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有一個這樣的問題:父母的打壓式教育會帶來哪些影響?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自卑卻要強,內心脆弱,自我否定,做任何事都有無力感,半途而廢的事情數不勝數。什麼人都比我強,我永遠是最爛的那一個。
從他的字行間,看到了心酸,打壓式父母帶來的痛苦,刺入骨髓,融進血液。
這種打壓式教育,讓很多人從小自卑,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的度過一生。
父母隨口而來的貶低和打壓,已經形成了語言暴力。這些年已經深入孩子的骨髓,成為一個越栓越緊的心結,不是幾句安慰鼓勵的話,就能解開的了。
老話説,惡語傷人六月寒。
內心強大的成年人,都承受不了耳邊每天充斥着語言暴力,何況一個稚嫩的孩子。
打壓式教育,讓孩子變得自卑
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將幾個家庭的教育觀展現的淋漓盡致,看完表示能從中看到我自己的影子。印象最深,也最討厭的就是宋茜和英子母女之間的互動,讓我看清了“打壓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
劇中陶虹飾演的宋倩,將中國式媽媽的教育展現的淋漓盡致,對自家女兒的柔軟與嚴厲全在一眼之間,作為單親媽媽,女兒或許是她的全部,所以將自己所有的心願全部寄託在英子身上,從而忽略了孩子內心真正喜歡的東西。
英子實際上已經是“別人家的孩子”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有一次英子期中考試考了全班第二,爸爸獎勵了她最喜歡的玩具樂高。
回家後,媽媽也和顏悦色地對她説:這次考了第二名沒關係,下一次好好考就是了,誰都有失誤的。
但是,當她看到英子書包裏的樂高時,立馬暴露了本性,對着英子咆哮道:“考第二名有什麼值得高興的,這次為什麼成績會下降,自己好好反省一下。”
宋媽媽這樣的反應真的太“中國”了,永遠把孩子的成績放在第一位,否定英子的愛好和夢想。批評永遠大於鼓勵。
這可能也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一直打着“為你好”的名義,剝奪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只為了他們心中的那個“理想大學”。
宋媽媽言辭之間,雖然沒有惡毒的髒話,可是卻透露出滿滿的冷暴力,讓孩子寒了心。
鞭策孩子可以,何必要用這種貶低的方式?
追求進步可以,何必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讓孩子就像個機器人一樣,一直聽從父母的指令,過着毫無生機的日子。
打壓式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難跨域的心裏障礙
除了英子的媽媽,巴圖的媽媽宋丹丹,也是同一種教育觀念。
在《嚮往的生活》第一期中 ,最多的畫面就是:宋丹丹一直在數落巴圖。
節目中準備搭一個雞窩,巴圖想要去幫忙,宋丹丹卻説:“雞窩要是能搭好,我就覺得這個孩子沒白養。”
早上起牀,看見大華為大家準備好了早餐,宋丹丹再次神吐槽的説:“我怎麼生了這麼一個廢物,怎麼這麼笨呢?”
雖然宋丹丹説這些話的時候,帶着開玩笑的腔調,但真的讓人聽着很不舒服,我想沒幾個孩子喜歡聽自己的父母説這樣的話吧。
至少我很不喜歡。
知乎上一個網友在的問題下面,也分享了自己的親身體會:
不自信,敏感,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別人的喜歡和愛,從小一直被否定,越被否定越不行,陷入一個死循環中,表面看起來很陽光,實際上內心極度敏感自卑......
還有個網友説:初中時,媽媽在KTV當眾打擊她的歌聲,導致他至今都不願開口唱歌。
很多人留言表示理解,因為在中國大部分父母的通病就是:“我愛你”説不出口,“對不起”放在心裏,傳統的觀念讓大部分父母信奉“打壓=鼓勵”。
日本著名教育家鈴木鎮説過: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愛心和熱情去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學會鼓勵和賞識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用責備和打擊的語言去逼迫他們學會‘聽話’,因為在打壓和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只能成為更怯弱和虛偽的人!
打壓式教育,是一把隱形的刺刀
後來瞭解,原來是父母一直以來的打壓式教育,對他影響深遠。
當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期,他覺得自己的生活長期由父母控制,漸漸地他也就習慣了,被動的接受父母的安排。
因此,在父母的嚴格管教下,他以前成績很好,但沒有什麼朋友,也很難接觸新事物,更不習慣主動去認識新朋友。
他説:“因為自己不習慣,不太主動地去想過自己想要什麼,想的就是父母給自己安排什麼就做什麼。對新鮮事物的牴觸心理特別強。”
《中毒的父母》一書中寫道:“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相信父母説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可想而知,殺傷力有多大,足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我想如果不是因為長久以來的斥責和不被認可,不是因為積攢了滿滿的絕望,不可能絲毫沒有猶豫的就選擇改變自己的下半生。
壓死駱駝的,永遠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如果存在企圖控制孩子的心態,往往都會失敗的。
在《反思的愛》中有句話特別值得家長思考:你要養育你所擁有的孩子,而不是你所期望的孩子。
讓打壓式教育就此停止吧
泰戈爾曾説過:“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着你,並給你光輝的燦爛與自由。”
生活在不缺愛的環境中,是孩子一輩子的幸運。
我一個朋友,從小成績都不好,班上墊底的那種。但是她在美術方面就很有天分,經常獲得全校第一名。
能讓她一直不因成績而自卑的,也是她的媽媽,她媽媽經常説的就是:我女兒簡直就是畫畫天才!逢人就誇自己家的女兒。
後來,這位朋友真的在美術方面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現在開着美術培訓班,也開了自己的個人畫展。
由此可見,作為父母,一定要認可孩子的付出,肯定她們的努力。更要善於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她們就會渴望更大的表揚,而更加有動力。
德國著名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曾説過: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人生海海,本就艱辛,每個人都有不完美,孩子有,父母也有,這並不能成為我們對孩子惡語相加的理由。
不要再吝嗇對孩子的誇讚,不要再給孩子增添一些心理負擔,給他們一份真誠、温暖、陽光的愛,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紀伯倫。
願每一位孩子都能有一個完美的童年,無論何時都請記住一句話:愛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