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倒賣徵信報告 背後內幕令人心驚

  員工倒賣徵信報告,背後內幕令人心驚。最近,綿陽市民楊女士,經常接到小額貸款公司電話,也時常收到類似詐騙短信。雖然她確實有貸款方面的需求,可讓她疑惑的是,名目眾多的小額貸款公司是如何獲知她的需求的?她的個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

  如果看完綿陽警方日前破獲的這起案件,楊女士的疑問也許能得到一部分解答。

  日前,成都商報記者獲悉,綿陽警方破獲了一起公安部部督“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系列案”,打掉了一條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產業鏈,抓獲嫌疑人19人,共計查獲個人信用報告等公民個人信息200餘萬條,涉案資金100餘萬元。令人吃驚的是,這一犯罪產業鏈的源頭,來自於山東某銀行一員工,其通過網絡出售公民個人“徵信報告”。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深挖中。

  綿陽市公安局遊仙區分局網安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11月,綿陽市公安局遊仙區分局民警在遊仙區海棕路設卡開展治安檢查,發現一輛轎車形跡可疑。民警在該車後備箱,發現一套疑似用於羣發短信的偽基站設備,並現場擋獲犯罪嫌疑人賴某。

  街頭偽基站

  牽出大量“徵信名單”

  調查發現,賴某是綿陽一小貸公司銷售經理,月收入十分可觀。民警對賴某展開調查,發現賴某除了將所購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免費提供給下屬、親戚用於推銷小貸業務,還將部分信息高價轉賣。

  遊仙分局網安大隊民警在固定了相關證據後,對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賴某實施抓捕,並在賴某使用的手機、電腦中發現了含有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公民個人信息3288組。審訊中,賴某交代了他購買個人信息用於轉賣、發展客户的事實。

  與此同時,2015年12月14日,遊仙網安大隊民警在成都市將購買“徵信名單”的嫌疑人陳某抓獲。經審訊,陳某對在賴某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供認不諱。

  列為部督案件

  打掉銀行為源頭的犯罪產業鏈

  為查明信息來源,民警明確了賴某的上線之一湖南人劉某。2016年1月5日,劉某在湖南被抓獲。經突擊審訊,劉某交代,從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5日期間,他通過社交工具、電子郵箱、支付寶等網絡工具出售、購買個人信用報告等公民個人信息累計達43萬餘條,獲利32萬餘元。而且,劉某的下線達到400多人,也就是説,劉某將信息銷售給了400多人。

  9月25日,綿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楊彬介紹,今年5月6日,該案被公安部列為掛牌督辦案件,市區兩級公安機關成立了聯合專案組,要求堅決打掉該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產業鏈。

  楊彬介紹,通過從劉某、賴某入手,專案組民警對其上線進行層層追查,輾轉江西、山東、湖南、浙江、河南、四川等全國10多個省市,歷時40余天,成功抓獲山東某銀行工作人員丁某等19人,摧毀了一條以銀行員工丁某為源頭的買賣銀行個人信用報告的犯罪鏈條。

  如何買賣

  銀行員工獲取“徵信名單”後售賣

  綿陽警方介紹,本案查獲的200多萬份公民個人信息,大部分是“徵信名單”,而信息源頭,就是銀行員工丁某。他是如何獲取“徵信名單”?又是如何賣出去的?

  A

  獲取信息直接售賣,每條20到30元

  警方介紹,山東人孫某與銀行員工丁某是朋友,而孫某專門從事買賣“徵信名單”業務,他利用丁某的職務便利,從丁某處獲取公民個人“徵信名單”。

  所謂“徵信名單”,就是公民因為有資金需求,到銀行查詢的個人徵信記錄。在徵信記錄上,詳細記錄了個人存款多少、貸款多少、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等所有詳細信息。

  “丁某利用職務便利,獲得公民徵信記錄後,就偷偷售賣給朋友孫某,每個人的信息,價格在20-30元不等。”孫某獲取這些信息後,又利用網絡工具,售賣給他人。

  民警表示,孫某可以賣給一個人,也可以賣給很多人,其他購買的人再通過自己的渠道,繼續銷售倒賣賺取差價。

  “這是一個交叉的鏈條,從丁某手中出來的信息,就以這樣的形式,售賣到全國各地。而其他中間人,也可能還有上線,也就是同樣可以從其他人手中購買。”民警説。

  B

  訂單式賣信息,每條最高可以上百元

  警方介紹,除了丁某獲得公民徵信名單後直接售賣,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丁某被委託查詢固定人員的徵信記錄。這種方式是指一些小額貸款公司遇到公民要辦理貸款業務,公司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就想通過銀行的朋友查詢獲得辦理者的徵信記錄。 “由於小額貸款公司要得比較急,因此,丁某查詢的徵信記錄價格也較高,經過孫某轉手,價格可以達到60-100元/份。”辦案民警表示,“徵信名單”時間越近的,價格就越高,經過層層轉賣後,價格更高。

  如何防範

  被騙者賬户餘額多在10萬元以上

  他們購買“徵信名單”到底用來做什麼呢?民警介紹,購買公民個人信息者,除了進行小額貸款推銷、網絡電信詐騙外,還可能進行售房、裝修業務等等推銷活動,給公民帶來不必要的騷擾。比如綿陽市民楊女士,她因為購買房屋需要辦理貸款業務,就到銀行查詢了自己的徵信記錄。小額貸款公司獲知其信息後,就把她列為了目標客户。

  “被騙者,賬户上餘額多在10萬元以上。”辦案民警説,在此案的偵查中,有一個細節讓警方很意外,即公民存款在10萬元以下的“徵信名單”,基本上沒有人購買。

  那麼,公民如何來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呢?綿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楊彬表示,“徵信名單”是非常隱私的公民個人信息,公民自身無法完全防範,還需要銀行加強內部管理,銀行員工講究職業操守,多學法律法規,不泄露公民信息。

  楊彬提醒,除了“徵信名單”外,公民在其他社會活動中,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碼,不要在大街上貪圖小便宜,隨意掃描二維碼以泄露個人信息。同時,公民在接到小額貸款公司推銷電話、詐騙電話和短信後,要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79 字。

轉載請註明: 員工倒賣徵信報告 背後內幕令人心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