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t望丨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觸摸國家力量

  昨天還是科技領域的求學者,今天已於部分領域成長為領跑者,中國的發展速度不可思議。這是一家德國媒體的驚歎。

  而在國際輿論場揮就一個又一個“驚歎號”的,正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疊加累積的國家力量。

  學理上的國家力量,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實力以及影響其他國際社會行為主體的能力。國家力量既包括具體的、可統計的因素,也包括抽象的、只能分析的因素。前者是物質因素,後者是精神因素,物質因素包括自然條件、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精神因素涵蓋社會制度、國家內聚力、國民意識、政府效率、戰略決策水平、外交影響等。

  或許,從字面上看國家力量稍嫌概念化,但在現實中,中國國家力量的速度、高度、深度、廣度、温度等,人們隨時可以觸摸感知。

  速度

  9月21日,“復興號”動車組首次以350公里的時速連通京滬兩城,“早晨在上海吃生煎,中午到北京吃烤鴨”得以實現,這標誌着中國成為了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9月21日,一列“復興號”列車駛出北京南站(李賀攝/本刊)

  9月29日,全球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線路――中國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正式開通。此前的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號”。我國構建出的首個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讓世界感受到在超微觀世界中國領跑創新捨我其誰的氣魄。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中國密集湧現的科技創新令世界驚歎。中國用制度力量、以國家戰略調配資源,對關鍵技術實施集體攻關――外媒如此總結中國科技創新屢結碩果的“秘方”。

  一項針對“一帶一路”沿線20個國家的青年所做的調查顯示,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已成他們眼中“深刻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一位乘坐中國京滬高鐵的外國乘客,在以300公里時速運行的高鐵車廂內立起一枚硬幣,這枚硬幣竟然穩穩站立了8分鐘。他將這段視頻發到網上,引發全球刷屏。

  一些人為了證明真偽在中國高鐵上反覆試驗,中國高鐵運行平穩性好、安全度高的結論卻始終未被撼動。

  這也從物理學的角度提示人們觀察中國發展速度要找到一大特徵――穩中求進。這,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中國發展的邏輯底色。

  穩增長、穩投資、穩價格、穩預期……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三期疊加”、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局勢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用一系列“穩”字打頭的政策組合拳,向國人、向世界釋放出強烈的中國發展戰略定力。

  全球橫比,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2%,上下波幅很小,經濟總量畫出了一條平穩順暢的直升線,這為同一時期世界主要經濟體所僅見。

  “進”的目標堅定,“穩”的功夫做足,“長”的勢能與質量就有了“實”的保證和基礎。

  近40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發展按下快進鍵,創造了人類史上從未有過的持續增長期。而當今中國所求之“進”,是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引領下的整體之“進”,是“五位一體”、“四個全面”以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協調之“進”。

  發展機遇稍縱即逝。不“進”不行,慢“進”不行,缺乏質量的冒“進”同樣不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猶如為中國按下了歷史性的穩中求進之鍵。

  ――中國GDP總量自2010年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後,一路高歌穩進。2014年,中國GDP總量已是日本的2倍;

  ――中國工業強勢崛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一騎絕塵。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美國之後,一直穩居全球第一;

  ――轉眼之間,中國高鐵通車裏程達到2.2萬公里,世界高鐵通車總里程,60%在中國;

  ……

  綱舉則目張,一個國家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一場巨大的世界金融危機,不知讓多少發達國家吞下“脱實向虛”的後悔藥。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平,不能脱實向虛。”他反覆強調,“不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人們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解決中國經濟“怎麼看”問題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解決了發展經濟要“幹什麼”的問題,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解決了做好經濟工作要“怎麼幹”的問題。而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念,有力支撐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穩紮穩打,穩中求進,中國的發展之“速”,已積成勢之“厚”。

  高度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2016年8月16日,我國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衞星發射升空

  量子――超微觀世界的物質,人們還少有認知。如果説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就像是一杆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中國量子衞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説,“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墨子號”作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圓滿完成了4個月的在軌測試任務,正式交付給用户單位使用。

  “標槍”升空,“天網”織就,這標誌着我國以“領跑者”的姿態,搶佔了量子科技創新的全球制高點。而“上九天”宣示國家力量的“中國重器”不勝枚舉。

  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2016年10月23日7時31分,“天宮二號”的伴隨衞星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

  “天宮二號”――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它開展的是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一系列空間試驗,包括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而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之後第三個被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衞星導航系統“北斗”,已成為很多科技迷心中引以為傲的“中國智造”。防“黑飛”、“上天入海”精密測量、無信號區域短報文求救……憑藉一系列“酷炫”應用,北斗系統已覆蓋了近3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6月9日,第二十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展出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模型(鞠煥宗攝/本刊)

  五年來,從墨子“傳信”到北斗“組網”,從“天宮”飛天到“天眼”探空,中國在諸多重大尖端科研領域取得突破,成為促進全球科學技術進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團結奮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中國最高領導者的遠見卓識極大推動着中國的創新。

  五大發展理念中,創新為首。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習近平總書記説,科技創新“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最關鍵最核心的技術要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

  自主創新、開放創新,中國向“高”而攀已得“彎道超車”之效。

  深度

  天之高外,還有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維度――海之深。

  中國正在建造世界首艘深海採礦船,最早將於2018年年底完工並交付使用,該船最大設計作業水深達2500米,是中國船舶製造業的又一個里程碑。

  這艘讓人不得不驚呼“厲害了”的深海採礦船,由福建馬尾造船廠製造,長227米、寬40米,可容納200名人員作業,完整的配套系統、水下機器人、大型甲板吊車等設備之外,還可裝載3.9萬噸礦石。

  在此之前,深邃、幽暗的大洋深處,已幾度迎來越潛越深的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2010年8月26日,科技部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3000米級海試獲得成功。

  於正力爭突破制約海洋探測能力的核心關鍵技術的中國而言,這是深海裝備技術跨越式發展的一大標誌。中國由此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6月1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馬裏亞納海溝深淵回到水面(劉詩平攝/本刊)

  將敢向“深水”涉、勇向“險灘”探的氣魄投射至治國理政,這兩款“國之重器”所藴含的精神內涵,便與十八大以來中國始終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痛點、難點精準發力全面深化改革形成點面映射。

  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膽破解“時代之問”,豪邁推進中國改革“再出發”。以“改”為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國確定了涉及60個方面、336項具體措施的“任務清單”,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基本確立;以“深”為“綱”,面對新一輪改革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的特點,“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刀刃向內,敢於自我革命”,敢於觸碰深層利益,敢於改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動一些人的奶酪。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進行他履新後的第一次國內調研時就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探改革“深海”,崛起之中國未來必將光明,發展之中國必創奇蹟。

  廣度

  萬噸級龍門吊、萬噸級船塢、萬噸級挖泥船、深海採礦船、七十噸級震動台……中國有了一大批獨有重器。

  中國已拿下全球下一代(5G時代)標準制定權。這是華為在半年前實現的。近日,中國三大運營商已鄭重宣佈,未來七年之內,將出手1.2萬億元,打造屬於中國的5G時代。

  世界核電迎來了“中國芯”。我國核電在建機組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技術路線“百花齊放”,自主研發建設的全球首座高温氣冷堆示範工程,具有第四代核電安全特徵,受到世界矚目。

  此外,口徑達500米、世界上最大且功能最強的射電天文望遠鏡已經啓用;中國大飛機C919已經試飛成功,訂單如雪片般飛來;C929寬體大飛機已經獲得順利進展。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全景(劉續攝/本刊)

  從基礎研究到前沿科技,從生物工程到生命科學,從製造業到信息產業,從基礎設施到重大裝備製造,成千上萬的產學研科技工作者,向一座座科技高峯行軍,登頂插旗。

  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深挖洞廣積糧”的嶄新局面,不唯科技創新和裝備復興獨有。經過30多年持續發力,中國迅速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是,發展起來後的中國,“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面對經濟結構欠合理、區域發展有鴻溝、資源環境受重壓、人口老化在加速、世界風雲起變化等問題、矛盾、挑戰,中國該如何走向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間的實踐作出了精彩的回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佈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推動我國發展更有效率、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同時,堅定不移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統籌推進,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

  “很不平凡”的五年,給出了全面而非凡的答卷。中國得益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的一系列重大工作,覆蓋了廣闊的領域,做到了“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温度

  當地時間9月18日,颶風“瑪麗亞”重創了加勒比島國多米尼克,當地交通、通訊全面癱瘓,機場關閉,物資供應十分匱乏。

  中國外交部立即啓動應急機制,部署駐多米尼克使館及駐周邊國家使館採取措施,緊急協助在那裏的同胞轉移。

  我國駐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巴多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國使館共同行動,到當地時間22日晚,第一批中國公民共158人,包括兩名台灣同胞和一名剛滿月的嬰兒,已經緊急轉移並得到妥善安置;至25日,約500名中國公民一個不少地全部安全轉移。

  每一次海外撤僑行動,中國的表現都令世人驚歎不已。這種速度和效率展現出國家“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力量。

  2015年3月底,也門爆發內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出命令,3月26日深夜正在亞丁灣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第十九批護航艦艇編隊立即向也門亞丁港海域機動。3月31日,571名中國公民和8名中企外籍員工抵達安全地界,登上了中國海軍艦艇。中國第一個完成撤離本國公民,引來的不只是國人自豪的熱淚,還有他國政府和公民羨慕的目光。

  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後,第一個到達尼泊爾的飛機來自中國,目的非常明確:接回中國遊客。那時的尼泊爾機場,海關只有中國人和印度人能出,機場只有中國和印度的飛機能起飛,但是,只有中國的飛機到了,而且是國航、南航、東航的飛機都到了。一架架飛機構成了中國機隊,飛向親愛的祖國。

  2016年,新西蘭地震,125名中國遊客全部安全撤離。

  ……

  “中國護照也許不能帶你去很多地方,但它能在任何地方帶你回家”――這是被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以國家之力擁抱的國民的“暖心話”,這是國家力量的温度,聚合起的是億萬中國人的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貧行動,把中國力量的温度擢升到新高度。

  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於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走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不能少。貧困人口脱貧是習近平總書記最大的掛念,扶貧攻堅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6月21日,習近平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看望特困户曹六仁一家(李學仁攝/本刊)

  於是,中國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務實的措施向貧困最難啃的硬骨頭宣戰,啓動了攻堅拔寨衝刺期,目標預定在:到2020年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措施解決5000萬左右貧困人口脱貧,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2000多萬人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制度覆蓋範圍,實行社保政策兜底。這將會是世界人類史上的巨大奇蹟。

  中國國家力量的温度,還跨越國界,漂洋過海。“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的主張,温暖的何止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

  在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閉幕辭中,習近平主席莊嚴地向世界承諾:

  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

  他還説,我國將向“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2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實施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項目。我們將向有關國際組織提供10億美元落實一批惠及沿線國家的合作項目。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温度,已為“地球村”人切身感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力量,將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更多“新的可能”。(《t望》新聞週刊記者楊桃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462 字。

轉載請註明: 非凡五年,觸摸國家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