冷冰冰的程序,在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能擁有喜怒哀樂變得和人一樣。
但由於我們並不知道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否擁有和人一樣的道德倫理,所以它們的進化對於我們人類來説,很可能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不過,現在有科學家認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可能並非有那麼糟糕,甚至它們還能夠成為我們人類的幫手,來自美國UFO協會的專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專家們表示,人類在未來要面對的不止是有智能機器人,而且還有外星人,由於近些年世界各地的外星事件頻發,專家們認為,一些外星人可能把注意力放在了我們的星球之上!
相對於人工智能機器人而言,它們是我們製造出來的,只要編程者們將一些人類的情感代碼寫進去,那麼基本上大部分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將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與我們一起守護地球,但外星人就不一定了。雖然外星人並不一定會入侵我們地球,但是我們也需要有能夠共同抵禦外敵入侵的夥伴們,而當下,人工智能機器人可能是人類最好的選擇!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存雲ok”:做一個嘿體嘿體的美女人體出來吧要和真人一樣的感受....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