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也有好幾千部了,在這麼多的電視劇中,也有非常經典的電視劇,而這些電視劇也把當時的主演給捧紅了,成為家喻户曉的人物,在中國電視劇上都有哪些讓人熟知的角色呢?我們來看看吧。
2007年,《士兵突擊》一把火從年初燒到年尾,主要演員王寶強、段奕宏、張譯、張國強都因此而成為當紅明星。《士兵突擊》具有濃郁的勵志色彩,繼續了陽剛電視劇對柔媚世風的反動。《士兵突擊》裏一個女性角色也沒有,可它的粉絲裏絕不缺乏女性。
《士兵突擊》的走紅,跟當今社會的思想潛流和人們的精神狀態有莫大的關係。當下人心的弱點是胸無定見、隨波逐流,而相處之弊是孤僻冷漠、情荒義疏。這樣的狀態,與金錢拜物思想的無孔不入、人人爭先的過度競爭、貪圖捷徑的文化痼疾都有關係,人人都知道這樣不好,長此以往將窒息國家和民族的活力,但個人的理性撼動不了集體選擇,因而人們一邊叫苦連天,一邊被裹挾着追風趕浪或者冷漠待人。《士兵突擊》以一種憨直姿態和無私關愛超越了社會的普遍情態。許三多的信條是“好好活就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鋼七連的信條是“不拋棄、不放棄”,這些聽來空洞的話語一旦配上百折不撓的行動為註腳,就顯得意氣風發,無堅不摧。
《士兵突擊》中最核心的理念是“相信”,相信簡單的力量,相信堅持的效果,相信別人是善良的,相信自己的善良能夠開花結果,相信世界的前景是美好的,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相信世間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報。一部文藝作品對世界的改變也許不如建起一座高樓那樣具像而顯眼,但它會化成一顆顆信念的種子在千萬顆心靈裏生根發芽,長久地影響他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004年火了一部奇書《狼圖騰》,鼓吹以狼的鋭意進取和詭譎謀略取代勇氣缺失的羊性。異曲同工的是2005年的電視劇《亮劍》,明知不敵也要寶劍出鞘拼個死活,是為亮劍精神。它貫注了一種這個時代幾近失傳的陽剛氣息,它提供了一種用“生意人”思路算計鬼子的新視點,它塑造了一個以抗命為樂的另類將軍,它還説了很多老百姓愛聽的大實話。
《亮劍》像一段破空而來、引人入勝的評書,“亮劍”這兩個字正中時代的下懷,讓很多首鼠兩端的人醍醐灌頂,讓很多逡巡無路的人有了明亮燈塔。這有點像網絡寫手中的標題黨,雖然文章未必有獨家猛料和新奇觀點,但標題做得充滿張力。當然,《亮劍》的故事編得充滿張力,它不是光潔無瑕的戰鬥傳奇,也不是為尊者諱的將軍傳記,它們個性鮮明又腳踩大地,激情澎湃而絕少誇飾。俗世之人總是對英雄豪情充滿嚮往,文藝作品最能給人以精神補鈣和心靈充電,這部戲如雷霆和疾風般掃過,令消費主義瀰漫的時代精神一振。
扮演李雲龍的李幼斌在他迄今長達二十多年的演藝生涯中,扮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黑幫老大、醫生、慈父長兄孝子、軍人、官員、兩彈元勳、警察、商界鉅子、小知識分子等一系列形象,而李雲龍使他一戰成為一線男星。史蘭芽和李幼斌是因在央視大戲《江山》中扮演夫妻而擦出火花的,不過這段長達六七年的地下戀情後來還是被曝光。兩人索性在熒屏夫唱婦隨,目前已經先後在《江山》《紅日》《愛在蒼茫大地間》三次扮演夫妻。最近在橫店開機的新劇《旗袍》,李幼斌和史蘭芽再次扮演夫妻。
2000年,一部飽含着生活苦難和底層幽默的現實流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播了又播。沒有緊張刺激的故事,沒有性感迷人的女郎,沒有朝堂鬥智的權謀,沒有硝煙瀰漫的戰爭,沒有動作,沒有推理,沒有恐怖鏡頭,沒有戀愛寶典,照樣為大眾喜聞樂見。
一個青年喪夫的女人好不容易拉扯大了五個孩子,他們逐漸遇到了戀愛、結婚、求學、工作各方面的問題。生活的困厄一浪接一浪,張大民以樂觀的心態、隱忍的精神、咬牙的奮鬥,率領弟弟妹妹們一一挺了過去。散文化的結構,生活流的敍事,凝聚深情的鏡頭,現實主義的風格,《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樸素而醇厚。
張大民是北京人藝演員梁冠華演的。他曾經説過,“張大民和王掌櫃(《茶館》),一個演員一輩子能碰上這兩個人物中的一個,他就是幸運的,而我兩個都碰上了。”他從80年代就開始在影視劇中露臉,只是由於肥胖的形體,多數時候只能演一些富於喜感的小角色,就算是撈到正經戲演,也是鐵定的配角。“張大民”這個角色改變了他在影視圈的運程,他的敦厚朴實的勞動人民的臉龐,他流利的北京胡同串子的音腔,他在舞台和鏡頭前多年打拼出來的精妙演技,似乎都是為這個角色準備的。雖然有馮鞏的電影版珠玉在前,但梁冠華演過之後,“張大民”就沒馮鞏什麼事了。雖然《神探狄仁傑》都拍了三部了,他還是被人叫做“張大民”。
《雍正王朝》是1999年央視的開年大戲,它不但給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雍正翻了案,而且因其有一種曖昧的雙關性,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媒體的熱議。
在《雍正王朝》之前,剛剛流行過“瘋癲派”清宮劇《還珠格格》。在《雍正王朝》之後,還要有戲説派歷史劇《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闖江湖。冷麪雍正不可能像小燕子一樣擠眉弄眼,也不像紀大煙袋一樣貌似正經、實則胡鬧,他是張嘴朝廷、閉嘴民生的正劇主人公。從收視率來説,《雍正王朝》難敵《還珠格格》動輒40%的成績,可是20%已經是央視一套黃金檔電視劇近十年來的最高紀錄了。
二月河小説裏的雍正本來就進行過着意的材料取捨,接近於正面人物。到了胡玫導演這裏,負面信息幾乎全盤不用,而且讓編劇進行了煽情化的再度拔高。在這裏,雍正還是胤禎的時候,他是忠君的孤臣,為大清江山計,個人進退不在考慮之列。登基之後,他對八爺黨的暗中使壞一忍再忍,恪守先帝遺訓,不到萬不得已,決不傷害兄弟。
扮演雍正的唐國強説:“二月河説雍正不是我想象的雍正,應該再陰損點,後來我跟他説了他也同意,我説你首先要考慮到這是在中央一套黃金檔播出啊,你寫個皇上不好不壞,最後再照你小説寫的那個,所謂的喬引娣是他自己的親生女兒,他拿剪刀把自己紮了,那你的雍正要表現什麼,你寫他對國家的貢獻,你寫他的勤政,但你最後又寫他生了一個野種,讓人看了説你要告訴我們説呢?不好不壞,那老百姓是要有意見的。小説你可以隨便寫,但是電視劇恐怕還不敢這麼做。”
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是在1993年夏天開機的,但它的影響力是在1994年確立的。一家成天不幹正事、貧來貧去的男女老少登上熒屏,中國的電視劇史從此改寫。
這部戲久演不衰,其中含有密集的笑料,而且這些笑料有着豐富的社會和歷史含義。梁左在一種略顯荒誕的氛圍中,通過人物形象把諷刺藝術發揮到了極致。中國近五十年來的重大歷史事件,被他以玩笑的形式編進了劇本。這些包含着過來人血淚的典故,雖然是在搞笑的語境下出現的,但讓人笑完了以後有所觸動。
劇中第一搞笑高手無疑是傅明老人。他原名賈敬賢,是一個退休的老局長。他是“唯一一名殺過人的家庭成員(七名日本鬼子死在他的手中)”。他資歷深,雖然“辛亥革命沒趕上,五四運動沒參加”,但抗日戰爭抗過槍,解放戰爭受過傷,是不折不扣的老革命。他責任心強,退居二線後堅持發揮餘熱,長期活躍於居委會的領導層中工作。他高瞻遠矚,目光敏鋭,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以後,都及時跳出來一聲斷喝“我早就看出來了!”他滿嘴假大空,性好瞎指揮,什麼事情都愛插一腳,從來文過飾非不認錯,但就本質來説又很有原則性、正義感、同情心,還算是個好老頭。可以把他視為打下紅色江山的那一代的總代表,他身上集中了“老同志”們的各種優點和缺點。
傅明老人由當時中央實驗話劇院導演文興宇扮演,他獨特的“聲音化妝”,收發自如的“二皮臉”,把這個人物演成了不可超越的經典。文老爺子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卻以導演的身份度過了自己的壯年生涯。拍攝《我愛我家》的時候,文興宇年僅52歲,稱他“老爺子”都有些勉強,但他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演得惟妙惟肖,形象和動作無懈可擊。以《我愛我家》大紅大紫後,文興宇又演了許多影視劇,都像是“傅明老人”的延續或變奏。
1990年夏秋,葛優和呂麗萍參拍了經典“文人劇”《圍城》;1991年盛夏,葛優和呂麗萍主演了經典調侃劇《編輯部的故事》。《圍城》智性、幽默、刻薄,《編輯部》通俗、詼諧、狂歡,這兩部劇在中國電視劇史上影響巨大。《編輯部的故事》的基本立場就是知識分子不再把自己當作大眾的精神導師,而自認是有點兒小理想但貪嗔痴俱全的世俗之人,“自己還沒活明白呢”。《編輯部的故事》之所以那麼帶勁,全賴李冬寶他們説話那麼有趣。從古到今,讓人發笑的語言只有一種:製造反差。可以用特高雅的詞描繪特粗俗的人,比如錢鍾書寫“鮑小姐是真理,因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也可以用特雄偉的詞描述特庸俗的人,比如牛大姐自命:“我牛某人這嫉惡如仇的脾氣還不打算改了!”把現在的網絡紅人都算上,不管是網絡意見領袖韓寒,還是在博客上貼寫真照的郭敬明,他們都是故意把大的説成小的、快的説成慢的、滑稽的説成莊嚴的,利用語境的錯位抖機靈。
《編輯部的故事》第一次在電視裏把文件語言、報告語言、政治語言傾瀉在世俗之事、男女之事、凡人小事上,處處反差和笑料,着實新鮮過癮。套用一個術語,這叫反諷。《編輯部的故事》在迎合和鞏固社會主流話語的同時,每時每刻都在嘲笑和解構着它。過去人們聞之肅然的高調、見之心驚的上綱、掏心掏肺的謳歌,在這裏全成了笑料,沒了殺氣和力道。這自然和人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的心態吻合了,李冬寶也就成了大家的寵兒。
電視劇《圍城》誕生於1990年。十集的《圍城》劇本準備了三年,實拍又花了半年多;主角個個形象、氣質、演技俱佳,配角也無一人無來頭。這樣的生產方式已經是絕唱。在談到《圍城》主題時,楊絳寫下了一段話:“圍在城裏的想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後來,這段話被設計到片頭裏面,每集出現。這番話自然是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寫出了人類慾望的本質,也寫盡了轉圜人世的無奈。不過《圍城》並不是集中筆墨闡釋這句話,它有着更豐富的內容。方鴻漸有點兒像賈寶玉,並不汲汲於世俗的成功。可是他並沒有自己明確的主張,被周圍的人裹脅着展轉沉浮。而其他人各有各的精明盤算,每每在堂皇的包裝和藉口之下,露出俗氣、低劣的本色。
文學名著上電視,最難的是讓熒屏形象與觀眾的文學想象相吻合,《圍城》這點做得非常好,很多人物像是從書裏直接跳進電視機。在上上人物榜上,方鴻漸可以排在第一位。陳道明剛開始也找不到感覺,拍了一個月才漸漸入戲。他用了“一驚一乍”表演法,總是神情落寞地遊離於周邊環境,每被旁人問到和提及,都是先吃一驚,才回過神來。這製造了強烈的喜劇效果,也在不斷深化人物性格:方鴻漸永遠是個尷尬的局外人。陳道明祖籍浙江,長於天津,在進入中央戲劇學院之前,他曾是天津人藝的學員。為了得方鴻漸那句“李先生不得了,了不得”的神韻,他練出一口尖聲尖氣的“上海普通話”,這種口音使方鴻漸耍貧嘴的時候如虎添翼,酸腐小知識分子的風采盡出。《圍城》播出之後,錢鍾書給陳道明寫了一封信表示嘉許之意。
1985年,香港電視劇《上海灘》在內地開播,滿街盡是葉麗儀“浪奔浪流”的歌聲。改革開放前,影視中只有一種英雄,趟地雷、炸碉堡、攔驚馬、鬥特務的革命英雄和模範人物,《霍元甲》裏出現了泛愛國主義的民間武林英雄;《射鵰英雄傳》裏出現了堅守傳統價值觀的俠義英雄,最高境界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上海灘》裏的許文強是個黑白不分的賺錢機器,又分明良心未泯;他周旋於馮敬堯和山口香子之間,又為精武門兩肋插刀;他為了個人利益和恩怨而大開殺戒,但有時又帶了三分愛國主義的本能。觀眾以前只見過佯狂假謬的正面角色,像《英雄虎膽》裏的偵察科長曾泰,土匪氣和泡小妞都是迷惑敵人的障眼法,而其本質是紅亮正氣的。而許文強則不然,他的內心裏就滲透着黑白兩種元素,“上海是個流氓世界,你要想飛黃騰達就必須卑鄙”。
許文強這樣亦正亦邪的人物被觀眾認可,而且愛得一往情深。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到80年代後期,甚至一些“庸俗”的、痞氣的、躲避崇高的小人物,比如王朔小説裏的那些頑主,也得到了觀眾的歡心。跟以往的一元化認識相比,多元價值觀的呈現是一種進步。
毫無疑問,周潤發是許文強的最佳演繹者。周潤發在此之前也算是“無線”的當家小生,《上海灘》使他成為“無線一哥”。據説,他為了這部戲專門研讀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歷史,這對其塑造角色多有裨益。不過,《上海灘》本就不以考據和寫實見長,周潤發的成功更主要的是俊朗的外形、瀟灑的氣質,滿足了觀眾的“愛美”之心,而悲劇結局又激發了觀眾的無限同情。周潤發多年以後承認自己演這部戲時還不成熟,很多地方表情僵硬,這是中肯之言。他當時的確是三分演技派、七分偶像派,對於寵愛靚仔的觀眾來説也就足夠了。
老版電視劇《西遊記》是幾代人的精神食糧,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是大眾偶像。《西遊記》第一次亮相熒屏在1982年,試集《除妖烏雞國》於當年國慶節播出。25集《西遊記》成整體播出的時候,已經是1988年2月。也就是説,《西遊記》的拍攝橫跨了八十年代的大半程。導演楊潔率領前後將近2000人的隊伍轉戰大江南北,甚至遠涉泰國,才完成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艱難歷程。
電視劇《西遊記》和戲曲結緣最深。楊潔是新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曾執導過《追魚》《十五貫》等戲曲電視片,錄製過六小齡童之父六齡童主演的舞台劇《孫悟空三大白骨精》。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章金萊)出身“猴王世家”,其父六齡童是紹劇猴王,他本人曾是崑劇演員。劇中孫悟空用的就是猴戲的表演程式,聲音是尖細的,“含胸,拔背,抱肩,躬腰,吸臀,曲腿,藏襠”,一抬胳膊就是“雲手”,一邁步就是“雲步”,舞起棒子來車輪也似,打起架來轉圈不止,充滿了寫意的美感。
據六小齡童自述,他演活這個形象主要是抓住四個關鍵點,猴的動物性,神的傳奇性,人的社會性和佛的神聖性。第一集猴王問世,更多表現了猴子的這種原始的狀態,猴氣更濃一些,它的走道兒、感覺,眼神流露東西都是非常純,非常天真,什麼它都好奇都沒見過。它在模仿別人,別人吃辣椒它也吃,辣得不行,就是在不斷地摸索當中想變成人。第二個特性就是神的傳奇性,鬧地府、鬧龍宮、鬧天宮,誰都不在在眼裏。到了孫悟空被壓五行山,唐僧把他從山下救出來以後,他廣泛接觸了人間,也有對師傅的感恩,有了人的情感。接近靈山的時候,更多的是佛性的東西,尤其是它穿着袈裟了,形體上也很接近人,偶爾有一點點動作,不會很多撓癢癢。
《大俠霍元甲》1983年在內地播出。它最初是“亞洲電視”送給中央台作為宣傳和交流用的,而中央台在審查之後,認為不宜在全國播放。這時正趕上廣東電視台為了辦好自己的電視節目到中央台求援,看到這樣一部電視劇擺在那裏,相當感興趣,免費拿回來。廣東省裏的領導提出了幾點修改意見,認為全劇的核心還是“愛國主義”,可以播放。修改《霍元甲》最重要的一條意見是:原劇中霍元甲有兩個妻子,這個情節被淡化了。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1948年出生於上海,次年隨父母到香港。年輕時家境清貧,十二歲時拜師學習武藝,練就了一身功夫。黃元申的第一部電影是吳思遠的《惡虎狂龍》,後片約不斷。1976年以劇集《CID》中的警察李輝豪在電視圈成名,此後主攻電視,代表作有《飛花逐月》和《絕代雙驕》,黃元申自認最滿意的角色是跳脱不羈的“小魚兒”。米雪回憶起他們一起學藝的情形,説黃元申人很帥氣,無論誰找他幫忙,他都滿口“OK,OK”,因此圈中好友都叫黃元申為“OK仔”。
黃元申的“霍元甲”跟李連杰的“黃飛鴻”大有相似之處,都是扮相英俊,武功超羣,大仁大義,個性內斂甚至略帶拘謹,乾的是出生入死的大事,卻始終謙虛自律,一點兒也不張狂。1990年,黃元申在香港寶蓮禪寺出家,取法號衍申,同年到九華山駐足二十天,受菩薩戒,從此他以“上弘佛道,下化眾生”為已任。對於觀眾來説,他的形象定格在了霍元甲上,倒也可以永遠年輕、美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