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聞哥:當我們看蘋果發佈會時, 到底在看什麼?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綜合

  庫克用“Thank you”結束髮佈會時,離北京時間凌晨 3 點還有幾分鐘。一小時後,陌陌 CEO 唐巖在微博上表示,“從來都理解不了雙十一搶購的人以及熬夜看蘋果發佈會的人。”

  他或許更難理解,每年看春晚的那幾億人。

  蘋果發佈會一直被稱為“科技圈春晚”。這種説法的現實基礎是:工作日期間,凌晨 1 點到 3 點,僅騰訊視頻在線人數便超過 500 萬,不完全統計,中國區全網在線人數約 1000 萬,雖然與去年 NBA 總決賽第七場(1587 萬)還有差距,但兩者已經在同一量級。

  發佈會開始前 12 小時,雷鋒網曾發過一篇預測文,從結果來看,我們和其他媒體一樣,幾乎命中了所有核心內容,不少觀眾也在發佈會結束後表示,“白熬夜了,和爆料一模一樣”。

  既然早就猜中了結局,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前仆後繼?這讓人想起了喬治·馬洛裏,在被問及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峯時説的那句,“因為它就在那裏”。

  同行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説明問題。

  雷軍在小米 MIX 2 發佈之後説,“蘋果在手機行業是神一般的存在,出於對蘋果的尊重,我們發佈會讓路改 9 月 11 號。”

  周鴻禕在宣佈做手機那天説,“毫無保留地肯定蘋果,向它致敬,我對它的態度已接近諂媚。”

  羅永浩在接受雷鋒網採訪時説,“如果有一天,一家公司把智能手機做到比蘋果還牛兩倍,它也永遠只是小蘋果。”

  顯然,和年年吐槽年年買的果粉一樣,大佬們在“吊打”iPhone的慣性中,偶爾也會吐露心聲,而這些聲音便是眾人熬夜的 BGM。

  那麼,當我們在看蘋果發佈會時,到底在看什麼呢?

  看一種體面

  沒有外國模特,沒有有色笑話,沒有明星背書,沒有突如其來的煽情,公佈樣張時,沒有特殊的構圖技巧,公佈價格時,沒有“Duang”“Boom”“Hoom”等奇怪的音效。

  這不是大巧若拙,是一種體面,但在中國,這種體面很容易被解讀成一副精緻,萬惡的資本主義面孔。

  據 Strategy Analytics 統計,過去的一個季度,蘋果佔全球智能手機行業運營利潤的 61%,同時,iPhoneX 又刷新了售價,這很難不讓人質疑,為什麼就不能厚道一點,讓更多人享受科技的樂趣?

  事實上,就在發佈會開始前不久,《財富》也問了庫克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好產品當然不便宜,我們雖然不做平價產品,但我們也不貶損做這些產品的公司,這是很棒的商業模式,只不過蘋果沒有走這條路而已。”

  最後,他還反問記者,“如果蘋果只給富人做產品,又哪來數十億台的產品保有量呢?”

  廠商一旦用比價引導消費者,他們便很容易忽略交易的前提是雙贏,從而產生一種幻覺,認為企業應該以兼濟天下為己任。

  很難説這種“引導”背後的動機。即使是價格戰裏打得最兇的某國產手機廠商,其高層在接受雷鋒網採訪時也把話説得很清楚,“其實(價格)這個東西並不是由廠家決定的,而是由市場的供需關係決定的。”

  換句話説就是,如果存在一個合理的價格,它一定會同時實現廠商和消費者的利益最大化,無論這個價格是 1000 還是 10000。

  既然如此,站着賺錢始終會更體面。

  看一個瞬間

  一年前,關於“蘋果技術不行,iPhone總被吊打”的現實,雷鋒網採訪過很多人,其中,Weloop 創始人牛浩田對這種輿論最反感,他説:“回顧一下會發現,智能手機的每一次革命幾乎都是蘋果引領的,觸控技術、視網膜屏、按壓指紋識別、金屬工藝、協處理器...”

  現在如果再問他同樣的問題,相信那些生澀的名詞又要增加一個“FaceID”。

  一個月前,魅族副總裁李楠跟雷鋒網打賭。當時他已經先後聽到了三種關於“iPhoneX”的傳聞:“iPhoneX”將採用屏幕內指紋;屏幕內指紋無法量產,有可能改成側面指紋;有可能取消指紋。

  最後他説,“如果蘋果不上背面指紋,用任何解決方案,你輸我 1000。”

  李楠心裏其實是有答案的。因為不僅“背面指紋”這種最壞但最安全的選擇不可能,連“次優解”也不可能,“蘋果如果接受側面指紋,那我就有信心把它乾死你信不信,這説明他們在設計上已經沒有追求了。”他説。

  當然,“FaceID”是新的,“人臉解鎖”卻不是新的。

  2011 年 10 月 19 日,Google 發佈了 Android 4.0,最受關注的新功能便是人臉解鎖。當時,小米生態鏈副總裁孫鵬還是一名 MIUI 工程師,測試了大半年之後,他給出的結論是,“不要把噱頭當賣點,一個例子就是 Android 4.0 的人臉解鎖,不細説,用了就知道。”

  直到 9 月 11 日,也就是蘋果發佈會前一天,雷軍也展示了小米 Note 3 的人臉解鎖。

  這至少説明以小米為代表的同行,對“未來”的感覺一直很敏感,並且也跟進得很快,但決定勝負的瞬間,並不是一隻腳有沒有踏入未來,而是另一隻腳有沒有從過去離開。

  看一種存在感

  對iPhone最經典的吐槽是“如果喬布斯還在系列”。

  蘋果發佈會結束後,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總結文的留言中,點贊第二多的評論是,“如果喬布斯還在,一定不會出現‘劉海’”。

  相同句型我們在iPhone7 發佈時看到過,“如果喬布斯還在,一定會徹底消滅天線條”;在iPhone6 發佈時也看到過,“如果喬布斯還在,攝像頭一定不會突出”。

  這些聲音有幾分理性不知道,但共鳴背後的情緒卻很清晰:有一種完美叫作“差點意思的iPhone”。

  作為一家大多數員工為 90 後的科技媒體,雷鋒網更理解這種情緒。

  朋友圈“找一找 10 年前你用的手機”刷屏時,我們很多人只能得到一句,“還是個寶寶,媽媽不給我買手機”,而當我們自己賺錢買手機時,聽説這個世界已經被喬布斯改變了兩次。

  2010 年 6 月 8 日是喬布斯最後一次為iPhone(4)新品站台,那時候最大的 90 後剛開始大學生活,最大的 00 後還在讀小學。所以對我們來説,“完美”是存在的,不過總是過去時。

  當庫克用“Thank you”開場後,他輕微哽咽着説,“如果喬布斯能親自來完成這次開幕該有多好”,説完拭了下眼角的淚水。

  這一舉動觸動了不少在看直播的人,雖然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裏,他們會邊看直播邊發彈幕或朋友圈,內容也多是調侃或吐槽,但這些情緒的和那份觸動,底色也許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