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精心準備 一方誇大其詞
日首相訪印,意欲何為?(環球熱點)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9月訪問印度,同印度總理莫迪商討強化日印合作等相關問題。同時,在中印邊境對峙的緊張氣氛尚未消散之時,日本駐印度大使“虛晃一招”,對中印邊界問題發表評論。近年來印日兩國互動不斷,此時的走近更令人警惕。
別有深意的“碰頭”
據日本《朝日新聞》日前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9月13日至15日訪問印度,同印度總理莫迪進行首腦會談。預計兩國首腦將在會談中就日印防衞及海上安保的強化合作進行確認。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早在7月安倍就已確定訪印計劃。原定的行程包括參加日本新幹線建設項目在印度的開工儀式、討論日印強化海洋合作的議題等。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此次首相安倍晉三直接訪問印度,意在謀求與印聯合牽制中國。
同時,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外相河野太郎8月17日在華盛頓出席日美“2+2”會議時宣佈,為加強海洋安保能力,將在未來3年向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國家提供約5億美元的資助。
“安倍是一個目的性很強的領導人,雖然日本媒體稱其訪問印度早有規劃,但日本政府選擇在此時宣佈確切的訪問時間是別有深意的。”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
印度《經濟時報》分析稱,在中印邊界對峙的背景下安倍訪問印度,將更加容易與印度方面取得共識。
8月18日,多家印度媒體都在炫耀“日本在洞朗對峙問題上力挺印度”這條消息,以證明兩個月以來印方終於獲得一個“主要國家”的支持。但當天晚些時候,日本時事通訊社就發佈新聞,稱日本駐印度使館否認了所謂日本駐印度大使平松賢司表態“支持印度”的説法。
“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是中印兩國自己的事。”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接受本報採訪時説,“在南亞國家和其他西方國家都沒有‘選邊站’的情況下,日本率先坐不住表達傾向,即使後來日本發佈消息澄清,但也無法掩蓋安倍內閣對印度明目張膽的示好。”
目的明確的“盤算”
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網站曾發文稱,印度對東京而言是一個天然的合作伙伴。2016年,安倍晉三正式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同時把日本和印度定位成發揮拉動作用的國家。2017年初,安倍訪問東南亞四國時對並不在訪問之列的印度釋放信號:“日本在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下,有作為地區一員承擔重大責任和角色的思想覺悟。”
近幾年,日本與印度都發展了全球性戰略伙伴關係,同時快速增強了彼此的經濟與安全聯繫。2017年以來,從4月日本眾院審議日印核能協定批准案,到5月份聲稱合作打造從亞太到非洲的“自由走廊”。日本與印度的互動越來越頻繁。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在7月10日開始的美日印三國“馬拉巴爾-2017”聯合海上軍事演習中,印度海軍成功向一艘日本軍艦出售並輸送了少量燃料,此舉被盛讚為本次演習最卓著的成績之一。
“日本一直在做印度的工作。在安倍上台後,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成為日本的地緣戰略目標,印度則因此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外交抓手。”呂耀東説,“日本謀求與印度的合作最主要是針對海上安保與防衞的合作,經濟合作是次要目標。日本一直在加強海上防衞力量的建設,並設法與印度締結更強大的安全聯繫。其主動為印度修建關鍵基礎設施,並向印度出售水陸兩用飛機和其他軍事裝備。企圖在亞太地區的東面提高自我軍事防禦能力,西面拉攏印度成為合作伙伴。”
而印度方面也似乎開始改變以往一貫“不結盟”的外交根本原則,正朝着與日本和美國建立更深入和更具意義的夥伴關係邁出尚顯稚嫩的步伐。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近日發文稱,美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已經是“準同盟”關係。
當下,“印度洋-太平洋”已成為最受矚目的地區架構,但該地區的波動也正在持續醖釀。
野心勃勃的“狂想”
“此刻‘皮球’在印度手中。”姜景奎説,“長期以來,印度的首要目標是發展經濟。莫迪政府上台以來更是希望印度成為世界製造的中心。在經濟上,美國和日本給予印度的支持一直是有限的。印度這些年一直有自己的顧慮,所以遲遲沒有跟美國、日本真正走在一起。”
外媒稱,日印兩國當局近年來在外交方面的成就均令本國民眾滿意。但專家分析認為,印度和日本雖然有一定的利益聚合點,但雙方的戰略發展分歧也不容忽視。
《日本經濟新聞》7月份刊登題為《日本防衞預算連續4年超過5萬億日元》的文章,指出日本防衞省將在8月底前敲定防衞預算詳細內容,並且還將增加申請預算,應對中國的海洋活動。同時,日本正積極謀求獨立外交的契機。在印度洋門户安達曼-尼科巴羣島的開發問題上,面對印度當局近年來六次拒絕美國海軍停靠軍艦的要求,日本主動提出介入,試圖取代美國的支持。但到目前為止,日本提出的建議一直沒有進展。
“日本長期以來都在充當美國的爪牙,但現在其希望印度能夠完全站到自己一邊。可是印度始終有着‘大國夢’,一直自詡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在第三世界謀求領導地位。印方認為,與美日結成同盟,自身一定會淪為附庸。同時莫迪也清楚地瞭解,當美國一旦覺得印日的合作阻礙美國,就一定會出手;美國一有動作,日本就會退縮。”姜景奎説道。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近日發表學者評論:“印度必須有明確的前進戰略,以避免被它無法控制的力量壓倒。”
姜景奎認為,如果印度放棄以往和平主義的“人格”與別有用心的國家進行進一步軍事防務合作,這將對亞洲造成非常消極的影響。希望印度能夠保持獨立的姿態,更理智、更有原則性地面對他國拉攏,為亞洲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貢獻。(張永恆 林小藝)
印媒稱,尼泊爾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克里希納·巴哈杜爾·馬哈拉表示,面對印度與中國的對峙態勢,尼泊爾不會選邊站。
據《印度時報》網站8月9日報道,馬哈拉表示,尼泊爾希望印中兩國通過“和平外交手段”解決問題。
他8日對記者説:“在邊界爭端中,尼泊爾不會被硬拉向這一方或者那一方。有媒體試圖把我們拉進其中一方,但我必須清楚地説明,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沒有選擇任何一方。”
馬哈拉表示,尼泊爾總理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帕將於本月23日至27日訪問印度。
馬哈拉還告訴記者,中國高官即將赴尼泊爾進行正式訪問。據介紹,中方此行將聚焦發展議題,與尼總理訪印計劃不存在任何關聯。
資料圖片:尼泊爾著名世界文化遺產景點帕坦杜巴廣場。新華社記者張金加攝
(2017-08-10)
1962年3月,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傑奎琳·肯尼迪受邀對印度進行短暫訪問。
傑奎琳·李·鮑維爾·肯尼迪·奧納西斯(1929年7月28日-1994年5月19日),美國第一夫人(任期1961年-1963年),1929年7月28日在紐約出生,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夫人。
傑奎琳·肯尼迪沒有絕世的美貌,但她卻是美國人心中最美的“第一夫人”;她不是皇室成員,但她卻以高貴的氣質、優雅的舉止贏得了世人的仰慕,其中包括法國總統戴高樂、原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等。
肯尼迪夫人抵達德里機場,受到印度官方的熱烈歡迎。
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他的官邸前接待肯尼迪夫人,英迪拉甘地夫人和美國駐印度大使加爾佈雷斯先生陪同。
肯尼迪夫人在泰姬陵。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
肯尼迪夫人在德里甘地紀念館。甘地是印度國父;1948年1月30日下午5點17分,甘地被反對分子刺殺,享年78歲。
肯尼迪夫人在烏代布爾,入住的五星級湖宮酒店套房。
肯尼迪夫人蔘觀距德里40公里的訓練營。
傑奎琳·肯尼迪訪問印度,拍攝於1962年。【攝影:Marilyn Silverstone】
(2017-08-06)
吳敦義(左)與納拉帕特(右)合影。(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
海外網7月31日電印度馬尼帕爾大學地緣政治系教授、系主任納拉帕特(Prof. Madhav Nalapat)7月31日拜會中國國民黨準主席吳敦義時,提及當年蔣介石曾訪問印度,並邀請吳敦義若有適當時間也能造訪印度,稱希望未來吳敦義“不會忘記印度這位好朋友”。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納拉帕特是印度專研亞洲地緣政治的學者,過去多次訪台,曾拜會過馬英九、蔡英文等藍綠政治人物。7月31日下午,納拉帕特在台前“國安會”諮詢委員詹滿容陪同下拜會吳敦義,吳敦義辦公室31日晚間發佈書面新聞稿。
納拉帕特稱,當年蔣介石曾訪問過印度,並稱希望未來吳敦義“不會忘記印度這位好朋友”,若有適當的時間也能造訪印度。
納拉帕還稱,對馬英九與吳敦義過去8年的努力抱持高度肯定,期許未來吳敦義能夠穩定兩岸關係,也能儘速着手推動台灣內部改革以維持台灣的競爭力。
吳敦義則表示,他不是一個畏懼改變的人,過去在兼任國民黨秘書長的“立法委員”任內以及擔任台“行政院長”的2年6個月期間,都勇於面對挑戰,國民黨要全力推動廉能而有效率的當局,營造繁榮均富的經濟,建構公義和諧的社會,同時確保兩岸的安定與和平。
蔣介石曾於1942年2月,偕同夫人宋美齡訪問印度,當時曾會見印度獨立運動領袖甘地與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尼赫魯。
此前據台媒報道,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吳敦義於5月20日當選國民黨主席,並將於8月20日上任,任期4年,各項人事安排和政策受到外界關注。從7月25日起,吳敦義連續4天邀請國民黨籍“立委”座談,並指示智庫全力協助黨團備作戰。吳敦義26日與第二批黨團成員座談時表示,自己在5月20日就已當選,但要到8月20日才上任,等候時間太長了,認為他不應該太過拘泥於8月20日才就職,“應該提早一點”,來與“立法院”黨團進行比較密切的溝通。(綜編/姜舒譯)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2017-07-31)
蔣介石一生出訪國外共有5次,訪問順序依次為蘇聯、印度、埃及、菲律賓、韓國,其出訪蘇聯時的身份是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團長,而真正以國家元首身份出訪外國則始於1942年2月的印度之行。蔣介石訪印歷時18天,期間會見了印度總督林裏資哥、印度國大黨領袖及土邦王公、孟加拉省省長赫伯特等政要,並會晤了尼赫魯和甘地這兩位印度民族運動領導人,拜訪了印度著名女詩人奈都夫人等文化名人。對於這次訪問過程及歷史意義,前人著述已頗為豐碩,本文記敍的是蔣介石在這次訪問期間發生的幾則不尋常之事,以期從側面反映蔣介石及其國民黨政府在當時的外交狀況。
口譜國歌 唱響印邦
1942年2月4日,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張道藩、宣傳部副部長董顯光、中國駐緬甸總領事保君建、英國駐華大使卡爾等10 多人,自重慶乘專機起飛,經加爾各答乘專用火車於2月9日抵達新德里。三天後,印度總督林裏資哥夫婦將專門設國宴招待蔣介石夫婦和其他隨行人員。
按照當時外交禮儀要求,宴會開始前,需要奏來訪國家的國歌,印度樂隊也做了相應安排,於2月10日將樂隊所準備的“中國國歌”樂譜送交中國代表團審核,當中方人員收到國歌樂譜後,很是詫異,甚至有些哭笑不得,印方所提供的中國國歌樂譜,竟然是北洋政府時期使用的那首《卿雲歌》:“卿雲燦兮,乣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方人員當即告知印方,此歌為中國另一早期政府所用國歌。所幸發現得早,如果在宴會上演奏此曲,肯定會造成中印與會人員的尷尬,也會成為一個國際笑話。
印方想着及時亡羊補牢,彌補之前準備不周之過。可新的問題又來了,印度當地確實沒有國民政府當時使用的《三民主義歌》,只得向中方尋求。但中方代表團也沒有攜帶,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通知駐印總領事館協調此事,而總領事館也沒有現成的國歌,需請專業人士重新擬寫,但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這時張道藩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張道藩不僅是國民政府的大員,而且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才子(他更以徐悲鴻和蔣碧薇夫婦之間的“第三者”為後人所熟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閲讀蔣碧微所寫的《我與悲鴻》《我與道藩》兩部回憶錄,瞭解那段民國版的“三角戀”)。張道藩解決沒有現成國歌的辦法是由其高唱,印度樂隊記譜,通過樂隊反覆演練,再由張道藩逐一校正,最終譜寫出完整規範版的國歌。功夫不負有心人,宴會上完美地奏響了中國國歌,高亢嘹亮,提振人心。
宴會後,蔣介石夫婦很是高興,對張道藩大為讚賞。蔣介石説“學軍事的人,不應單純地專攻一門,比方説學炮兵的,也可以兼學工程和防化方面技能,今後軍隊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多元化技術人才,與學文學專業的兼修哲學、美術等一樣,這樣打起仗來可以一個頂兩個、三個用。” 宋美齡則誇讚説“教育長不僅會做文章,歌也唱得不錯,是多面手呢,人才難得。”
尼赫魯即興表演節目《拿大頂》
2月14日至15日,印方邀請蔣介石一行參觀西北邊境軍事要塞,尼赫魯和他的女兒英迪拉、奈都夫人,則盛情邀請王寵惠、張道藩、保君建三人到新德里近郊著名的哥托米拉古塔覽景。哥托米拉古塔很高,登上塔頂可將新德里全景盡收眼底,唯一的挑戰在於從古塔入口到塔頂需要攀爬300多個階梯,這對人的體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果然,才爬到古塔半腰處的時候,所有人就都收起了征服這座“手可摘星辰”高塔的興致,自覺地到古塔旁邊的綠地上或坐或躺喘着氣休憩。尼赫魯是一位十分健談的民族運動領導人,和中方人員交談甚歡,他還是一個不注重生活小節的人,閒談期間,竟然脱去了長褂,“只穿白長汗衫和黑背心”。他的女兒英迪拉看見後,着急地向他提醒,“父親,你怎能……”意思是怪尼赫魯在外國客人面前不注重個人形象,有失印度人的風度。
尼赫魯以微笑回應女兒,在他心裏也許早已把這些外國客人當成了親密的朋友,所以無意中就“坦誠相見”了。而接下來尼赫魯的舉動更是讓人大吃一驚,他在原地即興表演了印度國術瑜伽,擺出了一個標準的中國俗稱“拿大頂”的姿勢。看着他雙手和頭部着地,身體筆直地指向天空,且一臉輕鬆的樣子,在場的人都笑了。奈都夫人笑得最厲害,説尼赫魯真是個“老頑童”,唯一沒有笑卻差點兒哭出來的是英迪拉,她早已被父親一而再的“非禮”舉動“雷”得無語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尼赫魯意猶未盡的表演結束後,想請中國客人也表現一下。王寵惠以年齡大,保君建也以不精通此術為由,均委婉地謝絕了。為了不辜負主人的盛情,張道藩站出來圓場,再次展示了他“多面手”的能力。張道藩少時曾學過一些武術招式,現在40多歲了,底子猶存。他先是表演了一個側手翻,乾淨利落地直立起身子,隨後又“兩手着地側翻旋轉,繼而右手撐地,兩腿劈叉”,原來哭笑不得的英迪拉,看到中國官員也不拘禮節,不由得跟着大家笑出聲來。
第一夫人外交魅力綻放
蔣介石訪印是首次以國家元首身份出訪的,對宋美齡來説亦是第一次以“第一夫人”身份出國,因而此次訪印可謂是其非凡卓越外交生涯的開山之行。作為第一夫人,她隨蔣介石訪印期間開展的活動也頗為豐富多彩,毫不遜色於日後在美國的精彩表現。
2月12日,宋美齡受邀參加了在新德里愛爾文女子大學舉行的“全印婦女協會”歡迎會,並作了題為《我們中華婦女》的激情演説。她在演講中,一是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日軍搜捕中國兒童後為日軍輸血,並以船運回日本,施以奴化教育……”二是向印度婦女宣傳了中國人民浴血抗戰的英勇事蹟,“吾人與敵戰鬥時,大都以血肉之軀用劣勢武器對付之,並於敵撤退之前,凡足以資敵之物資與建設均予破壞……”三是稱頌了中印兩國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傳統及友誼,表達了中印合作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願望,“中印兩國悠久歷史,已使其成為兄弟之邦。中印兩國及世界經濟與社會結構之二大棟樑於爭取民主安全之偉大工作中,中印兩國實負重要任務……”四是説明了中國婦女在抗戰中的作用,因抗戰產生了許多婦女團體組織,在救助傷病員和無家可歸的兒童方面,認為她們參與了“相當有價值的工作”。第一夫人發表的動人演説,給印度婦女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得到了印度各界的廣泛好評,從土邦聯合主席拉斯·衣·薩爾頓尼在致蔣介石的信中可以得到佐證:“餘之夫人及家屬與各界婦女,鹹望與尊夫人相見。餘甚望彼等有緣得獲拜見尊夫人之光榮,彼等認為尊夫人為中國第一位之偉績女領袖,不僅因尊夫人之地位,而因其多方面之美德及成就故也。”
2月15日,全印學生聯合會向宋美齡獻上錦旗一面,旗上繡有“英勇之中國學生惠存”字樣,懇請宋美齡將這面旗幟轉贈重慶的中國全國學生總會。宋美齡代表中國學生向印度學生致謝,並表示一定會將來自萬里之外印度學生的誠摯問候轉達給他們的中國朋友。當日下午,宋美齡陪同蔣介石在行轅內的草場上召開了一次露天的記者見面會,蔣介石發表了簡短的談話後,宋美齡卻成了記者們追捧的採訪對象。有記者問宋美齡,這次訪問對印度的印象如何?宋美齡微笑着回答説,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印度婦女,一如中國婦女,在重建祖國之工作中,將負有重任。此次來印,得晤印度婦女領袖多人,深信印度婦女必能完成此目的。餘所晤及之諸位女士,其大公無私之精神,感餘甚深,彼等倘為印度婦女之代表,則印度之前途,必較過去尤為光明”。宋美齡高貴典雅的“女神”範兒和談吐不俗的驚豔才氣,深深地征服了印度記者們。
2月18日蔣介石夫婦赴加爾各答會晤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精神領袖甘地,會面地點是甘地好友比普拉的歐石南公園寓所。雙方交流自然是要依靠翻譯人員的,隨蔣氏夫婦而來擔任中方翻譯人員的是董顯光,正式會談前,甘地向蔣介石發出了一個不情之請,“尊夫人的英語説得很好,聲音又非常美妙。您是中國政府的首腦,同我這個貧民交談,可否不講外交禮儀,讓尊夫人為我們翻譯,讓我聽聽她美妙的聲音?”蔣介石徵求了一下夫人的意見,宋美齡表示完全沒有問題,隨即向甘地對其聲音的誇讚表示了感謝,説為兩位偉大人物客串一下翻譯角色是一件很榮幸的事。
在國際交往中,由第一夫人充當翻譯的鮮有聞之,而且這個翻譯一當就是5個小時。也許是出於對宋美齡當翻譯的感激之情,甘地在與蔣介石談話即將結束之時,對宋美齡説:“現在我想把我的武器贈送給夫人。”宋美齡很是期待,但卻很意外。甘地贈送給宋美齡謂之“武器”的特殊禮物,竟然是一架印度尋常人家用的“紡車”。之所以送紡車,是因為甘地主張非暴力不合作,主張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送紡車是希望中國婦女在生產活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 月 21 日,蔣介石結束了對印度的訪問。臨別之前,覺得對印度人民應該有所表示,基於他半個月對印度情況的進一步瞭解和對國際形勢的判斷,發表了《告印度國民書》。該文由第一夫人宋美齡用英語代讀,通過廣播向全印度發佈:“……聯合中、英、美、蘇等各盟國,一致奮鬥,攜手同登此爭取自由世界之戰場,獲得最後之勝利。”深受甘地稱讚的“美妙之音”,就這樣為蔣介石印度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